心靈工坊 2024春季書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

The Places That Scare You : A Guide To Fearlessness In Difficult Times
 
作者:佩瑪.丘卓(Pema Chodron)
譯者:胡因夢
書系:Holistic 006
定價:230 元
頁數:208 頁
出版日期:2002 年 06 月 01 日
ISBN:986802482X
 
 
第一章 菩提心的特質

只有用心觀照才能看得正確;
生命的精髓不是肉眼可以見到的。
-聖.修伯里

我六歲左右的時候,有一位坐在豔陽下的老太太將菩提心的精要傳給了我。那一天我經過她家門前時,心裡感覺十分的孤獨、憤怒與乏人關愛,我踢遍地上所有的東西來發洩心中怒火。她笑著對我說:「小女娃兒,千萬別讓生活麻木了妳的心!」

就在那一刻,我領受了菩提心的精髓:我們可能被生活磨得麻木不仁,因而變得愈來愈憤慨和恐懼;我們也可能讓生命經驗軟化我們的心,使我們更加仁慈,而且能敞開心胸面對那些令我們深感恐懼的事物。我們永遠都會面臨這樣的抉擇。

如果我們問佛陀:「什麼是菩提心(bodhichitta)?」他很可能告訴我們,這個名詞意會起來比言傳要容易多了。他可能鼓勵我們從自己的生活去發現個中涵意。他也可能為了誘導我們而附帶說明只有菩提心才能療癒創傷,因為菩提心能轉化最頑強的心,以及最恐懼、最偏執的頭腦。Chitta的意思是「心智」、「心」或「心態」,Bodhi則意味著「覺醒」、「證悟」或是「徹底敞開胸懷」。有時徹底敞開的菩提心又稱為「心中的柔軟地帶」,就像裂開的傷口一樣脆弱而柔嫩。它多少也等同於我們愛的能力。就算是最殘酷的人也擁有這個柔軟地帶,就算是最兇猛的野獸也疼愛牠們的子嗣,如同創巴仁波切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事物,即使是玉米薄片餅。」

菩提心有時也被視為慈悲心--與眾生同悲共苦的能力。如果無法體悟到苦,我們就會繼續遮蔽它,因為它令我們感到驚恐。我們會以自己的意見、偏見和謀略砌成一堵一堵的防護牆。這些防護牆都是因為深怕受傷而形成的障礙,它們會進一步地因為各種情緒--憤怒、渴望、漠視、羨慕和忌妒、驕傲和自大--而變得更堅固。幸好我們心中還有這塊柔軟地帶--我們與生俱來的愛與關懷的能力。它就像是這些牆中的裂縫一樣,每當我們感到恐懼時,在重重的障礙中還有一道天然的出口。透過修行我們將學會找到這個出口,我們將學會掌握住那脆弱的一刻--關愛、感恩、孤寂、困窘、不妥--來覺醒菩提心。

有時菩提心也被類比成破碎之心的傷口。破碎之心有時會滋生出焦慮和恐慌,或是憤怒、嫌惡和非難,但是在那堅硬的甲冑之下,卻埋藏著仁慈的哀傷。透過這份仁慈的哀傷,我們和那些深深愛過的人緊緊相繫。這份真誠的哀傷可以讓我們領會到大悲之心。每當我們狂妄自大時,它會使我們謙卑素樸;每當我們嚴厲無情時,它會柔軟我們的心;每當我們昏瞶時,它可以覺醒我們,並且能穿透我們的冷漠無感。如果我們能充分接納這連綿不斷的心痛,它就會變成使我們與眾生連結的一份恩賜。

佛陀說我們從未出離過解脫的境界,即使是進退維谷之際,我們也沒有遠離那覺醒的境界。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革命性的主張。即使像我們這樣充滿著煩惱與困惑的普通人,也擁有這個被稱為菩提心的解脫之心。菩提心的溫暖與開放,才是我們真實的本性及狀態。即使我們的精神官能症凌駕於我們的智慧之上,即使我們感到最困惑無助時,菩提心仍然像開闊的晴空一般始終存在著,並沒有被暫時出現的烏雲所減損。

然而我們對烏雲是如此地熟悉,因此我們很可能難以相信佛陀的教誨,不過真相是,就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我們仍然能觸及這份高尚的菩提心。無論處於苦境或樂境,它始終能裨益我們。

一名年輕的女子寫信給我,她告訴我有一次她到中東某個小鎮旅行,被當地的人圍堵。只因為她和她的朋友都是美國人,所以這些人對她們訕笑、叫囂,甚至準備拿石塊砸她們。她當然覺得驚恐萬分,不過,一件有趣的事在她身上發生了。她突然和歷史上每一個曾經被辱罵憎恨的人結成了一體,她終於明白那份被羞辱和怨恨的滋味是什麼了:不論被怨恨的理由是出自於民族主義、不同的的種族背景、不同的性取向,或是性別歧視。某個東西被敲開了,她突然以嶄新的視見,同理了千千萬萬被迫害的人類,她甚至能理解那些憎恨她的人與她所共享的人性。這份深刻的連結感、眾生一家的感覺,就是我們的菩提心。

