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春季書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超越自我之道:超個人心理學的大趨勢》(已絕版)

Paths Beyond Ego : The Transpersonal Vision
 
作者:羅勃特•柯勒斯(Roger Walsh)、法蘭西絲•方恩(Fra
譯者:易之新、胡因夢
書系:Master 009
定價:450 元
頁數:408 頁
出版日期:2003 年 05 月 15 日
ISBN:9572808494
 
特別推薦:李安德,呂旭亞
 
未來數十年的超越自我之路 / 肯恩.威爾伯

超個人理論有好幾項令人興奮的發展,我相信對未來十年非常重要。這些理論包括意識狀態和意識結構的研究;關於默觀道路與模式的跨文化探索;把超個人運動定位在更大的後現代世界趨勢;從超個人取向的優點重新解讀世界各種哲學、宗教和心理學;持續研究各種「脫離常態的情形」之間的關聯(也就是精神病與神祕主義的關聯);關於身(或大腦)與心二者關聯極為困難的問題;從習俗、默觀和病態的面向,更準確地描繪意識的發展層次;榮格學派與一般超個人心理學的關聯;對「邊緣團體」之間的關係有更細膩的理論認識,比如超個人相對於世界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較大勢力」;超個人範疇和三個被世界傳統忽略的重要範疇(身體、自然、女性)之間的關聯;自然和聖靈的關聯;一般理論和個人實踐之間的關聯;最重要的就是繼續發展「全面性理論」,目的是讓超個人能在各種「常見」學科中有合理的表述。以下依序討論:

一、狀態與結構

目前有兩個主要的典範影響超個人的研究:各種超常意識的狀態與意識的發展結構。在吠檀多哲學中,都有這兩種典範的原型代表。吠檀多哲學區分出五種主要的意識層或結構,分別是物質、身體、心靈、高等心靈、集體心靈,並討論彼此之間的關聯;還有三種主要的意識體或狀態,分別是粗糙、微細、因身,會在清醒、做夢和深度睡眠時經驗到。吠檀多哲學主張一種特定的意識狀態可以保有好幾種不同的結構;而奧羅賓多的洞識則加以補充,認為結構會發展,而狀態不會發展。(所以嬰兒擁有清醒、做夢和睡眠三種主要的狀態,可是只能運用最底層的粗糙結構,還沒有發展出高等結構。)

有待研究的主題是:各種狀態(可以是前個人、個人和超個人)和結構(也有前個人、個人和超個人之別)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可是到現在還不太知道如何整合這兩種典範,而且在許多方面,兩者都顯得矛盾而不相容:結構是累積而整合的,狀態卻是分離而排他的。我認為答案在於發展的結構是要把超常狀態中僅只是暫時的經驗,轉成恆久的展現或實現,或是成為穩定的表現。暫時而分離的狀態要變成不只是短暫的實現,就必須進入發展之流,並「遵循」其模式,描繪並詮釋這些轉化,這將是超個人研究中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二、默觀發展的跨文化研究

這個領域已成就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可是還有更多工作等待未來的研究者進行。特別重要的是對默觀狀態和結構做出詳細的現象學描述(還包括對常超乎言語形容之實相的描述)。這個範疇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般的認知、意圖和情感等等階段的展現,是由相同的發展與邏輯來掌管,是否也適用於高等狀態和結構呢?進化和發展是否有一貫性呢?我相信有,若非如此的話,怎麼能說聖靈及其展現(或其缺乏)是整體合一的呢?

三、將超個人研究定位在更大的後現代主義潮流

目前在後現代世界的人文學科有四個主要的思潮,都在爭取權威地位:古典的啟蒙時代人文主義者,解構主義者的「反思想家」(德希達),「批判性詮釋」(傅柯),以及「溝通倫理」(哈伯瑪斯)。

啟蒙時代人文主義者的特徵是相信以理性主義為工具的力量,藉此探索每一件能被了解又值得了解的「真理」,並相信這種理性真理的力量能使人得以自由,包括個人和政治的自由。不管這種抱負多麼崇高,從歷史來看,卻容易墮落成一種「夢想幻滅」而破碎的世界觀,使藝術、道德和科學的範疇彼此完全脫離,也脫離個人的生活,造成盲目相信光靠科技理性就可以解決困境的情形。

