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當生命陷落時》

《轉逆境為喜悅》

《不逃避的智慧》

《與無常共處》

《生命不再等待》

No Time to Lose: A Timely Guide to the Way of the Bodhisattva
 
作者:佩瑪•丘卓
譯者:雷叔雲
書系:Holistic 045
定價:450 元
頁數:480 頁
出版日期:2008 年 11 月 14 日
ISBN:9789866782435
 
特別推薦:鄭振煌 導讀
 
*心的調伏:警覺(第一部) (《入菩薩行》第五品:護正知)

《入菩薩行》第五品中,寂天菩薩教授持戒波羅蜜。戒重於行為,即語行和身行,然而,此處的主題是調伏自心。若要讓外在的戒行轉化我們∣∣並不失菩提心∣∣馴服我們狂野的心非常重要。

想要守護菩薩學處的人,
必須正念護心;
若不能好好地守護自心,
就不能守護菩薩學處。

調伏自心的方法是修「奢摩他」(shamatha),即修止。奢摩他是梵語,意為「安住」或「培育寂靜」。修止時,我們通常以出入息為專注的對象〔譯註一〕,然而,無論專注於什麼對象,方法都是一樣的:發現自心跑開時,溫柔地將它帶回來,這樣,我們又回到當下,回到直觀體驗。無需嚴厲或批判,而是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

當心狂野的時候,戒行就無從維持。明確的說,菩薩學處即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三者。心若瘋狂,我們如何能制伏煩惱,從事仁慈的言行?若缺乏穩定而警醒的馴服心,我們如何活在當下?因此,我們要正念地、溫柔地、再三地訓練,把心找回來。

心的調伏需要時間,穿過或好或壞的情緒,經歷寧靜或煩惱來襲的時刻。我們訓練自己活在當下,日日、月月、年年,我們愈來愈能守護菩薩學處,愈來愈能過菩薩生活,如菩薩一般聞聲救苦,伸出援手。

如果放縱自心如狂象般粗野,
就會遭到無間地獄的苦難;
世上的巨獸,無論多麼狂野,
也還不致為害如此之烈。

佛教經論將心的狂野比作多種動物,例如心猿、意馬。在此處,寂天菩薩以象為例,這是可馴服的野獸中力量最強大者。如果野馬野猴可以帶來一場大災難,那麼想像一下狂象所造成的毀滅!

如果由我來造第二頌,可能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的心未加馴服而且散漫,便會不斷受情緒擾動,我們憤怒和執著的癮頭會更強。」但寂天菩薩並不這樣委婉。他說,散漫的心會令我們遭到無間地獄的苦難。

在此處,「地獄」等於是散漫心的悲慘後果。寂天菩薩以明顯的言詞讓我們迅速抓住重點。沒有開始訓練自心之前,我們不停地被情緒推得團團轉。世間沒有那一樁事物∣∣野獸、路賊、外來威脅∣∣比我們自心中的狂象招致更多不快樂了。

若以正念的繩索
緊緊拴住如狂象的心,
那麼恐懼將消失無形,
一切的福善也如探囊取物。

培育內心本有如如不動的能力,稱為正念訓練。正念像是一根繩子,繫住大象,不讓牠把眼前的事物都摧毀殆盡。正念的繩索帶我們重回直觀體驗:回到出入息,回到行走,回到手中之書。

以下這一點很重要:正念將我們的心繫於當下。剛開始需要花點工夫,但這工夫是輕輕地用出。好比刷牙:你刷牙,心忽而跑開,心又自自然然回來刷牙,沒什麼大不了。正念的訓練也一樣:心在,心忽而跑開了,心忽而又回來,沒什麼大不了。輕柔地回到當下,那麼恐懼將消失無形,一切的福善也如探囊取物。當內心平靜下來,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處理的。

寂天菩薩的話可能讓我們覺得這是很容易的:「我來處理自心,一個月後我的毛病就治好了。」但實際上,我們的心理習氣歷史悠久,得花點時間才能解開。因此,我們必須以耐心、智慧和溫柔來訓練自心,然後善良的心性將逐漸增長,有時候好像是神奇地自動出現。

