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6/01-06/02 釋道興【缽動身心:手工大銅缽聲音共振鬆開筋膜與心理呼應法】兩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瘋狂天才》(已絕版)

Touched with Fire
 
作者:凱.傑米森(Kay R. Jamison)
譯者:王雅茵、易之新
書系:Caring 010
定價:320 元
頁數:376 頁
出版日期:2002 年 03 月 01 日
ISBN:9573016389
 
特別推薦:陸蓉之、陳登義、王浩威、許佑生
 
第一章:美好的瘋狂--緒篇

…他的狂喜,
充滿整個空氣,而火,使其詩文精確無瑕,
因為他依然保有美好的瘋狂,
那正是應纏附於詩人之腦的。
--麥可?德雷頓〈Michael Drayton,1563-1631,英國詩人〉

「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全都瘋了」,拜倫談到自己以及同期的詩人時這麼說,「有些人受亢奮影響,有些人則為憂鬱所擾,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失常。」這本書談論的正是關於「或多或少有些精神失常」的情形;更明確地說,它是有關躁鬱症──一種包括煩亂的愉悅、憂鬱,和激烈混亂等特質的疾病──以及此病症與藝術氣質和想像力的關係。
這也是一本關於藝術家與他們旅程的書,情緒正是他們航行所乘的船,這本書還談到一個古老的執著信念──相信世上確實存在「美好的瘋狂」這樣的事。

最初推動藝術旅程的那些熱烈的思想和感覺是──狂熱的活力、高漲的情緒,以及敏捷的智能;幻想及美妙的感覺;不安及狂熱的氣質──通常伴隨這些而來的是大幅度更為陰沉的情緒、更為頑強的力量,還有一次次偶爾的「瘋狂」。這些對立的情緒和能量常常交織在一起,而以易變、放縱、無常、徘徊、動亂、或暴風的方式出現。簡單來說,這些情緒和能量形成一般所認為的藝術氣質,而且就如我們將會在本書看到的,也是形成躁鬱氣質的基礎。詩文或藝術的天才,一旦有這些反覆無常而不穩定的情緒時,就會變成一個兼容想像與經驗的強力熔爐。

激烈的情緒、碎裂的理智,以及藝術的氣質,能夠結合成一種「美好的瘋狂」,這仍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看法。一個具有破壞性〈通常是嚴重的精神疾患〉,而且常常致命的疾病,比如躁鬱症,可能會帶來某些好處〈像是誇張的想像力、激烈的情緒反應和增加的活力〉,這種看法會令大多數人覺得違反常理,而對有些人來說,這更是一個令人憂心,或不太可能的聯想,這樣的聯想會引發一些過度簡化的「瘋狂天才」觀念,隨之而來的是未曾細想且毫無美感的簡化論所造成的印象,還有關於人在生活方式、知覺和性情上的重要差異,都被歸為疾病的憂慮。確實,將一個有超凡創造力、精於才藝、精力旺盛、熱情、情緒化、或古怪的人,歸類為躁鬱症患者,不但降低了藝術中個人特質的觀念,也把一個非常嚴重而且常常致命的疾病,看得過於無關緊要。會有這樣的擔憂,還有其他原因;過度精神分析式的臆測,加上其他心理傳記的濫用,已經招致應得的嘲諷。由於遺傳學、神經科學和精神藥理學的長足進步,許多現代精神醫學的思想和臨床做法,已經脫離早期精神分析的影響,而進入比較偏向生物學的層面。有些人擔心,從精神分析跳到精神藥理學的明顯轉變會太大、太快,也擔憂這樣會造成思想和觀念有類似落差的危險。浪漫而有含意的語言,被磨成僅僅為了科學的精神醫學所用的標準化字詞,這樣的做法已經誘使許多人不假思索地將大部份現代生物精神醫學棄而不用了。在藝術上使用正式的精神病診斷準則,幾乎已經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禁忌,無論如何,生物學取向的精神科醫師早就表現出不太有興趣研究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的情緒疾患。當然,那些藝術工作者對於被人用生理或診斷式的角度來看待,就更不會有興趣了。直到最近,那些最適合把這兩方連接在一起的人──有創見的學者──才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因為這些研究者先前專注於創造力與精神分裂症〈常是躁鬱症的誤診〉、或與精神病理學普遍概念的關係上,所以對情緒疾患在創作工作中所占的特定角色,還有一大部份未曾研究。

