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05+05/19 王真心【從花精心靈皮膚反應區作身心靈的療癒】迷你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小大人症候群》
《拯救莎曼珊:逃離童年創傷的復原旅程》
《孩子,別怕:關心目睹家暴兒童》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
《塗鴉與夢境》
《遊戲與現實》
《兒童精神分析》
《兒童分析的故事》

《幸福童年的祕密》

Das Drama des begabten Kindes
 
作者: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
譯者:袁海嬰
書系:Psychotherapy 038
定價:300 元
頁數:224 頁
出版日期:2014 年 09 月 11 日
ISBN:9789863570110
 
特別推薦:作者之子馬丁•米勒(Martin Miller)專文推薦! 王浩威、李偉文、何素秋、吳佑佑、周仁宇、洪素珍、高淑芬、陸雅青、陳麗如、陳質采、蘇絢慧,真心推薦
 
【推薦序】還給孩子一個應有的成長環境
書序作者:王浩威(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作家)

  「我描述人們的形象,是用他們的歷史作為鏡子。然後,其中許多人的反應是:『這就是我這輩子一直感覺卻說不出來的。』我不要成為召喚信徒的宗師(guru),也不是要人們信仰我。我只是要鼓勵大家認真地對待自己曾有過的體驗。」

  愛麗絲•米勒,這位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波蘭的精神分析家,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她對那些被虐待和被迫終身緘默的孩子栩實的文字描繪,以及,他們在長大後,這創傷又如何繼續對自己、也對別人產生破壞性的傷害。

  希特勒就是一個例子。

  米勒博士得以聞名歐洲,乃至於西方世界,是她關於希特勒童年經歷和日後性格的書籍《全是為你好:撫養所隱藏的殘酷和暴力的根源》(英譯版書名為《For Your Own Good》)。希特勒是米勒博士筆下,一位典型童年受虐、而日後依附在極端理念(基本教義派式的極端程度),藉此為理智的理由,其實在情感上是以傷害別人來迴避自己的痛苦。

  這本德文原著的《幸福童年的祕密》(Das Drama des begabten Kindes),是她的第一本書,當然也是她終身關心的兒童受虐問題的第一本書。在過去的中文介紹裡,因為受到英文譯名的影響(直譯為〝The Drama of the Gifted Child〞),而往往翻譯成「天才兒童的戲劇人生」或悲劇之類的。其實,在米勒的筆下,這「天賦」(gift)不是上天賦予或與生俱來的,而是被迫賦予的(gifted)。她指的天賦,是美國心理學家所說的「早熟小孩」或「小大人」(adult child)。

  在我們的社會裡,小大人的成熟穩重,甚至主動為父母或老師減憂或減少負擔,一直都是被誇讚的「好」孩子。可是,在米勒的重新詮釋下,這樣的天才或早熟,反而是一種悲劇,是來自父母撫養時經常出現卻自我否認的忽略和殘酷。正因為如此,一九八一年發行的英譯版主書名為《陷在童年的囚犯》(Prisoners of Childhood: The Drama of the Gifted Child)。

  對米勒而言,早熟、懂事或太早獨立從來都不是好事。這些「美德」其實是童年心理或生理上受虐的後遺症,是長期揮之不去的效應。這也是她一直關心的。「我們不需要任何教人如何尊重小孩心理書籍,」她如此說著:「我們所需要的,是對撫養孩子的方法和對於撫養的傳統看法,有一個全面性的改革。」

  米勒出生於波蘭不久,全家就移居瑞士。她主修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並在三十一歲那一年,也就是一九五三年,拿到博士學位。同時,她在蘇黎世接受精神分析的分析師訓練,從此成為當地一位執業的精神分析師。

  關於米勒所關注的議題,也就是兒童受虐問題,一直是佛洛伊德自身學說遭詬病──特別是女性主義者──的焦點。早年佛洛伊德提出「誘惑理論」(the theory of seduction,其實應翻譯成「誘姦理論」),認為女性成人的很多症狀,其實是源自童年遭父兄或父執輩的性侵害。只是他後來就否認了這個理論,而是探討兒童記憶的虛實。

  七○年代以後,隨著女性運動的崛起,童年性傷害問題再次被注意,許多臨床心理工作人員開始質疑佛洛伊德對誘惑理論的「放棄」。然而,到了八○年代末,對記憶有更多的探討,不再單純地落在加害人與被害人的二分法裡,對佛洛伊德的這項誤會才稍稍緩解(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菲爾歐•摩倫﹝Phil Mollon﹞的《佛洛伊德與偽證記憶症候群》,貓頭鷹出版)。

  米勒接受精神分析師的訓練時,正是在倫敦的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和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兩位女士將精神分析有關兒童的理論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正在受訓的米勒,應該也完整地接受了這方面的訓練。雖然她的路,隨著臨床工作的開展,離正統的佛洛伊德學派愈來愈遠,但是,她從來沒有否認佛洛伊德對她的影響。

  米勒的另一本重要作品《你不該知道》(英譯版書名為《Thou Shalt not Be Aware》)原本就是題獻給佛洛伊德一百五十歲冥誕。對她而言,「他(佛洛伊德)關於童年殘餘的經驗對成人階段的無意識影響,以及關於潛抑現象等貢獻,深深影響了我的生命和我的思考方式。」但是,她也有保留的:「然而,我從我的病人學到更多有關童年受虐的潛抑作用時,我卻有不同於佛洛伊德的結論。」

  同樣的,米勒也批評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結:「佛洛伊德學派的觀點裡,父母是不知情的,而不是小孩。」這也是她認為性虐待問題之所以長期被忽略的原因。

  兒童階段的忽略,父母不自覺的殘暴和性虐待等,已經成為現在臨床工作普遍而接受的觀點,相關的專書也很多(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閱《割腕的誘惑:停止自我傷害》和《孩子別怕:關心目睹家暴的孩子》﹝以上都是「心靈工坊」二○○四年出版的書﹞)。

  然而,像米勒這類的心理治療師,終其一生以基進的人本態度,希望還給孩子一個應有的成長環境,恐怕是不容易的,也是教人敬佩的。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