菩提心存在於兩個層次。一是無量菩提心(譯註:又稱勝義菩提心),也就是脫離一切概念、意見和習染的當下體悟,那是一份無法執取的至善,就像心知肚明自己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損失一般。第二種層次是相對菩提心(譯註:又稱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在面對痛苦時仍然開放心胸的一份能力。

那些全心全意覺醒無量菩提心與相對菩提心的人,就是所謂的菩薩或精神勇士--不是那些打打殺殺的戰士,而是聞聲救苦的和平勇士。這些男男女女甘心情願在火宅之中進行自我鍛鍊,這句話意味著,精神勇士或菩薩涉入充滿著挑戰的情況,為的是減輕痛苦。這句話又意味著,他們甘心情願穿透自欺和自己的慣性反應,並致力於揭露那根本而無欺的菩提心。譬如像德雷莎修女與金恩博士這樣的人,都可以說是傑出的精神勇士;他們發現最大的傷害其實來自於我們的侵略性,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幫助別人理解這層真理。其他還有許多平凡人也都終身致力於開放他們的心胸,為的是幫助別人達到相同的境界。像他們一樣,我們也可以學著以精神勇士的胸懷面對自己和世界。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覺醒心中的愛與勇氣。

培養心中的勇氣和慈愛的方法,可以分為正式與非正式這兩種途徑。有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學會歡樂、放下、關愛和泫然落淚的能力。有的方法教導我們以開放的胸懷面對變易。還有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安於當下。

不論我們身處何方,我們都可以將自己訓練成一名精神勇士。我們的工具就是禪定、友愛、慈悲、喜樂和平等心。透過這些訓練,我們才能揭露那個被稱為菩提心的柔軟地帶。我們往往在痛苦與感恩中發現那份柔軟之心。我們會在盛怒的背後發現它,在恐懼的顫慄中找到它。在孤寂或友愛的情境中,它都能帶來裨益。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偏好那些舒服的修行方式,而同時又想被治癒,但是菩提心的修練不能以這種方式來進行。精神勇士很清楚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我們總想掌控那些無法被掌控的情況,我們一直在追尋安全感,希望凡事都能被料中,永遠活得舒適而安然無恙。但真相卻是:我們始終無法逃避世事的多變。未知乃是這場冒險之旅的一部分,也是讓我們害怕的危險地帶。

菩提心的修練絕不承諾快樂的結局,不過,這個總想找到安全感的「我」--它總想抓住某個東西--卻因為這場訓練而終於長大成人。精神勇士的修練最重要的主題就是要學會面對痛苦,而不是企圖逃避恐懼和不確定感。然而,我們要如何才能面對困境,面對自己的情緒,面對日常生活不可預測的各種情況?

我們時常像一隻膽怯的小鳥不敢離巢一步,成天窩在這個臭氣薰天失效已久的巢中。沒有人來餵養我們,也沒有人來保護我們,讓我們得到溫暖。不過我們還是希望母鳥能夠回巢。

這時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一件最有益的事,那就是趕快飛出巢外。要做到這一點,顯然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顯然也需要一些指引,也許我們會懷疑自己能否通過這場精神勇士的訓練,這時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不想以成年人的心態直接面對人生,還是只想在恐懼中終老?」

眾生都有能力感覺到自己的柔軟--柔軟地經驗自己的心碎、痛苦和不確定感。因此我們都擁有早已解脫的那份菩提心了。內觀導師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曾目睹一則發生在柬埔寨赤棉時代的事件,當時有五萬人在槍口下被逼成了共產黨員,因為他們不放棄佛教的修練就有生命的危險。一座佛教寺廟就在這樣的威脅之下興建於難民營中,有兩萬人出席了落成大典。典禮中沒有任何演說或祈請儀式,參與者只是不斷地頌唸著佛陀的核心教誨:
恨永遠無法止息恨
只有慈愛能治癒一切。
此乃古老而永恆的定律。

成千上萬的人一邊頌唸一邊低泣,他們深知這些話語中的真理遠比他們的痛苦重要得多。

菩提心真的能激發這麼大的力量,不論順境或逆境,它都能帶給我們啟發和支持,那就像是發現了自己早已擁有的智慧和勇氣一般。如同鍊金術能將任何金屬變成黃金,如果我們願意的話,菩提心也能將我們的身口意轉化成覺醒智慧的工具。

 
 
 
★亞馬遜網站2002年度最佳好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