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 《傾聽身體之歌》

《身體的情緒地圖》

Getting Our Bodies Back: recovery,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rough body-centered psychotherapy
 
作者:克莉絲汀.寇威爾(Christine Caldwell)
譯者:廖和敏
書系:Holistic 023
定價:240 元
頁數:224 頁
出版日期:2004 年 12 月 03 日
ISBN:986757432X
 
特別推薦:李宗芹,現任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長。
 
4. 動態之輪四階段

動態之輪是一個聚焦在過程的治療模式,並不設定一定的治療效果和特定目標。每位參與者可自行設定目標,過程中參與者會溯源到上癮源頭和成癮的原由,然後啟動自我實踐的旅程。這個模式是我觀察自然療法和轉化過程多年的心得大成。一旦上路,治療和成長有了明顯的航向和程序,每個階段完成後自然航向下一個階段。四個階段之後,再展開一段新的四階段,每個新的動態之輪會越來越豐富、有深度。
動態之輪猶如中國古時的挾手指刑具,越是想要把手指從挾子中拉出,挾得越緊。必須把手指更伸進挾子裡,才能鬆一鬆手指,找到一些些自由空間。動態之輪即是在這個道理上運行:你必須重回最痛的經驗,重溫那個最想要逃避的感覺,方能解套,重獲身心自由,回到心靈的故鄉。

第一個階段是覺察。上癮之始就是要切斷感受,身心分離。解鈴還需繫鈴人,要治療上癮,就得把覺察和感覺找回來,這是讓人害怕卻又讓人活過來的矛盾感覺(表5 ,覺察、擁有、接納、行動)。當我們重新啟動感覺系統時,痛苦必定隨之而來,事前知道這點,但仍有勇氣繼續療程,這就是關鍵所在,和十二步驟戒酒療法相近--承認自己上癮。在第一階段,我們了解到自己的感受和不讓自己去感受的部分。通過這一關,重拾感覺,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療程,重開感覺系統,讓感覺進來。這些感覺就像是調查資料,如此才能著手追溯上癮症源頭。找源頭就是找到我們傷害自己的原因。重新啟動身體感受機制,有痛苦同時也重拾快樂之泉,這種酬償自我的能力也是治療過程的要素。覺察是直接經驗的第一步基石,正是我們要找回來的能力。
我們應該如何去滋養完形治療創始人波爾斯(Fritz Perls,1893-1970)所說的「有機體自我的協調」(organismic self-regulation)?就是從覺察開始。有能力感覺和表達是復元關鍵,例如「我的頭好像遭到重擊般的疼痛」、「我的腳好沈」,這種感受能力和清楚表達就是一種力量,重新做為身體的主人,也是身心轉化的油料。

第二個階段是擁有。也就是誠實地說出經驗,承認內在世界是一個屬於自我的世界。有時我們會否認一些事情,把它投射到別人身上。製造藉口,是為了不需解決這些傷口。上癮症者最會說謊和掩飾,這樣才能繼續沈浸在上癮症中。席夫說:上癮症是說謊者的庇護天堂。說真話是負責任的表現。換言之,只有把童年經驗和現在的經驗加以區分,不要混為一談,我們才能百分之百活在當下,並且為現在的一切負起責任。只有這樣,轉化才會發生。如果繼續讓別人為我們的生命負責,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別人手中,因為唯一能夠感受到自己活著就是掌控他人。只有說出真相才能觸及那最原始的、沒有被滿足的痛楚,並且重拾自律能力。攤開真相就是感受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並且重新啟動自我協調的機制。
為自己經驗負責就是戒酒十二步驟中第四、第五、第八、第九和第十步驟要做的:列出道德清單,包括承認錯誤,並且著手修正。感受感覺,擁有感覺,保持住感覺,進而讓感覺進駐、改變我們。有一天我們說出「是我在感覺這樣的感覺,做這樣的事」,這就是自我負責了,就是擁有階段的目標達成。
不願負責任,是因為沒有界線。急於找出口的能量必須有界線的容器來容納。當嬰兒被抱起時,就有了愛,有溫暖和安全感的界線。嬰兒了解到有人在照顧他,關心回應他的需求,他就會有安全感。若是這樣的需求沒有即時被滿足,他的能量會不斷跑出去找尋可容納的容器。沒有容器的能量就像懸在懸崖的人,拼命找尋可附身之處。我的案主每當憶起這種無容器可容納的能量時,就有要死的感覺,於是藉上癮來避免這種要死去的痛苦感覺。上癮提供另一種界線,承載能量。
動作治療中,擁有階段的目標是要教導案主,學習擁有自己,也就是感受內在的界限、保有能量。讓自己完全去感受情緒,讓身體成為情緒的容器,重新學習信任身體,我們便可以感受到界線--情緒的界線,感受到安全。治療上癮,很重要的是讓案主學會區分自己和別人的能量,並且保持住自己的界線。在這個階段,案主學會建立身體的界線、極限和結構。