對這種碎裂而較局限的理性世界觀(傳統的「現代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反應,產生了三種主要的「後現代」運動:德希達的解構,傅柯的「新結構主義」,以及哈伯瑪斯的「普遍語用學」,三者都具備了對工具性理性主義和孤立自主的「自我」(這是人文主義的基礎)的批判;他們相信真理受到歷史和語言背景的影響,並不是永恆不變的事實;他們也都對不再把其真理建立在機械化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世界的倫理行動,展現高度的關懷。

解構是企圖論證影響大多數西方哲學和文明的語言學理性主義(即「羅各斯中心論」logocentrism),在本質上是自我矛盾的:每當它應用在自己身上時,就破壞了自己的立場(例如,以經驗為依據的真理判準,本身並不是依據經驗而來的)。對邏各斯中心論的解構,開啟了超越僵化的二元論理性主義的路徑。傅柯根據權力結構來分析知識,論證各種世界觀或「知識」在歷史上是突然出現的,他的觀念都產生類似解構的效果:徹底破壞了傳統上對世界、真理和倫理的人文或理性假設。哈伯瑪斯被許多人視為世上現存最偉大的哲學家,他企圖藉著強調「溝通倫理學」,也就是人類試圖在互相交流、互相尊重的社群中了解彼此的方式,來超越工具性理性主義,也超越孤立而自主的「自我」。

所有這些後現代運動,其實都是後「自我」運動。事實上,他們常常明確地談到他們的計劃就是「『自我』哲學之死」或「主體哲學之死」。雖然從超個人觀點來看,這些都非常振奮人心,可是他們所說的「『自我』之死」並不是走向真正的超個人面向,而是從一個狹窄、工具性、理性的自我本位世界觀,轉化成多重觀點、系統化、有機的、關係的、社會中的心靈體。(我將之稱為網絡邏輯和雙重性質體【註一】﹝註一─centaur,譯註:原意指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馬的動物,象徵身心處於高度整合的人格﹞,這仍然有單獨自我的感覺,可是比之前的「自我」要好。後現代主義確實是「走向正確的方向」。)

可是所有這些後現代運動,都包含了對任何神祕的超驗主義、純粹的臨在、超越歷史的實相的明顯批評。所以未來十年的重要主題就是:超個人研究要定位在這些後現代潮流的什麼位置,以及超個人研究要如何回答他們尖銳的批評。我認為所有後現代理論都已經表現出隱藏的超驗主義(每當他們一不注意,神聖性就會不知不覺進到他們的理論中),只需要指出這一點,他們就會被放入超個人發展的層次之中。換句話說,解構本身也能被解構,傅柯可以放在他自己的知識中,甚至哈伯瑪斯也開放地保留仍然有更高而尚未展現的發展階段的可能性,而這正是超個人發展的研究範圍。就人文學科中一般的學術關懷而言,這可能是理論活動的溫床。

四、從超個人觀點重新看世界諸哲學的概念

現代西方知識分子認為最沒有爭議的假設,就是任何「超越」之事都只是「敘說的故事」或「意識形態」,所以歷史被解讀成意識形態變遷的紀錄,而這些意識形態唯一的根據,只是特殊文化所賦予的相對合理性(而文化的特殊性也是不斷變遷而相對的)。可是,如果某種超越經驗其實是直接的經驗和揭露,雖然透過語言來媒介,卻有某種超出語言、跨越文化的重要性的話呢?不論我們用什麼字來代替「鑽石」、「切」和「玻璃」這些語詞,鑽石就是可以切割玻璃,同樣的,不論我們用什麼字詞來代替「靈魂」、「經驗」和「上帝」,靈魂就是能經驗到上帝。

所以,可以把歷史整個重讀成真實超越經驗的成長與累積的紀錄,不以各種意識形態來過濾,也不只是化約成其中一種意識形態。這可以徹底革新我們對人類潛能和神聖可能性的概念,並將靈性知識的成長恰當地與任何其他科學的進展並列在一起。

