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史詩級宗教學家伊利亞德 Mircea Eliade 最經典的著作。「唯有體認神聖,方能真正安頓於凡俗。」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

《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叔本華的眼淚》

《斯賓諾莎問題》

《歐文.亞隆的心靈地圖》

Irvin D. Yalom: On Psychotherap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作者:朱瑟琳.喬塞爾森
譯者:王學富、王學成
書系:Holistic 081
定價:280 元
頁數:224 頁
出版日期:2013 年 04 月 12 日
ISBN:9789866112683
 
特別推薦:吳麗娟、陳登義、楊蓓、張達人、蘇偉貞
 
【譯者序】「感通」亞隆
書序作者:王學富

  翻譯朱瑟琳.喬塞爾森(Ruthellen Josselson)寫的本書,是一個發現亞隆,同時發現自己的過程。亞隆在全世界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他們透過各種方式告訴亞隆自己的感受與感動,說他的書如何觸動他們的生命,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朱瑟琳是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她很早就接觸亞隆的著作,認為亞隆陪伴她經歷了人生旅程中的某些幽暗地帶。在本書裡,她收錄了大量對亞隆的採訪實錄,目的是保留亞隆思想的原味,讓讀者圍鼎嘗臠。

  身為亞隆著作的讀者、亞隆傳記的譯者,同時身為於中國社會從事心理諮商與治療實務的心理學家,我熟悉亞隆,理解他,跟他之間沒有阻隔,因此,我用了一個詞,叫「感通」。如果借用亞隆最喜歡用的一個詞,就是「旅程中的同伴」。透過閱讀亞隆的著作,我們與他一路同行,發現他所經歷的正是我們正在經驗和即將經歷的,他所表達的是我們內心裡感受到,但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東西。我相信,亞隆會為中國心理治療界帶來重要的啟示,引發我們對許多重要問題的反思。

  亞隆是美國最重要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治療學家之一,也是團體治療領域裡具有開拓性貢獻的領袖,在一次全美投票調查中,亞隆被選為至今依然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大大拓展了精神病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範疇,特別是把存在主義哲學及文學的醫治因素帶入心理治療,並加以融會貫通,這讓他成為一位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治療大師。但同時,亞隆並不是要建立一個自己的體系,他甚至不認為存在主義心理學是一個像精神分析那樣的治療學派,反而視之為人類體驗與反思自身存在的思想。他認為,不管一個治療師接受何種治療學派的訓練,都可以讓自己具備存在主義的思想品質,從而不憚於與病人探索生命中最根本的存在問題。

  雖然存在主義哲學及存在主義文學很早就被介紹到國內,但存在主義心理學卻姍姍來遲:此前許多心理治療學派也陸續被引進,最早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然後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接著是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由它們派生出來或另行創立的心理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理性情緒療法、家庭系統輔導等,不過存在主義心理學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一些「先聲」。首先是一些重要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的書被介紹到中國來,如在羅洛.梅(Rollo May)的譯介與研究方面,郭本禹、楊韶剛主編的《羅洛.梅文集》、楊韶剛著有《尋找存在的真諦──羅洛.梅的存在主義心理學》等;另一位重要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柏根塔爾(James Bugental)也被引進中國,如車文博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一書中專章介紹柏根塔爾的存在分析心理學,但其譯著尚未見到。

  有關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Frankl)的部分書籍則已發行中文版 ,如趙可式等譯的《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何忠強與楊鳳池合譯的《追尋生命的意義》(Was nicht in meinen Buchern steht. Lebenserinnerungen,台灣由鄭納無翻譯譯,書名為《意義的呼喚》) 、常曉玲翻譯古爾德(William Blair Gould)所寫的《法蘭可:意義與人生》(Viktor E Frankl Life with Meaning),研究方面劉翔平著有《尋找生命的意義:法蘭可的意義治療學說》等。

  施奈德(Kirk Schneider)是當代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據我所知,他的《存在心理學》(Existential-Humanistic Therapy)目前正由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郭本禹翻譯中;對施奈德的研究則剛起步,現任教於江蘇教育學院的程世英副教授在南京師範大學讀研期間,其碩士論文便是〈施奈德存在主義心理學及其心理治療觀〉。
最近幾年,亞隆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背後的推動者有美中心理學院於北京致力推動亞隆的團體輔導培訓等,此外亞隆的著作也陸續譯成中文出版,如侯維之譯《當尼采哭泣》(When Nietzsche Wept)、張怡玲譯《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The Gift of Therapy,台灣由易之新翻譯,書名為《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 、李鳴等合譯《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Psychotherapy,台灣由方紫薇等譯,書名為《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魯宓譯《診療椅上的謊言》(Lying on the Couch)、童慧琦譯《日益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的心靈對話》(Everyday Gets a Little Closer : A Twice-Told Therapy,台灣由魯宓翻譯,書名為《日漸親近:心理治療師與作家的交換筆記》) 、張亞譯《直視驕陽》(Staring at the Sun,台灣由廖婉如翻譯,書名為《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張美惠譯《愛情劊子手》(Love's Executioner),以及易之新譯《叔本華的眼淚》(The Schopenhauer Cure)與《斯賓諾莎問題》(The Spinoza Problem)等。

  一開始,許多人把亞隆當成團體治療領域的領袖,後來才逐漸對其存在主義的思想根源有所瞭解。

  翻譯本書,讓我對亞隆有以下感受和理解:

  他真實、坦誠,是一個「人」,充滿了人性的溫情。
  他身上有一種勇毅的精神,直接面對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包括它的悲劇性質,然即便如此,卻又帶著樂觀的心態奮進不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勇於面對的精神;而在他看來,這是由尼采代表的一種精神品質,與論語所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頗為相通。
  他的治療是一種深度的治療,他隨病人走到生命的深處、世界的深處、生活的深處,觸及人類終極關懷的基本主題:苦難、死亡、自由、選擇、責任,並從中獲得真正的覺察。
  他對人充滿溫情,對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將治療視為生命在關係裡經歷醫治的相遇(therapeutic encounter)和彼此的了解(interpersonal learning) 。
  他不斷探索心理治療的奧祕,忠於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體驗告訴人們,影響了人們對心理治療的理解。
  他將存在主義哲學及存在主義文學帶入心理治療,拓展了心理治療的範疇和資源。
  他透過心理治療進行生命的冒險,與病人一起走向人類心靈深處,探索各種醫治的可能性,同時又克己自守,恪守專業的、倫理的、生命的品質。
  他強調治療過程中的即時化體驗與反應,稱之為「當下體驗」,在這一領域,他可貴的經驗為我們帶來啟發。
  他善於講故事,能從故事中發掘出豐富的治療因素。
  他反對診斷手冊式般過分強調病理診斷的治療傾向,也反對治療指南式的結構化治療模式。

  存在主義心理學是一個具有「智性」取向的心理治療學派,它對苦難、意義、自由、死亡、焦慮、選擇等人類終極關懷的主題有極深的關注與思考。我相信,存在主義心理學與中國文化有很深的內在聯繫,將引起中國心理學學術界和治療界的興趣和熱情。

  本書是由我和上海財經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學成共同翻譯,此後又得到剛由英國留學歸來的蔣慧小姐協助,在此一併感謝。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