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段》

《愛、罪疚與修復》

《嫉羨和感恩》

《遊戲與現實》

《拉岡與李維史陀:1951-1957回歸佛洛伊德》

《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精神分析英倫隨筆》

Looking into Psychoanalysis: Personal view
 
作者:樊雪梅
書系:Holistic 084
定價:280 元
頁數:248 頁
出版日期:2013 年 06 月 14 日
ISBN:9789866112737
 
特別推薦:王浩威、吳麗娟、林玉華、樊雪春
 
【作者序】 慶祝生命的圓滿
書序作者:樊雪梅

一轉眼,十二年。

十二年前困擾我的種種不再是問題:簽證,語言,生活,工作,金錢。
如今,我已落地且有根。這本書記念這個過程。

書中收錄了我自二○○三年以來發表在《諮商與輔導月刊》及自己的部落格中的文章。許多文章中的情緒屬於發表時的當下,現在再談同一個主題,恐怕行文之間流露的情感會極不同。保留原貌是尊重成長學習中的自己。

十二年來,對精神分析的熱愛及瞭解漸增的同時,明白精神分析和眾多其他人類知識文明一般,同時是獨特唯一,也是日常一般。它是一門獨特的學問,也是人類日常心智生活的天天。如同喝水吃飯一般平常。平常看待便不需要奉之為神喻,也無需抵毀如仇敵。做為一門學問,精神分析是了不起的。在我與兒童及青少年工作的這些年,我親眼目睹孩子及少年們如何受益,在有人承接並試著瞭解其各種情緒及潛意識幻想的狀況下,他們很快地從禁錮的情緒困境裡脫身,繼續其發展的路。而那些外在環境極度惡劣或天生能力有缺陷的孩子們,雖然進展緩慢,但我亦清楚看見,心理治療如何成為其困苦人生裡的一絲希望。它也給了我希望,使我在自己的情緒世界裡享受較多的自由。作為被分析者,我亦經驗了精神分析如何活化了我的情緒生命,幫助我不再活在禁錮的情感世界裡。這十二年走過的,是一條漸漸脫去層層的「我」,而變成「我」的過程。

二○○一年十月,我開始於塔維斯托克心理治療中心(Tavistock Centre)修習精神分析觀察研究(Psychoanalytic Observational Studies),兩年的嬰兒觀察及一年的幼兒觀察,學習以精神分析的態度瞭解人類原初沒有語言的情感世界,及其中所可能的潛意識經驗。二○○四年七月,拿到精神分析導向觀察研究碩士後,我開始為期四年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分析導向心理治療臨床訓練。四年裡,我全職在塔維斯托克兩個部門工作:兒童及家庭部(Child and Family Department)和學習及多重障礙者心理治療門診中心(Learning and Complex Disability Service, LCDS),職位為實習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這四年在塔維斯托克全職工作及受訓,有幸與該中心資深的心理治療師及分析師們一起接案,近距離地學習精神分析導向心理治療的精髓——現場實做的精神分析是什麼樣貌。這樣的機會百萬之一,我覺得自己極其幸運。訓練期間,三個一週見三次的病人:五歲、八歲、十三歲,分別接受Judy Shuttleworth, Lisa Miller, 與 Emil Jackson 督導。其餘一週一次及兩次的病人以及父母諮詢則得以在督導小組裡討論。LCDS 團隊裡則有幸與分析師 David Simpson 與心理治療師 Lynda Miller 共事,並接受其督導,學習如何使用精神分析治療有學習障礙、多重障礙、心智能力低下或患有重病的病人。這四年豐富的課程及紮實密集的督導深化了我對精神分析理論如何在現象場裡實踐的認識。

塔維斯托克心理治療中心(Tavistock Centre),一所精神分析導向心理治療門診醫院,亦是世界聞名的訓練中心,致力於推廣精神分析思考。近年來,其訓練已不再限於針對從事精神醫療的專業或相關人員,亦包括針對學校工作人員、社工、組織機構等任何與人工作的團體或個人,以及單純對精神分析有興趣,希望從精神分析的觀點看社會現象、文學作品、藝術創作的人。這所聞名的精神分析訓練重鎮近年來與東倫敦大學合作,設置各種有文憑的課程。在推廣精神分析之應用,塔維斯托克中心可以說是成果豐碩。這背後的動力當然除了對精神分析的熱情外,亦為了解決該中心自身的生存危機。英國所有健保醫療機構及大學近年來面臨相同的困境,需要自行籌款。塔維斯托克身為臨床訓練機構也需拓展其財源,於是多設課程,與大學建教合作,也接受短期的參訪修課。