五、精神病與神祕主義的關聯

這個始終令人感到目眩神迷的主題,不只本身很重要,也對好幾個相關的主題非常重要:創造力與瘋狂、常態化與邊緣化、普通和特別的潛能、個人的崩潰和突破。重要的靈性急症領域也和這個主題有密切的關聯,太多被診斷為精神病發作的人,其實是經歷靈性急症,這些危急的病情非常需要進一步詳細的探討(更不用說靈性與成癮、憂鬱症、焦慮症等疾病的關聯了)。這整個主題也和我們如何把「潛意識」概念化(如魔鬼、神祉、下理性、超理性、以上皆是?),是直接相關的。繼續描繪潛意識,並將之概念化,會是未來十年超個人研究最重要、最有收穫的領域之一。

六、大腦狀態和心靈狀態的關聯

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對超個人研究的影響(和侵蝕),遠比其他領域還要大許多,原因很簡單,就是大腦狀態和心靈狀態(外在的物質和內在的覺知)之間的「分裂」或「鴻溝」,在超個人領域中「更為巨大」。畢竟,有些超個人經驗帶來無可辯駁的說服力,證明意識是先於任何表徵的,也就是永恆而不受時間影響的,這種「永恆的意識」是怎麼和純屬有限而暫存的大腦產生關聯的呢?

我覺得這個議題不能因為唯物論者稍微讓步,就加以迴避,而必須小心仔細地闡述和護衛一個非常後現代的徹底唯心論。可是這個任務在今天因為普受接納的「大爆炸」理論,而變得很容易了,幾乎使每一個考慮這個理論的人都變成唯心論者。可是,在大爆炸之前呢?既然第一個微粒子似乎一直遵循數學定律,而這些定律並沒有「發展」,難道它們不是以某種方式存在於大爆炸之前嗎?難道它們不是進化之前的某種理想原型嗎?而某些超個人經驗有沒有可能是這些客觀實體存在的經驗,也就是懷德海所說的「永恆客體」呢?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也就是你自己的真實靈性我(True Self)——會不會就是大爆炸之前你所擁有的樣貌呢?

不論我們做出什麼決定,都不能逃避這個議題。對超個人學家而言,關於心靈(意識)和身體(物質)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其實正是「空無」與「有形」的關係、「無相」與「有相」關係的終極問題。

七、任何「意識狀態」和物質─生理的「大腦狀態」有什麼關聯?

從比較具體的層面來看,真實的狀態和意識結構與特定的腦波型態有什麼關聯呢?這個領域的初步研究,把重點放在幾個主要的意識狀態與粗略的腦波型態、正子射出斷層掃描等等的相關性,通常顯示某些靜坐狀態會出現alpha波/theta波活動,或深度的delta波型態,諸如此類。

我相信電氣所引發與靜坐相似的腦波型態(比如深度theta波/delta波),會有重大的突破,而產生這種作用的機器將會有廣泛的商業化應用。我也相信沒有人會因此而得到「開悟」,因為大腦和心靈並不完全相同,而開悟是發生在心靈(意識)之中,並不是在大腦裡(雖然大腦也會發生改變)。

我相信這種研究會讓我們看見,大腦狀態更容易「認可」某些心靈狀態,但無法決定心靈狀態。一個人可能透過電氣誘發的方式而「嚐到」超個人的滋味,就好像經由迷幻藥一樣,可是沒有內在認知的轉化,這個味道會消褪,並不會變成固定的結構。

這層關係將會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並加上迷幻藥研究,成為深入探索身心問題的工具。在這同時,以電氣誘發大腦狀態很可能成為一般人的「超個人」經驗中,最普遍、「時髦」的來源,而超個人範疇將會透過電子的大門,進入醫療、護理和精神醫學領域,就好像瑜珈在臨床上和生理迴饋連結起來以後,才得到科學家的認可一樣。

八、在習俗、默觀和病理的面向中,繼續描繪發展的層次

這是非常重要且值得努力的方向,使釐清結構與狀態之間關係的急迫需求,顯得更為迫切。如果超個人或默觀的階段和意識的結構,也有可供區別的病理學(我相信有),繼續描繪這些病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了。這也是非常豐富的領域,等待著描繪並釐清道德發展、認知、動機、世界觀和情感的超個人階段。

