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靈魂的吟遊詩人:感知互動表達性治療入門》
《動中覺察:改變動作.改善生活.改寫人生》
《費解的顯然:費登奎斯入門》
《真實動作:喚醒覺性身體》
《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
《傾聽身體之歌》
《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

《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

Dongshi, An Innovative Dance Movement Therapy Approach
 
作者:李宗芹
書系:Master 058
定價:320 元
頁數:208 頁
出版日期:2018 年 06 月 06 日
ISBN:9789863571216
 
特別推薦:吳靜吉、吳英璋、林耀盛、陸雅青、賴念華
 
【推薦序】身體但沉默,無聲納諸境:談動勢的洞識
書序作者:林耀盛 /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想像我們進入受苦現場,彷彿翻閱不同語言的辭典,嘗試傾聽但發現的只是沒有太大關聯的詞句,無法以全知的方式理解受苦語言;或像是踏入一個巨大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包括了受苦個案所有的語言作品、生命經驗記事本,或是個案自己的文選;這可能是精心考量後的選輯,也可能是隨意塗鴨之作;或者像是遁入夢語、語誤、症狀,或是無以理解的雙重用語處境裡。此刻,我們熟悉的語用系統失效。我們過往在智識思考系統的訓練下,往往過於目標導向地進行所謂的心理病徵觀察,忽略了個案之所以來到治療現場,是一種具身性(embodiment)的經驗展現。以比喻的方式來說,是身體島嶼在異質拓樸關係下,面對各種潮汐波瀾或強風暴雨侵襲洗禮下的身體情感展演,身體是負載著生命銘刻經驗的具身現象場,不是一種軀體官能論的分隔界線。

  李宗芹博士以三十多年投入舞蹈治療領域所開創的動勢身體,無非是在我們既有的認知旨趣模式下,帶領讀者前往實踐旨趣的身體、心理、自我和他者互為溝通理解的場域裡。這本李博士的新書《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主要的立論基礎是場域論或場地論所構成的完形觀點,透過身體的移動、溝通、位移、轉化的越界過程,無非是帶出我們在一般心理治療過程中較為欠缺的身體工法。透過本書的觀點與案例,經由身體文法的描述與實作,也就成為認識存有的方式。相較於外顯的語法,動勢是一種內勢的存有。內勢的存有是一種潛在的、可實踐性的動能,須放到治療情節下揭露,也就是治療者卅求助者建立一種獨特的關係品質,如此才能將關係構築(articulated)出來。

  然而,關係構築的策略,涉及動勢的洞識。本書處理的主題,無非是把身體與心理融合,顯示身心一如,而非身心對立。本書彰顯的是一種認識論實踐的擷取卅介入路線,其所引發之洞識(insight),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亦即,本書是從身體的跨感官歷程來認識動勢身體,不是僅從觀看(視)角度著眼,這是本書的重要特色。

  當然,這本書不是一本只談硬道理的書,更是有軟實踐的操作,讀者可以經由本書的案例取得具身性經驗。讀者進一層閱讀,可知本書提出之動勢場觀點的兩個主要概念是「動勢」與「夢影像」,由此彰顯存有現象與精神分析的對話,而身體是對話過程中的重要介質。換言之,動勢概念所帶給我們的第一層洞識,是身體動作與情感語言的連結概念。以往治療歷程的主要元素是語言,但有時,個體的身體姿勢或身體意象,比聲音更富於變化,更富有表現力,在較少的時間裡能表達較多的內涵。過往的身心二元對立,認知與情緒處於個人機制系統裡,無法處理如此深刻性的身體動勢所涵蘊的情動性(affect)議題。

  情動是非個人情緒的、非人稱的強度,指向「去影響與被影響」(to affect and be affected)的能力,強弱隨增隨減,是脈絡化效應,與傳統的內在認知歷程不同。進言之,情動指向身體進行感應(affect)和被感應(affected)的能力,是身體的行動、參與和銜接能力的加速度或減速度,更與生命力(vitality)或活力有關。因此,情動的轉向思想,喚起了被抹除歷史的身體感及其創傷性殘餘,更把思想帶往未來性,朝向無限開放的身體情動現象。這也是本書立論的視野,透過動勢的潛在可能性,是朝向未來而解構了蟄伏當下的身體「慣性」,並建立身心的另一種連結。因此,解開了認識論領域界限的問題,帶出我們重新體認自身的洞識。

