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災難與重建》中文版電子書稿全文

《災難與重建:心理衛生實務手冊》

Disaster Response and Recovery : handbook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作者:戴安.梅爾斯(Diane Myers, R.N.,M.S.N)
譯者:陳錦宏等十人
書系:Master 003
定價:300 元
頁數:360 頁
出版日期:2001 年 09 月 01 日
ISBN:9573049597
 
 
【第二章】災難心理衛生團隊的篩選與訓練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所需具備的知識及技術不同於平時狀況,因此,在訓練及篩選工作小組成員時更須謹慎注意。本章節提出之指導原則及項目能幫助心理衛生工作策劃者及管理階層篩選災難因應工作小組成員,也幫助他們準備有效面對這項具挑戰性又獲益良多的工作。

●導讀

在台灣,一九九九年可謂災難心理衛生元年。雖然早在一九九七年左右,已經有台北市立療養院等團隊介入過颱風、空難、土石流等災後宣導與輔導,但直到九二一地震之後,災難心理衛生工作才普遍引起國人的重視。政府在台中、南投等地成立了災難心理衛生中心,精神科團隊、心理輔導界、社工界、宗教界均有大量人才投入實務或研究工作。

但什麼樣的人適合從事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他們又需要怎樣的性格特質、心理準備與專業訓練?這些問題卻似乎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原因是:大部分縣市原本就缺乏心理衛生工作者,談到災難工作,要滿足基本的任務需求尚且不及,如何奢談篩選?訓練又該包括哪些核心課程?

在這種情況下,本章提供的許多提醒彌足珍貴。比如說,「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人格特質的篩選,在筆者看來尤其重要。假如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應該盡量挑選社交上較外向,有親和力、主動、積極、行動派、能隨機應變的人。因為助人者必須樂意主動接觸個案,上台能宣導,下台能協調,在混亂、不適、甚至惡劣的物理環境下工作。即使身為心理學教授或精神科主治醫師,有些人其實並不適合這個工作。活潑、虛心、有彈性、任勞任怨的年輕人,即使缺乏經驗,可能學得更快,做得更好。

一般認為,災難心理衛生工作離社區取向近,而離臨床取向遠;預防的精神重於治療的意味。特別在災後應變初期,深度的心理衡鑑和心理治療、大部分的精神科藥物,其實都缺乏用武之地。知道如何開會協調、資源轉介、做危機諮商和分享統整來得更實際;認識心理創傷和喪親之慟,也比熟記精神科診斷和變態心理學重要。持這種觀點的,可以南達科塔大學(USD)的災難心理衛生所(DMHI, Disaster Mental Health Institute)為代表。

不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創傷精神醫學部(Trauma Psychiatry Program)團隊卻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災後初期一窩蜂投入「分享統整」(debriefing)之類的危機干預,成效可疑。不如先利用UCLA簡短的PTSD(創傷後壓力反應症)量表大量篩檢民眾,找出少數的高危險個案,再針對其PTSD、喪親之慟、衍生的憂鬱症等,施予幾個月高結構性的認知行為治療,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甚至更深度與長期的心理治療,這才是進步,而且有效的災難心理衛生模式。這種做法,顯然超出一九九四年出版的本書的視野了,值得讀者注意。

美國紅十字會規定,提供災難心理衛生服務的專業人員,事先均需接受兩天標準化的課程,以取得證明。這一點頗值得現階段的台灣參考,也許參考本章所列的核心課程,再加上治療PTSD、創傷型(複雜型)喪親之慟、憂鬱症的課程,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訓練內容,使受過訓的心理衛生人員能取得某種資格認證,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十分不同於住院和門診的臨床實務,需要專門的篩選和訓練。當災難衝擊一個社區,理想上是能夠有一組心理衛生專業的核心團隊,他們受過特別的訓練、可以快速地動員、熟悉狀況和部署。如果受衝擊的地區沒有這種能力,那麼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可以透過社區的互援協議,在災難衝擊、混亂的立即時刻,提供幫助。

這一章的目的,是要協助心理衛生的規劃者和行政人員篩選心理衛生團隊,以便執行救災的指派工作,及建立適合的訓練計畫,使他們可以有效地執行他們的工作,章末列出了篩選心理衛生團隊時考慮的項目。本章也提供了這些訓練事項的概論,包括快速訓練和部署的實務層面、完整災難心理衛生訓練的方針、和選擇合適的訓練者。

