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瓦礫中的小樹之歌:921失依孩子的故事》

.
 
作者:兒福聯盟基金會、陳斐翡
書系:Caring 029
定價:250 元
頁數:240 頁
出版日期:2005 年 09 月 15 日
ISBN:9867574494
 
 
未來,是一封寫給過去的信

心靈的修護,像是重新埋入土壤的種子,等待發芽,需要時間,更需要關注和細心陪伴。災難發生之後,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難免跌跌撞撞、腳步踉蹌,許多孩子在超過一年以上的時間裡,經歷生活混亂、痛苦、麻木的狀態,同時他們也以各自的方式悼念父母、家人和過往歲月。唯有完成悼念的過程,才能好好地跟過去的哀傷道別,勇敢迎向未來的人生。


父母、師長和朋友的照護、關心支持,在兒童、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這些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網絡,就像是支撐一株幼苗的支架,其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更是重要,一旦失去,等於破壞生活的支持系統,孩子在瞬間陷入孤立無援、茫然無助的境地。

失去雙親的孩子面對著生活上的巨大變動,在接續的歲月裡,新的扶養人可能忙著適應加重的家庭及經濟責任,無暇顧及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學校,喪親的孩子因為特殊的身分,必須面對過多的目光注意、以及無法了解他們經驗和感受的同學,因而備感壓力。可想而知,孩子們要站穩腳步重新展開生活,必定困難重重。而最大的困難並非來自他處,而是自己內在的傷痛、寂寞。

幸好,許多孩子都在時間的撫慰中,漸漸找到讓心靈復原的力量。其中,親族的關愛、手足之情的陪伴、愛情的寄託、對父母的愛和記憶,都是幫助他們勇敢成長的重要滋養力量。


扶養人無私的關愛,讓孩子重拾安全感

921地震那年惠惠只有六歲,應該對父母還存有記憶,但震災過後,她被接到伯父、伯母家,在新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對爸爸媽媽的事卻絶口不提。每當大家問到想不想念爸爸媽媽,她總是不回答,轉過頭兀自玩玩具。有一次她對伯母說:「我不想他們,想你們就好了。」也許是震災的記憶太嚇人,和父母分離的傷痛太難以承受,不復記憶,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當日子漸漸過去,惠惠慢慢適應新家的生活,伯父、伯母和堂哥、堂姊們對她無微不至的呵護疼愛,使她漸漸有了安全感,當大人們不再詢問過去,生活回復平靜後,以前的記憶卻以令人想像不到的方式回來了。

伯母說,地震過後一年多,惠惠有時一個人在房間裡玩,其他人從房外經過,偶爾聽見她說話的聲音,音調很高興,像是跟人熱烈討論什麼事情。大家都以為是她玩家家酒太投入,自言自語。

有一次,惠惠的堂姊又聽見她在房裡大聲地說話,還咯咯地快樂笑著,事後伯母問惠惠:「剛才為什麼那麼高興呢?」惠惠回答在玩電腦。「那妳跟誰在說話?」伯母繼續問。「和媽媽、爸爸呀!」惠惠回答得理所當然,「我在教爸爸電腦,我們一起玩電腦呀。」

大家聽了都很驚訝,追問惠惠媽媽、爸爸的模樣,惠惠開始描述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大人全都愕住了,那正是惠惠爸媽出殯時身上穿的衣著。大人們相信這是親人回來看望惠惠……神祕的事物也許難以探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惠惠在這個家裡十分安然自在,心底的思念便不需壓抑地流露出來了。


踏出學習的腳步,將淚水化為前進的動力

小興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過世了,許多年來他一直與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就是他唯一的親人。地震帶走母親,就像重重一擊打在身上,生命一下子被架空了,世界彷彿在眼前崩毀。

「幸好還有外婆和舅舅、舅媽,他們很照顧我。可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完全沒有辦法去想,只要一想到媽媽,就覺得胸口好緊,又悶又脹,淚水動不動就流下來,無法控制。剛開始的時候,睡不著的晚上,只能躲在棉被裡哭,哭累了就睡著了,醒過來看著房間的天花板,呆了好久才想起來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夢,又繼續流眼淚。」

後來小興回到母親以前為他安排的音樂學校就讀,並且住在學校宿舍,為了避免一直沉浸在悲傷的思緒中,他不斷學習新的樂器,把注意力投注在自己喜歡的音樂中,因為音樂也是媽媽最喜愛的事物之一。小興想:「只要和音樂在一起,就等於和媽媽在一起了。」