超個人發展的研究仍然是最有可為而重要的研究領域。不像短暫而沒有內容的意識狀態,意識的階段或結構可以用重新建構的科學來研究(皮亞傑、吉立根、寇伯格、哈伯瑪斯、瓊斯基,甚至佛洛伊德就是這樣研究的)。重新建構的科學並不是以先驗(未經觀察分析的假定)或僅憑推論的方式,來假定結構的存在,而是研究那些已經顯示能勝任特殊任務的人(不論是語言的、認知的、道德的,或默觀的),然後根據事實重新建構形成其能力的發展內容與階段。就某種意義來說,佛陀只是重新建構自己達到開悟所經歷的步驟,並以可經嘗試、證實(或否定)的重新建構的科學,來呈現給一群願意實驗的人。既然重新建構的科學會重新建構事實,就不能將之指責為先驗的形上學,而他們的主張也可以用實證的方式否定,這就是所謂「可測誤的準則」(fallibist criterion)。

超個人的發展心理學是一種重新建構的科學,意思就是向任何真正科學的可測誤準則公開,這顯然是超個人學家能呈現給一般社群的最有力論據。

九、榮格理論和超個人理論的關聯

這是非常複雜而細膩的主題。大約半個世紀以來,榮格的典範是西方超個人心理學主要而唯一可實行的理論,我個人相信榮格的模式有許多優點,可是還有更多的弱點,事實上這種辯論將會成為未來十年最熱門的討論範圍,因為其結果牽涉到許多人。可是,不管怎樣,榮格模式和一般超個人領域的對話,將會一直是相互刺激和挑戰的豐富來源,也會在超個人心理學與其他三個主要心理學勢力間,極為重要且更為廣泛的對話中攜手並進。

十、在社會進化中,「邊緣」團體和「正常」團體的關係

很多超個人學家相信世上許多極為迫切的問題,從社會的解體到環境的危機,都只能靠超個人的轉化來「解決」。我個人不相信是這樣。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需要有一種可行而令人信服的理論,來討論如何讓邊緣化的知識(比如超個人知識)被常態或一般的社會所接受,並以這種模式來徹底檢視,然後重新解讀歷史。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成果,不過,如果少了它,任何「轉化世界」的主張,甚至超個人理論能影響全世界的主張,都只不過是一種意識形態罷了。

我自己覺得轉化世界的理論,在實行上會變成「神祕主義的馬克斯主義」,也就是說,會涵蓋任何社會的「物質─科技─經濟」基礎與其世界觀、正統策略和意識狀態與結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這個領域其實是完全開放的。

十一、三種被忽視的範疇(身體、自然、女性)與偉大傳統的關係

徹底發展的世界傳統(比如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回教,甚至道家),都有貶抑身體、自然和女性的論述。事實上,這三種被忽視的範疇被等同於邪惡、誘惑或錯覺。當偉大傳統的每一個面向都是為男性而發展時,現代女性要怎麼對這些偉大的傳統產生信心呢?

而女性的疏離不正與身體的疏離(禁慾主義)和自然的疏離(輪迴),是類似的事嗎?我們在當前環境危機中所看到的全球性疏離,不也是一樣的嗎?偉大的傳統不但不能拯救我們,而且不是成為可能害死我們所有人的危機之源了嗎?這些事對任何默觀或超個人的訓練,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需要誠實面對的問題。

偉大的傳統確實強調上升和超越的趨勢,可是大部分也同樣強調聖靈的下降和內在本質。例如,密宗傳統強調超越和上升之神(濕婆)與內在和下降的女神(莎克蒂)的結合,這是在非二元論的神聖之心才有的結合,是強調聖靈男性和女性面平等的結合。

可是,我相信所有偉大傳統的萬神殿,在未來幾年內,必須徹底地詳細檢視對自然、身體、女性這三個範疇完全疏離的情形,並「取消」這種情形。但並不需要把精華和糟粕一起丟掉,如果只是完全拒絕傳統對我們的教導,將會造成悲慘的結果;就好像因為汽車是男人發明的,就拒絕使用一樣。但這個領域也是完全開放的,會在未來十年產生大量的洞識。下一節所要談的與這一節也有關聯。

