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2 文苑【創意連繫2:瑞士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體驗性】一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

《敘事治療三幕劇:結合實務、訓練與研究》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變的美學︰一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尊重他者當下的他異性》

Open Dialogues and Anticipations: Respecting Otherness in the Present Moment
 
作者:亞科.賽科羅Jaakko Seikkula、湯姆.艾瑞克.昂吉爾Tom Erik Arnkil
譯者:吳菲菲
書系:Master 049
定價:400 元
頁數:280 頁
出版日期:2016 年 12 月 15 日
ISBN:9789863570806
 
特別推薦:吳熙琄、金樹人、林耀盛、鄧元尉
 
【推薦序三】 與他者對話
書序作者: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在心理治療的領域、藉由巴赫金的對話哲學闡述一種旨在幫助他者的對話精神,並將之落實為可行的對話方案。作者始終如一地懷抱著對求助者的深切關懷,講述了許多頗富成效而激勵人心的臨床案例。在對傳統以控制為重的治療模式作出反省的同時,也將當代他者哲學中的重要概念轉化到心理治療中,提議出具體的實踐方案。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本人長年研究他者哲學,並在強調宗教交談的系所任職,深知「與他者對話」一事之艱難。但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亟需對話的時代。本書的出現,對所有致力於對話工作的人來說,既是一劑強心針,知道抽象的哲學概念的確有可能成為一種實踐方案;又是一本指導手冊,可隨時藉由此書來反思自身在追求對話的道路上還有哪些功課要學。

所有人都生活在對話中,但不是每一種對話方式都會帶來積極的成果。我們今天格外需要的,是一種指向他者的對話,是有意識地與他者對話。「與他者對話」意味了什麼呢?首先,他者不是一個客體,可以任由作為主體的自我加以觀察、控制、操弄;一旦我們在對話中將語言視為一種可以操弄他人的工具與程序,此時我們的對話者就只是一個待處理的客體,而不再是他者。其次,他者也不是一個與自我對稱、可藉由自我的類比與想像去理解把握的另一個自我;如果我們只是把自己對他者的想像投射出去,最終也只能在他者身上看到被反射出來的自我形像,卻未能見到他者與自我不同之處。他者之為他者,就在於與自我間有著不可被化約的差異。

「與他者對話」要求我們將他者作為他者來看待,作者明確而深刻地掌握到這個重點,並不斷告誡我們:對話的前提就是尊重與接納他者的他異性。他者有其不可化約的他異性,反映在對話上,這意味的是要肯認他者的說話能力,並尊重說話著的他者本身。我們習於在對話中把焦點放在他人所已然說出的話語上,以命題化的方式把這些話語固著下來,從而使我們可以在一個穩固的意義系統中去理解這些話語,以進一步去贊同、反駁,或是從中找到蛛絲馬跡以利診斷。在此,說話著的人不見了,只剩下那些被記錄下來的僵固語詞。但是,真正的對話是:把焦點放在說話的人身上,知道他會繼續說出新的話語,會繼續創造新的意義。當我們這麼做,便是向他者開放,承認他者總有可能說出我們無法預期、不可事先掌握的信息,總會帶出不能被簡單地化約到我們既有概念體系中的事物,承認無論他者講出的話語多麼混亂難解,他者總有我們所不理解但其實深具意義的某些面向。本書提議的兩種對話方式:開放式對話與期待卅未來式對話,就是在追求如何讓真正的與他者的對話可以獲得實現,並相信在這過程中他者可以變得更好。

開放式對話的重點,就是創造對話空間以讓他者繼續說話,這要求治療師首先要看到案主本身,將其視為一個會不斷說話的人。於是,治療師的任務便是藉由專注聆聽與積極回應來讓他者繼續說話。藉由開放式對話,說話著的他者現身了,他真正而札實地在場了,於是,屬於他者且由他者親自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就獲得了展現的空間。期待卅未來式對話的目標和形式與開放式對話略有不同(期待卅未來式對話以增加願望實現的可能性為目標,其會談有個預設架構:從理想未來的觀點提問,並在當下把計畫摘述出來),但兩種對話方式都是把他者放回到一個更大的意義整體中,也就是把他放回到他的生活世界中,而不是把他從那個世界隔離出來。固然案主的生活世界潛藏著使他發病的因素,但也只有那個世界可以賦予他真實的存在意義,特別是伴隨著案主成長而與其生命諸般意義有著諸多共構面向的家人與朋友。開放式對話與期待/未來式對話讓案主在不與其生活世界分離的前提下,可以有空間讓相關人士致力於共同演化出一個新的意義整體,其中甚至連治療師也涉入其中,成為這個嶄新意義整體的一部分。於是,不只是他者在場,治療師也在場,共同創造出新的存在可能性。

本書不斷強調,真正的對話不是單一的聲音,而是複調的話語。沒有哪一個聲音具有壓倒性的權威,也沒有哪一個聲音應該被忽略與被壓制。在這個複調的世界中,不斷有新的語言、新的意義、新的主體、乃至於新的世界產生出來。治療師的首要責任,就是回應的責任。藉由回應,他者便有可能繼續說話,從而這個創造的歷程也可以繼續下去。

雖然本書屬於心理治療的領域,但誠如作者所屢屢提及的,本書所揭櫫之對話方式適用於所有以對話為專業的領域。重點是要掌握所謂的「對話精神」。對話精神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態度,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存在方式。在一個具有對話精神的世界中,我們不因懼怕失序而力求控制、壓制異議,相反的,我們讓所有看似失序的妄言妄語可以有被表述的機會,而且認真地去聆聽這些言語,相信其中潛藏著既關於他者、也關於這世界的真實奧祕。對話精神讓未嘗被說出的話可以被說出,讓說出的話被聽見,並要求我們耐心等候尚未說出的話語脫口而出的時刻。如此,在眾生眾聲的複調共鳴中,我們希求所有受苦者都可以藉由他們的話語、帶著他們的肉身而在場,惠臨於我們。本書所刻畫的,就是這樣一種懷有對話精神的世界,籲求我們虔心等候與接待當下在場的他者,它值得每一位致力於對話工作的人參酌細讀。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