這一章實際上並不打算寫成訓練手冊。已經有很多災難心理衛生訓練的手冊和方法(Farberow and Frederick, 1978; Hartsough and Myers, 1985; Myers, 1990; American Red Cross, 1991 )。同樣地,這一章也不想用成人教育和指導方法的原則,來企圖訓練「訓練者」。那樣的主題,有許多可以選擇的書籍和工作坊。

●災難前的計畫

如果心理衛生機構事先指派一組核心工作人員,並將其訓練成為救難因應小隊,則可以減少很多災難衝擊時期的困擾和壓力。定期在職訓練和參與當地管轄範圍內的救難演習,可以幫助維持技巧的熟稔。如果資源允許,小隊可以對管轄範圍內發生的小型危機採取因應行動,如此一來,萬一遭遇大型的災難衝擊時,團隊會有一些第一手的經驗做後盾。
隨著很多社區心理衛生計畫預算的減少,幾乎沒有訓練的經費。訓練被視為是聯邦急難管理總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危機諮商計畫必要而合宜的層面,不論立即的服務或定期的計畫都是。心理衛生的規劃者和行政人員,應該將實際的訓練預算包含在他們申請核准的經費中。

●篩選災難心理衛生團隊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這類具有挑戰性且回饋很大的工作,需要的是有彈性、在社交上屬於外向性格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除了利他主義和一種想助人的真誠渴望之外,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從事救難工作。災難前或災難期間,不論是否正在指派和訓練救災團隊,心理衛生主管都必須考慮幾個選擇的事項。

理想上,選擇專業或半專業的團隊,應該考慮受災地區的人口特性,包括種族和語言;團隊成員的人格特質和社交技巧;災難的各種階段;在災難的因應和復原的努力中,工作者可能會扮演的角色。災難因應和復原工作所選擇的工作者,不能是已受到災難嚴重衝擊的人,因為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或情緒反應會干擾他們對計畫的參與,反之亦然。下列很多要點,看起來可能都是顯而易見,但是這些對於建立一個有效率的因應團隊,是重要的關鍵。

●人口的地域性

主管必須選擇符合當地人口需要、具有特殊技巧的團隊人員。例如:應該包括可以對小孩和當地學校進行工作之特別專長的團隊人員。如果社區中有很多老人,團隊應該包括擅長和老年人工作的人員。

●種族和語言

依種族背景、文化觀點、生命經驗和價值觀,從這些內涵中,倖存者會對災難做出反應、從中復原。如果倖存者不太會說英語,可能在溝通需要和感覺時有困難,除非用他們的母語和他們交談。救難行動的所有層面,必須對文化的議題有敏感度;提供服務的方式,在文化上必須是合宜的。

為了上述這理由,心理衛生團隊對於受災難影響之族群的文化,必須既熟悉又覺得自在。最好是團隊成員能夠對於受災區之非英語(非本國主要語言)族群的語言駕輕就熟。理想上,心理衛生團隊,應該包括受災難影響之特殊文化族群的當地人。如果這樣的團隊人員不能立刻找到,在災難後的立即反應時期,協調者可以從其他社區機構或心理衛生轄區內,徵募所需之文化背景和語言技巧的互援團隊人員。至於當地的在職人員可以再徵募和訓練,以擔任日後長期的復原工作。

●團隊人員的人格特質

直接投入災難中的人,有一個必備的特質,就是可以保持專注和適當回應的能力。災難心理衛生團隊必須在困惑和常見的混亂環境中,還能夠運作良好。工作者必須能夠「邊走邊想」,對解決問題有一種常識性、實際、有彈性、且通常都是即興的取向。他們必須能適應不斷改變的情境,在角色模糊、權責不清楚、最差的結構下,仍然可以運作。最成功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都把這些因素視為挑戰,而非負擔。自發性和精力是需要的,正如自我覺察及檢視和管理自身壓力的能力一樣。

工作者必須站在一種協同的「立場」(capacity)共同工作。對不同於他們自身價值系統和生命經驗的部分,他們必須能自覺,也能接受。熱心地主動接觸、探究這個社區,以找到需要幫助的人們,而非「等待和處理」的態度,是很重要的(Farberow & Frederick, 1978)。工作者必須享受人群,而非表現得缺乏信心。如果工作者是害羞和害怕的,就會對建立連結造成阻礙(DeWolfe, 1992)。團隊人員必須自在於任何社區環境中,開始一段對話。除此之外,倖存者也許正經歷著人生的悲劇和巨大的失落,工作者必須願意而且能夠和倖存者「在一起」,不會被驅使著想要急著「修正」這樣的狀況。