二○○七年初,我於塔維斯托克中心的訓練已走到可以看見終點的時間,回臺灣的日子在即,我一方面歡喜回家的日子近了,一方面也依依不捨。這依依不捨使得那日上課前十分鐘與亦提早到教室的授課老師,精神分析師Alberto Khon 的談話種下了我想在離開倫敦之前,為自己申請精神分析學院臨床訓練的想法。我同 Khon提到種種傳聞,聽說精神分析學院不收東方人——其實是日本人,因為日本人來得早,已有人申請被拒或被要求過一、兩年再來,而已經被接受的少數幾人,在受訓期間給人一種學不到精神分析精髓的印象。於是,東方人可能因文化或其他不明的原因不適合學習精神分析的說法漸漸傳開。這個傳聞漸漸變成英國精神分析學院對於遠東來的申請者持保留的態度,這看法當然會與「精神分析能否在中國發展」密切相關。Alberto Khon 鼓勵我,他說:「我知道精神分析學院有令人難解的篩選門檻,不過,還是值得一試。」他的態度在我心裡種下希望。當年二月我便開始打探如何申請。在拿到十六頁長的申請表之前,我與分析師Julia Fabricius 見了一面。這一面見了約莫四十分鐘,之後,Julia 開玩笑地說,見我是為看看我是不是瘋了(to see if you are mad)。這話到是成了後來受訓中同學們彼此嘲笑自投羅網的用語——「我們八成是瘋了,才會選擇如此費時費生命費錢的訓練,日子過得好好的,真是沒事找事。」

十六頁的申請表裡除了一般會有的學經?及著作外,也探問關於個人與父母的關係及個人如何發展出對精神分析的興趣。完成這份申請表時,我開玩笑地對自己說,可以出自傳了,重要資訊及材料都收齊了。

兩次面試,每次都像在在情緒上脫一次水。當精神分析學院接受我為受訓者的信寄到時,我快樂地煩惱起來——那這會兒還回不回臺灣呢?於是接下來兩年的時間都在掙扎究竟要不要把握這幾輩子才有一次的機會。決定留下來接受訓練時,心情總是被回家,回臺灣的想法拉扯著。很難休息。二○○八年,因為參加了英國精神分析學會辦的國際研討會,因緣際會地到波特曼心理治療中心(Portman Clinic)參加他們週五例行的臨床案例討論會。這次的經驗讓我對治療性變態及罪犯的精神分析師們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支持及在討論理論時的彼此切磋所產生的交流深度令我由衷佩服。基於想更瞭解這一群與如此高難度的病人工作的治療師,我決定到這英國唯一治療性變態及性卅暴力罪犯的心理治療中心當義務心理治療師,與有成為性加害者可能的兒童及青少年工作。這一做,四年。四年裡,學習評估性侵受害者及加害者(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狀況,評估其接受心理治療的可能性;學習治療正在發展出戀童癖的青少年。貼近這人類意識層裡最幽暗的世界不是件愉悅的事。許多時候,病人會極盡所能避開最核心的議題——他們的變態性幻想及伴隨這個幻想而來的行動壓力。會談兩年了,病人還沒告訴你將他帶來此中心接受治療的主要問題,是常態。會談兩年後,第一次聽到病人談到最讓他卅她興奮變態性幻想(perverse sexual fantasy),是常態。所有來談的病人都希望自己只是一般人,有著一般人的問題:與愛侶的關係衝突、與子女的親子問題、與同事無法共處或合作、工作壓力、生活適應、個性缺陷…… 族繁不及備載,但就是不碰那讓他成為加害人或可能成為加害者的病症。而當病人開始能陳述其病態或暴力幻想,面對其主要病症時,也是治療師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有限的時候。這類病人的性幻想及衝動結合了施虐及受虐的特質,肉體及心智的受苦變成其性愉悅的主要來源,其內容往往衝撞治療師的的道德極限及胃腸承受令人作噁之性幻想的能力。

在波特曼心理治療中心工作四年,與在塔維斯托克心理治療中心治療心智及多重障礙者的經驗,在內容上十分不同,但其精髓卻有相似之處。精神分析並不能改變病人的心智能力及障礙程度,但它能協助病人發展出較成熟的人格及情緒,使他善待自身的障礙,於是減輕因憎恨自身障礙而帶來的二度障礙(因著情緒及人格較成熟,當然病人有可能發展出較好的心智功能,於是在某些病人確實會在治療後,智力增加。)同樣地,精神分析無法消除病人的病態性幻想,但可以協助病人發展出較成熟的態度來防止他於現實世界裡實踐其病態幻想。這個過程得經年累月,甚至有時長達二、三十年。在目前英國政府嚴重刪減預算,限制心理治療期限的現實壓力下,波特曼心理治療中心亦面臨無法實踐其理念的困境。