自心安頓後,我們的生命中自然充滿福德,我們會有清新的洞察力和更多的仁慈、放鬆和穩定。

老虎、獅子、大象、巨熊、
蛇和各種可怕的野獸、
地獄的獄卒,
一切惡神、羅剎等妖魔鬼怪,

只須繫縛此心,
這些外敵就全部被繫縛。
只需調伏自心,
這些外敵就全部被調伏。

不妄語的佛陀曾說:
一切焦慮與恐懼,
一切無量無邊的痛苦,
它們的泉源都是心。

寂天菩薩此處的說法非常具有革命性:一旦我們調伏了自心,一切焦慮、恐懼和痛苦都會消失,即使遇見猛虎惡鬼,也能保持冷靜。當我們活在當下而且醒覺,情緒是很短命的。

如地獄般折磨眾生的鞭笞∣∣
是誰製造出來的?又為什麼呢?
是誰鍛造了熊熊燃燒的鐵板地?
地獄中的妖女又是從哪裡冒出來呢?

佛說:如此恐怖的災患,
都是從惡心所造出來的。
因此,在三界裡面,
沒有什麼比心更致命了。

寂天菩薩在此明確地說明,地獄情況∣∣鞭笞和其他恐怖狀況∣∣只會從地獄心態而來。這種觀點有助我們了解第七頌提到的妖女。經教中描述地獄道時,都提到無饜足的欲望,或也可稱為「妖男」。在許多痛苦的時刻,我們一直被引誘爬上利刃劍山,只為了與情人相會。我們冒著被割傷的危險,還是奮力爬上山頂,但登頂之後卻發現,這誘人的幽靈居然變成食人魔,如此周而復始。這種痛苦來自極度充滿欲望的心,所產生的無法控制的貪愛。開始只是灰燼,但迅速點燃後,即成為無饜足欲望的大火所焚燒的地獄。

寂天菩薩聽眾中的出家人,也許將他們的情欲怪罪到女性頭上,這就像我們老向外找自己苦難的原因,沒有什麼比心更致命了。沒看管好的狂野之心,會陷我們於極不稱心如意的境地。

若說布施波羅蜜
可以消除眾生的貧窮,
因為窮人依然觸目皆是,
過去諸佛是如何行布施波羅蜜?

經說:真正發心布施一切財物∣∣給每位眾生
就可獲得這樣的果報:
布施波羅蜜圓滿。
可見,布施波羅蜜完全以心為主導。

第九至十七頌中,寂天菩薩提出幫助我們理解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的方法。他闡釋如何藉由調伏自心,來轉化六者為成佛資糧。如果我們不處理自心,六波羅蜜也不能令我們解脫,這是因為「波羅蜜」和放下自我執著是同一回事。

所以這全視我們的行動而定:我們的執著不是減低,就是增強;不是引領我們進入當下,就是讓我們散漫。令我們不再只顧自己的所有行動都是「波羅蜜」,但這只有在我們願意調伏自心的當下,才會發生。
舉例來說,菩薩修習布施波羅蜜,希願止息眾生的貧窮,懷疑論者可能會說:「這發心的確高貴,但我看不出有什麼改變,物質貧窮依舊隨處可見。」對這類言論,寂天菩薩可能會這樣回答:「就是全世界的財富都重新分配,這貧窮的現象也不會改善,除非我們整治貧乏的心。」

有一次,一位女乞丐向佛陀乞食,佛陀見到她強烈的貪愛,希望連根拔除她的痛苦。於是,當她捧出碗時,佛陀答應終生每日供應她個人和全家的食物,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她必須說「不,我不需要」,然後等幾分鐘再拿食物。說來悲哀,那貧窮的女人始終開不了口,佛陀還是給了她當天的食物,但她再也沒出現了。

只要貪愛無有饜足,無論我們貧窮還是富有,就永遠都生活在不足的世界裡。這是寂天菩薩的重點。

眾生、魚等應安置何處,
才能免除牠們被殺的痛苦呢?
決定不傷害它們
就是持戒波羅蜜圓滿。

同樣的推理也應用在持戒波羅蜜,見第十一頌。如果我們尚未決定永遠不傷害眾生,眾生怎能找到永久安全之處?我們有多不願傷害彼此,世界就有多仁慈。若缺乏明確的發心,經教上的戒行無論看起來多道德,都不會讓我們從自我中心所導致的不清醒行動中得到解脫。

有敵意的眾生多如虛空,
怎可能一一降服呢?
若能止息瞋心,
就消滅了一切敵人。

本頌提出瞋害心的主要對治方法:安忍波羅蜜。寂天菩薩再一次指出,我們的心態和我們眼裡的周遭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沒有憤怒便沒有敵人,將激怒的心平靜下來,就消滅了一切敵人。我們看到危險當然是知道的,但這並不是說一定得恨拿槍的人。只要充滿仇恨,便處處見到敵人。

若要用皮革將大地鋪蓋∣∣
哪能找到這樣多的皮革呢?
其實只消用一小片皮革包住腳,
不就等於蓋住了所有的地面嗎?