●災難的階段

在災難早期「立即反應階段」,採取「行動導向」十分重要,能夠在危機處理時隨機應變的人,在這階段通常會有良好的表現。最適合這階段的工作人員,往往是那些曾經在心理衛生中心危機服務、或是曾在醫院急診室工作的人。
暴露在眾多外傷現場的聲光下,有些人無法忍受也無法有效工作,這些人不適合在災難現場、前線急救站、醫院急診室、或停屍間作心理衛生服務。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適合作為災難因應小組的成員,因為在小組中還有很多其他職務適合他們。因此在這個小組形成時,大家應開放地好好討論這些個別差異,預先為每個人尋找適合的職務。

長期的心理衛生復原計畫,往往在災難後持續一個月至一年之久,故在性質及步調上完全不同於立即反應階段。當大型的避難所及災難援助申請中心(DAC)一個個關閉時,當地災後倖存者生活將日益困難,這時候心理工作者需要擅於及創意運用主動出擊。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在災區的主動接觸及教育成果,往往是難以評估的,因為習慣上來說,大部分災後倖存者都不會主動要求心理衛生服務,只有少數「當事人」可被計數。臨床取向的人員慣於在辦公處工作,往往會質疑此實用性;而在災難初期立即投身工作的「行動取向」工作人員則因長期復原需要耐性、持續性,及沒有立即成果的情況下進行而失去熱忱及工作的效率。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的角色及責任

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的角色及責任其實是多元化的,要確保工作的成功,就必須細心按照工作人員的特殊技能及人格特質來委派不同的任務。

1. 主動接觸個案:要在災鄰中、大型避難所、災難援助申請中心或其他災區環境下工作的人,需擅於非傳統的心理衛生服務方法,包括「積極地主動接觸」(aggressive hanging out)及「喝一杯咖啡」(over a cup of coffee)時進行評估及處理。

2. 大眾教育:大眾教育需要擅長公開演講及與媒體接觸的工作人員,製作小冊子更是需要良好的寫作技巧。

3. 社區的聯繫:與社區各領導者建立及維持關係,需要擁有能夠了解及有效處理各團體間微妙關係的能力。要能成功地在草根性的社區工作,需要明白地方獨特的文化、社會網路、正式及非正式的領導者,並擅長與鄰里建立人際關係。聯繫網路形成的一切活動往往來自參加農村聚會、教會活動、鄰社聚會,或對政府官員提供災後心理衛生諮詢。

4. 危機輔導:對於大部分的災難倖存者,長時間的心理治療是不需要也不適合的。危機處理、短期治療、心理支持性團體及工作上的實際援助都是十分有效。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必須對這些方法有所認識及具備純熟的技巧。

●專業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資格

理想上,災難心理衛生團隊必須是多元專業及熟悉各種助人技巧。人員必須熟練精神症狀檢傷分類、急救技術、危機處理及短期治療。對於危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哀慟反應及災難心理學都必須有一定的認識。倖存者一般不會自願前來尋求心理衛生服務,所以工作人員必須以各種非傳統的方法以社區為中心來提供服務。因此,先前的災難心理衛生的訓練及經驗是十分重要的。若有災區需要相互援助的情形下,該區的心理專業執照管制,甚至可以動用薩瑪利亞法律(Good Samaritan law)加以解禁,好讓其他州的專業人員可以越過州界而合法地提供協助,但是這方式必須在平時討論州際合作的時候,便作詳細的研究。

工作人員必須熟悉社區中各人群服務機構的功能及其互動(Farberow & Frederick, 1978)。他們必須擁有擔任機構的顧問及大眾教育的能力及經驗。除了能夠迅速與不同背景的人建立關係,還需要有純熟的溝通技巧、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圓滑的處理衝突及了解所有團體運作的方式。

管理者需注意該州各種心理衛生專業工作上的法令,尤其進行的個案評估及諮商輔導落在心理治療所定義的範圍內時,最好要有適當的專業證照及保險保障。

●輔助(paraprofessional)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資格

半專業性的輔助工作人員,尤其是那些熟悉社區大眾、為街坊所信任的人,都是主動接觸人們及社區工作的最佳人選。他們可能是心理衛生機構、社會服務、公共衛生、或是社區機構的成員,他們也可能是徵募自當地社區的居民。半專業性輔助工作人員的特性和資格應具備以下條件(Collins & Pancoast, 1976; Farberow & Frederick, 1978; Tierney & Baisden, 1979):

