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05+05/19 王真心【從花精心靈皮膚反應區作身心靈的療癒】迷你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摘:
 
延伸閱讀:
《關係花園》

《生命花園》

《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

《健康花園》(已絕版)

A Book about Health & Happiness
 
作者:麥基卓(Jock McKeen, M.D.,)、黃喚詳(Bennet Wong
譯者:魯宓
書系:Holistic 033
定價:240 元
頁數:208 頁
出版日期:2006 年 06 月 01 日
ISBN:9867574737
 
特別推薦:Al Chambers、姚黛瑋、Jerry(賴杞豐)、陶曉清、陳文玲、李文瑗、殷正洋、呂旭亞
 
第二章 藍海與黃河之道

我在高中就明白了這一切。人類只是猿猴。生命只是一種電子化學反應。心靈只是一套制約的反射動作。還有,不論如何,大多數的人都不理性,像我一樣。宇宙只是物質。物質只是能量。我忘了我還說能量只是什麼。
──威廉.尼柯森(William Nicholson),《陰暗之地》(Shadowlands)4

意義是看不見的,但是看不見並不是可見的相反:可見的本身就有一種看不見的內在架構,而看不見的是可見的祕密合作對象。
──梅洛龐蒂(M. Merleau-Ponty),《工作筆記》(Working Notes)5

我們都受過西方醫學訓練,也從傳統中國醫學與針灸中學到很多,因此我們對生命與醫療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西方醫學對於快速的治療很有效,傳統亞洲醫學則對生活方式與疾病防治有很深的研究。

讀完醫學院之後,喚詳在一九五○年代晚期接受精神醫學的訓練,當時精神治療的藥物大多還未出現,幾乎所有診療都是臨床的心理治療。基卓在一九六○年代晚期攻讀醫學,曾經短暫實習急診治療,然後到英國學習針灸。因此,我們倆都有西方科學物質思維的基礎。科學就是要研究物質現實,發現符合實驗觀察的理論。這種科學的態度是西方思想遠自古希臘文明的傳承,其理念則是源自於早期的希臘哲學家們,認為有一個客觀的現實可供人研究與瞭解。由於這種思想是源自愛琴海地區,我們稱之為「藍海之道」(Blue Sea way)。藍海之道是線性的、邏輯的、分析的,採取著因與果的律法。

東方的黃河之道

基卓在英國學習針灸,很驚訝地發現其中許多豐富的知識並不符合西方科學的模式。而基卓富有詩意的、喜愛音樂的天性,也受到傳統中國醫學的和諧自然觀點所啟發。古代亞洲哲學家與學者構思出一種潛在於所有現實的能量系統。世事都在循環,由一種看不見的能量模式所主宰。在這種觀點中,重要的是事情之間的關聯,而不是因果。這種思考方式是與邏輯平行的,也就是說,不受限於因果邏輯,而是強調能量的模式。由於這種思想源於中國的黃河流域,我們稱之為「黃河之道」(Yellow River way)。與藍海之道比較起來,黃河之道比較有詩意,比較直觀,並探索在生命不斷重複的模式中所隱含的更深層的意義。

人性化的治療

我們的醫學訓練教導我們,醫生有一個神聖的職責:減輕人們的痛苦。問題是我們兩個都很膽怯,不喜歡看到鮮血與其他的體液,而且我們也都很怕疼痛。喚詳當實習醫生時,輪到產科總是特別緊張。他說,「我不願意拿著一根針筒站在產婦的病房外,想要盡快消除分娩時的痛苦……不僅因為這樣做很無益,也因為有些產婦很排斥我的壓制性止痛藥物。」其中一位產婦說過,「痛苦是屬於我的,這也是生小孩的一部分,我想要體驗。所以請拿著針筒滾開!」喚詳回答,「但我感覺很無助。我要如何幫助妳?」那位產婦露出微笑,說出了讓他畢生受用的回答:「當我痛苦時,你可以陪我。」所以喚詳坐下來陪著那位產婦,當陣痛開始時,他與產婦一起哭泣與尖叫!這是很不合傳統的,但是他的病人非常喜歡。