第三個階段是接納(譯註:作者後來更名為「感激」)。我們和銘印在心的羞恥和錯誤為伍。羞愧以不同形式存在,最常的一種就是不接納身體和體態,我們不滿意自己,包括身體的外觀和表現於外的樣子,視身體為沈重包袱。這樣的認知會直接影響到身體這個媒介是否正確接收到感覺。這種銘印往往鎖住身體的某部分,造成緊張、受傷、生病,例如性的羞恥會儲放在骨盤,無力感儲放在胸部……無論是頭痛、喉嚨痛或是胃痛,都反映了某一部分的心理問題。如果我們覺得缺少愛的感覺,呼吸會低而淺,低而淺的呼吸是要切斷感受,也是在豎起防衛、拒絕歡樂。
深而完全的呼吸創造空間,可感受到更多的感覺,多點氧氣讓我們更有生氣和活力,並且營造空間讓感覺進來、駐留。
練習呼吸有諸多好處:感覺更流動,身體更有感覺,愛的感覺油然而生,成見自然減少。呼吸的拉丁字源即是精神的意思,所以接納就是重振精神、把愛找回來。
上癮症者有一個共通點:缺少愛。為此,治療上癮症不但要療傷,更要學會愛。從愛自己開始,再學愛別人。做出承諾是學愛的第一步,特別是學會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
第一階段的覺察,最重要的是用感官去直接體會經驗;第二個階段的擁有,是保有甦醒的感覺;第三個階段的接納,是經驗過感覺過程後,決定放下。這三個階段過程讓我們從麻木、經歷,到甦醒釋放。釐清這些複雜感覺後,身心像是整理過的房間,有了更多空間,讓愛得以進駐。

最後一個階段是行動。首先是不批評地愛自己,如此才能健康地面對世界,才能成為正面改變的動力。行動階段就是要清醒、負責、接納地看待自己,並且和世界連結。在治療過程中,可引導案主深呼吸,並且藉著走動、談話和他人連結,來重新感知周遭、表達、起而行。確認在療程中所做的可延續落實到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這也是戒酒療法中第十二步驟的核心:把醒覺用在生活裡,並且把這個訊息告訴別人。動態之輪的行動階段,就是要在人生舞台上展現出自己的身體。
行動讓改變成真,愛有意義,這些都可由身體來昭示。為了確認改變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動態之輪必須周而復始地,像巨輪般不斷滾動,不斷產生前進的新動力。

動態之輪四階段帶動的不只是身體上的復元,還有情緒上、認知上和精神上的改變和轉化。單一經驗就可展開動態之輪的練習,感受四個階段,講述感覺和細節,聚焦在這個經驗,然後一層層往深處探索,讓界線顯現出更多真相,滑過更多未曾涉足過的想法和感覺。誠實面對自己,方能和自己和解,繼而在滿足中建構自我協調。和自我的關係改善後,才能和別人和平相處。

我在科羅拉多州的上癮症復元工作坊(Addiction Recovery Center)中就是採用「動態之輪」。曾有一位案主是三個月便戒酒成功的酗酒者。了解她的生命史後,我教她用深呼吸法來觀察感覺。
我記得這位案主一開始是很興奮地走進來,說話快得不得了,一開頭就說她的老闆威脅她,如果再遲到一次就要開除她。她數落個不停,說老闆的行徑像納粹、常對員工撒謊、她的工作根本是笨蛋都會做的……看樣子,一時之間傷心事是說不完的。她叨唸個不停,說到我都有些不耐,不知何時會停。
她講話時不自覺地用肩膀幫腔,時高時低,幾乎是和情緒同步起伏。等她稍停時,我請她回到當下,感受一下感覺。起先她並不願意,責怪我不好好聽她說,只要求她的笨身體。我老實回答:「你說對了,我是不想聽你嘴巴說的話,只想聽你的身體說話。」她停下來,睜大了眼睛,眼眶盈著眼淚,然後閉上眼睛,說心臟跳得很快,覺得生氣和羞愧,她想哭。她的肩膀再度開始上下起伏,說話時,也不例外。
我請她暫停一下,覺察自己的感受,特別是肩膀部分。她再一次閉目,把注意力放在內在,意識到自己上背部分很緊張。我請她升高這個緊張,看看有何感覺,她如是做了,肩膀提高並且拱了起來。我鼓勵她繼續拱著,注意這麼做時感受到什麼。幾分鐘後,她開始啜泣,臉埋在雙手,跌坐在椅子上。結束時,她回憶到八歲時一段往事:父親掌摑她的臉,她試圖用肩膀抵擋。想起這段往事,她嚎啕大哭起來,十分鐘後才安靜下來。之後,我們深深相擁了好一會兒。
接著我們開始整理頭緒,我問她和老闆相處是不是讓她憶起童年?她說是的,她不能接受任何批評,因為會讓她想到父親要打她的過往。我問她多常有這種感覺,她回說「常常」,我再問:「那你是不是常常把事情搞砸?」她瞪大了眼睛看著我:「你又來了!」不過接著就笑了,這回她的肩膀不再那麼巨大地起伏。診療時間終了時,我們一起深呼吸,讓她感覺到身體的變化。接下來我們安排了要如何轉化她對批評的反應,不再只是受傷和羞愧。