1.最少具有高中程度(能弄清楚被教導的資訊及各種觀念)。

2.可能的話,最好是當地人。

3.其身份最好具有反映出該社區民眾各年齡層、性別、種族、居住時間的代表性。

4.擁有強烈的助人動機、喜歡與人在一起工作、對人有一定敏感度和同理心。

5.能夠以一種穩定、成熟及理性的態度工作。

6.擁有足夠的熱情、體力,並經常在人際關係中得到足夠回應掌聲的人,才會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7.可以與他人合作。

8.能夠與不同價值觀的人一起工作,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

9.能夠接受指導,而不會以先存主見或敷衍的方式回應。

10.擁有樂觀但具有現實感的人生觀,換言之,即「健康的個性」。

11.在面對壓力時,依然擁有高度的動力來維持主動及豐富的內在活力。

12.能堅守尊重倖存者的隱私權,而不會流於八卦。

13.面對獨特的族群時,會運用不同的處理技巧(譬如小孩或老人、特別是特殊種族團體);或對災後復原有用的知能 (譬如對保險的認識、房屋的重建知識。)

14.懂得自我拿捏分寸而不會過度介入倖存者的復原(譬如,明白協助及增進倖存者的復原能力與「完全替他們做」是兩回事)。


●為什麼需要訓練

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經常以為自己的經驗及訓練,對於應付災難所出現的情況綽綽有餘,可惜事實正好相反,傳統的心理衛生訓練並未著重在受災難影響的人們的許多問題(FEMA, 1988)。臨床素養,即使在危機處理的領域寶貴,往往是不夠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需要使用革新的程序及方法,以輸送高度特殊型態的災區服務。因此,必須設計特殊的訓練方式,以培養工作人員適應災區心理工作的特殊性。

即使災難深深影響每一個人,人們卻很少因此崩潰或是失去因應能力,心理問題也很少突然的大規模呈現。事實上,問題呈現的特質及強度是變化不一的(Farberow, 1978)。其實,大部分的問題及災後症狀,只是正常人面對不正常的狀況所產生的正常反應。很少人真正需要傳統的心理治療,更少人會在災後尋求心理衛生的協助,故心理衛生工作人員若只是單純的開闢門診,其成效往往非常有限。

因此,「外展服務」(outreach)對社區民眾變得十分重要。「外展服務」並不是單純建立起分散於災區的診所,或是散發一些衛生教育傳單便足夠,而是到避難所、災難援助申請中心中心、供餐地點、倒塌的鄰舍與倖存者面對面地接觸。「外展服務」的成敗關鍵,在於心理衛生工作者能不能以社交內涵非正式的方法與倖存者建立關係和治療的切入點,而且這一切都不可能用傳統的心理治療「約定」(contract)來完成。

災難除了對個人的影響外,本身亦是件政治及官方事務。災難深深影響到社區及其整個社會系統,人類每日基本生活所需的資源都被損毀或破壞,運輸及連絡系統有可能遭受摧毀。在大型災難中,特別緊急反應小組及協助復原的機構經常行動迅速,並且在災後環境發揮一定的影響力。當特別緊急反應小組在資源、結構、個人變遷上的工作完成後,草根性的團體便會開始興起取代之。心理工作者必須了解並有能力在此複雜和充滿政治因素及官僚的網絡中工作。

災難心理衛生的訓練將能使工作人員明白災難對於個人及社區民眾的衝擊,也必須能夠提供所有關於災後環境複雜之系統和各類資源的訊息,並且可以幫助工作人員調整自己的臨床技巧,以便能有效針對災難狀況,助其有效學習以社區為主的協助方式。

透過錄影帶、角色扮演及其他練習、訓練,能幫助工作人員體會災後復原工作的辛苦。有些時候,工作人員會發現自己其實不適合這種工作。常常,訓練可以使工作人員培養出「情緒上的準備」,以幫忙他們預期工作中的情緒層面。訓練還可以提醒工作人員了解災難工作會對個人造成的衝擊,並提供處理自身壓力及自我照顧的策略。