六○年代時,我們在一所危機中心以及特殊的情況下,協助許多的年輕人。對孩子而言,同理心非常重要。他們不想要一位冷漠的醫生,他們需要一位能幫助他們度過「壞旅程」的朋友。他們對我們的科學解釋不感興趣,他們要的是真正的人性接觸。

探索古老醫療

基卓從英國回來後,成立了一間針灸診所,與喚詳用同一間辦公室。喚詳常取笑他不正統與非科學的治療方式,他尤其愛批評基卓掛在辦公室中的那張穴道圖。直到有一天,喚詳告訴基卓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位口吃的案主,對他的治療沒有任何反應。喚詳明白他無法幫助這個孩子,於是安排最後一次療程來道別。喚詳承認他治療口吃失敗,他對孩子說,「我想要為你做一點事情,我學過按摩,讓我幫你按摩脖子、臉部與肩膀,當成道別的禮物如何?」孩子同意了。喚詳就開始按摩他的臉。當他按摩到臉頰的關節時,孩子突然清楚地說話了,沒有任何口吃!喚詳大吃一驚,繼續探索,他慢慢找出了許多點位,似乎可以消除口吃。喚詳帶著勝利的微笑走進基卓的辦公室,揮舞著他手繪的臉部圖,上面是可以治療口吃的一些位置。基卓瞄了那張圖一眼,要喚詳看看他辦公室牆上的圖。「你不需要這麼麻煩──你只是找到了你的祖先在幾百年前就為我們畫好的針灸穴道!」從那時候開始,喚詳就比較能夠接受他自己的古老醫學起源,並重新點燃了研究的興趣,有一次喚詳甚至大叫,「這玩意真的很管用!」我們開始教導彼此所知道的,一起探索彼此所不知道的領域。基卓廣泛閱讀精神醫學的文獻,而喚詳也越來越能採取能量理論的觀點。

活在當下

喚詳在精神分析方面的訓練強調,必須重新回顧過去的僵結,才能夠醫療過去的創傷,帶來現在的健康。基卓的醫學背景也支持這個論點。在這種觀點下,案主似乎是過去的受害者,諮商師?醫療者是解開過去僵結的嚮導。我們很盡職地幫助案主回想起已經遺失的回憶,整理了他們的過去,希望這些「了悟」能治療他們目前的病症。但我們越來越明白,這種嘗試是徒勞無功的──似乎沒有任何持久的效果。案主會暫時得到舒緩,但是他們的生活還是沒有改變。在這個時候,我們認識了禪學大師保羅.瑞普斯(Paul Reps),還有知名作家艾倫.華茲(Alan Watts),他們致力於將東方智慧帶到北美洲。在他們的觀點中,過去是一種幻象,當下才是重點。我們倆都擁抱這個觀點,將我們生活重心轉到「活在當下」。這對我們的回憶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現在我們相信,回憶總是發生在當下,最多只能當成我們在過去可能經歷過的故事。因此我們不需要受制於自己的回憶。我們鼓勵大家擁抱自己的回憶,但是不要成為回憶的奴隸。6

另類療法的體驗

我們也學習靈氣呼吸法,在一位另類治療師家中的祕室學習當時被視為「禁忌」的知識。我們學習的呼吸法是用來刺激強化身體的自然能量流動,來突破限制生命自由表現的肉體障礙。我們在彼此身上練習,親身體驗到這種奇異呼吸法的療效。我們也體驗過「羅夫按摩」(rofling),這是一系列非常深入與痛苦的肌肉組織按摩療程,協助抒解身體的壓力,得到更多心理上的自由。

