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05+05/19 王真心【從花精心靈皮膚反應區作身心靈的療癒】迷你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不壞,我只想要愛》

《10-14歲青少年,你在想什麼?》

Understanding 10—11-year-olds、Understanding 12—14-year-olds
 
作者:芮貝佳.伯格斯(Rebecca Bergese)等
書系:Grow up 011
定價:300 元
頁數:248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 14 日
ISBN:9789866112638
 
特別推薦:王浩威、李偉文、周仁宇、林玉華、徐永康、莊裕安、陳質采、游乾桂、楊俐容、葉樹姍、樊雪梅、鄧惠文
 
愛他,就從「了解」他開始
書序作者:林怡青(台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卅精神科專科醫師)

在審閱「了解你的孩子」這一系列書籍的三年過程中,我的小孩一個正在經歷小學階段,另一個孩子則從襁褓期進入學齡前階段,因為當媽媽的實際需要,坊間各式各樣關於教養的書籍,我都有所涉獵,因而注意到許多書上對各階段孩子的觀察,有些太過單向思考,或者說太過著重在孩子身上,以致於常常忽略了孩子瞬間的情緒行為表現,它可以代表許多不同的面向:可以代表孩子單方面的情緒狀態;也可能是照顧者與孩子互動的結果(比方說照顧者當下覺得孩子是故意來找麻煩的,於是就將孩子當成對抗者一樣來修理,結果使得孩子更加情緒化);更可以是母親或照顧者的主觀感受(比方說照顧者覺得孩子太調皮,但老師或周遭的長輩們或許都覺得他很懂事而且還帶些害羞呢)。

事實上,母親(照顧者)這個人無論是在價值觀、情緒成熟度、個人特質,以及與過去照顧她的人(如外婆外公)的互動模式,對於教養出什麼樣的小孩以及孩子的情緒發展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這套書對於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理與情緒狀態的描述,沒有太多的論斷或建議,反倒是著重在提供照顧者一種多元的思維,特別是關於孩子獨特的、甚至是可能與一般觀念相反的潛意識表達,這對於處在母職現在進行式的我而言,真可說是一帖良藥。

本書也一再提醒讀者在教養孩子時,應多方面地理解他們情緒、行為背後的原因,在孩子聲嘶力竭的哭泣或是生氣的背後,可以是難過、嫉妒、思念、焦慮、壓力或是憤怒等不同的感受與想法,而並非只是一個「有夠情緒化的磨娘精」或是用「情緒障礙」、「過動兒」、「高功能自閉症」等診斷名稱來代表一切的孩子。我也漸漸發現,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母親要適度發揮想像力加上思考力來理解孩子(作者們常常鼓勵媽媽們,要回想自己和孩子年齡相仿時的感受與記憶),而這正如同英國分析師比昂(Bion)所強調的,母親在幫助孩子心智發展過程中「隨想」reverie)的重要性——母親要能將原先無法被孩子思考的內容轉變為可以被思考的思想,再回饋給孩子。

從這些點點滴滴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解」真的是親子相處時最重要的歷程。但是,如同心理治療師要了解個案並不容易,同樣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也絕不會比較輕鬆。孩子變化的速度很快,明明三個月前還能穿的衣服,怎麼一下子就不能穿了;明明昨天還管用的理解,怎麼今天就失效了。套用精神分析的語言就是:作為孩子情緒容器的母親,你對孩子的了解與想法也必須時時做調整。而這一套書對各個年齡層的孩子(零到十四歲)不同心理狀態的詳盡介紹,可以協助我們用一種「淡定」的心情來理解自己的寶貝。

「了解你的孩子」這套書是由英國倫敦的塔維斯托克診所(The Tavistock Clinic)內許多資深的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聯手完成的。沿襲著該機構推動社會預防與心理衛生的宗旨,該套書因應時代的變遷而數度改版,這次為第三次重新撰寫;前兩次分別於1960年與1990年出版、這次則於2004年出版。每次出版時,作者們都會依據他們當時所做的無以數計的嬰幼兒觀察和經歷過的臨床現象來重新描繪何謂「正常的發展」。

本系列後兩本書所介紹的是學齡期到青少年的階段(六歲到十四歲)——在此時期,自我的發展不斷透過學習而開展;孩子們十分在意自己是否為同儕所接納,小團體因而形成;是非對錯及公平性在此階段格外重要;九歲開始進入青春期前期,父母開始感受到孩子們不再是昔日那個小男生或小女孩;十二歲之後更明顯地,孩子在許多觀念與想法上都刻意與父母有所區隔。

除此之外,本次改版已提及一個直到目前仍一直在發燒的議題,那就是「網路及3C時代的來臨對孩子的影響性」,由此觀之,這套兒童情緒發展的書的確跟得上時代的潮流。當然,孩子的心理與情緒發展除了受到時代變遷的影響外,台灣與英國文化上的差異,也會讓我們在看到書中所描述的孩子時會產生些許陌生感,譬如兩國之間學齡兒童課程安排的不同、學制不同、青少年次文化更是非常不同,而且似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跨文化之間的行為差異會變得更大。但其實作者們強調,內在情緒的本質並未有所不同。比如,由於毒品的取得在英國國內不是太困難,許多十二到十四歲的青少年會有酗酒,以及接觸嗎啡、大麻等毒品的經驗,但作者說「這類行為的背後常常是為了要逃避壓力與衝突,尤其當這些衝突是因為不快樂、無能為力和自卑感所引起⋯⋯ 」(《 10-14歲青少年,你在想什麼?》第六章)。

在台灣,青少年的毒品氾濫問題也許不如歐洲嚴重,但日益增多的「懼(拒)學症」青少年,與濫用毒品的英倫青少年正好有類似的內在情緒狀態。此外,書中內容雖是以英國孩子為主,但許多跨文化的相似現象,例如日益增加的單親家庭對不同階段孩子的影響,在這一套書中也著墨不少,對有相似經驗的台灣媽媽讀者來說,應該會覺得格外有收穫。

正如兼具兒童精神科醫師與兒童精神分析師的美國知名特殊兒童療育專家史丹利.葛林斯斑(Stanley I. Greenspan)醫師所強調,情緒培育是子學習與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石,嬰兒早期的情緒認知發展也是在以互動關係為基礎下而開展的。因此,愛他,就從了解他開始。沒有一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快樂的,但如果孩子的快樂是奠基在母親是否願意花心思去了解並看見孩子的獨特性、真實需求與他們內在時而快樂時而擔憂的脆弱情緒呢?沒有一個母親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落後同儕,但如果成績與才藝表現優異,並未與孩子內在的快樂、喜悅與自信成正比呢?也許,許多母親會跟我在接觸「嬰幼兒心理衛生」的概念之前一樣,只期待孩子的內在情緒快樂正向,而不想接受和害怕孩子可能會有擔憂、害怕、敵意、自卑或是對母親具有攻擊性(但卻是正常的情緒發展現象)的負面情緒及行為。有趣的是,一旦這些負面的情緒可以為母親所理解與接受,孩子就會感到無比的放鬆與放心。

如果,看了以上的文字可以讓你產生一些共鳴的話,那麼,請翻開這套與眾不同的書,細細品味它,必定會讓你有滿載而歸的感覺。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