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春季書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晚熟世代:王浩威醫師的家庭門診》

《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王浩威醫師的親子門診》

《我的青春,施工中:王浩威醫師的青春門診》

《我不壞,我只想要愛》

《10-14歲青少年,你在想什麼?》

《青少年魔法書:10位專家的親子教養祕笈》

A Magic Book About Adolescents ──10 Experts
 
作者:王浩威總策劃;李偉文、吳佑佑、吳信信、林慈玥、林詩淳、張立人、曾昆一、黃心怡、劉姿君合著
書系:Grow up 012
定價:300 元
頁數:240 頁
出版日期:2015 年 08 月 14 日
ISBN:9789863570363
 
 
08.〈如何幫孩子安排課外活動?〉(節錄)

  我很喜歡美國自然作家梭羅所寫的一段話:「雖然我不相信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冒出來,但是,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若能讓我相信你有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

  的確,種子是很好的象徵,象徵著未來,也象徵著希望,就像是我們的孩子一樣。我們希望種子能發芽茁壯長大,正如同我們希望孩子能順利成長,貢獻社會。假如孩子就像是我們握在手上的種子,我們要如何對待它,這就像我們該如何陪伴我們的孩子,種子才能發芽,展現大自然的奇蹟?

  種子可以提醒哪些很重要、但是我們卻忘記的事呢?

  首先,我們要把握在手上的種子撒出去,讓它接受風吹日曬雨打的考驗,握在手上永遠無法發芽。同樣的,我們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流些淚、流點汗,甚至受點傷,讓他們在挫折中成長、在失敗中學習,跌倒後自己站起來的經驗,可以讓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第二點,種子這個象徵提醒我們的是,當我們把種子撒出去時,可能會撒在水泥地上,這就永遠不可能發芽;也可能撒在缺水的沙漠,要發芽很困難;當然,我們期望是撒在肥沃的土壤裡,很快就能茁壯長大。

  跟種子一樣地,孩子是沒有自主權的,我們幫孩子安排到什麼環境,他們就只能在那樣的環境裡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我們都以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過那些都只是關起門來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才可能存在的,當我們離開房間,跟別人在一起,每個人都會受情境影響,最終我們都是環境下的產物。換句話說,人雖然有能力選擇環境,有能力改變環境,但是當我們住進去之後,環境就反過來改變我們了。

  二千多年來華人家庭教育最偉大的典範孟母,也抵不過環境的影響,乃至於三遷,所以幫孩子找到適合成長的環境,的確是父母親最重要的責任。

  環境除了具體的空間之外,還包括孩子接受的訊息以及交往的朋友,這算是虛擬的環境,但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家長一定要在還來得及的時候,也就是們還能夠安排孩子生活的情況下,幫他們找到品行好、認真積極的好朋友,然後讓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個任務不太容易,但是絕對值得父母投注最多的資源與心力,以建構這樣的環境。

  種子給我們第三個提醒就是,雖然孩子是我們跟配偶所生的,但是他跟父母是不一樣的,不能因為我們認為當一棵大樹最好,可以貢獻社會、被大家仰望,就期待他長成一棵大樹,可是假如孩子天生是一棵仙人掌、一朵小花,一棵小草,那該怎麼辦?

  孩子希望討我們的歡心,努力地成長,希望符合我們的期待,但因為他原本就不是樹,最後終究會長得很扭曲,也很痛苦,所以我們只要找到適合的環境,就讓孩子自在地成長,他是大樹就長成大樹,他是一朵花就長成一朵花。

  我覺得這三點,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忘掉,但是卻非常重要的事。孩子就像是呵護在我們手上的種子,是的,只要我們適當的對待這顆種子,我們就能期待奇蹟的展現。

  ......(中略)......


  近年有一本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提醒大家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如此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類社會能夠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來源。他把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歸屬用「天命」這兩字來描述,指的是「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

  這兩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理所當然;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花最多時間所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也不見得是最擅長的,因此活得不快樂,無法充滿熱情與活力地面對每一天。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快樂,焦慮的家長愈是想幫助孩子,反而讓孩子離自己的「天命」愈遙遠。我想,這是因為許多父母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孩子必須選擇哪種職業,獲得哪些能力或身分,才能追求到世俗認定的「成功」,這反而壓抑了孩子真正的天賦與興趣。

  根據統計,絕大多數孩子學才藝,是由爸爸媽媽建議與決定的,因此,身為家長,就要反省我們讓孩子學習才藝的動機。我覺得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同時透過多元的嚐試,引導孩子發掘潛能,培養出一生的興趣。孩子學才藝若只是被當成升學加分的管道或父母炫耀的方式,實在是太可惜了。況且,太重視分數與學習成果,往往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反而得不償失。

  同樣是才藝,有些可能因為技術的反覆操練,成了孩子的夢魘,但也一些,有機會成為陪伴孩子終生的興趣,讓他們更能品味生活,成為生命的活水源頭。其間的差別或許只是家長的態度與孩子自己的感覺。

  因此,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地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嘗試,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不過也要注意,當孩子想放棄時,是否有其他非興趣或學習上的原因,也許是孩子不喜歡老師,或者老師教法孩子不適應,甚至只是才藝班某個孩子會欺負他等等,若確定不是這些因素,再看他學習的狀況來協助。

  假如孩子對某種才藝有高度興趣也具高度能力,那麼要注意他學習的瓶頸以及進階師資的選擇;若是高興趣低能力,那就當做是興趣,培養欣賞能力即可;若是低興趣卻高能力,就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若是低興趣又低能力,也就不要勉強孩子,可以放棄做其他的嘗試。

  相對於讓孩子到才藝班學習,我反而比較喜歡鼓勵孩子從參加不同的社團中學習各種才藝。不管是學校裡的社團,民間團體的兒童團隊或社區裡的共學玩伴,因為社團活動幾乎是不花錢,與才藝班一堂課數百元至千元的學費相差非常多,所以在社團裡沒有家長或老師那種必須時時檢視進度與成效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在社團裡多了很多人際互動,彼此之間是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伙伴,而不是互相競爭的同學。

  當孩子沒有壓力地在社團中,很高興地玩了一學期又一學期,這時候再視情況協助他們突破技術上的瓶頸,幫忙找專業老師輔導學習,到了這階段,因為孩子已經產生真正的興趣,再花大錢才有效果,也比較值得。

  如果孩子在求學階段,沒有特定的偏好或傑出的表現,這時候父母親有機會就盡量讓孩子接觸更多不同的活動與多元學習,然後有耐心地從旁觀察。

  若是一時還想不出真正喜歡做什麼也沒關係,很多人甚至要到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好一段時間後,才慢慢顯露出自己的天賦。不知想做什麼事時,只要把手邊該做的事確實地做好,把這個階段接觸到的技術或能力好好掌握即可。

  我認為人不要太功利,壓縮了正常成長的歷程,太匆忙地跳過該有的經歷。有時候,跌跌撞撞反而比抄捷徑更能活出生命的精彩與美好。

(文未完)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