十二、自然與靈性的關聯

單獨討論這個議題,只是出於全球環境危機的迫切性。我心裡毫不懷疑,把表相世界看成僅只是錯覺的純粹上升(或知識)傳統,其實會助長一整套讓地球受到掠奪的文化偏見。

我也相信我們必須轉向各處的密宗傳統。這些傳統普遍地把有限的範疇(地球和萬物)看成聖靈的完美表現,而不是對聖靈的貶抑,所以他們頌揚並尊敬具體化身、下降、內在、女性、地球的價值。

許多人談到聖靈的上升(超越)面和下降(內在)面的「祕密」關係,如宗教導師拉瑪那?馬哈希尊者的詩:

世界是虛假的幻覺
只有梵天是真實的
而梵天就是世界

所以無所不包的靈性包含了這兩大傾向(上升與下降,「男性」與「女性」),把世界看成虛幻,是超越或上升的傾向,這是各地諾斯底教和小乘佛教所過度強調的部分。把梵天看成世界則是內在或下降的傾向,接納所有表相都是神聖性的完美表現。

不論接受哪一個傾向,本身都會造成不幸的結果。我們已看到以前過度強調男性上升傾向所造成的災難,而現在則看到試圖把有限世界等同於無限的那些運動所造成的災難。我們正處於下降理論的騷亂中,從深度生態學,到生態女性主義,再到局限於地球並以地球為世界中心的復興,全都一頭熱地把陰影和至高來源混淆在一起。這些下降的努力雖然非常重要,但絕不是以他們那種偏頗、二元化、碎裂的方式,把下降視為僅僅是上升的對立而已。

未來十年的工作就是要找到方法來結合並同時肯定這兩種傾向——有限與無限、表相與無相、下降與上升——而不貶抑其中一種,或是只看重其中之一。

十三、理論和實務的關聯

超個人研究本身並不必然是一種靈修,不過這兩者當然是密切相關的,這種關聯的本質將是未來十年的重要主題。

有許多種引發或開啟超個人面向的做法——靜坐、巫術技巧、女神儀式、拙火練習、全像式呼吸工作、迷幻藥、深度心理治療、生理回饋和電氣誘發、各種瑜珈,以及生命本身。超個人心理學重新建構的科學,就是從上述各種領域中展現出能力的社群,來汲取其題材。超個人心理學的理論,是依據那些在超個人和靈性訓練中實踐並得到能力的人而來的。

理想上,超個人學說的研究者本身也會進行某種靈修,成為「參與的觀察者」。如何將理論和實務分開,並了解二者的關聯,一直都是個急待解決的議題。超個人理論試圖從各種訓練中抽取出普遍的因素,找出其中共通而關鍵的成分,可是研究本身卻必須練習其中一種特別的學科,以得到能力,所以使這種研究更形複雜。

此外,各種學科是在今日的地球村和後現代世界逐漸形成的,就好像佛教會遇到科學,瑜珈會遇到電腦一樣,這使得傳統學科的許多面向,如導師的角色、特定文化的偏差(比如指定的生活方式和性別歧視),產生許多問題。

我相信超個人研究者有自己的靈修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超個人領域尋找自己邁向二十一世紀的道路時,理論和實務間精確的關係,也是討論和分享洞識時非常重要的主題。

十四、全面性理論

超個人領域的獨特定位,是綜合並整合人類知識探索的各種領域,因為它是唯一致力於探究、尊重並肯定男男女女經驗的所有面向(感官、情緒、心智、社會、靈性)的領域。

超個人研究是現有唯一真正的整體性研究,探測人類成長和抱負的整個範疇。我毫不懷疑未來十年將會見證超個人研究嶄露頭角,成為研究人類活動唯一無所不包的領域。雖然我不認為世界正進入任何類似「新時代」或「超個人轉化」的情形,但我確實相信,超個人研究一直都是在世界中看見聖靈,並在聖靈中看見世界的男男女女的燈塔。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