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1 鄧頴鐳 Map Tang【創意連繫1:人本表達藝術治療】一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當生命陷落時》

《轉逆境為喜悅》

《不被情緒綁架: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

《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

《美,靈魂的禮物》

《不完美的禮物:放下「應該」的你,擁抱真實的自己》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
 
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譯者:田育慈
書系:Holistic 080
定價:300 元
頁數:264 頁
出版日期:2013 年 04 月 08 日
ISBN:9789866112690
 
特別推薦:周志建、張德芬、彭樹君、鄧惠文、賴佩霞、盧蘇偉、謝文宜
 
【作者序】 一趟勇敢的旅程
書序作者:

揭露自己的故事,並且在過程中愛自己,會是我們所行之事中,最勇敢的一件。

一旦看出某些行為是出於模式,我們就無法視而不見。相信我,我試過。同樣的事實不斷重現,要假裝這只是巧合實在太難。舉例來說,不管我多麼努力說服自己只需要六小時睡眠就能正常運作,但只要睡眠不足八小時,我就會沒耐性、焦慮,還會四處尋覓醣類食物。這就是一種模式。我還有一種很糟糕的拖延模式:我總是重新整頓整間屋子,藉此延遲動筆寫作。我還浪費太多時間和金錢購買辦公用品和收納系統。沒有一次例外。 
不能對於傾向視而不見,是因為我們的心智原本就是精心設計用來尋求模式,並為模式選派意義的。人類是建構意義的族類。也不知是好還是壞,我的心智確實調整到精於此道。我費時多年接受這方面的訓練,這也是我目前謀生的方式。

身為研究者,我觀察人類行為,確認有哪些細微連結、人際關係和模式能幫助我們為自己的思考、行為和感受賦予意義,並為之命名。

我熱愛我的工作。獵尋模式十分美妙,事實上,在我整個職業生涯中,只有對私人生活以及自己羞於承認的弱點上,試圖「視而不見」。但就在二○○六年十一月,一頁頁研究結果猶如當頭棒喝,一切都改變了。頭一次,我在職業生涯中,迫切想要無視我的研究結果。

在此之前,我的研究集中在羞愧、恐懼、脆弱等等困難情緒。我寫過幾篇跟羞愧有關的學術文章,也在心理衛生與成癮專業中發展出一套「羞愧復原力」的課程,還完成一本討論羞愧復原力的著作,書名是《我以為只有我》(I Thought It Was Just Me)。

我蒐集了全美國數以萬計的、十八到八十七歲形形色色男女的故事。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了一種新模式,我很想更深入去弄清楚這種模式。是的,我們都會跟羞愧以及「怕自己不夠好」的心理奮戰,而且的確有許多人深怕真實的自己被別人看見。但在這疊堆積如山的資料中,卻有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男女主角們過著令人讚嘆且發人深省的生活。 

從這些故事中,我聽見了「擁抱不完美與脆弱」的影響力。我學到喜樂與感恩之間密不可分的關連,我也明白了我以為沒啥了不起的事情(例如休息和玩樂),都跟營養和運動一樣,對健康同等重要。這些研究參與者信任自己,而他們談論真實、愛和歸屬的方式,也令我耳目一新。
我想要以整體的觀點檢視這些故事,因此抓起文件夾和簽字筆,在標籤上寫下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詞彙:全心投入。當時我還不確定這是什麼意思,但是我知道放在這個檔案裡面的,都是用全心去活、用全意去愛的人生故事。

我對所謂的全心投入充滿了疑問。這群人重視什麼?他們如何在生命中創造這麼強大的復元力?他們最擔憂的是什麼,又是如何解決和應對?全心投入的生活是可以創造出來的嗎?要付出什麼代價,才能培養出所需要的條件?會有什麼阻礙呢?

