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鹿智者的心靈法則》

《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

《當下,繁花盛開》

《生命如此富有:活出天賦潛能的心靈密碼》

The Four Purposes of Life : finding meaning and direc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作者:丹.米爾曼(Dan Millman)
譯者:陳芳誼
書系:Holistic 078
定價:250 元
頁數:192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08 月 06 日
ISBN:9789866112485
 
 
2-1什麼是事業,什麼是志業

  無論是住在富裕高級的郊區、平價擁擠的公寓或農村小鎮,每個人每天都擁有二十四小時,其中大約十六小時會處於較清醒的狀態。和多數人一樣,我們會花上大部分時間參與或追求能提供目的感的活動,同時獲得一些物質、心理和情緒上的報酬,而無論目前是仍在就學、擁有全職或兼職工作、待業中、考慮轉換職涯跑道,或甚至將臨退休之年,第二種目的都會協助我們用一種新的角度看待自己提供的服務(或想提供的服務),而這些服務與我們的興趣、能力及價值觀相符。

  聽到「生命中的目的」這個詞,大多數人會想到自己的事業或志業,在此讓我們先釐清這兩者的定義。

  「事業」指的是我們提供的服務,也就是付出時間、精力、注意力、知識、技能與經驗,藉以交換一份薪水或其他收入與福利,我們通常也稱之為自己的受聘項目、業務、謀生之道、職業、生計、投入的產業、行業、專業,或「只是一份工作」。我們可能有許多理由而得每天工作,但除非已達到財務自由,不然賺取收入很可能是主要的事業動機。

  至於「志業」,指的是個人的興趣、吸引力、傾向、動機或熱情,通常(但並非總是)是較高層次的。那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而是必須做的事情,它能捕捉我們的想像力、深深觸動心靈並讓我們完全沉浸其中,甚至無法解釋那份悸動從何而來。志業可能以藝術、手工藝或其他創意活動的形式展現,例如寫作、繪畫或玩樂器;也可能是某種志願服務,例如教學、服務孩童、老人或其他慈善工作。此外,有些人想為自己的社區或更寬廣的世界帶來改變,於是踏入宗教、軍事服務、政治活動或環境保護等領域,至於照顧家庭及養育小孩,則是最高尚和根本的志業之一。

  真正的志業往往與服務他人有關,因此個人的休閒活動被歸類為興趣或愛好,例如打高爾夫、玩保齡球、打獵或釣魚、裁縫或閱讀、編織衣物或打造船艦模型等;但如果最後能將興趣化為表演或是傳授他人、與更多人分享,那我們的愛好就能同時成為志業和事業,這將會是一條令人神往不已的道途,能同時讓我們學習與成長。

事業與志業的主要區別

  一個孩子對魔術的濃厚興趣,可能在初戀或其他熱情出現後褪色,另一個孩子則可能成為專業的表演魔術師;一位青少年對電玩的熱愛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消退,另一位則可能成為才華洋溢的遊戲設計師。同樣的,許多人對瑜珈、武術或其他強身健體的運動有興趣,但對某些先驅或知名老師來說,他們的投入最後會成為一生的志業與事業。

  事業與志業的最主要區別在於,我們追求事業的主要目的是創造收入,追求志業的目的則是尋覓內在的滿足。不過,若是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愛到願意免費服務(如果經濟許可),那麼它很有可能成為志業,此外,如果志業能帶來不錯的收入,那它也能同時成為一份事業。

  為何這兩者的區別如此重要呢?因為許多人抓著一份志業,財務狀況卻載浮載沉,只因他們忽略或抗拒接受「白天的工作可以產生收入」這項實際的需求,反而總是堅持「我必須保持自由,才能跟隨自己的心,將生命奉獻給我的藝術」;至於另一群人,則是把心力都放在事業的晉升之上,於是放棄能滿足生命的志業,最後失去獲得更多生命喜樂和意義的機會。

  對有些人來說,事業和志業已融為一體,對其他人而言,這兩者仍是彼此分離且互不相關的。然而,沒有哪種方式一定比較好,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發展過程。下面幾個故事指出了發展事業及志業的不同方式。這些都是真實人生中的真實故事(為保護個人隱私,以下皆以化名稱呼),這些事例讓我們明白在人們追求事業和志業的途中,有多少不同的曲折經歷。

實例一.跳板冠軍梅根

  我是在奧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認識梅根的,當時我在學院中指導男女跳板跳水校隊。我只知道梅根的主修是數學和物理,但我很少見到一位如此熱愛自己訓練項目的學生運動員,她一心一意想讓自己的跳水技巧臻於完美。第一年,她就在女子聯盟冠軍賽中奪得三米跳板冠軍。
自那之後,我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而我們也失聯近二十年。這段期間,梅根的人生也從反身跳水轉向截然不同的音響學與電子學領域,她從印第安那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進入史丹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最後投身於雷達高科技領域,將代表伏特的數字轉換為一致的雷達影像,為國防工事盡一份力。