這些療法的功效讓我們印象深刻,於是我們開始用在自己的療程上,外界看起來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我們鼓勵案主用呼吸來釋放壓抑的情緒,辦公室時常會傳出哭嚎與啜泣的聲音,然後以陣陣的爆笑收場。我們的接待人員已經習慣向新案主說明這種不尋常的治療方式,因為從辦公室傳出來的聲音實在會讓人退卻!我們發展出一套「身體鍛鍊法」──融合了針灸、靈氣呼吸與羅夫按摩──我們很欣慰看到案主有快速的進展。不用再花很多療程進行談話與了悟的治療,案主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度過目前的困難。我們都對案主的突破感到興奮──在短短一小時,他們就變得平靜與有活力,他們來到時的症狀在離開時都不復見了。有時候簡直就像是奇蹟,因為傳統醫療並不輕易接受這種迅速的改變。不可能是這樣的──但是確實如此!

東方與西方的能量觀點

西方醫學的成就很豐富也很重要,尤其是能夠迅速治療威脅生命的疾病。我們不想放棄傳統西方醫學豐富的觀點,但是也想要跨越它的界限。我們希望從不同的理論中汲取精華,進而對健康與醫療能產生一種整合的態度。

藍海與黃河的系統差別在於能量的觀念。西方醫學假設物質現實是基礎,能量是這種物質現實的副產品。傳統中國醫學則是採取完全不一樣的觀點──能量才是主要的,其他所有的現實空間(包括物質)都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因此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西方的科學式醫學大多是建立在牛頓理論的模式下,能量是次於物質空間,能量是生理活動的一種副產品。人體是一個機器,需要食物為燃料,生理過程把食物轉化為能量。就像汽車需要汽油才能行駛,人類把食物轉化為細胞的能量來進行活動。在這種模式中,當肉體結構產生瑕疵或故障,阻止了能量轉化的過程,人就會生病。醫療是為了更換故障的部位,以藥物來彌補身體的設計瑕疵。人類是物質空間的受害者,生病時是「身體」出問題,個體對自己的健康沒有什麼影響力。當然,西方科學式的醫學也承認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但是最多只認為較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防止零件耗損,或延後不可避免的肉體衰敗。

傳統中國醫學是過去三千年研發出來的,但是前提大為不同。傳統的中國思想中,能量才是主要的。生命的基礎是氣(生命能量),氣是驅動人體的火花。在人的一生,這種生命能量在通道中循環,形成一種動力模式;這種模式隨著能量流動而放射,產生其他空間的實體(靈魂、情感、心靈、肉體、環境)。這些空間並不是分離的,而是同一種能量現象顯現在各層面中。在西方科學中,我們有身體、心靈及情感,這一切似乎都是分離的;在傳統中國思想中,身體就是心靈,就是情感,就是靈魂。這種身心合一的觀念是傳統中國醫學的根基,對於健康與疾病的思維有很深的影響。從這種中國的觀點,物質現實不是基本的現實,也不是唯一的現實;物質領域是其他現實的反映,而我們的五感不太能夠觸及到其他的現實。這種能量的基本模式是在生命中循環,成為一種能量體的結構,然後在其他現實中以身體、心靈、情感、靈魂與環境來呈現。

針灸的理論是,當這種系統的所有層面與空間都達到平衡與和諧時,人才會健康。當能量體結構的能量流動受到阻礙,使能量放射被限制時,人才會生病;這種現象在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如身體的疾病或情緒上的壓力,或是心理失調與性靈上的空虛。在任何層面上的疾病,都會反映到其他的層面,都是能量受到限制與失衡的表現。疾病就是失去了和諧。

情緒與身體的互動

另一種說法是,心靈的狀況會反映在身體上,也會反映在靈魂與情緒上。沒有單獨的身體疾病,沒有純粹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會與肉體疾病相呼應,肉體疾病也會與情緒或心理方面有所交集。如此一來,所有的疾病都是「身心」的。這並不表示疾病是你想像出來的(通常被解釋為虛假的);而是疾病會發生在生命的所有空間,也就是生命能量會放射到的所有層面裡。

