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創意連繫新書分享會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黑皮膚,白面具》

《大地上的受苦者》

《黑色吶喊:法農肖像》

Frantz Fanon: Portrait
 
作者:艾莉絲˙薛爾齊(Alice Cherki)
譯者:彭仁郁
書系:Master 029
定價:400 元
頁數:416 頁
出版日期:2008 年 03 月 14 日
ISBN:9789866782268
 
特別推薦:王浩威、呂旭亞、孫大川、廖咸浩、陳芳明
 
與法農相遇
書序作者:呂旭亞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助理教授)

在台灣,誰會對半個世紀以前、北非的獨立戰爭有興趣?如果不是因為「法農」這個人。我想鮮有人會花時間閱讀阿爾及利亞的抗法殖民歷史,而這正是《黑色吶喊:法農肖像》這本書的重心,由一連串從未聽聞的古怪人名、地名、組織名和事件串連而成。但沒有對這段歷史的理解,有關法農和他的去殖民論述,我們將無法全面掌握。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一個我們所不熟悉的世界角落,和一段少被我們關切的歷史。

初遇法農

我初遇法農是在博士班的一門文化人類學的選修課,教授Mutombo是奈及利亞籍的教授,學術專長以非洲歷史與後殖民理論著稱,在自由又有一點頹廢的舊金山,他永遠服裝整齊、皮鞋發亮,他充滿嘲諷又尖銳的後殖民論述刺激著以白人為主體的研究生們,在一個以心理與超個人理論為主的寧靜學院裡,他是一個刺人的異類,一開口總是讓人驚嚇,卻也受到師生們高度的欣賞和重視,學生傳說他是這個學院最聰明激烈、也最發人深省的教師,是他要我們讀法農,並觀看以法農作品為內容製作的紀錄片——我在Mutombo身上看到法農的影子,一個意識覺醒、熱情憤怒又冷靜的人。

初讀法農的書就好像他出現在我面前,對我演講。他的文字不只是吶喊,還有一種力量穿過平面的印刷,從白紙黑字裡透出來,我可以感覺到他的肌肉、皮膚、血液和他的呼吸。就像薛爾齊所說:「他那自身體出發的語言,直達心靈,觸動與己相同或殊異的他者,超越了智性的理解。」讀完他的《黑皮膚.白面具》,我便決定用他的觀點來建構我論文理論的部分基礎,他給了我從來沒有的視野去理解我自身的經驗。在此之後我熱切地閱讀有關後殖民的論述,遇到許多論述更完整的如Said、Spivak,或文字更細緻深刻如Homi Bhabha,但沒有一個理論家像法農一樣筆透紙背,我想那是因為他是用全部生命在書寫。

一次在舊金山醫學院的圖書館期刊室裡,我意外找到一篇描寫有關法農為精神醫學所作貢獻的文章,我記得自己坐在少人造訪的醫學歷史期刊區,安靜的閱讀老舊的文獻,被內容震攝得無以附加。五○年代法農追隨托斯克爾醫師在法國聖亞爾邦的療養院裡所做的機構治療,以及日後在阿爾及爾醫院的創新工作,皆來自於他的治療理念:堅信人的完整性、獨立性與尊嚴在治療中有絕對的價值。在今日看來,這半個世紀之前的工作仍是壯舉,他以人道的精神對待最弱勢的精神病人,與他不停的反思作為一個精神醫學工作者的責任,讓法農在我心裡有了巨人般的位置。

一個安地列斯群島的黑人法農,卻投身於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甚至以此地為他的國家認同,一直是我好奇卻沒有太多資料可以理解的疑問。法農在自己的著作裡從未明說,其他相關的文章也沒有交代,直到《黑色吶喊:法農肖像》這本中譯本才回答了我許久的疑問。作者薛爾齊鉅細靡遺地將當時我們所無法得知,鮮少涉獵的那段北非歷史書寫下來,在歷史的脈絡裡重建法農如何從一個馬丁尼克孩童轉變為北非抗法殖民戰爭的一員,我們清晰可見他轉變的足跡。

我在阿爾及利亞的經驗

二○○二年我到阿爾及利亞作一次私人旅行。對我而言,旅行的目的不只是探望家人,在精神上也是去探訪法農喜愛的城市。我一抵達家人就問我想做的事和想看的地方,在我的「到阿爾及利亞一定要做的事」清單裡第一條,就是去「法農醫院」。家人雖不解但也替我安排了一天的「法農日」。我看到了法農大道,一條穿越阿爾及爾城市的重要幹道,向觀光客一樣,我在路牌前拍照,接著就到離首都三十分鐘距離的城市布里達,布里達因為有最重要的第一軍區總部設置於此而成為軍事城市,法農工作過的柔安維爾醫院已更名為法農醫院,占地廣闊、有寬敞的庭院,但是明顯可見隱蔽在大樹與花木之間的房舍,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卻也由於從未翻修,而讓我可以看到法農當年的工作場所,想像當時充滿病人和醫護人員穿梭來回的景象。現在僅餘少數的病人和家屬坐在門廊上,顯示醫院還在運作,在行政樓的走廊上,我看到幾張掛在牆上發黃的法農舊照,辦公室裡的一個職員告訴我兩年前還有研究法農的學者來訪,雖然醫院四處皆有不許拍照的標誌,我仍偷偷地拍了一些照片,因為這個醫院除了他的名字和凋敝被棄的景象什麼也沒有留下來了。

我阿爾及利亞的家人們疑惑為何追蹤法農的足跡對我如此重要?因為這個名字對他們已無太多的意義。曾經讓我熱血沸騰的法農書寫,在這個社會從來沒有什麼影響力,作者在書中清楚的指出這個現象,由於法農輕忽宗教在獨立過程中的影響力,被排除在獨立後的阿爾及利亞歷史之外是必然的結果。他希望這一場抗殖民戰爭是每個認同其理念的人不分種族、宗教的共同歷程,而不是一次權力再分配、他者重新被指定的過程。他的理想沒有實現,而獨立的阿爾及利亞戰後快速的決定了公民的定義及需要排除的對象,日後陷入不停的權利鬥爭之中。我意識到我所認識的法農是被美國人鍾愛崇拜的法農,不是被遺忘被消音的阿爾及利亞法農。

法農之關切政治抗爭,有一部分來自於他作為精神科醫師對病人細緻而深入的觀察,在病人的個人病症上,他看到外在集體壓迫所造成的自我扭曲,在他投身革命運動這個集體的行動時,他又不停的在論述中重申重建每個人自主性的重要。對他而言,要釋放的不只是一個被壓抑的文化與它的人民,他要協助建立的是一個新的人與一個新的關係,而這個關係可以改變被壓制與壓制的雙方。

《黑色吶喊:法農肖像》這本書對台灣讀者的價值何在?在閱讀它的時候,法農的論述一再讓我想起陷入藍綠相爭的台灣政治與台灣民主運動。法農所關切的「如何生活在『二地之間』,又,所有的人為了成為人,如何能領會,並承擔這樣的二地之間。『我並不等同於我的根源,我不棄絕它,但我做為主體的命運卻把我推向他方』」,不也是我們現今的議題!?認識這樣一個人,看他在短短的三十六年生命裡所實踐的,我們將無可避免的要想著我們的家園台灣,在全球化浪潮裡恐懼著被世界政治不斷的邊緣化,又同時搖擺著自己的國家認同,台灣的讀者或可與我ㄧ樣,從法農的書寫與薛爾齊的這本作品裡得到新鮮的啟發。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