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3/07-2025/01/16 沈志中【拉岡學派精神分析】系列講座*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革命的做法:從318太陽花看公民運動的創造性》

《柄谷行人談政治》

《倫理21》

《空間就是想像力》

《空間就是權力》

《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

《這裡原本是我家:士林王家都更抗爭告白》

Home destroyed: The struggles against urban renewal
 
作者:王瑞霙
書系:Caring 084
定價:480 元
頁數:360 頁
出版日期:2015 年 04 月 13 日
ISBN:9789863570271
 
 
【第二章:摧毀】 第一節:捲入風波

堅持不賣屋

士林老家,也就是後來被強拆的房子,是三叔叔(王廣樹,即王爸)一家人的住家。爺爺生病後,便開始分配遺產,這個老家與土地祖產所有權當初是在爺爺的三個兒子名下。我父親身為長子,所以建商看中這塊土地,開始洽談都更事宜時,都是由我父親出面回絕。

遇到樂揚建設(即士林文林苑都更案的實施者)之前,文心建設曾被我的父親拒絕而作罷。

2006年6月,樂揚建設段老闆到公司找我父親時,帶著一張已規劃好的兩棟透天平面圖,他們希望用兩個透天厝(王家兩戶)換取王家的土地容積,讓他們蓋大樓,但我們根本不想要賣土地,所以回拒了他。他們詢問三次,我們也回絕了三次,之後就沒下文了。直到三年後,2009年6月17日,我們收到台北市政府都更處發函通知我們搬遷,因為我們家已被劃入都更範圍。家人這時候才發現大事不妙,父親隔日趕緊打電話到市府都更處詹富棋先生詢問;同年6月18日建商到我們家測量土地,這舉動讓我們更緊張。我們沒同意要賣土地,為何建商可以大喇喇地準備把我們的家園搶走。當天我們要求都更處詹富棋先生阻止建商的舉動,但始終沒有下文。

6月24日,我們寫了一份陳情書給都更處詹富棋先生,希望他正視此問題並告訴我們該如何處理,7月8日都更處回函告知我們:王家的拆遷日為2009年9月17日,要王家在兩個月內提出權利價值異議。當時我父親與叔叔們都相信市政府會幫我們保住土地,他們以為只要聽市政府的指示提交資料,就可以阻止土地被建商搶走。他們所不知的是,市政府挖了一個大洞讓我們跳下去!父親傻傻地把資料寫完後交給市府,還在文件寫下「悲!」,沒想到市府把資料交給建商,卻不追問建商是否收到王家賣地的同意書。

後來我們深入了解「都更法」,才知道建商為何不需要王家的同意就可以把王家的土地搶走;他們用多數決來強搶我們的地——當初這一宗都更案基地有57%地主同意都更,43%不同意,同意戶低於門檻,結果建商把不同意都更的郭元益大樓和右邊另兩棟公寓排除,於是在新畫的基地內,不同意戶就只剩下王家兩戶,相對同意戶的比例提高到91%。我們的「都更法」讓建商擁有這樣的權利,《都市更新條例》第25條說明,只要五分之四所有權人同意,都更案就可以成立。法條第32條談及以權利變換,讓不同意戶以錢來跟建商談條件,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申訴管道了。試問用多數所有權人來掌控少數所有權人的財產權,這樣合理嗎?

同年9月間,父親與叔叔們不斷寫陳情書給市府,市府卻視而不見。近六十歲的三叔叔開始接觸並學習使用電腦,從打字、寫文章、上網查資料做起,四兄弟妹齊心寫狀紙。在他們眼中,這是「用膝蓋想都可以懂的事情」,法官應該也會知道——一間合法土地的民宅,怎麼可能被建商硬生生搶走?他們在10月30日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提告內容指出我們未收到建商的通知信,也提到基地相鄰道路寬度不足會影響日後安全,消防通道也不符合救災等等事項,希望市府撤銷整個都更計畫案。當時父親三兄弟信心滿滿,覺得有這麼多證據證明此都更案的瑕疵,應該可以獲勝。

沒想到事情並不單純,隔年(2010年)5月26日收到法院判決,判王家敗訴。判決書內容的第一點,此案採發信主義,也就是建商已寄信給王家,王家沒收到算你倒楣。建商提出我們簽收的郵局掛號回執證明,可是父親覺得事有蹊翹,建商寄給我們士林老家的地址是民國60年以前的舊地址,而且只有我們家地址是用手寫的,而其他戶的地址卻是用打字的,這疑似被塗改。另一個2007年12月寄到萬華住家的掛號通知回執聯上,地址雖沒有錯,但回簽印章卻模糊不清,建商辯論律師說這是大廈管委會簽收的章,我們馬上反駁說:萬華家是兩樓透天厝,哪來的管委會代簽收?我父親當下向法官反映這是建商偽造文書,法官沒有針對我們的疑問詢問建商,而是叱責父親。第二點,法官以多數決來說明我們沒有權利保留我們土地。第三點,強調王家沒有建築線等等理由,駁回我們的訴求,最後判我們敗訴。

判決結果讓我們非常心急與憤怒。爺爺在世時一直強調這個家一定要留著,爺爺希望我們王家後代子子孫孫都要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裡,要我們知道王家是從此地落地生根。