  梅根建立了強而有力的事業,但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除了偶爾練習之外,她的運動志業漸漸褪色為美好的記憶。然後,一九九七年,她在明尼蘇達大學做研究,當時四十出頭的她找到並報名了一門跳板跳水入門的課程。課程教練看她技巧過人、體態良好,於是建議她參加跳水大賽的壯年組。她照辦了,並且拿下好幾面全國獎牌與三米板跳水世界冠軍。

  身為教授的梅根克盡職守,但仍努力追求她的志業──跳板跳水。後來她到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數學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我在一個冷冷的秋天與她共進熱騰騰的晚餐時,才知道她想方設法地挪出時間來每週練習跳水三次,為此她必須從柏克萊到史丹佛與其他專業跳水選手一同練習,而每次搭公車、轉火車再步行都要花上兩小時的通勤時間,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陽光普照或者傾盆大雨,她都準時前往(感謝老天,在跳水練習之間可以泡熱水澡休息!)。此時她參加的是五十五歲到五十九歲年齡組,但她的體態、對這份志業的熱愛仍如我當年初見的年輕女性。

  梅根的人生充滿了祝福,但那些祝福來自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她成就斐然的事業及志業有著天壤之別,不過都帶給她獨一無二的滿足。

實例二.大器晚成的凱文

  凱文的例子則提供另一個觀點,讓我們看見一位大器晚成的男士如何找到自己的志業,並出人意表地將之轉變為事業。

  凱文很早就發現自己的志業,對為五斗米折腰的工作型態嗤之以鼻。他在高中和大學時熱衷於終極飛盤爭奪賽,花了許多時間拋接飛盤並達到一定的專業水準,但這份消遣看來不太可能成為一份職業。

  最後,凱文的父母建議他搬離童年的家,自己住進一間公寓,因為此時他已三十二歲了。過沒多久,有次他正在洗熱水澡時突然靈機一動,並為自己的靈光乍現悸動不已,於是迅速擦乾身體、穿上衣服,然後打電話給當時製作飛盤的惠姆-歐(Wham-O)公司,最後終於和行銷部門一位有決策權的主管通上線。

  凱文對他說:「我有個點子,希望你能免費提供五百個上面印有『世界和平』的飛盤,而且必須同時使用英文和俄羅斯西里爾文。然後我希望你出資送我去俄羅斯,讓我在那邊待一個月,我能替你做的是成為飛盤善意大使。取得許可後,我會每天去紅場教人們如何傳飛盤,那會是很棒的文化交流,而且也有助貴公司開拓市場。」

  當時是一九六○年代,東西方仍處於冷戰期。這間公司同意凱文的提案,反正那不是一筆多大的投資,況且還可能帶來正面效果,於是凱文飛到俄羅斯(當時仍是前蘇聯的一部分)帶領無數次飛盤善意交流之旅,甚至和一位俄羅斯女性共結連理。

  既然凱文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就從事自己所愛並找到人付錢給他,而且在數年後,他的志業成為他的事業。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將靈光乍現的事業與志業點子化為現實,但凱文的生命故事告訴我們,這是有可能的。

實例五.回應變化的查爾斯

  以下這個例子描述了多重且熱情的事業及志業,當事人是我認識的人裡面,最有趣的一位朋友。

  我過去於大學任教,教授各式各樣的體能訓練課程,查爾斯當時登記了我的彈簧床課程。他讓我嚇一大跳,因為他看起來實在不像任何一種體操運動的選手,反而比較像擒抱足球員或是凶猛的棕熊。事實上,查爾斯是一位足球和陸上曲棍球好手,同時也是大學的合氣道社團成員,另外還兼職修理摩托車。查爾斯是位聰明絕頂的年輕人,在大四將畢業時,他成功申請到好幾間醫學院的入學資格。

  之後,我們將近失聯十年,接著我得知他不僅成為一位醫生,更是頂尖的小兒科心臟外科醫師,專門為幼兒進行器官移植。後來他與同為醫師及研究者的瑪莉結婚,生了三個小孩,並拿到合氣道三段黑帶。已是醫界的佼佼者的他,最後決定從步調繁忙的城市搬到鄉下,開間小診所。

  查爾斯和家人過了幾年平順的日子。有一天,當他在車庫用圓盤鋸替兒子製作鳥屋時,不慎踩到一攤油漬而滑倒在地,當他起身時,發現右手少了兩根手指頭。康復後,他密集練習使用左手操作縫線或醫療器具,然而很明顯的,他再也無法施行大型手術了。