  本書的第二層洞識,可以透過精神分析與存有性加以連結。當代日常生活裡的身體意識逐漸消弭,甚至可說是專業分工的結構之外被掃到角落的「殘餘」。重返日常世界意味著重新尋找這不斷被疏離異化的殘餘,發現當代社會生活的殘餘;同時,也意味著撕開實證框架遮幕,讓日常生活恢復其心靈奧祕的生產與再生產,也就回到海德格(Heidegger)提到的「強制置入」(Gestell)與「生發相成」(Poiesis)的論點。強制置入是採取預先訂製、設計的方式,透過高度的強制性,用人工的方式,將物的本性改變。透過本書提到身體動勢的洞識藝術轉化之道,從身體的受制性重返「生發相成」的現象還原過程,這是一種物自身展現的手工生成觀點,亦即身體能動性的創發開展的經驗體現。

  進言之,本書清楚指出,動勢心理介入時涉及三個身體面向:「身形集中度」、「身體韻律卅密度」和「身體感覺強度」。如果把身體操演表意蘊含著這三個面向,我們可以將身體動勢化的介入過程,視為一種自我作品的創作,創作的歷程如同精神分析式的治療,投身其中,造就一個書寫位置,就像進入未知域的無意識,使我們在瘖啞、失誤或各種意外的拓樸空間裡,回向無意識主體對我們的後遺效應。但離開創作,彷如抽身精神分析的現場,離場的行動態勢,又可以使我們重新回到另一個自我,從更多重迂迴的、未盡的角度,探微自己。風風雨雨的眾聲喧嘩,自我的沉默不是聽不見,而是只有使自己安靜,才能聽見沉默。而身體的沉默透過動勢心理介入,無非是使我們洞識本書所引用之余德慧教授所提到的「心理的糾結會以某種形式與身體某種糾結平行發展,有的人是走身體路線的,以體療傷,在尚未突出意識被語言捕獲之前,許多悲痛貼附在身體裡。」以體療傷的實踐,動勢身體是朝向未曾言說的行進,刺穿未曾被思考之處,催出那還沒有顯現的潛能,使未被聽到的發出聲來。

  以身為「渡」,透過時間渡過靜默,傾聽到存有的呼喚。心思如魔術、似幽靈。來去如風,騷動時間。心思跑在時間前面,重疊時間。時間經過了,身體銘刻著蹤跡。保存蹤跡就是重新留下痕跡,翻修古跡。本書提到的「夢影像」中的「殘片」特質,無非也是一種既是精神分析式的自我考古,又如蒙太奇式的建築工法般建構新自我。但這樣的不同心理遺跡的自我,承載著個體生命經驗身體感所演繹出來的情動語法,透過身體動勢的展演解讀,無非也是當代追尋自我內在心靈深處的回歸。目前書市充滿各種療癒系作品,但本書顯示動勢其實是一種身體「形」與「勢」的傾聽,傾聽身體的沉默,沉默的身體是探詢語言本源處經驗的可能性。沉默不是一言不發,不是簡單的無話可說。在這種沉默中,不是內無一物,而是充滿了張力的期待,等待著語詞的破曉時刻。本書末清楚揭示:「身體的感受和語言的表達,看到當事人的『陰影』,透過言語的探針,使其得以光照,而使人對於自己有不同的詮釋與觀點。」由此,這不是一種簡單的療癒層次,而是深刻性的自我創造轉化經驗。相信讀者透過本書的引入,能夠體會這本作者在豐富實務經驗奠基下的收成之作,是具有獨特性、深入性的體驗位置。

  當然,這些文字都不足以展現身體能動性,我們往往在自我探詢的路上躊躇不前。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卡夫卡(Kafka)如是說。我們,不免也有身體的躊躇。那麼,就放鬆地、舒展地跟著李宗芹老師的步伐,一章一章閱讀,一步一步舞動自我,身體展演時,躊躇已止足。彼時,我們,也就更靠近動勢存有的各種可能性,深度挖掘心理痕跡的潛義,使人們無形中隱藏、壓抑的故事「現形」。

  身體但沉默,無聲納諸境。

 
 
【相關課程】
2022/11/03-11/24 李宗芹《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導讀與實作體驗(四堂)*zoom線上授課
【新書分享會】
2018/06/07(四)《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新書分享會(主講:作者 李宗芹)@金石堂城中店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