更進一步使事情變複雜的是,某些生活型態可以掩護反常古怪的行為。長久以來,藝術已經在行為和情緒上,給人極端的自由;事實上,貝克〈George Becker〉就曾注意到浪漫時期的藝術家就是用瘋狂天才的觀念「使隨之而來的特殊狀況和跳脫傳統束縛的自由放縱得到認可」:

「躁症」的氣味賦予天才一種神秘而無法解釋的特質,這種特質使他不同於一般人、中產階級、庸俗之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同於一般「僅有一些」才能的人;這使他成為傳承古希臘詩人和先知的現代繼承者,這也使他如同大師級的人一樣,能夠取得一般認為「神靈附身」和「天啟靈感」的力量和特權。

勃頓(Robert Burton,1577-1640,英國學者、作家、聖公會牧師,著有《憂鬱的剖析》)在十七世紀時寫過「所有的詩人都瘋了」,而這樣的看法自此也被許許多多的人所認同。不論這個觀點是如何適用於某些人,或說不論其準確性如何,這樣的看法都有把精神病理學和藝術表現畫上等號的傾向。舉例來說,有個常見的假設是:在藝術圈中,瘋狂算是蠻正常的。這個假設的最佳例證,是漢密爾頓〈Ian Hamilton〉在詩人洛威爾 〈Robert Lowell,1917-1977,美國詩人〉的傳記中所描述的一段小插曲;這段話是描述在洛威爾多次躁症發作中,同事對他有一次發作的反應:

洛威爾曾對辛辛那提所有他認識的人,宣稱他決定再婚,並且勸他們要跟他一起站在屬於熱情的一邊。同業中有些人覺得他在這段期間顯得容易興奮激動,又很愛說話,不過因為他所說的,總是才氣縱橫又常讓他們覺得欣喜的話,他們也就沒什麼理由把洛威爾當成有「病」的人;的確,他的行為就像有些人對頂頂大名的詩人所期望的一樣。他們負責保護這個獨一無二的光芒火焰,使之不受任何來自紐約那令人沮喪的意見所干擾。因此,當郝薇克〈洛威爾的妻子〉開始相信洛威爾真的病了的時候──有兩個禮拜多的時間,他在打到紐約的電話中變得越來越糊塗、越來越囉嗦、也越來越愛罵人──洛威爾的校園同盟因此對她築起一道敵對的牆。她眼中的洛威爾和他們所見的不同,甚至連他們談到相同的症狀時,說法也各不相同;對她來說是「瘋」了的部份,對他們而言卻是洛威爾天賦才華的另一個標記。

這本書主要的目的,是要把藝術氣質和躁鬱氣質兩者間令人注目的關聯〈當然也包括真正有重疊的部份〉,以及此二者與自然界律動和週期(或說是自然界的本質)之間的關係,做一個文學式、傳記式及科學式的論證。重點會放在瞭解情緒與想像之間的關係、情緒的本質──包括情緒的種類、情緒中彼此歧異甚至對立的性質、情緒的變遷、情緒的極端〈在某些人身上,這樣的極端有時會造成「瘋狂」的發作〉──以及情緒在激發思考、改變知覺、製造混亂、強行在混亂中加上秩序,並引發轉化的重要性。