我們從這個觀點來治療病人,我們會注意病人心理狀態與情緒在身體上的表現。例如,常常沮喪的人會有陰沈的面容與下垂的肩膀。常常壓抑憤怒的人會有緊張的下巴與僵硬的肩頸。快樂的人步伐輕盈有如裝了彈簧。「你的身體怎麼樣了?」這個問題時常可以幫人去體驗自己的內在。例如,一位不知道自己心情不好的案主可能會回答,「我看到我在抖腳,我的手指也在敲打桌面。」進一步的問題可能引導他這麼回答,「我似乎有點緊張不安。」再問,「你想你為什麼會緊張不安?」案主可能會回答,「我想可能是因為我來這裡之前與同事有點爭執。」

學習調整身體姿勢會改變一個人的外觀;誠然,從一個阻礙深呼吸的萎縮姿勢變成舒展的挺直姿勢,的確可能提升一個人的心情。「你就是你的身體」,這個觀念在亞歷山大.羅溫(Alexander Lowen)的諸多關於生物能量的著作中有詳細的描述。7

人際關係促進能量流動

我們最初的假設是心靈會連接到身體。但是我們更進一步思索,我們明白心靈不是「連接」到身體;心靈與身體其實是同樣能量的不同層面。基本上,它們是一樣的──「心靈就是身體」。更進一步來說,身體與心靈與靈魂與情感與環境都是一體的。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相信「身心一體」的觀念,我們的信念也越來越深入。

在傳統中國醫學中,抒解被阻塞的能量就可以消除病症。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包括針灸、草藥、飲食、運動與按摩。然而,在我們自己的練習中,我們不太樂意看到病人必須依賴一位專業人士才能得到健康、維持健康。我們想要找出方法,讓人可以自己消除能量的阻塞,自己擔負起讓能量和諧的責任。我們發現這可以在人際關係中做到。當彼此能夠坦然與親密時,我們的能量波動可以很容易流動,打通阻塞與固著。在我們研發的團體療程中,案主們學習超越過去的防衛模式,彼此進入更自由與和諧的能量流動。

學習更完滿的呼吸,我們會有不凡的體驗。有時候在團體中,我們鼓勵大家練習「淨化」,把壓抑的感覺釋放出來;有時候他們會發現久被遺忘的記憶,然後從生命中找到新的觀點。學習呼吸與釋放,我們可以在身體中得到抒解,開始對自己感到「自在」。當能量流動時,情感就會更自發,彼此間也能坦然相處。他們能體驗到心靈與身體的合一。

不同學科的觀點

科學現在開始接受這種觀念,一切的層面都是彼此相關的,而且基本上,一切都是整體的一部分。物理學從物質至上的原始立場進化到現代的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把能量當成了重點。十九世紀的早期物理學是建立在物質實體(原子與分子)產生能量現象的觀念上,隨著愛因斯坦與後來的物理學家的發現,物理學的能量與物質現實產生了積極的互動。

量子力學迫使我們放棄把宇宙看成是物質的組成,而是一種複雜的關係網絡,一種整體的不同部分。
─佛瑞提奧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物理學之道》(The Tao of Physics)8

同樣的,分子生物學現在承認身體不同的器官系統會透過神經聯繫與化學信號來彼此溝通。

腦部、腺體、免疫系統,還有整個生物,都一起組成一種美妙的系統,由內分泌與特定的信號分子來協調。
─康戴斯.普特(Candace Pert),《情感的分子》(Molecules of Emotion)9

但是,精神醫學並沒有跟上這些整體論的發展。的確,精神醫學的領域在過去五十年來有很大的改變,與病人的關係從紀律與移情(多少算是一種藝術)變成一種牛頓科學式的態度,以神經化學來看精神問題的根源。每一種情緒與思想上的失衡,都可以服用某種藥丸來改變神經化學狀態而減輕症狀。這種觀點是假設神經化學(物質的玩意)是主要的,病人再次被當成身體系統故障或混亂的無助受害者,需要一個幫助者,使用外在的助力來重新平衡生病的系統。