●在訓練之前

在幫助倖存者之前,讓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先處理自己對災難的情緒是十分重要的。訓練時,工作人員可以表達自己情緒反應,但並非表示整個訓練必須以「團體分享統整」(debriefing)的方式進行。當工作人員參加訓練時,若帶著未被滿足的情緒需求,訓練注定無法有效的發揮功能。這時,在訓練之前應該先有一個團體分享統整,或以其他形式討論工作人員情緒的團體。擔任這類團體的催化員,應是那些不直接參與服務工作,但徹底了解救災工作人員需求的人。

●災難期間訓練的後勤作業

通常在災難剛剛發生的時候,籌劃心理工作的人都會深恐延誤部署團隊而備受壓力。由於災難因應的急迫性,在災難發生之前,擁有一個核心工作團隊是十分重要的。若這樣的團隊本來並不存在,那災難因應及復原期間時,就需要趕快開始籌劃訓練。這牽涉一些人事調度和時間表的調動,但若要災難心理衛生反應能成功,如此做仍是必要的。行政籌劃者及工作人員必須改變平常工作節奏,因為「災難時期」往往需要一日工作十二小時,週末也不例外。

在立即因應的緊急期間,想要有一段充足時間(二至五日)作完整的心理衛生工作訓練是不切實際的。此外,往往不易找到現成的資深工作人員,那種全面性的訓練往往需要延誤數週或數日後才能舉行。故短期來說,以下的建議可能有所幫助。

可能的話,選擇那些擁有好的危機介入能力及建立社區關係的人,來擔任災難緊急反應小組的工作人員,因為這些技巧是最適合轉移運用到災區的情況。理想來說,提供訓練者最好擁有災難處理的經驗,若沒有現成的人才,其他善於危機介入的專家,也可利用本書或其他材料來提供學員基本的訓練。在本書每一章最後面,都有幫助工作人員使用每一章節內容的檢核表。剛開始,「災難心理衛生的關鍵性觀念」、「災難庇護所的心理衛生工作」、「災難心理衛生主動接觸服務」等章節都是對於基層第一線工作者十分有用的知識,當災難援助申請中心開放時,提及該中心的章節便十分有用。國家心理衛生機構所出版的「大型災難工作人員訓練手冊」(Training Manual for Human Service Workers in Major Disasters,Farberow & Frederick, 1978)對於災難的各個階段、成人和小孩所面對的壓力及介入的建議都提供了相當多重要的知識。在時間緊迫的狀況下,工作人員可以隨身帶著這些資料,到災區一面工作一面閱讀。國家心理衛生機構所出版的「大型災難工作人員災區應變手冊」(Field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Workers in Major Disasters)則是災區工作人員的參考指導手冊。

在有經驗的訓練者尚未到之前,可先利用錄影帶訓練代替,亦可將這部分整合入全套的訓練計畫中。本書附錄二有訓練資料及錄影帶名稱。

分配給「基本訓練」的時間也許隨情況而有所不同,可能的話,最少要有半日的時間用作訓練及了解狀況。此外,最少應有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用作訓練前的分享統整。

訓練可能需要重複進行一次以上,所以工作人員可以輪流上課。當有新進人員如專業志工、互援者或額外僱聘人員等報到時,這項訓練可能要再舉行。在職訓練中可以將未有親身經歷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者與有災難經驗者結合。這些有經驗的工作者,可能是在災前接受過訓練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也可能是來自其他地區想提供協助的互援隊員。在都是新手的團隊中指派一位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能夠提供新手現場的諮詢、指示與榜樣。

●向派往現場的救難人員作狀況說明

除了訓練事項外,主管在部署心理衛生工作人員之前,必須說明進行狀況,需說明的主題如下:

1.災難之現況:其所造成之損害及損失、統計結果、天氣預測或狀況報導、影響所及區域之劃分、可能的危險及參與因應的單位。

2.簡介災區:人口統計資料、種族、社經狀況、相關的政治信念等。

3.社區及與災難相關之資源:印製與災難相關的服務及資源簡介、電話號碼的傳單。聯邦急難管理總署(FEMA)或急難服務處(Office of Emergency Services, OES),在成立災難援助申請中心時常常會提供手寫傳單,上有州立及聯邦政府所提供的補助說明。若情況允許,應發給全部的工作人員。提供心理衛生宣導單讓工作人員發給倖存者,使倖存者了解一些成人與兒童會有的正常反應、因應之道以及求助管道。對志工或互援隊員可以告知一些參與贊助的心理衛生機構簡介。

