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13-04/20 陳代樾【大開眼界】費登奎斯兩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塗鴉與夢境》

*《二度崩潰的男人:一則精神分析的片斷》

*《遊戲與現實》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作者:唐諾•溫尼考特 Donald Winnicott
譯者:朱恩伶
書系:Grow up 006
定價:360 元
頁數:336 頁
出版日期:2009 年 08 月 07 日
ISBN:9789866782640
 
特別推薦:丁綺文、呂立、林書煒、柯志恩、黃璟隆、鄒國蘇
 
父親該做什麼?

許多母親來找我討論這個問題:「父親該做什麼?」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在正常的情況下,父親能不能認識小寶寶,全看母親怎麼做。父親難以參與育嬰工作的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小寶寶醒的時候,他多半都不在家。就算父親在家,母親也有點不知所措,不知何時該請丈夫幫忙,何時又該叫他別礙事。在父親回家以前,母親先把小寶寶送上床,通常比較簡單,因為這就像先洗好衣服、把飯菜煮好,是一樣的道理。不過,母親們也多半會同意,天天分享育嬰經驗,可以增進夫妻感情,即使那些細節在外人看來有些愚蠢可笑,但在當時對父母和小嬰兒來說,卻十分重要。從小嬰兒長到蹣跚學步的幼兒,再到大一點的小孩,其中的細節會越來越豐富,而有了這些點點滴滴,父母的感情也會更加深刻。

我曉得,有些父親剛開始面對小寶寶,會非常害羞,甚至也有些人永遠都無法對小嬰兒產生興趣;無論如何,母親都可以請丈夫幫點小忙,或是當丈夫有空時,安排他在一旁觀看小寶寶洗澡。假如他願意的話,甚至可以讓他動手幫忙。就像我先前說的,全看母親怎麼做。

我們不能想當然耳的認為,早點請父親加入一定是件好事。畢竟,人各有異。有些男人覺得自己比妻子更適合做母親,但這種人可能很討人厭。他們會隨隨便便就跳進來,當半小時耐心十足的「母親」,然後又率性的走了,完全忽略當母親得要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才行;這種父親當然特別令人討厭。另外,還有些父親或許真的比妻子更適合當媽媽,不過,因為客觀因素的緣故,他們仍然不能父兼母職,所以還是必須找個辦法解決難題,而不是讓母親淡出育嬰場景。還好,母親通常都曉得如何勝任母職,她們可以等丈夫想幫忙時,再讓他加入就好。

假如我們回到一開始,就能看得出來,小嬰兒第一個認識的人是母親。小嬰兒早晚會認出母親的某些特質,而這些或溫柔、或甜美的特質,也總讓我們想起母親。不過,母親也有各式各樣的嚴肅特質,例如,可能很嚴格、很嚴厲、一板一眼的;小寶寶一旦接受他無法想吃奶就有的事實後,就會非常珍惜母親的準時餵奶。我敢說,小嬰兒的心中會逐漸累積某些跟母親沒有絕對關係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最後會成為小嬰兒對父親的感覺。實實在在有個可以敬愛的強壯父親,要大大好過把母親立下規矩、決定可否、死板又不肯變通那些特質通通都堆在父親身上。

所以,在父親以父親的角色進入小孩的生命時,他同時接收了小嬰兒對母親某些特質的感情。而這樣的接手,會讓母親大大鬆了一口氣。

父親角色的重要性

我來看看是否能分辨出父親角色的幾種不同價值。我想說的第一點是,父親需要在家,他在家能讓母親感覺身體健康、心靈快樂。小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非常敏感的。或許該這麼說,假如家庭生活幸福美滿,最先察覺的人會是小孩,他會因此活得更輕鬆、更滿足、也更容易養育,他是以此來表達他的感激。

父母的性結合提供了堅固的事實,讓小孩可以圍繞著這個事實來建立幻想,這就好像是一塊小孩可以依靠又可以踢一踢的磐石。再者,這個事實也提供部分的自然基礎,成為家庭三角關係的個人解答。

第二點是我在前面提過的,父親必須做母親的道德支柱,為她的權威撐腰,並成為律則與秩序的代言人,因為律則與秩序向來是母親努力在小孩的生活中培養的。他並不需要隨時在場才能做到這件事,可是他必須常常出現,讓孩子曉得他是真實存在的。小孩的生活多半都是由母親一手打理,如果父親不在家,小孩也會樂見母親有能力掌管家庭。當然,每個女人都得要能夠在言行上展現權威;可是,要她一肩挑起一切,同時扮演嚴肅的黑臉與慈愛的白臉,那麼她的負擔也未免太重了。此外,小孩最好還是雙親都在比較好,其中一個可以盡情發揮慈愛,另一個則可以成為孩子痛恨的對象。這一點是有穩定作用的。有時,看到小孩對母親又踢又打,會讓人忍不住猜想,假如有丈夫做後盾的話,小孩很可能想踢卻又不敢踢的對象其實是父親。何況,每隔一陣子,小孩就會痛恨某個人,假如沒有父親在場來制止他,孩子就會痛恨母親,但這又會教他困惑不解,因為小孩最愛的人正是母親。

我要說的第三點是,小孩需要父親的正面特質、他跟別的男人不同之處,以及他鮮活的性格。可能的話,在生命初期,當小孩對人間萬物的印象特別鮮活時,這就是小孩認識父親的最佳時機。當然囉,我並不是要父親們去強迫孩子接受他們和他們的人格。有些寶寶在幾個月大時,就會轉頭尋找父親,每當父親進屋時,就向他伸出小手,並留意他的腳步聲。不過,也有的小孩會對父親感到厭煩,慢慢才讓父親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人士。有的小孩會想要了解父親的為人;有的則把父親當成夢裡的對象,以致於根本不認識父親在他人眼中的實際模樣。不過,假如父親就在身邊,也願意了解自己的小孩,這個小孩就很幸運。而且最快樂的是,父親會大大充實他的世界。有父母共同承擔養育小孩的重責大任,這就是一個美滿的家庭。