主宰自己的態度與行為

由於我們相信人從來都不是受害者,包括身體在內,我們一直認為情緒改變與思想混亂是當事者自己的責任;我們相信人可以主宰自己的情緒,當我們找到方法來轉變情緒時,神經化學也會隨之改變。態度與決定是主人,而化學轉變是跟班。對於嚴重依賴藥物的傳統醫學而言,這是很革命性的理論──神經化學是次要的,而不是主要的!如果我們的態度與行為能影響自己的化學變化,那麼在許多情況下,藥物會是不必要的。當然,我們並不是「反藥物」,當一個人的系統極端失衡時,這些外來的幫助可能很有效。用藥物更正體內化學成分,我們的症狀通常可以得到暫時的抒解,於是我們可以反思,做出負責任的生活決定,來改變造成失衡的影響。藥物在重建平衡時是有用的工具,但是當病人找到更有機的方式來平衡自己時,希望他們也能中斷藥物。當病人想要減輕或中斷藥物時,我們總是會建議他們要與自己的個人醫師諮商。

異質同型的概念

人類基本上並不是「物質」,我們是能量的模式。「能量」的模式可表現在生命的所有層次。所以,情感的「模式」也呈現在身體的「模式」中,也在心靈與環境的「模式」中。每一個層次也是其他的層次,只是以些許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這是「異質同型」(isomorphism)的概念。Isomorphism這個字的意思是「型態與關係的完全相對應」,10來自於兩個希臘字根(iso = equal 相等,morphe = form 型態);當兩種東西是異質同型時,就有相同的型態或模式。模式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以個體而言,這表示你永遠是同一個人,不管你置身於何種情境之中。在工作時、在家中、在遊戲時,或在不尋常的情況中,你還是你。你以基本的存在模式來應對每一種情況。

同樣的經驗模式發生在母親與治療師身上,也出現在他的夢中、他的妻子身上,在任何涉及結構的情況中。
─艾德嘉.李文森(Edgar Levenson),《瞭解的謬誤》(The Fallacy of Understanding)11

結構主義的領域是由人類學家與語言學家首先描繪出來的,他們主張有一種宇宙性的深層結構,在個體獨特的結構中有異質同型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宇宙性整體的一種獨特表現。每一個個體的模式都保持一致,就算是個體會成長,改變與老化。這是一個很驚人的事實,你的身體與七年前的身體並沒有任何相同的物質留存,雖然你仍然是「你」!你身體的細胞無時無刻不在更新,大多數細胞在幾年時間就會被替換。更驚人的是,在分子的層面,原子本身都是不斷地被替換,你在七年前的所有原子,現在都完全不存在了!人類的基本構成以快速的方式改變。相對之下,地理結構的改變卻非常緩慢。一座山的核心原子與二萬五千年前是一樣的。讓你看起來仍然一樣,感覺也一樣,能被當成是「你」的是能量體的結構。真是太奇妙!太神祕了!人類的靈魂仍然保持一致!

當下瞭解,當下改變

我們認為你無法改變你的模式──這是獨一無二的你──但你可以改變你與模式之間的關係。瞭解自己反應模式的人,能夠在當下以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需要挖掘或解決那些屬於過去的問題。

許多人學會以沒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有時候身體也不健康。這些方式就變成可被改變的行為模式(習性)。我們能夠在當下決定發展新的習性,建立更健康的生命態度。在當下就有效,我們發現不需要一頭栽入造成這些不良習性的過去問題中。有時候探索過去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習性,但是不一定對每一種情況都有效。

我們可以學習以不同的方式來聯繫自己的模式。由於你在任何情況下都還是你──不管是健康或疾病──你可以在任何情境下學習瞭解自己。這是我們進行治療時的基本觀念。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