4.後勤:關於工作人員之食、宿、訊息之取得及醫療照護等等的安排。

5.溝通:在心理衛生的指揮體系中,何時、如何,以及該報告什麼的流程介紹;若需要的話,介紹行動電話之使用、雙向無線電器材或業餘無線電志工。

6.交通:說明到指派區域的交通方式。若是工作人員自行開車前往,則附上地圖,標出開放及封閉的通路,並指示危險區域。

7.在災區的衛生及安全:列出可能遭遇到的危險及安全措施(如大地震後的餘震、洪水區的保護措施)。談論可能的傷害源及災害預防。另外相關的健康問題,如食物及飲用水的安全、個人衛生、傳染病控制、廢棄物處理、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下等等也需論及。並告知這些區域中急救?醫療的資源。

8.現場指派:列出工作人員即將展開工作之位置(避難中心、用餐地點等)、簡單描述這些工作點的設置、組織及需向誰報到等。另外也應簡短地複習適合當地的介入方式。

9.政策及流程:列出值班時間長短、休息時間、工作人員間的討論,需向上級報告之統計資料、連絡日誌等。提供工作人員必須用到的表格。

10.自我照顧及壓力管理:鼓勵運用「夥伴關係」(buddy system)來提醒彼此的壓力與需求。提醒工作人員注重按時休息、營養狀況、足夠的睡眠、運動、深呼吸、正向的自我對話、適度的幽默感,在任務結束後進行「減壓」(defusing)或和別人談論此次經驗。並告知工作人員關於輪值的任務結束後所提供的團體分享統整活動。

●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訓練之目標

所有參與災難因應及復原工作的工作人員及志工,都應接受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訓練課程,包括與此相關的管理者及行政人員在內。這樣的訓練要強制每個人都參與。

有效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訓練將使受訓者學到一些知識、技巧及態度,有助於他們在災區工作之效率。由於參加災難心理衛生工作有別於平時的心理衛生服務方式,因此新技巧及訊息的獲得是很重要的。

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訓練目標在於提供受訓者知識、技巧及態度,使他們能夠:

1.了解人在重大災難中的行為表現,包括影響個人對重大災難反應之因素,災難的各個階段,「高危險」的族群,對失落及悲傷之觀念,災難後所感受到的壓力及災難復原的過程。

2.有效地處置災難中的特殊族群,像是小孩、老人、殘障人士、當地的族群與文化、被褫奪公權者及清寒者。

3.了解災難之反應及復原組織的層面,包括關鍵性組織的角色、責任及資源;地方、州、聯邦政府及志願機構的服務方案;以及如何將倖存者與適合的資源、服務連結。

4.了解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之重要概念及原則,包括災難心理衛生服務與平時心理治療有何差異;災難心理衛生工作所需之工作範圍與設計;以及提供心理衛生服務的合適地點。
5.在社區中對倖存者及工作人員提供適當的心理衛生協助,特別著重於危機介入、短期治療、創傷後壓力處理策略、配合各年齡層孩童之介入處置、團體分享統整、團體諮商、支持團體及壓力管理技巧。

6.提供社區心理衛生服務,重點在尋找個案、主動接觸、心理衛生教育、大眾教育、諮詢、社區組織與媒體的運用。

7.了解救災工作必然的壓力,並認清、管理自己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壓力。

●訓練師的篩選

提供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訓練的人應該具備足夠的知識、技巧及經驗,才能達到上述訓練目標。最理想的人選是實際在重大災難中(經驗越多越好)工作過。另外,還要夠了解成人教育的主要原則,也必須擁有能促進知識、技巧、態度之學習的優秀訓練能力。

在教導災難心理衛生工作時有一項重點是:要與自己的情緒「工作」。學員常發現災難的題材會觸發自己更深層的情緒,此時訓練者應能坦然看待,並熟悉團體的過程,在課堂上適當地討論這部分的情緒。

若需訓練的人數眾多(超過六十人),最好能有一位以上的訓練者來帶領團體討論及技巧演練。若是訓練者有不同的專精領域,那麼他們的教材內容也將更多元化。

對於受災的特殊族群之訓練,最好是能找到此族群的訓練師,並且熟悉帶領主流文化團體的人來做非主流文化之訓練。

州、聯邦及志工單位的代表應該提供資源及工作計畫之訓練課程,這樣一來,心理衛生工作者便能熟悉這些內容而作有效之轉介。工作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受訓者的資格是否符合州立或聯邦的方案。州及聯邦代表參與了這樣的訓練,同時也增加了心理衛生與其他計畫的交集與溝通。這部分的訓練是可以與州立急難服務處的個別協助主管(Individual Assistance Officer, IAO)、災區工作站的中聯邦急難管理處 IAO、及災區工作站的志工單位(VOLAG)協調者接洽、安排。
若訓練師是從災區以外的地方來、不熟悉該社區狀況,心理衛生機構可以提供社區及此次重大災難之背景資料來協助他們熟悉狀況。廣泛性的戶口調查資料、報紙或災區錄影帶可以幫助訓練師調整訓練課程以符合地區的特色與需求。若是FEMA的危機諮商輔助辦法(Crisis Counseling Grant Application)已經制定,訓練者最好能事先閱讀。

