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春季書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說謊:揭穿商場、政治、婚姻的騙局》

Telling Lies: clues to deceit in the marketplace, politics, and marriage
 
作者: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
譯者:鄧伯宸
書系:Holistic 028
定價:300 元
頁數:288 頁
出版日期:2005 年 06 月 15 日
ISBN:9867574443
 
特別推薦:胡忠信、孫中興、黃越綏、楊子敬、黃富源
 
第一章 導言

1938年9月15日,一場最齷齪最恐怖的騙局揭開了序幕。這一天,德國總理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與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 1869-1940)首度會晤,全世界都在看,另一次世界大戰能否因這場會面而避免(六個月之前,希特勒的部隊已經入侵奧地利,將之併入德國版圖,英、法兩國除了抗議之外,根本束手無策)。9月12日,亦即與張伯倫會晤的前三天,希特勒提出由德國兼併捷克部分土地的要求,並計畫在其境內煽動暴亂,同時祕密調動德軍,準備進攻捷克,只是發動攻擊的部署要到9月底才能完成。
希特勒的盤算是,只要能夠讓捷克的部署防禦再拖延幾個星期,他就可以發動閃電攻擊;為爭取準備的時間,希特勒一面祕密調動部隊,一面承諾張伯倫,只要捷克同意他的要求,和平就可以得到保證。張伯倫信以為真,說服捷克暫時停止調動部隊,準備與希特勒展開談判。與希特勒會晤之後,張伯倫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說:「……在他的臉上,儘管我看到了冷酷與無情,但我的印象是,這個人會信守承諾……」五天之後,張伯倫在國會發表演說,面對他人質疑希特勒的承諾,他依舊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說他與希特勒親身接觸的結果,讓他覺得希特勒「不是一個會食言的人」。

說謊研究的開端
十五年前,我剛開始研究說謊時,只有在從事與心理病患有關的工作時,才偶爾想到,它或許有用得上的地方。我最初開始研究謊言,是在指導心理治療師的場合,談的多是我的研究心得:面部表情普世皆同,手勢則因文化而各異。當時有學員提問,從病人的非語言行為上,是否能夠知道他是在說謊?一般來說,這本來不是問題,但是,當一個病人因自殺而住進醫院,表示自己已經沒事時,問題就來了,病患一旦出院,缺少醫院的看顧,每個醫師都會擔心,病人說自己沒事,會不會只是在欺騙他們?醫師這種業務上的疑慮,引發人類在溝通上非常根本的問題:即使心緒極度不寧,一個人是否還能夠神色自若地說謊?如果是的,是否可以從非口語行為上找到破綻,揭露言詞背後隱藏的心思?
我調出精神病患的問診影片,看看能否找到說謊的案例。拍攝這些影片本來另有作用,亦即要從病人的表情與動作,診斷心理失調病患的病情與類型。當我把目標轉移到說謊的案情時,發現許多影片的確都透露說謊的跡象,問題是,如何才能予以確認?幸運的是,其中有個個案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問診之後所發生的事情說明了一切。

瑪莉,四十二歲,家庭主婦。自殺三次,每次都是服用過量安眠藥,經人發現送醫,才把她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她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年婦女抑鬱(depression),孩子長大了,不再需要她,丈夫則忙於事業,使她生活頓失重心,覺得自己無足輕重。剛住進醫院那段日子,她無法料理家務,又睡不好覺,幾乎整天以淚洗面,經過三個星期的藥物與群體治療,看起來恢復得不錯,精神開朗起來,也不再談起自殺的事情。在一次問診影片中,她告訴醫師,覺得好多了,要求請一個星期的假。就在醫師同意准假之前,她卻突然承認自己在說謊,事實上她仍然很想就此了斷。瑪莉持續住院三個月,病情大有改善,雖然一年後又復發過一次,但整體來說,維持正常長達數年。

瑪莉接受問診的影片,播放給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家看,結果大部分人都被騙了,其中甚至不乏有經驗的老手。4 這段影片,我們研究了幾百個小時,放了一遍又一遍,用慢動作檢視每個動作與表情,想要找出任何可能的線索,在一個片段中,醫師問她未來有什麼計畫,回答問題前,她遲疑了片刻,臉上閃過一絲絕望的表情,由於太快、太短暫,在前幾次的檢視都忽略了。在這種非常短暫的微表情中,可能隱藏著某種情緒,一旦瞭解到這一點,我們便繼續尋找,果然找到更多,基本上都是掩藏在一閃而逝的淺笑中。我們也發現一種微動作,當她告訴醫師自己把問題處理得多好多好時,不時出現輕微的聳肩,只有一隻肩膀微微抬起,類似稍微轉動地聳一下,但雙手仍保持靜止。

過去幾年,針對病患與醫師之間說謊的行為線索,我們所做的研究都曾經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相關的徵詢也不斷增加:是否能夠訓練內閣官員的侍衛,從舉止與動作上識破恐怖份子的暗殺傾向?我們是否能夠指導聯邦調查局或訓練警官,更有效地識破嫌犯的謊言?到後來,甚至有人問我,是否可以協助政府高層談判代表,識破對手的謊言?
我擔心研究結果遭到誤用,甚至濫用。大部分犯罪、政治或外交的謊言,未必可以找到非口語的說謊線索,有時純粹靠直覺,真要問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一定得講出個名堂的話,就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人在說謊時,為什麼一定會犯錯?並非所有的謊言都會穿幫,有些謊言天衣無縫,臉部的表情太僵、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聲音突然變調……這些說謊的行為線索全都不會出現。但我確實知道,只要是說謊,就一定有破綻,哪怕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照樣會被他自己的行為給出賣,前提是,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謊會成功,什麼時候會失敗,如何認出謊言的線索,以及什麼時候根本不值得去嘗試。

