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創意連繫新書分享會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

《叔本華的眼淚》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已絕版)

Staring at the Sun: 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
 
作者:歐文•亞隆 (Irvin D. Yalom)
書系:Holistic 047
定價:320 元
頁數:288 頁
出版日期:2009 年 05 月 27 日
ISBN:9789866782596
 
特別推薦:中外名家、媒體誠心推薦:趙可式、蘇偉貞、余德慧、王浩威、陳登義、羅洛.梅、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
 
【推薦序】如同直視太陽般地直視死亡
書序作者: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及書中的七章目錄標題,就不想閱讀。不只是我,恐怕大部分從事安寧療護,實際在第一線照顧臨終病人,且受過較完整訓練的醫療專業人員,也都不想讀此書。問題是出在書目中用了「死亡焦慮」與「死亡恐懼」這些詞彙,而這些詞彙是我們專業人員無論在臨床上或教育中,都刻意要避免的用語。因為「死亡焦慮」或「死亡恐懼」不是一種「病症」,而是人類存在的「正常現象」。既是正常現象,就不該用負面的病理學詞彙去描述。我們在醫學或護理領域中,教育下一代新血輪時,是不允許使用這些名詞的。
然而此書的作者是歐文.亞隆,他是我最欽佩的當代存在精神醫學大師。連他也用「死亡恐懼」及「死亡焦慮」這樣不恰當的名詞,反而引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想看看他到底談論什麼,有無一些創新的、有價值的啟示?果然,在第一章〈凡人的傷痛〉」之中,他就開宗明義地點出:「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少──皆害怕死亡。」他採用了古雅典思想家伊比鳩魯(Epicurus)的觀點:「人類痛苦的根源,即在於對死亡無所不在的恐懼」作為其論述的出發點,並推崇伊比鳩魯為存在心理治療師的先驅。既然「害怕死亡」是普遍且正常的現象,是否因此不必理會它了呢?不是!作者認為死亡恐懼會影響人的整個存在,且為痛苦的根源,因此必須經由「悟透死亡,始能覺醒」,從死亡恐懼中獲得救贖。
第二章的主題〈辨識死亡焦慮〉更使我們這些臨床照護臨終病人的醫療專業人員煩惱。因為如果「死亡焦慮」是正常現象,那麼就無法治療,也無須治療,用這個病理名字標籤病人,對病人有什麼益處呢?病人即使承認:「對!我是有死亡焦慮!」那又能怎樣呢?我們能用「抗焦慮的藥物」去消除「死亡焦慮」嗎?或任何「心理治療」方法,去治療「死亡焦慮」嗎?但作者並不令我失望,他在這一章及其後的篇章中,以臨床案例與實務技巧來闡述他的觀點,的確是有價值的見解。
第三章〈覺醒經驗〉是用數個臨床實例點出,從重要的生命經驗中學習「靈性的躍昇」,如:悲痛、生命的終點、重大的決擇等,而覺醒實為存在的救贖。第四章〈觀念的力量〉討論一些哲學家、治療師、作家、藝術家等,所提出的克服死亡恐懼的真知灼見,希望觀念的轉變可以轉變人的心態。然而光是理性的思想,是無法真正扭轉人生的,唯有透過「聯結」,才是使人能直視死亡的最強利器。第五章中,作者用了大篇幅描述透過人與人的聯繫克服死亡焦慮,這一章有較不完整的遺珠之憾,因為真正的救贖不只有「人與人的聯結」,而應更擴展成「人與天、人、物、我的聯結」才夠!
第六章是作者自己覺察死亡的回憶錄,是他本身面對死亡的體會,深具個人色彩。第七章則為給治療師的建言,有許多不錯的具體建議。但在臨床上最重要的,仍然需透過治療師與案主之間信任及親善的關係,否則治療師對於別人的生死大事,是難以「治療」的。
西諺有云:「死亡如同烈日,是不能直視的。」人們若直視太陽,必定灼傷眼睛。知道太陽當頭照,卻並不直視它,或戴上墨鏡,並不表示「否認死亡」,反而是一種健康的態度。然而,當有一天,太陽變得柔和,且照著人們會產生滋補的血清素(Serotonin)時,陽光就變質了!死亡也一樣會變質,當人們對存在覺醒,與天人物我聯結,就有可能直視死亡(陽光)了。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