我著手分析這些故事並尋找重複出現的主題時,發現這些模式大致可以分成兩類。當初為了簡化,我把這些模式標示成要的和不要的。

要的這一欄填滿了有價值、休息、玩樂、信任、信念、直覺、盼望、真實、愛、歸屬、喜樂、感恩、創造,諸如此類的字眼。不要的那一欄塞滿了完美、麻木、確定、筋疲力竭、不求人、酷、融入、評斷和匱乏等這類詞彙。    
我初次從壁報紙前起身、退後,一覽全貌時,倒抽了一口氣。這比看到令人咋舌的標價還要震驚。還記得我當時喃喃自語:「不不不,這怎麼可能?」
即便這是我自己寫的清單,讀起來還是很嚇人。我編碼時,會一頭栽進研究員模式(mode)中。我會全神貫注於精準捕捉我在故事裡聽見的東西,不會用自己的觀點去思考,只會思考研究參與者是如何敘述的。我不會多想某個經驗對我的意義,只會思索它對故事主人翁有什麼意義。 
 
我坐進餐桌前的紅椅,久久凝視這兩欄清單;雙眼漫無目標地上下左右掃瞄。我還記得自己坐在那兒熱淚盈眶、雙手摀嘴,像個前一刻剛收到噩耗的人。

事實上,這的確是個噩耗。原本我以為自己會發現全心投入之人所做之事正與我不謀而合:努力工作、循規蹈矩、沒有做對誓不罷休、不斷設法更認識自己、嚴格遵循書中步驟教養孩子……

研究了羞愧這類棘手主題十年,我真心相信自己夠格從研究中獲得確據,證實我「活得正確」。但下面是我那天學到的艱難的一課(而且到現在我仍然在學):

認識和理解自己固然十分重要,然而要全心投入生活,還有一件事情更加重要,那就是珍愛自己。

認識自己很重要,但前提是,在努力逐步認識真我的過程中,要能溫柔善待自己。全心投入是擁抱自己的弱軟和脆弱,但同等重要的,全心投入也是培養知識和宣告權力。

而或許那天嚴重打擊我到近乎窒息的教訓中,最痛苦的是:資料清楚顯示,我們自己沒有的,也給不了孩子。我們在全意去活、全心去愛的旅程中所處的位置,遠超過親職指南裡面學來的任何招數,是我們為人父母是否成功的更強指標。
這趟旅程需要用心,也需要用腦,端坐壁報紙前的我,在那個哀淒的十一月天裡,清楚體會到,我所缺乏的正是用心。
我終於起身,抓起桌上的簽字筆,在不要的清單底端畫了一條橫線,接著在橫線下方寫了個我。這張清單的總結,近乎完整地描述了我的掙扎。

我雙臂交叉緊抱胸前,陷入椅子裡思考。這下可好,我過日子的方式和這張臭清單上的東西一字不差。

我在屋裡來回踱步將近二十分鐘,想要還原整個發現歷程,設法對於剛才揭露的新發現視而不見。但這已是不可抹滅的事實。我回不去了。所以我做了次佳的舉動:把所有壁報紙方方正正地摺好,塞進大型塑膠收納箱中,放到床底下,就在聖誕節包裝紙的旁邊。不到二○○八年三月,絕不打開這個箱子。
接下來,我幫自己找了一位非常優秀的治療師,展開了一整年認真的心靈工作,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時至今日,聊起我的初次會談,治療師黛安娜和我依然會同聲大笑。黛安娜治療過許多治療師。她不過是照例問我:「發生什麼事了?」我就拉出一張要的清單,非常實事求是地說:「這張清單上的東西,我需要加強。給我明確的訣竅和工具應該會有幫助。不必深入。不必探討童年陰影,也沒有別的議題。」

那一年好漫長。我在部落格中深情地將這一年稱為崩解靈性甦醒的二○○七。感覺上,那像是書本知識崩解的一年,而黛安娜則稱之為靈性甦醒年。我認為兩種說法都對。事實上,我開始自問,這兩者是否實為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這個釐清工作會發生在二○○六年十一月,自然並非巧合。所有使靈性崩解的元素都已各就各位:我剛結束無醣飲食計畫、生日早已過完(生日向來是我反思的時機)、面對工作倦怠,而且我正面臨中年釐清的轉折點。
人們或許會將中年經歷稱為「危機」,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年經歷的是釐清──這個階段中,你會迫切感到一種拉力,督促你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再是你「應該」過的日子;這個階段中,整個宇宙也會挑戰你,要求你放下自以為應當的樣子,轉而擁抱真實的自己。

