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心理分析入門:我的理解與體驗》

《榮格學派的歷史》

《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

《品德深度心理學》

Integrity in Depth
 
作者:約翰.畢比(John Beebe)
譯者:魯宓
書系:Master 037
定價:280 元
頁數:184 頁
出版日期:2010 年 04 月 13 日
ISBN:9789866782817
 
 
【第三章】品德與性別

僅僅到了最近,深度心理學才願意跟隨榮格的腳步,承認存在於母神這個看似無序中的潛在秩序。我們對於母神這個品德的意識,一直在等待著一個科學觀點,現在這個科學觀點,就存在於最新的西方科學狂熱的混沌理論之中,也存在於捲土重來的道家哲學思想裡。

延續的感性

在討論良善的基本概念時,哲學家阿拉斯德.麥肯泰(Alasdair MacIntyre)建議我們,把「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不同作者所羅列在美德目錄下的各種品質」進行比較。他認為,如果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西方文學中,我們可以把荷馬、亞里斯多德、《新約全書》、班傑明.富蘭克林和珍.奧斯汀等認為值得仿效的品質進行比較。珍.奧斯汀這個名字列在這裡有點令人吃驚。麥肯泰提醒我們,荷馬強調戰士的優點:英勇、狡黠、強壯。亞里斯多德要求寬宏大量、慷慨、判斷力強、善交友等市民品質。《新約全書》透過忠誠、希望、慈善和謙虛這些美德,建立了信奉上帝的理想。富蘭克林則添加了清教徒的清潔、緘默和勤奮,作為成功商人的部分道德。然而珍.奧斯汀似乎抓住了品德,並暗示資產階級應該轉化為具有友善、堅貞和自知之明等品質,因而改變了品德的意義。

十九世紀的發展聽起來僅像是社會進步的歷史,但今日我們可能會把奧斯汀的成就視為美德概念從男性轉向女性的重要一步。我們欣賞奧斯汀不加渲染的寫作手法,她透過小說《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宣導她的理想,不僅把品德的問題帶進了日常生活,而且帶到了人們與生活現實的關係之中。

奧斯汀所開創的小說,考驗了與社會現實抱持相反觀點的持續性,而我們至今仍然閱讀她所帶來的這類小說。讀小說以及看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徹底地改變了我們對品德的理解,使我們把品德視為人際生活的一面。對我們而言,品德是對他人的真正的關心,奧斯汀稱之為「友善」(amiability),另一部分是在關愛的持久不變,她稱為「堅貞」(constancy)。

我們仍然會以這些標準來評斷文學和電影上的人物。而電影「溫馨接送情」(Driving Miss Daisy)又提高了標準,黛西小姐發現了「友善」對她長久以來任性的尖酸性格構成了威脅。但我們從小說中得到的關於品德的看法,比較不是依據經驗中的教誨,而是依據對於經驗本身的忠誠度;我們受到吸引,因為我們有一部分喜歡直接看到,而不是被告知生活的意義。我們的這一部分永遠喜歡津津樂道日常生活的奧祕,欣賞生活中拒絕遵循原則所帶來的苦與樂。而且我們的這一部分對於人際關係,即個人與自己,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特感興趣。南茜.霍爾(Nancy Hale)在其著作《小說的現實》(The Realities of Fiction)中強調,「人際關係……對小說而言是天經地義的。」人際關係也成為不朽電影所能提供的滿足感。

現代習於把我們喜愛的東西與性別聯繫起來,我們把這種接受經驗和思考經驗的方式劃分給了女性。珍.奧斯汀關注那些打算彼此建立關係的人,在我們看來似乎是一種女性的意識,並不僅僅因為她自己是女人,類似的意識也出現在享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愛德華.福斯特(E. M. Forster)的作品中,似乎也表現出女性氣質。我們喜歡這些能揭示出來的模式。講話和行動可能屬於男性,傾聽和觀看是屬於女性,並且能獨自支撐起一種德行。

我們也相信心理治療的實踐需要這種感受的方式。自溫尼考特以來,精神分折家贊成靠感受得到病人資料。醫生主動力求不干擾病人自己的情感軌跡,現在被認為甚至比心理解析更適宜。芭芭拉.蘇利文(Barbara Stevens Sullivan)稱這種態度為「建立在女性原則上的心理治療」。