幾年過去了,音樂幾乎變成小興生活的全部,他的努力贏得好成績和師長同學們的肯定。放假時間他大多留在宿舍練習,有更多機會和同學相處,一起分享對音樂的喜愛,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音樂及同學的環繞中,他得到安慰和鼓勵,再次看見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手足之情緊緊牽繫,活在世上不再孤單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所做的統計,921震災的失依兒童中,有七十三人和兄弟姊妹共居,等於超過一半比例的孩子還有兄弟姊妹可以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對這些孩子而言,手足之情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921發生時阿黎才十五歲,爸媽過世,家裡剩下他和弟妹三個人,他們走到哪裡都是三個人一起,叔叔、嬸嬸對他們很用心,不斷地調整對待和教養方式,雖然家裡空間不大,叔叔、嬸嬸也不嫌孩子多,盡量想辦法讓一家人都聚在一起。
適應新家庭和新生活的過程難免有衝突、挫折,以及心緒低落的時候,也許是這家人天生的樂觀性格,阿黎總是這麼說:「爸媽走了,更要好好地過日子,要替爸媽好好地活著。」

他們三兄妹在一起總是笑嘻嘻地,似乎有說不完的笑話,妹妹小真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夾在哥哥和弟弟之間,表面看起來似乎勢單力薄,老是被「虧」,像是:「哎呀,不能忘記我們家的公主,一定要讓她走前面喔!」或是:「我們家這個妹妹就是不行啦,很讓人擔心,這可怎麼辦呢?」這些取笑的話卻充滿了哥哥對妹妹的疼愛之情,弟弟搭配哥哥一搭一唱,惹得旁人都笑起來,不禁羨慕他們濃厚溫暖的手足情。

小真說:「爸媽走了以後,我真的好傷心好傷心,幸好身邊還有哥哥、弟弟一起生活,互相依靠,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幸運的。」

他們有一次參加日本慈善團體邀請的旅遊活動,一路玩得很開心,到了行程最後一天要離別的時刻,大家都依依不捨,阿黎叮嚀弟弟妹妹說:「不論怎麼樣,最後我們一定要學著微笑說再見。」

那天和熱情又體貼的日本友人們道別時,大家都依依不捨地流下眼淚,只有阿黎兄妹三人臉上露出了微笑,讓人印象特別深刻。這就是他們三兄妹一直以來的信念,不管怎樣,一定要笑著說再見。

他們一直如此,手牽著手相互扶持,鼓勵彼此望向生命的美好。當社工爲他們整理以前的照片,想為他們製作過往記憶的「生命史」,發現他們收集的照片大多是三人一起去玩的留影,照片裡的他們總是笑得好開心。

阿黎說:「要記住過去所有美好的事,在未來的每一刻都要盡興地玩,認真地過生活。爸爸媽媽沒有機會了,我們要把爸媽的份也一起玩、一起過才行,以後的歲月都要代替父母好好地活下去。」


代替父母重建一個家,為生命尋到支撐點和重心

身為長子的阿志,在父母過世之後,全是靠著必須照顧弟妹的決心,支持他樂觀地活下去,勇敢扛起一家的重責大任,根本不敢讓自己沉溺在悲傷裡。他控制住內心的情緒,刻意保持忙碌,擔心自己一停下來就會被痛苦打倒,害怕自己會突然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

事實上,在災後初期混亂失序的生活中,阿志的確有太多事情必須張羅,籌備父母親的葬禮、辦理請領補助款的一連串手續、安置年邁的祖母、安排弟弟妹妹的就學就業事宜,一方面自己也要找工作、籌錢、存錢、回學校上學、重建家園。這些接踵而來的責任讓他分身無術,無暇分心去想心裡的創傷。

阿志雖然年紀不大,但對於建立新家、新生活的艱鉅責任,卻甘之如飴。新房子也終於在半年後落成,「雖然新家空空的,什麼都沒有,講話都還有回音咧!錢都花光來買這房子了,但是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兄弟姊妹的歸宿,生活已經有了重心,對!就是重心,有種感覺,好像接下來要做的都變得容易了。」

對阿志而言,新家落成代表一樁心事了了:「這是我的心願,也是弟弟、妹妹的心願。雖然裡面只有簡單的床和桌子,卻是一個開始。雖然家裡人不多,我們會找朋友來玩,大家相聚一起嘻嘻哈哈,還是很熱鬧。」

阿志忙碌的生活腳步並不就此打住,他繼續半工半讀,同時照顧奶奶的起居生活,關照弟弟的成長和學業,留心已出嫁的妹妹在婆家的情況,還要和交往多年的女友一起規劃未來。他極度忙碌的生活步調,隨著家人逐漸穩定而放慢不少,失去父母的傷痛,似乎不再是無法碰觸的陰暗角落。

 
 
 
李開敏、吳乙峰、吳英璋、吳就君 共同推薦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