●訓練主題

以下所建議之主題應被包含在整個災難心理衛生訓練方案中:

1.了解災難及與災難相關之行為
a.災難之定義
b.災難中人類行為的現實與迷思
c.災難中影響個人對重大災難心理反應的因素(與災難、個人、社會情境有關的因素)
d.災難後的高危險群
e.災難反應的階段
f.災難後的心理、認知、行為和情感反應
g.評估辨別正常反應和需要介入的反應

2.災難中的特殊族群:問題及介入方式
a.兒童
b.老人
c.殘障人士
d.心智障礙者
e.種族特色及遭遇的災難
f.過去曾有創傷經驗的人

3.災難中的角色、責任及資源
a.重大災難公告程序
b.地方及中央指揮的權力架構
c.地方及中央的心理衛生計畫
d.FEMA的危機諮商輔助計畫的目標及對象(若適合的話)
e.政府及志工單位的資源及對災後倖存者所提供的服務

4.災難的復原過程
a.失落及哀慟
b.創傷後的壓力
c.個人復原和社區復原過程的交互作用

5.災難心理衛生的關鍵性概念
a.倖存者對需求的看法
b.社區的需求範圍
c.環境及時間因素
d.有效的災難心理衛生介入和傳統心理治療的差別
e.災難心理衛生服務的範疇及擬定
f.災難心理衛生服務提供的地點

6.對災難倖存者的有效介入方法
a.災難的準備
b.危機介入
c.短期治療
d.創傷後壓力處理策略
e.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兒童介入方式及學校的處理計畫
f.分享統整
g.團體諮商及支持性團體
h.壓力管理技巧

7.社區層面的有效介入方法
a.尋找個案
b.主動接觸
c.心理衛生訓練
d.大眾教育,包括有效的運用媒體
e.諮詢
f.社區組織

8.救災工作和心理衛生:預防和控制救災人員的壓力
a.救災人員的壓力來源(包括心理衛生工作人員)
b.災難前、中、後時期工作人員的壓力管理

●特殊考量

對過去沒有人群服務經驗的輔助性專業人員,在加入完整的心理衛生訓練之前,要先接受溝通技巧及同儕諮商技巧的訓練。主題必須包括以下幾項:

 危機介入的基本概念
 建立關係的技巧
 積極傾聽和回應技巧
 注意情緒
 會談技巧
 覆述與闡釋
 認知重建的技巧
 身體語言的溝通
 團體動力
 有用和無用的協助方式
 應該於何時及如何轉介到心理衛生單位
 何時與如何協助個案與資源連結
 倫理問題(包括保密、與個案之間關係的界線等)
 法律問題(向兒童保護單位報告的責任等)
 自殺的危險因素
 處理困難狀況

密切的臨床督導應是機構組織的一部分。訓練當中必須提供關於如何及何時和督導討論及轉介個案等訊息的同儕諮商,亦應提供特殊的指標來提醒是否已過度投入,以及如何克服專業上弱點的方法。

●訓練方式

在理想的環境下,一個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訓練必須花費二至五天。訓練時間的長短將取決於災難情形、地點、工作人員先前之經驗以及訓練師。

為將知識、技巧及態度納入一個完整的計畫以便傳授,會有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被運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模擬救災現場情境的技巧演練亦相當重要。藉由事先得知可能發生狀況及個案研討,引發參與者檢查他們對災難的情緒反應也是需要的。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如報告、閱讀、看錄影帶、自我覺察訓練、研討、示範、技巧演練及督導下的現場經驗均將幫助我們達到訓練的目標。

●長期復原的訓練

隨著災難因應工作的完成,長期復原工作亦將展開,因此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也需要繼續接受訓練。

如果危機諮商的服務已獲得FEMA的定期計畫輔助金所認可,我們就可以僱用新的或額外的工作人員來加入此計畫。如果他們未曾接受過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訓練,就必須提供或重複給予新進人員訓練。