我們當初沒有請律師,第一次訴訟被駁回,也才了解隔行如隔山,許多法條與引用文不是一般民眾能理解的,法院裡比的不是真理,而是律師們答辯狀之間的鬥法。我們得到了一次慘痛的教訓,找來蔡志揚律師幫忙處裡官司,但後來還是敗訴了。

就在我們迫在眉梢之時,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都更盟)伸手相助,陪著我們進營建署協調,整理許多資料協助我們向長官說明。為了讓其他市民知道我們王家發生了什麼事,在聯盟與學生們不怕被捷運人員驅趕,在士林捷運站發傳單,另外還訓練一些學生成為導覽員,在現場解說事件始末,希望可以讓鄰居與市民知道王家因建商使用技巧性的多數決,而面臨強拆的命運。


第一次上法庭

事件從一開始,王家人不曾得到建商與市府的正面回應。2012年,是這起都更案爭議的最高峰。

三月初得知父親與
小虹是都更盟的研究員。2012年三月初,父親與小虹參加了一場營建署的輔導會議之後,無故被建商提告妨害名譽。這是父親因為祖產的事件第一次踏進法院,也是王家人正式被建商提告的首例。

為了分擔父親的壓力與了解當時事件的原貌,我整理了當日會議影片的逐字稿,讓人吃驚的是,營建署都市更新組組長陳興隆先生說:「我們現在還聽不出來你們為什麼不參加(指參與都更),政府有容積獎勵、減免、增值稅……我們提出這麼多的優惠還有政府很多協助,為什麼不要都更?」父親回答他說,我們也有選擇不參加的自由,而陳先生竟然說:「這個不是你們的自由,這是法律規定,多數決啊多數決……」我當下才理解父親與叔叔們為了守住祖產所遇到的阻礙有多大,這阻礙來自威權政府與建商。

可是,我們不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嗎?倘若都更法是用多數來決定少數人的居家生存權,這與共產國家又有何差別?再說,這是歷代傳下來的祖產,係關人民的財產權,怎麼能讓鄰居以多數決來決定我家土地的去留?

後來我才慢慢瞭解,參與都更其實不像政府與建商所說的這麼好。地主的容積獎勵會被建商拿去多蓋幾層樓,利益進入建商的荷包;政府大力宣稱的「一坪換一坪」也是假象,因為日後蓋好的大樓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公共設施面積比例,實際可以得到的坪數比原有的房子坪數還小。為了這樣一個計劃,我們需要付給建商幾百萬元,但房子幾年前已重新拉皮整修過,家人都住得好好的,並沒有任何房子老舊的問題。我們根本不需要與建商合建,但營建署的官員卻不這麼想;他們用官威來逼我們參與都更,難怪父親與叔叔們會如此憤怒。

王家人不偷不搶,卻被建商以訴訟手段欺負;所以,我們決定陪父親一起面對訴訟。

第一次上法院,我很不自在,父親更緊張。他的不安與憂慮全展現在臉上,我與律師和小虹盡量安撫他的情緒,要他放心,一切請律師處理。後來他們進入法庭,我獨自在庭外的廊道等候,陽光透過回字型的迴廊灑在穿梭來往的律師、被告、原告身上,陽光讓他們臉上的表情皺褶變得深刻。看著中庭的造景,我稍為平靜下來,慢慢抽離不安的情緒。

當時的我,沒想到未來半年還需要無數次地出入大小法院。


「陌生人」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偵訊之後,父親的表情變得比之前輕鬆許多,在車上有說有笑,揶揄自己運氣太差才會被人告。在車上,我初次認識小虹,清瘦的她散發一股特別的氣質。簡單自我介紹後,我們一同回到士林老家,因為小虹還需要在那裡與其他學生開會討論如何阻止房子被強拆。

一下車,我看到許多學生與聲援者已聚集在屋前的捷運高架橋下,家裡大門口平日停著腳踏車與機車的空間搭起活動雨棚,不鏽鋼大門上貼了黃色壁報紙,紙上貼滿了聲援者的留言和各種照片,以及「家不拆不賣」的口號。客廳裡更是擠滿了人,許多學生看起來非常疲累,像是已有幾天幾夜沒有休息;茶几上擺滿了瓶瓶罐罐的咖啡與茶飲,幾個學生手上拿著筆電在工作。

在這午後,我遇見林暉鈞老師,他前一天與學生到市長家門前為我們請命。在寒風刺骨的夜裡,林老師現場演奏一段《辛德勒名單》的音樂主題曲,淒涼優美的旋律述說著我們面臨著被拆屋的恐懼心情,最後卻與學生一起被警察強行驅離現場。初次與林老師見面,我們非常感謝老師冒著危險幫助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王家人,實實在在地體驗了此時的人情冷暖。強拆之後,在我們最危急的時候,總會看見林老師與我們站在一起阻擋怪手;在其他面臨被迫遷的社區,也常會看見林老師的蹤跡。

只是,剛開始我很不習慣屋裡屋外有這麼多的陌生人,也很好奇為何這些學生會這麼熱血前來幫助非親非故的王家人。在職場上打滾了幾年,我對人性有了防禦的心態,在這險惡的社會裡,物質價值已成為唯一評估人與事的標準。這群與我們沒有利益關係的熱血學生,喚醒了我「人性本善」,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以「價值利益」去衡量的;他們正在做的,是自己認為對的事,而不是為利益與名聲所驅使。

感謝他們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未完)

 
 
2015/4/24(五)《這裡原本是我家》新書發表會(對談人:王瑞霙、鄭村棋、詹順貴)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