五個目標

接著再談五項目標:滋養(to nurture)、支持(to support)、挑戰(to challenge)、反映(to reflect)、留白(to provide space)。
滋養自己是與生俱來的,其中包括了問候、歡迎和愛自己。當我們不再感覺時,這些重要的生命養分也跟著失去。滋養是基本的需求,治療可以具體提供這種養分,像我和上個案主在一起時,傾聽和擁抱都是在給她養分。
支持就是為自己的情緒和感情找一個容器,不扭曲地分享、接受我們的感覺。當我的案主發脾氣時,我知道她不是對我而來,這就是一種支持。
挑戰是種細緻的技巧。別人胡說八道時,能夠有禮貌地請對方停止。目的是不讓朋友或案主在我們面前施行其癮。以上個例子而言,案主不斷指責別人,我立刻截斷她的談話,不讓她叨叨絮絮地往下說,並且帶著挑戰問她:「你是不是常把事情搞砸?」 那時我已聽出她對不負責、否認上了癮。對上癮者,這一關十分重要。
反映像一面鏡子。不管是治療師或朋友,回饋對方就是讓他們看清自己。但是對方不會展現出全貌,通常只秀出一部分,希望得到我們的認可。這時候的任務就是要進入對方深層內在,讓他看到自己想要隱藏的部分。這個步驟必須要看清全部,而且要看得準確,沒有誇讚,沒有責怪,而是公正客觀地回饋出對方不願看見,或沒有看見的隱性內在。以上個例子而言,案主高低起伏的肩膀就是蛛絲馬跡,讓我得以窺視她的內在全貌,最後追溯出她童年時和父親的不愉快經驗,進而打開她肩膀裡鎖住的記憶。
最後一步是留白,就是在沒有朋友和治療師的情形下,讓案主自己展開直接經驗。這部分有點像連連看的遊戲,仔細推敲直接經驗可以和哪部分的情感連接起來。像我和上位案主的情形,指出她身體和情緒的相關性後,我不再說話,而是把空間留給她,讓她自己找到問題核心。

五種介入要素

接著是五個介入要素,助於動態之輪的進行:重複(to repeat)、對照(to contrast)、強化(to intensify)、確認(to specify)、歸納(to generalize)。
我會請案主重複,目的是讓他們有意識地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例如上個案主,我一提醒,她就注意到自己的聳肩動作。
對照就是請案主做相反的事。通常我們對某樣東西上癮就是要逃離不想經驗的感覺。對照即是要求案主走回頭路,不再逃離。例如我自己喜歡用大姆指搓揉食指,這時我就刻意把兩指分開,沒有擋箭牌,我再也無法從害怕的感覺中逃開。
強化就像把內在世界的音量開大,我們才聽得見。像我請上位案主把肩膀的動作做大,她可以更清楚聽到自己的內在聲音。大聲讓我們不會誤認訊息。
歸納即是用蛛絲馬跡找到問題核心。在這裡就是從動作找到內在核心,由小而大。以眼睛為例,例如擠擠眼睛可以延伸到擠眉毛、擠嘴巴、緊握拳頭、縮胸等,如此才能完全表達出要傳達的情緒。像上位案主,我就從她聳肩動作找到她童年時期的羞愧和受傷。
確認是歸納的相反。有時我們只是大概體會到一種經驗,很難形容。確切的描述有助於深入更細微的感覺,例如我請一位案主用手比給我看「肚子痛的感覺像什麼?」他比了一個海浪的手勢,結果發現很像他兒時坐在媽媽腿上的感覺,因而幫助他聯想到和女友在一起的溫柔感覺。

五個目標和五個介入要素涵括了結構和技巧,建構成動態之輪。強調身體的主體性,讓即興經驗更深化我們的內在世界,點亮自我探索之路。

 
 
 
李宗芹、許文耀、姜忠信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