大量的心理治療時間是花在恢復和享受經驗的能力,心理治療可能因此變成一種故事,其目的只不過就是恢復人們生活的能力。用品德來承受經驗,而不是設法以品德來展開行動,這種方式成為一種新的崇高理想,也是當今很多人把它與女性互相聯繫的理想。

珍.奧斯汀的《勸服》

提出這種性別假設的人不一定是榮格的信徒;體驗經驗,而不是去影響經驗,視之為品德的女性表現方式,此一觀點具有悠久的歷史,透過珍.奧斯汀的小說而進入了現代。這個觀點在奧斯汀最後一本作品中的呈現最具說服力,這部著作由奧斯汀的弟弟在她去世後出版,很適當地命名為《勸服》(Persuasion)。該書的女主人翁安妮.艾略特聽從了家庭一位朋友的勸告,與她所深愛的男子解除了婚約,因為他僅只是一位海軍上尉,沒有什麼發展前途,而安妮的父親,一位喪偶的男爵,對家族的前程極為虛榮。

上尉帶著受了傷害的自尊心離去,他很快晉升為上校船長,經濟地位提高,適合成為安妮的丈夫,然而在其後的八年半,他不敢再接觸安妮,安妮的豆蔻年華也消逝了。最後,他因向安妮的一位表妹求婚,再次踏入了安妮的家庭圈子。安妮無憾無悔,理智地抑制住她自己以及他的感情,直到最終他勇於向她表白,他仍然深愛著她。他們最終的結合讓以前持強烈反對態度的社交界大為滿意。

該書的要旨在於表現了安妮的品德能力,她能夠意識並且滿懷愛意地接納家族成員的感情,同時尊重自己的感情;她能對周圍人維持友善,同時又堅貞不移,這是極其難得的,特別是因為她的道德水準—尤其重要的,她的自知之明—都遠遠超出了周圍的人。她用愛情戰勝了虛榮,這絕不僅僅是真誠的情感超越了缺乏安全感的階級自戀;這是忠貞於人際關係的感性自主。若讓人際關係脫離了意識的覺察,對於奧斯汀的女主人翁而言,「不是任何真心愛人的女人的本性」。

品德的性別概念在政治上和經驗主義上都會遭受抨擊,但有助於區分品德的某些方面,是中性的概念可能會忽略的。品德有一種隱藏的「女性」形式,這是榮格學派的重要理念,極類似於奧斯汀的女性對關係堅貞的觀點,對於發現自性上有其作用,即客觀上恆久不變的個性。不認識此點,我們就無法瞭解榮格對品德研究的重要貢獻,他像珍.奧斯汀一樣,透過對女性的認識來組織他的概念。換言之,他就像奧斯汀一樣,以性別劃分的方式觸及了品德的理念。

若要設法在具有意識感性的女性小說家,和具有無意識智慧的男性心理學家之間找到共通之處,那是他們都強調完整(wholeness)是人類生活的組織原則。這種完整的觀念成為奧斯汀和榮格的倫理立場基礎。如現代生態學的蓋亞假說,這是建立在女性神話上的概念,帶有強烈的母權意味,表達一種意識上的好母親觀點。阿拉斯德.麥肯泰稱完整為「人類生活的良善被認知為一個整體」。

在《勸服》中,安妮.艾略特似乎為了彌補母親的早逝,以及其後由虛榮的父親給家人和朋友帶來的傷害,她讓自己成為關照周圍家人的女性角色。相較於此,珍.奧斯汀似乎一直擁有一個支持她的家庭。她身為藝術家,致力於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讓讀者感受書中人物所處的社交圈子氣息,描繪每個人物道德上的連續性。她在小說中常常創造出封閉的圈子意象,能與早期的有關女性胸脯的意象產生共鳴。同樣根據榮格的思想,自性的意象,以其圓形曼陀羅的象徵,以及擁抱個人身分的原始完整概念,強烈具有健康母親的感性意味。

 
 
2011/7/9(六)John Beebe「我的夢與惡夢」演講暨工作坊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