這本書一開始先概略介紹躁鬱症,包括什麼是躁鬱症、會影響哪些人、以及它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並同時從臨床的角度,以及患有嚴重情緒疾患的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的言語和經驗,來描述躁症、憂鬱症、躁症和憂鬱症的混合狀態,以及自殺。第三章則針對躁鬱症和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提出傳記資料和科學上的證據。最近的研究強烈顯示出,比起一般大眾,作家和藝術家當中,出現躁鬱症和憂鬱症的機會高得不成比例;然而,很明顯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甚至不是大部份的〉作家和藝術家都有嚴重情緒疾患的狀況。不過,對於任何這類關聯的看法,仍有很多的懷疑和抗拒存在──有些懷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多半源自於之前提到過的心理分析式傳記的過度濫用〈特別是具有太過理論化和過度解釋的性質〉,但是另外還有很多的懷疑和抗拒,則是因為對躁鬱症這個疾病本身的特性缺乏瞭解。許多人不知道這個疾病比較輕微時,在氣質上的表現,或者說他們不知道很多有躁鬱症的人,事實上在大多數的時候是沒有症狀的〈也就是說,在大部份時間中,他們的精神是正常的〉。當許多人,甚至那些精通心理學和醫學的人,想到躁鬱症的時候,通常會想到那些精神病院的偏僻病房和持續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錯亂,而理所當然地下結論認為,有意義且持續不斷的創作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然而,瘋狂〈或精神不正常〉代表的只是躁鬱連續體的一端;事實上,大部份患有這個疾病的人從來就沒有過精神失常。同樣地,有些作品的靈感是在輕微躁症,或甚至是嚴重精神病性的躁症狀態下引發的,更有部分作品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而作品的具體成形或是部分的修潤,卻可能是在創作者憂鬱的時期,然後在當創作者恢復正常時,再加以最後的整理。真正重要的是變換的情緒狀態之間的相互影響、張力、和轉變,以及由健康期間得來的滋養和鍛鍊;以這種方式創作出來的藝術,最終能有這樣的力量,正是來自這些張力和轉變。

「瘋狂」和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在心理學和生物學上的討論,會在第四章提出來;藝術氣質和躁鬱氣質間一致的特性,還有思想和行為模式的相同點,也都會加以探討。文中並詳細討論,因為極端的情緒狀態而引發出某種經驗之創作過程的重要性;不過,書中也同時強調訓練、控制和高度理性思考的必要。在患有躁鬱症或循環性情緒障礙(躁鬱症中較輕微、屬於氣質上的變型)的藝術家身上,所見到張力的創作意義,與自然發生而對立的情緒與認知狀態的調和,以及藝術家如何以藝術來治療自己的情形,也都會加以檢視。躁鬱症是一種少見具有週期性的疾病,其韻律與週期和自然界的循環非常類似,也和詩、音樂、繪畫中常常呈現出的「死亡─再生」與「黑暗─光明」的循環相似。季節的輪替是特別重要的部份,這會在提到科學上關於情緒和精神病有季節性變化的證據時,加以討論,並以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國作曲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畫家〉,和其他藝術家一生中,明顯的藝術創作的季節模式,來加以說明。

任何有關氣質與藝術的討論,最好以深入檢視一個人生平的方式來呈現,而要說明遺傳、個人意願、環境與詩意氣質之間的重疊部份,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拜倫爵士〈George Gordon, Lord Byron,1788-1824,英國詩人〉。拜倫繼承了瘋狂、致命的憂鬱症,一生都處於害怕會發瘋的恐懼中,他代表的正是美好瘋狂的極度邊緣,也就是詩意氣質和精神疾病之間,那道常常無法覺察的界線。他與憂鬱和「狂亂情緒」的激烈掙扎〈但他的創作也受惠於這些掙扎〉,引發許多醫學、社會和道德的議題,而這些將會在最後一章中討論。躁鬱症是一種遺傳疾病,這個事實不只對其根源的瞭解十分重要,對本書接下來要提到的許多醫學和倫理的議題,也是很必要的基本概念。躁鬱症遺傳基礎的科學論述會在第六章提出,並配合許多重要的文學及藝術家族的精神病史或族譜加以探討。【包括拜倫、丁尼生〈Tennyson,1809-1892,英國詩人〉、梅爾維爾〈Melville,1819-1891,美國小說家〉、威廉及亨利?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實用主義的創始人之一;Henry James 1843-1916,美國小說家、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舒曼、柯律芝〈Coleridge,1772-1834,英國詩人、思想家〉、梵谷、海明威〈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和吳爾芙〈Woolf,1882-1941,英國女作家〉。】