二○○九年九月,我開始了在英國精神分析學院的臨床訓練。完成一年的嬰兒觀察後,於二○一一年二月開始分析一週五次的病人。一週五次的精神分析確實與其他頻率的心理治療十分不同,分析師與病人之間的移情張力清楚地開展,而每週一次的督導也大開我看見潛意識的眼界。我很幸運地接受Irma Brenman Pick 督導。Brenman Pick 分析師曾是英國精神分析學會會長,她是學會裡最資深的分析師之一,與John Steiner、Ron Britton 同一輩。W. Bion是她受訓時的督導。我常在督導裡聽她提起當年Bion督導她時對她說的話。因為這層關係,我自己暗暗地歡喜 Bion 是我直屬的祖師爺。Irma Brenman Pick 對英國精神分析有關鍵性的貢獻。一九八五年,她發表的文章:〈修通反移情〉(Working Through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是當代精神分析探討反移情的重要文獻。這篇文章延續Strachey的經典文章,〈精神分析治療處遇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Therapeutic Action of Psychoanalysis, 1934)裡的重要概念:深度的移情經驗對分析師而言是痛苦而難耐的折磨;分析師很自然地會害怕進到其中,會很自然地想避開。於是分析師如何在診療室裡經?這個過程,並安靜地理解,消化,將之轉化為語言,平靜地說給病人聽對病人十分重要。在接受督導的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常驚嘆於她對潛意識溝通的洞見。往往在督導後的一週裡,我會親眼看見我的病人呈現Mrs. Brenman Pick在督導裡所預見的內在?程。「先知」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指的是那些可以從我們看不出個所以然的現象裡(診療室裡則是被分析者帶來的素材)看見「所以然」(「預兆」)的人。我們心裡驚嘆:「你怎麼知道?」他們心裡感嘆:「你的病人已經在他說的事情裡告訴你了啊!」我們心裡迷惑:「哦,怎麼我沒看見,也沒聽到?」這就是資深分析師與受訓分析師的差別。

二○一二年十一月,我開始分析我第二個病人,並接受 Robin Anderson 的督導。Robin Anderson 的大名我仰慕已久,他是督導級的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資深精神分析師,於塔維斯托克心理治療中心的青少年部工作多年,曾是該部門的主任,目前已從塔維斯托克退休,專職精神分析,督導及教學。猶記二○一一年年底,我在連絡並探問誰可以任擔我第二位督導時,已被拒一回,所有我心裡想要的督導也是大家想要的督導,這些人都很忙,我與 Mrs. Brenman Pick 談及此事,並告訴她,我心裡的第一人選已經回拒我,說是太忙了,沒有空。我心裡想,Dr. Anderson就更不可能啦。Mrs. Brenman Pick 未告訴我,但當天便打了電話給Dr .Anderson,請他特別為我找出時間,所以當我連絡上他時,他特別告訴我,他收到Brenman Pick的電話,他會認真地看看他的時間,會想辦法找時段給我,但他不能保證一定有時段。我萬分感謝。就在聖誕節前,他通知我他會有個時段給我,我馬上收下,並排開原本該時段的工作,心裡知道,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是一定得把握。事實證明,他的督導確實幫助極大。我常在督導中,被醍醐灌頂。當然我瞭解Dr. Anderson 對潛意識的洞見是奠基於對診療室裡精神分析?程的理解,但是這減少不了每回接受督導時的驚嘆。潛意識?程確實很神奇,佛洛伊德的不朽便在於此。他看見了人七情六慾的根本,以及這七情六慾如何流動,如何受外在世界的影響,又如何互相影響。這個潛意識?程,在診療室裡稱為精神分析?程(psychoanalytical process),精神分析實務的奧妙之處即在瞭解並詮釋此?程。掌握此?程即掌握了理解病人潛意識之鑰。然而如同夢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精神分析學派對如何趨近潛意識並尋找意義有不同的看法。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任意解釋,良好的統整性及闡釋力是一個理論能否真實貼近潛意識的基本條件。

如此走著走著,走到了訓練的最後一個階段,雖然此刻正是訓練處在最繁重的階段,但結束臨床訓練的日子不再遙遙無期,而是指日可待,心情於是輕省許多。好像身體及心境已建立一種習慣:思考及生活、享受及工作,可以相融共存,人生走到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安靜生活在一起的狀態,內在的不安及衝突漸漸平息——感謝我的兩位分析師Michael Mercer 與 Naomi Shavit 十二年來的陪伴及分析——這一生追求的已在手中,可以不急不徐地呼吸行走,看見意識及外在世界的同時,亦感受到潛意識及內在世界。此種同時看見多重風景的狀態令人滿足。於是,在這個時刻出版我的第一本書,像是舉辦一場慶典。慶祝生命的圓滿、慶祝可以打從心底和自己相愛。以此書為一記念,送給自己——一個與十二年前一模一樣,又完全不同的人;並用來感謝我原生家庭裡的每個人,我的父親,母親,及姊姊雪春和弟弟潤武。

二○一三年五月
Primrose Hill
London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