第十三頌大概是《入菩薩行》最有名的頌文了。這個類比是我們赤足走在燙腳熱沙、荊棘、石礫上,我們的腳都受傷流血了。忽然,我們想起一個方法來除苦:用皮革覆蓋整個大地吧!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用皮革包住腳怎麼樣?我們可以到處行走,一點也沒問題。

我們不能妄想以剔除每一個外界因素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然而人們往往採取這樣的方式:「都是這世界的錯。它太粗糙、太尖銳、太疏離!如果我能除去外界的敵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寂天菩薩說:「如果你要保護腳,就穿上鞋;如果你要在世間的挑戰下保護自己,就調伏自心。對付苦難的策略是安住當下。」

同理,我們永遠不可能
控制事物的外在變化。
但只要掌握並調伏內心就夠了,
還有什麼需要對治呢?

有時候,我們可以改變或完全控制外在事件,只要看看甘地和金恩做的事就知道了。然而從古至今,不公義的事情沒完沒了。寂天菩薩說,改變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調伏自心。想一想,如果每個人都馴服了自心,世界會有怎樣的改變!

清明的心能結出善果,
讓我們得生梵界。
身語業的力量較小,
得不到同樣的果報。

從佛教徒的觀點來看,清明而專注的心,就能得生梵界。光是勤行身語善業也是得不到同樣的果報。事實上,清明而穩定的心可在痛苦生起處,去除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較諸身語的善業利益更大。欲達到這種安定澄明,我們需要精進波羅蜜,讓我們不斷地全力以赴。

即使長期修習
唸誦和苦行,
若內心散亂,
洞徹真理的佛陀說︰那是無益的。

即使經年禪修,如果內心散亂,也不會從習氣中解脫。禪定波羅蜜是馴服自心,而不是坐得挺直,腦子卻在生活的喜怒哀樂上打轉。

如果不認識和通達心的奧祕∣∣
這是佛法至高的勝義
縱然想離苦得樂,
都將無益地在痛苦中漂泊。

從痛苦到快樂自在的究竟關鍵,是對空性的直觀或一切體驗中的如是性,這即是佛法至高的勝義,也是寂天菩薩第九品的主題。既然本書並不包括第九品∣∣或「般若智慧」品∣∣的開示,我在此略說其重要性。

沒有一個人想過苦難的日子,我們都想要快樂。但如困於分別、狹隘的思考中,怎麼也不會達到目的。無論我們多希求快樂,只要我們仍在是與非、好與壞、接受與拒絕的二元思維中,是怎麼也得不到快樂的。若我們不再將經驗實體化,而去體驗一切現象中超越言說的空性,才能令我們從這種有限的模式中究竟超脫。

這種本質不能說存在或不存在∣∣或兩者之間,正如寂天菩薩在「般若智慧」品中說的:

當「實法和虛法」
不在心中現起,
心就不再需要造作
只要安住於無妄想的寂滅中。

人身除了用來證悟不顛倒妄想的清淨自性之外,沒有更好的用途。這是一切智慧和慈悲的來源。

因此,我應當好好觀照
並好好守護自心。
其他嚴酷的苦行有什麼用呢?
讓我守護內心就夠了。

正如疾言厲色無法馴服野獸,它也同樣無法馴服狂野的心。寂天菩薩和某些苦行的學派不同,他鼓勵我們以溫柔練心。


好比置身狂野混亂的群眾裡,
我們小心移動以保護受傷的四肢,
同理,當我們與惡人相處時,
不可不保護受傷的心。

我因害怕刀傷和瘀傷,
尚且小心保護自己的傷口,
那我為什麼不因害怕被眾合地獄的山壁夾爛,
而保護自己受傷的心呢?