父親可以充實孩子生命的方式太多了,幾乎不可能盡數。好比,當孩子注視父親時,至少有一部分是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或是以為自己看到的,來塑造理想的父親形象。當父親逐漸透露早出晚歸的工作性質時,孩子也會覺得,彷彿有個嶄新的世界向他展開。

在小孩的遊戲裡,有個「媽媽跟爸爸」的遊戲,內容正如妳所熟悉的,爸爸早上會去上班,媽媽在家做家事,照顧小孩。小孩對家事很熟悉,因為家事總是在小孩的身邊發生,而父親的工作(不是他下班後的嗜好),則會拓展孩子的眼界。工匠的小孩最快樂了,因為父親在家時總會讓孩子瞧瞧他的手藝,教小孩一起做些漂亮又實用的東西。有時,父親參與孩子的遊戲時,總能帶進一些可以融入遊戲、珍貴的新素材。此外,父親對這個世界的知識,讓他知道某些玩具或設備對孩子的遊戲既有幫助,又不會阻礙小孩的想像力自然發展。可惜,有的父親雖然是為兒子買玩具,但卻自顧自的玩了起來,甚至還因為太過珍惜,怕小孩弄壞玩具而不讓他玩。這種父親就是玩遊戲玩過了頭。

與父親互動是十分有價值的經驗

父親可以為小孩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的活著,而且是在孩子幼年時期持續的活著。不過,人們很容易忘記這個簡單舉動的價值。孩子把父親偶像化是很自然的事,真的跟父親一起生活,認識他們的為人,甚至將他們找出來,則是十分有價值的經驗。我認得的一對小兄妹認為,他們曾經在戰爭中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當時父親在陸軍服役,他們獨自跟母親住在美麗的花園洋房裡,擁有生活所需的一切,甚至還遠超過所需。然而,有時他們卻身不由己的陷入一種有組織的反社會狀態,簡直要把房子拆了。如今回想起來,他們才明白,這些定期的發作是想逼父親現身,只是當時他們並不了解。那時,母親在丈夫的信件支持下,設法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日子。妳可以想像,那位母親有多渴望丈夫能回家來陪她,好讓她偶爾休息一下,由他負責去叫孩子上床睡覺。

再來看另外一個極端的例子:我認得一個小女孩,她的父親在她出生前就過世了。這個悲劇是,她心中只有一個理想化的父親形象,可以充當她認識其他男人的基礎。她沒有父親,因此從來沒有過父親令她失望的經驗,這一生她總是把男人想像成完美無缺,起初這個影響會激發出這些男人最好的一面。可是,難以避免的是,她所認識的每個男人,遲早都會露出缺點,接著,她就會陷入絕望,不斷抱怨。可想而知,這個情感模式毀了她一輩子。假如童年時她父親還活著,她就可以發現,他雖然完美,但是也有缺點。又假如在他令她失望因而痛恨他之後,他都還活著的話,如今她不曉得會有多快樂。

大家都知道,父女之情有時格外重要。事實上,每個小女兒都夢想過要取代母親的位置,至少做過浪漫的夢。當這種情感發生時,母親必須盡量去體諒。有些母親發現,忍受父子情誼比父女情深容易多了。不過,假如父女之間的親情,受到嫉妒和敵對的感情干擾,因而無法自然發展的話,那就太可惜了;因為小女孩遲早會了解這種浪漫眷戀所帶來的挫折,她終究會長大,並向外尋求合乎想像又比較實際的結果。假如父母感情融洽,父親與子女的深厚親情,是不會威脅到母親的。女孩的兄弟在這事上幫了大忙,因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踏腳石,讓姊妹的情感可以從父親和叔伯,轉移到一般男人身上。

大家也都知道,有時父子會處在爭奪母親的敵對狀態。不過,假如父母感情和樂的話,這個問題應該不會引發焦慮,當然也不會干擾到雙親穩固的情感關係。只是,小男孩的情感最為激烈,父母應該要認真對待。
我們都聽說過,有些小孩在孩提時代從來不曾單獨跟父親相處一整天,甚至連半天都沒有。在我看來,這是很悲慘的。我得說,母親偶爾得把父女或父子送出門,來一趟探險之旅,這是做母親的責任。這個作法必然會得到父親與子女的感激,有的人還會一輩子珍惜這些經驗。不過,要母親送小女兒和父親出門並不容易,因為她也很想單獨跟他出去;當然,母親應該單獨跟父親出去,否則她內心不但會忿忿不平,甚至還有可能跟她的丈夫疏遠。假如她可以偶爾打發父親跟所有的孩子或至少其中一個出遊的話,這將會增加她為人母和為人妻的價值。

所以,假如妳的丈夫在家的話,妳會輕而易舉的發現,費心幫助他跟孩子互相了解,是絕對值得的。雖然,妳無法讓他們的關係變得充實,因為那全看父親和孩子本身。但是,妳絕對有能力讓這樣的關係變成可能,或是不可能,甚至破壞它。

我想,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跟標準。每個建立家庭的人,對於家的模樣、色調、家具以及餐桌究竟該如何擺設,都有一套想法。大部分人都曉得,成家時要挑哪種房子,究竟要住在城市還是鄉村,或是哪種電影值得一看。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