無疑地,藝術氣質和躁鬱症之間極為接近的關聯有很多含意──對藝術家、醫學和社會而言都是如此。現代精神藥理學和遺傳學的研究,引起近乎無限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既脫離傳統束縛、又令人感到不安,但在倫理領域上,卻仍是令人感到驚惶的一片空白。再也沒有任何一種精神疾病,比躁鬱症更深受臨床和基礎神經科學研究的進步所影響。藥物治療的廣泛功效已經提供臨床醫師前所未有的選擇,也給病患拯救生命的機會。目前鋰鹽、抗憂鬱劑和抗痙攣藥物是治療躁鬱症的標準處方〈只有心理治療或精神分析,而沒有藥物治療的話,通常會被認為是醫療過失〉,而這樣的事實對於作家或藝術家的治療,則引起一些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有些藝術家完全排斥用藥物來控制他們的情緒波動和行為;然而,有趣的是,有證據顯示,就好像形成一個族群似的,有高得不成比例的藝術家和作家會尋求心理治療;當然,有許多人──包括拜倫、舒曼、丁尼生、梵谷、費茲傑羅〈Fitzgerald,1896-1940,美國小說家〉和洛威爾──會一再地向醫生求助。其他作家和藝術家則因為不願失去伴隨疾病而來的亢奮或強烈情緒,或是因為他們覺得藥物的副作用會妨礙清晰而快速的思考,或是會減弱熱誠、情緒及活力的程度,而停止服用藥物。

雖然躁鬱症長久以來已經被認為是遺傳而來,而且此病最常發生在某些特定的家族,卻不會出現在其他家族當中,這樣明顯的傾向已被觀察注意了一千多年,但直到最近,因為分子生物學的急遽進步,才提供了關於此病基因高度精密研究所需要的技術。同樣地,這個在精神醫學上無可匹敵的躁鬱症──在所有疾病當中最具人性表達、心理複雜,而且是最情緒化的病症──也因為關於腦部結構及功能的研究數量有驚人的成長,而成就了躁鬱症在生物學知識上的水準。從這樣的知識當中、從這樣具破壞力的疾病能給個人或社會一些好處的可能性當中,所衍生出的倫理議題是很龐大驚人的:如果這個病可以醫好的話,病人想不想要擺脫這個疾病呢?遺傳性精神病人〈大部份正是指躁鬱症患者〉的絕育工作曾在美國的部份地區執行過,而德國的集中營更是有計劃地大量屠殺患有躁鬱症的人。甚至到今天,在中國的許多省份都還有對具遺傳性精神疾病的人強制執行義務絕育和墮胎的政策。一旦躁鬱基因被發現後,羊膜穿刺、其他出生前的診斷、以及人工流產,會扮演什麼角色呢?未來的基因療法和對躁鬱症可能的及早預防,對社會的含意是什麼?精神醫學的治療必然會造就比較快樂、但較為平淡而缺乏想像力的藝術家嗎?對傳記作家和評論家而言,躁鬱症及其氣質在他們所研究的作家和藝術家之中較為普遍,這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呢?這些問題和其他議題將會在最後一章討論。

最後,這本書所談的是關於航行者的氣質和情緒:是關於伊卡洛斯〈Icarus,希臘神話中發明家帝達洛斯之子,因裝上蠟製的翅膀飛近太陽而死〉的命運和那些在飛行中倖存藝術家的命運之間那條細細的線,伊卡洛斯──為火所焚,而不只是為火所觸──『感覺到熱蠟流失/喪失羽翼』,而那些倖存於飛行的藝術家則『穿越混沌之界和「古老之夜」而未喪失自我』。這是關於「夜渡」的書,如同希尼〈Seamus Heaney,1939- ,愛爾蘭詩人,199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描寫詩人洛威爾的那段「夜渡」;這本書也談及情緒的召喚者和安定者,亦即穿越「難以駕馭且危險重重之處」的嚮導。這更是關於旅程的書:

你是我們的夜間渡船
砰然跌落於廣闊大海,

整艘船迴響著
武鬥者的音樂
任性固執地將旅程定為橫越
難以駕馭且危險重重之處。

 
 
 
★中國時報開卷、自由時報副刊好書推薦。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