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 |
Dispositif of Body: Merleau-Ponty at the Limits of Phenomenology |
|
作者:龔卓軍 書系:Master 023
定價:36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06 年 09 月 20 日
ISBN:9867574842
|
|
特別推薦:余德慧、蔡錚雲
|
|
新世紀宗教研究書介、破報書介推薦
賀! 龔卓軍《身體部署》榮獲中央研究院2007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龔卓軍情染精神分析、現象學與藝術。作為全方位的新銳學者,藉著梅洛龐蒂的身體哲學,他把人人能談卻不知如何下手的部分挖了地道,在根柢裡,他貫穿了拉岡、傅柯、德勒茲、列維納斯與柏格森的縱橫之處,正是這些作者給予了龔卓軍的人文肌膚,他們都是道地的心理學家,集體地鋪陳了人文心理學的未來。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真誠推薦
本書以梅洛龐蒂晚期思想為發展線索,以傅柯對現象學的批評為收束點,透過梅洛龐蒂思想與胡塞爾、柏格森、列維納斯、傅科、德勒茲的哲學論辯系譜,將議題部署於三個思考平面上:「身體現象學語身體感」(第一、二章)、「現象學之後的視覺存有學」(第三、四、五章)、「身體現象學與文化批判」(第六章與附錄)。
「身體部署」在方法論上不限於關注可見性身體與身體論述,不限於關注身體與權力軸線的議題,它更關注在當代法國哲學情境中,「身體對身體自身經驗的探問」。本書在現象學式的構成與發生學的認識論觀點之外,在現象學之後的知識卅權力歷史性研究之外,呈現當代身體哲學的思考轉折,點出晚期傅科的「部署思考」,將目光轉回主體化作用的當下創造狀態。梅洛龐蒂與傅科不約而同,在當代身體哲學的視覺問題場域中,為我們指出圖象與論述的存有間距,並將現象學置入現代人文科學的歷史系譜,讓我們看到了現象學的極限與法國當代哲學的出發點。 |
|
本書目錄: 導 論 | 身體現象學及其陰影
第一章 | 身體感與時間性 梅洛龐蒂、柏格森與感覺的邏輯 何謂身體感? 身體感與時間性:被動綜合與身體記憶 批判柏格森:先驗主體的身體感與時間性 呼應柏格森:生活身體的共時韻律 應用柏格森:身體感即時間之間距化作用 結論:面對傅柯門檻的梅洛龐蒂
第二章 | 身體感的形構與還原 胡塞爾的形構分析與梅洛龐蒂的病理學還原 自由想像與身體感 身體問題與獨我論的困難 身體透過觸覺和痛覺而成為我的身體 觸覺和痛覺如何形構我的身體:病理學還原 身體感與意向性 身體與他者 結論︰身體的表達與想像
第三章 | 真理、魔法與表達 梅洛龐蒂與列維納斯論藝術與視覺存有學 哲學家、現實及其陰影 「奠基的歷史性」的爭議 真理與表達的問題 真理與非真理的問題 非真非偽:魔法、幽靈、陰影的存有時空 神學、倫理學與藝術存有學之間
第四章 | 兩種間距存有學 梅洛龐蒂與傅柯論視覺與圖象 視覺的微小間距與空隙 兩種間距存有學 主體與經驗 圖象與論述之間距 一種誤差的生命體驗
第五章 | 夢影像與釋夢學 傅柯系譜學對「經驗」的雙引號思考 間距:夢影像與意義間的斷裂 自我技術與西方主體的系譜考察 釋夢、自我技術與關切他人 外邊化、系譜化的自我技術︰雙引號詮釋法 結論︰自我轉化的釋夢工夫
第六章 | 從文化肌膚到文化治療 梅洛龐蒂與德勒茲論媒體影像經驗 電影知覺與新心理學 電影現象學和新存有學:科技中介的置身處境 科技體現:從文化肌膚到文化治療 視覺的歷史性:讀寫意識與電視夢幻
附 錄 | 審美現代性之爭 哈伯瑪斯與傅柯論波特萊爾 何謂審美現代性? 審美現代性:啟蒙理性計畫的審美表現 波特萊爾:如果有一種自相矛盾的理性⋯⋯ 想像現在自己的異樣狀態 結論︰發明自我?還是厭棄自我?
說 明 | 索 引 | |
|
 |
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