除了完整的訓練計畫外,也必須在固定期間提供在職訓練或諮商。參與長期復原計畫的工作人員或督導必須依據工作需求來調整訓練的內容。有些需求會因為特別的災難或區域性而有其獨特性。在訓練時,若能針對已發現的特別需求加以調整,可以協助工作人員克服日後工作可能遭遇之輸送服務的障礙。訓練可融合各種想法的及提升工作人員的士氣。此一危機諮商輔助辦法必須有經費來提供適當的在職訓練及諮商。

整個訓練計畫中工作人員可能需要在某個原只被簡要討論的主題,作更深入的訓練,或是他們可能發現某些需要的主題未涵蓋在計畫中。某些常見的訓練需求和關注的項目在長期的復原計畫中似乎會習慣性地出現。例如以下幾點:

 創傷後壓力疾患的處理
 創傷後壓力疾患及酒精濫用?依賴之處理
 複雜的喪親反應之處理
 進階的團體動力學
 表達性治療(藝術、音樂、寫作)在成人及孩童身上之應用
 對輔助性專業人員進階的同儕諮商
 災難及家庭問題
 倖存者及工作人員的壓力管理介入
 長期之復建與處置
 長期復原的「外展服務」
 第一週年:個人反應與社區復原的活動
 以鄰近區域為單位的社區整合
 了解並幫助倖存者工作中的重要特殊主題,如保險問題、市或縣的允諾過程,與建築師及包商的討論、協調
 相關地區重大災難的特殊主題(如沖積平原的管理、地震安全、颶風警報系統)
 計畫結束的準備:結束與個案的關係、將個案轉介至適當的資源,通知社區服務截止之相關事項

建議工作人員能完成對受訓課程評估之書面資料,這份資料能提供訓練師非常有用的回饋。管理者亦能從中得知成員們如何看待此次的訓練安排。在災難復原計畫結束時,針對訓練架構的檢討也有益處。FEMA危機諮商計畫的結案報告可以包含成果評估,藉以協助其他訓練計畫的進行更臻完備。同時地區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計畫記錄也應妥善保留,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結語

由於災難心理衛生工作人員所需具備的知識及技術不同於平時狀況,因此,在訓練及篩選工作小組成員時更須謹慎注意。本章節提出之指導原則及項目能幫助心理衛生工作策劃者及管理階層篩選災難因應工作小組成員,也幫助他們準備有效面對這項具挑戰性又獲益良多的工作。

●檢核表

災難心理衛生團隊的篩選與訓練
災難前
   篩選災難心理工作人員的核心團隊。
   按照「災難心理團隊的篩選與訓練」章節上的題目,提供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訓練。
   定期提供在職訓練,並參與地區災難因應演習。
災難因應
   對所有工作人員及先前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專業志工提供災難心理工作訓練,剛開始的訓練可以較簡略,直至更完整的的訓練安排好再替換。
   使工作人員熟悉以下事項:
      災難的情勢
      受災社區的概況
      社區中和災難相關的資源
      後勤(食物、房屋、醫療照護)
      溝通管道
      災區的運輸工具
      災區的衛生狀況及安全
      責任區的劃分
      政策及措施
      工作人員自我照顧及壓力管理
   為沒有受過訓練的災難心理工作人員,無論是將在災難因應小組工作或從事災後復原的工作人員,儘速安排完整的災難心理衛生訓練,內容可按照本書的章節所提供的資料。
災後重建
   為進行長期復原方案的工作人員籌劃訓練計畫。
   包括適合於不同階段的項目,如本章節提及的訓練項目
   針對可能發現的不同需要提供諮詢及訓練
   對於長期復建計畫的工作人員,提供專家諮詢、技術支援及定期的團體分享統整。
災難後
   將工作人員加入災前及災後訓練的檢討會議中。
   持續對進行中的訓練及未來的建議方向進行書面評估,包括FEMA危機諮商計畫結案報告在內(可行的話)。

 
 

【我們不做,等誰去做?|災難心理衛生應變機制的建立】「這種事要有人做。」朋友,你又錯了。 你應該說,「我不做,等誰去做?」——摘自 胡適《努力歌》.當時現場的救護人員、持續在醫院與死亡搏鬥的醫生護士、撫慰家屬親友倖存者的心理師...

Posted by 心靈工坊文化 on 2015年7月9日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