假如我們的手受傷了,我們會不遺餘力地保護它,經過狂野混亂的群眾時,我們會特地留神照顧它。我們可運用這種自然反應,來保護散漫、衝動的心。尤其遇到某些情況,容易觸發內心過度反應時,最好特別警覺、專注正在發生的事。

在某些地方或與某些人在一起時,我們容易有敵意或耽溺;並非這些地方或這些人充滿「邪惡」,而是我們的心無招架之力,容易捲入麻煩。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戒酒、戒毒期間,我們不會冒險和舊日酗酒或嗑藥的同黨混在一起。被耽溺∣∣或嫉妒、仇恨、無明∣∣攻陷的後果,既痛苦又可預見,就像被眾合地獄的山壁夾爛。

若平時生活都謹言慎行,
那麼縱然混處惡棍群中,
或是在美人窩裡打滾,
都仍會精進受持菩薩戒律。

寂天菩薩是對一群因持戒而獨身的出家人開示。對這些聽眾而言,女性被視為誘惑或麻煩,在此他直指他們偏頗、害怕的心。他實際上是說:你也許以為問題出在美人窩,其實問題在於你的心。如果你們出家人調伏了自心,你們可以去任何場所,跟任何人共處,甚至跟《花花公子》兔女郎廝混都沒有問題;世界上沒有惡棍這種東西。如果你缺乏穩定的心,怎麼談得上救度他人?你會老是被外界的誘惑和自己的敵意絆住。

我寧願喪失財富和名位、
健康、生計,
及其他有漏善∣∣都可拋棄!
但是絕不忘失正念。

一切有意護心的人們,
請維持正念與正知。
我合掌懇求你,
不惜生命持守正念正知。

寂天菩薩義正辭嚴敘述了調伏自心的論點之後,再詳述如何實踐。主要的教導是滋養正念(mindfulness)和警醒(alertness),在此翻譯的用語為正念(awareness)與正知(mental vigilance)。西藏語是trenpa和sheshin。trenpa或「正念」是心安住當下的本然能力,sheshin是「警醒」,也就是心有能力知道正在發生的事。目前這些能力也許休眠中,但修習止可以喚醒它們。

寂天菩薩懇求你培育並維持正念與正知的特質,「請聽我的話,」他說:「你不會後悔的。」

健康不良的人,
無助又無力行動。
同理,被無明箝制的心,
薄弱無力,無法工作。

這裡提到的無明有兩方面,最深層的無明是我們對一切事物的錯誤認知,即二元的觀念。這是誤以為實有主與客、自與他的分別。《入菩薩行》英譯者賀伯.根室(Herbert Guenther)稱為「對一切事物的俱生見」(primitive view about reality)。

因為無明根深柢固,我們常視為理所當然,但這種錯誤的二元觀念啟動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它製造了人我之間的緊張對立,導致「認同和不認同」、「喜歡和不喜歡」、「想要和不想要」等種種苦難。這就產生第二種無明:煩惱的無明。煩惱一旦生起便迅速增強,同時痛苦就增加。因此,二元概念的無明必然導致動亂。

正如健康狀況不好,將使身體無法正常運作,無明也會覆蓋我們清淨的自性。我們如果不能擺脫偏見和成見來觀察事物,就會遮蔽本然的正念和正知。我們若缺乏清明、穩定的心,便活在恐懼的生活中,被情緒控制到根本不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正如物理治療能幫助你恢復身體健康,修止是心理治療,能幫助你恢復本然的醒覺。

缺乏明覺正知的人,
雖然也聞、思、修佛法,
心卻像裝在破瓶裡的水,
所學迅速遺忘。

內心渙散時,會記不得我們研讀過的內容。我們的心像破瓶,如果我們繼續散亂而不發展sheshin的正知, 內心的散漫將變本加厲。

許多人既虔誠又堅毅,
也博學多聞又具有信心,
但因缺乏正知的毛病,
仍免不了惡業和墮落的污垢。

煩惱和散亂是一道來的。即使極虔誠、極堅毅、極博學、極有信心,煩惱還是會不斷擄獲我們。除非我們的心安住當下而且放鬆,否則我們還是會愈來愈煩惱,凡事都不如意。這是我們早就知道的。

缺乏正知
就像竊賊趁正念退失時溜入。
他盜取我們所積集的一切福德,
讓我們墮入惡趣。

煩惱就像一群強盜,
等待機會傷害我們。
機會一來,便劫走我們的功德,
叫我們無法往生善趣。

這些頌文再次重複主要的教導:煩惱趁亂攻佔我們。如強盜,專待我們不清醒的時候下手:一旦我們不專注,就會遭到打劫,把一切福報和幸福快樂都給丟了。

情緒混亂比任何盜賊的危害都大。如具正念,我們就可以趁煩惱衝動還不熾烈時逮住它們,然後在它們傷害我們之前解除它們的武裝。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