希特勒對張伯倫說的、瑪莉對她的醫師說的,都是要命的謊言,是要付出生命作為代價的,兩個人都把未來的安排藏在心底,也都把感情的事情置之度外,但是兩個人的謊言之間卻有巨大的差異。希特勒是天生玩家,除了天賦的技巧外,比起瑪莉,他在騙人這一方面可說是老謀深算,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希特勒還有另外一個優勢,那就是他所欺騙的那個人甘願受到誤導。希特勒謊稱沒有打仗的計畫,只要重劃捷克的邊界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張伯倫不僅相信,而且可以說是一廂情願地相信,因為,如果他不相信,就等於承認自己的和解政策失敗,而且有損英國的顏面。政治學者霍斯泰德(Roberta Wohlstetter)分析軍備競賽的騙局,所持就是此一觀點,談到德國違反英德海軍協議(Anglo-German Naval Agreement)時,她說:「……騙方與被騙的一方都在賭,使得錯誤持續發展下去,雙方都抱持幻想,以為對方不會違反協議。希特勒操弄英國害怕軍備競賽的心理,成功達成一項海軍協議,已經使英國(未與法、義等國諮商)默認『凡爾賽和約』的改寫;當新的協議又遭到破壞時,這種害怕軍備競賽的態度,再度使英國鄉愿地不去面對。」

揭露謊言技巧的重要性
在許多騙局當中,對於說謊者的破綻,受害的一方總是故意不去面對,一廂情願地往好的一面設想,害怕謊言一旦拆穿,可怕的結果將難以收拾,於是成了騙局得以持續下去的幫兇。丈夫故意不去面對妻子的外遇,至少可以暫時免掉戴綠帽子的羞辱及離婚的結果;對妻子不忠的行為,縱使心裡有數,卻不予以拆穿,為的只是避免一旦講開,事情就失去轉圜的餘地,只要什麼都不說,即使希望十分渺小,依然可以抱著一線希望——或許自己只是錯怪她,或許她根本沒有外遇。
並非每個被騙的人都一廂情願,有時對謊言的線索視若未睹或予以縱容,並不會帶來什麼損失,有的人抓謊,只是為了抓謊而抓謊,警察偵訊嫌犯,唯一可能的損失就是被騙,跟承辦貸款的銀行行員一樣,對他們來說,揭穿騙局與釐清事實,都只是善盡職責而已。誤信謊言或予以拆穿,被騙的一方通常有所得,但也有所失,只不過所得與所失往往是不相稱的,瑪莉的醫師相信她的謊言,所冒的風險並不大,如果她真的好了,不再抑鬱,他可能因此得到某種聲譽;萬一她並未好轉,醫師的損失也不大,不致像張伯倫,因此賠進整個事業。對張伯倫來說,一切顯然都太遲了,如果希特勒所言不實,無法阻止他的侵略,擋住戰爭,張伯倫的政治生涯就此告終,而他以為可以避免的戰爭也將爆發。

除了張伯倫的一廂情願,希特勒的謊言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他不需要掩飾任何強烈的情緒。謊言之所以穿幫,多是因為壓抑的情緒洩了底,跟謊言有關的情緒越強烈複雜,就越容易出現行為的破綻。希特勒毫無罪惡感,罪惡感這種情緒使謊言加倍脆弱,不僅洩露形跡,而且因內心不安而犯錯,很容易被識破;在他有生之年,英國曾讓德國飽受戰敗的恥辱,面對這樣一個國家的代表,希特勒當然一點罪惡感都沒有,跟瑪莉不同,希特勒與他所要欺騙的人之間,既沒有共同的社會價值,也沒有任何感情負擔;瑪莉不但必須掩飾強烈的情緒,必須壓抑使她想要自殺的絕望與焦慮,更何況對醫師說謊,她有一萬個理由產生罪惡感,因為她喜歡、尊敬他們,深知他們只是要幫助她。

抓謊也有風險
正因為如此,面對自殺病患或不忠配偶,想要找出說謊的行為線索,遠較面對外交人員或雙面間諜來得容易,但是,並非所有的外交人員、罪犯或情報人員的謊言都無懈可擊,犯錯在所難免。按照我的分析去做,抓出說謊的破綻或避免被誤導,機會仍然相當大,想要識破政治謊言或犯罪謊言,關鍵不在於是否忽略了行為線索,而在於保持高度的警覺,知其風險並抓住機會。

撰寫本書的目的並非僅僅針對重大的謊言,我深信檢視說謊或說實話的方式與時機,有助於人際間的相互瞭解。人際關係中,不涉及謊言的機會極少,生活中說謊的可能性總是難免,父母親跟孩子談到性,認為孩子不宜知道的,往往以謊言打發;相對的,由於父母根本排斥,使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性方面的冒險,也總是能瞞就瞞。此外,朋友(甚至最好的朋友)、師生、醫病、夫妻、律師與委託人、業務員與客戶等等關係,謊言可說無所不在。
謊言之於生活,如此普遍,無論對人對事,多予瞭解實有必要。這種論調或許有人嗤之以鼻,總認為說謊就應該受到譴責,對此我不表茍同,如果說,在任何人際關係中從未說謊,未免言過其實,或者說任何謊言都應該予以拆穿,卻也未免太過。儘管謊言也傷人,但並非全都如此,有些謊言反而是利他的,雖然絕不像宣稱的那樣多,某些社會關係,卻因彼此保守祕密而得以相安無事。

 
 
 
胡忠信、孫中興、黃越綏、楊子敬、黃富源 熱烈推薦!《心理學家的面相術》作者洞悉人心的另一精采力作!博客來網路書店特惠預購中!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