中年,自然是一趟重大的釐清之旅,但人生路上還有其他時候也需要釐清內心:

? 結婚
? 離婚
? 成為父母
? 復原
? 搬遷
? 空巢
? 退休
? 經驗失落與創傷
? 從事消耗心靈的工作

宇宙絕不乏警訊。只不過我們太快按下消音按鈕。

後來我才發現自己得面對的心靈工作既麻煩又深入。我一路艱難地走過,疲憊不堪,腳上還沾滿了溼答答的爛泥,但有一天我發現:「喔天啊,我覺得不一樣了。我感覺到喜悅和真實。我還是會怕,可是我也感覺到真正的勇氣。有些事情改變了──我打從骨子裡感覺得到。」

我感到前所未有地健康、喜樂、感恩。我也感到更加冷靜和踏實,焦慮明顯降低。我重新點燃創作生活,以嶄新的方式與親友重獲連結;更重要的是,我這輩子頭一次感覺到做自己非常自在。
我學會了要多關心自己的感受,少操心「別人可能怎麼想」。我設定新的界限,開始放下討好、表現和完美的需要。我開始說不,不再說是(卻事後怨恨、惱怒)。我開始說「對了,就是要這樣!」,不再說「聽起來很好玩,可是我有好多工作沒做」,也不再說「等到我___(變瘦、比較有空、準備得更好)之後才要有所行動。
我在黛安娜的陪同下,努力完成屬於我的全心投入的旅程。

過程中,我閱讀了將近四十本書。靈性甦醒的回憶錄、傳記、論文,只要是我能夠蒐集到的我都有。這些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引導。然而我依舊迫切希望擁有一本可以提供啟發、資源,而且基本上足以稱為心靈旅伴的指引手冊。

有一天,當我盯著床頭櫃上幾大疊岌岌可危的書本時,我突然明白了!我要把這次的經驗寫成回憶錄。我要說一個故事。故事裡,這個憤世嫉俗、自以為聰明的學者,是如何絲毫不差地轉變成為自己終其一生嘲諷的刻板典型。我還會招認自己如何在中年更新復原,變成一個講究健康、有創意、感性同理的靈性追求者,又如何變得可以連續數日苦思恩惠、愛、感恩、創造力、真實這類主題,而且超乎想像地快樂。我稱之為全心投入。
我還記得當時的念頭:我得在下筆寫回憶錄之前,先用這個研究結果,寫成一本全心投入生活指南!不到二○○八年中旬,我寫的筆記、日誌和許多成疊的資料早已塞滿了三個大型收納箱。我為新研究所投入的時間,更是難以計算。我萬事俱備,包括撰寫您手上這本書的熱情,我也有了。

命中注定的那個十一月天,當清單呈現眼前,而我深刻體悟自己並非全意生活、全心去愛的時候,我不完全心服口服。看見清單還不足以使我徹底相信。我必須向極深之處挖掘,並且有意識地選擇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活出不同方式的可能性。即便有過無窮的疑問、流過無盡的眼淚、也在這一切之後累積了多不勝數的喜悅時刻,但幫助我「看見」的,是「相信」。

我現在了解,揭露自己的故事,並且在過程中愛自己,會是我們所行之事中,最勇敢的一件。

我現在看清,培養全心投入的生活與設法抵達終點是不同的;前者比較像是走向天上的星星。我們永遠無法真正抵達,但很肯定的是,我們知道自己正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我現在明白,為何唯有實踐、且天天實踐,勇氣、仁慈、連結這類禮物才會發揮效益。 

我現在看懂,為何出現在「十大路標」中的培養和放手的工夫,其本質不同於「待辦事項清單」。那不是我們能夠完成或取得,然後從清單上劃掉的東西。那是生命的功課,是心靈的工作。

對我來說,相信了才會看見。唯有我先相信,才能夠看見我們如何能真正地改變自己、家人和社群。我們必須找到全意生活、全心去愛的勇氣。與您共享這趟旅程,是我的榮幸!

 
 
 
亞馬遜網路書店自助類四顆半星熱烈好評,自助類排行榜超級暢銷書!美國歐普拉節目、紐約時報、CNN、華盛頓郵報熱烈報導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