  經過一番靈魂探索的過程,查爾斯決定進入法學院,他不僅負責編纂學院的法律期刊,最後更以優異成績畢業,也由於他的專長在於醫療法規,後來便進入醫院的行政體系中服務。

  查爾斯成為一位受人敬重的醫師、律師及醫院決策者,同時也是備受推崇的合氣道老師。他和太太看著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並找到自己的事業及志業,現在,查爾斯正考慮展開一項新的事業及志業──神學院。他以生命親身驗證了服務他人的精神,同時也展現生命如何重新回應變換的環境。

  有次我詢問查爾斯:「你哪來這麼多時間完成這麼多事?」他的回答可以給我們所有人引為參考:「我從來沒有『找到』時間,所以我自己創造一些時間。」

  查爾斯的故事告訴我們,當熱情投入生命和專注運用能量合而為一時,生命擁有多少可能性,而他的每一項努力都成為他的志業。

實例六.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巴德

  俗語說「人生四十才開始」,有時我們可能會在數十年後才經歷重生,已經完成職涯歷程的退休人士也可能找到新的志業,例如巴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退休前,巴德是位大學英文老師、作家和寫作教練,原本準備追隨理想中的規劃,在退休後投入高爾夫球運動,但無意間看到一篇研究報導指出,晚年時學習樂器對大腦與精神老化後的人生會有幫助,於是出乎本人意料之外的,他買了一支新的口琴。

  其實這也並非全是天外飛來一筆,因為六十年來,他常用舊口琴吹奏三首最喜歡的老歌,那是他父親教他的。然而他想學新的曲子,於是在地方報紙上刊登廣告,希望有人教他吹更多的歌。第一次聚會來了二十個人,「口琴大隊」社團也在那天誕生,簡稱口琴社,而在那之後的七年,由六十位年過五十五歲的男女所組成的口琴社於每週固定聚會,目的是為了享受歡樂時光、學習吹奏新曲、一起玩遊戲。

  之後,他們陸續在安養院、醫院、遊行、小學和教會舉行兩百五十餘場表演,往往讓充滿感激的聽眾熱淚盈眶。如今,口琴社的任務是透過音樂「擄獲世界」,讓音樂替世界帶來樂趣及啟發,同時引領男女老少享受樂聲洋溢的人生。他們協助住院病患改善呼吸能力,另外也在聖誕節四處以口琴吹奏頌歌,有些社團成員甚至環遊世界表演。

  本來只是退休後的一個奇想,後來卻轉變為一個全新的志業,同時也可能成為一項事業,不過,巴德和口琴社成員把所有收入都用來購買口琴,並捐贈給小學生。感謝口琴社成員,這些學生現在能享受生命的清新樂曲了!

實例七.馭風男孩威廉

  最後一個例子,是關於一位年輕男子如何遵循志業,在面臨一切困難險阻之下,仍然達成斐然的成就。

  二○○一年,馬拉威經歷一場嚴重的乾旱,時年十四歲的威廉被迫輟學,因為他的家人負擔不起學費,微薄的農事收入僅能支付全家人一天一餐。

  當時年幼的威廉在附近的圖書館找到一本關於風車的書,他為書中的內容感到目眩神迷,雖然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他相信自己可以利用舊的汽車電池、腳踏車零件、牽引機風扇和塑膠導管,替村落打造一座風車,而藍膠樹廢木材則可以充當風車底座。他的父母與其他人都認為他瘋了,但外界的質疑只是讓他的決心更堅定。

  三個月後,威廉利用自己搭建的第一座風車點亮了家裡的燈泡。後來他在村莊中又打造了四座風車,其中一座建在學校裡,此外也在學校教導其他人如何打造風車。威廉替村莊帶來電力,讓村民可以自行發動幫浦汲水,那座風車自然也成為鎮村之寶。

  威廉的故事和之前的許多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還有成千上萬關於事業及志業的不同故事,就和地球上有各式各樣有趣與不同的人一樣。然而,最精彩動人的是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個人記憶是重要的資產,每個故事、每段記憶都能供人學習成長。

  到最後,事業和志業是否能合而為一,或者仍只能是兩條平行線其實並不重要。在理想的世界中,事業和志業可能可以彼此結合,我們會感受到彷彿來自天上的吸引力,吸引我們從事每天的工作;但這是現實的世界,因此並非每份志業都能成為事業,也並非每份事業都能轉為志業,大多數的人仍是白天上班、投入大量時間於工作並嘗試樂在其中,然後期待在自由時間能夠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其實,生命沒有環繞著工作也有它的好處。當我們的工作只是「一份工作」時,每天晚上下班後就能拋諸腦後,這樣我們的壓力不會太大,或是容易以工作定義自己的價值(不過我們仍然用心將工作做好)。除此之外,我們也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時間、精力和能量陪伴家人。

  事業、志業和家庭之間的平衡關係會自然地隨時間轉換,因此重新評估與調整這中尖的平衡關係,將能幫助我們將中年危機轉為中場調整,讓自己有機會加油和充電。而要保持這樣的平衡,必須透過自我檢查及洞見,這些想法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成熟。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