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史詩級宗教學家伊利亞德 Mircea Eliade 最經典的著作。「唯有體認神聖,方能真正安頓於凡俗。」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

《與狼同奔的女人》【25週年紀念增訂版】

《纏足幽靈: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尋》

《榮格心理治療》

《童話中的女性: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The Feminine in Fairy Tales.
 
作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譯者:黃璧惠
書系:PsychoAlchemy 018
定價:440 元
頁數:304 頁
出版日期:2018 年 07 月 17 日
ISBN:9789863571254
 
特別推薦:呂旭亞、洪素珍、陳文玲、喬色分、程威銓、新井一二三、鄧惠文、蘇絢慧
 
1-1 童話中的女性形象

  當代西方女性似乎在尋求足以界定自我認同的意象,這種追尋的動機,來自於現代女性的迷惘以及深層不確定感。正如榮格所指出的,西方世界這種不確定感是因為在基督宗教中,女性缺乏形上學的典範所致。新教教義必須接受這樣的責難:它是純男性的宗教。天主教至少還有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作為女性原型的(archetypal)代表,但是這種女性原型的意象仍不完整,因為她只包含了神聖女性原則當中崇高和光明的那一面,無法表達完整的女性原則。我在研究童話時,偶然首次發現其中的女性形象對我而言似乎能彌補這種缺憾。童話表現了鄉野中教育程度較低的村民,所擁有的創造性想像。童話的優勢是質樸的(非文學性或修飾過的),並且是在集體中經洗鍊,未曾被個人問題所混淆的純粹原型素材。在十七世紀之前,對童話感興趣的都是成人,童話被放在育兒的位置是後來才有的發展,這可能和西方文化排斥非理性並強調理性觀點有關,導致童話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這種荒誕故事只適合兒童閱讀而已。一直到今天我們才重新發現,童話具有深廣的心理學價值。

  如果我們想尋找人類行為中的女性原型模式,馬上會被一個問題給困住,那就是:童話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很可能是男性塑造出來的,因此並不能代表女人心中的女性特質概念,反而是代表榮格所稱的阿尼瑪(Anima)——也就是男性心中的女性特質。最近有些研究聚焦在「說故事者是誰」這個問題上,這些研究顯示故事的敘述者有時候是男性有時候是女性,因此故事的創始者也可能是如此。即使整個童話故事都圍繞著一個女主角,也很難證明那個故事是和女性心理學有關。許多有關女人受苦的長篇故事都是男人寫的,也因此存在著男性阿尼瑪問題的投射。尤其是那些女性屢遭拒絕的母題,她們必須經歷很長的受苦歷程才能夠找到適合的新郎,例如在阿普留斯(Apuleius)《金驢記》(Golden Ass)中的〈丘比德與賽姬〉(Amor and Psyche)。在古代不同的靈知教派(gnostic)教示中也出現了蘇菲亞(Sophia)這樣的人物,她是神聖智慧的女性化身,許多神奇的故事都是關於她的敘述:她是首神(Godhead)最小的女兒,想要認識名為深淵(Abyss)的未知天父,卻因這個大膽的願望而捲入眾多麻煩與苦難當中,墮入物質世界而後懇求救贖。這種蘇菲亞墮入物質世界的主題不只出現在近古,也出現在猶太教卡巴拉(Jewish kabbalistic)傳統中失傳的女性神性「舍姬娜」(Shekhinah)觀念中。這些宗教著作的作者都是男性,因此我們可以說蘇菲亞這個角色代表了男性阿尼瑪的某些面向,而在其他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個角色同樣代表了女性的心理學。如果我們想要關注女性心理學和阿尼瑪心理學這兩者如何互相交織在一起,問題多少就變得有點複雜。

  現實中的女人對男性的阿尼瑪會有影響,而男性心中的阿尼瑪也會對現實存在的女人造成影響。女性對男性的愛欲(eros)具有教育及轉化的影響力,尤其是對從事許多智性活動的男性,因為他們的愛欲多少都有混亂或未分化的傾向。當先生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家,看完報紙後就去睡覺(如果他是個瑞士人的話尤其如此),他並不認為需要對太太展現任何的情感,也看不見這個女性的個人及她的需求。對此,女性就可以發揮轉化的效用了,如果她可以挺身為自己的權利說話而不要展現阿尼姆斯(Animus),並且如果她和自己所愛的男人關係良好的話,就可以告訴他有關女性心理的事情,幫助他區分自己的情感。因為男性的阿尼瑪會帶有他母親的許多特質,那是他的第一個女性經驗。一般而言,對於男性與其愛欲功能關係的形成與建構,女性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女性受到男性阿尼瑪投射的影響也很深。例如,當女性表現出某些特定行為時,她們很快就會注意到男性混亂或震驚的反應,因為這些行為並不符合他的阿尼瑪形象。即便是很小的女孩也會發現,如果她們扮演父親的阿尼瑪,把手臂環繞著他的脖子等等,她們就可以從父親那裡得到許多自己想要的東西。爸爸的女兒們會把媽媽推到一邊,因為媽媽總是嚴格要求指甲乾淨並乖乖上學。她們會用一種迷人的方式叫著爹地,於是爸爸就落入圈套了。她們就是這樣經由調適自己而學會如何使用男性的阿尼瑪。習慣以這種方式表現的女性,我們稱之為「阿尼瑪女性」(anima woman)。這種女性只是單純地扮演著自己當下中意的男性所暗示給她的角色而已,她們對於自己的知覺僅止於作為男性反應的鏡映。她們的愛人會讚揚她們有多麼美好,但如果她們身邊沒有男人的話,她們就會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是。只有透過男人對她們的反應,才會讓她們覺察到自己的女性人格。

  因此有些女性把自己完全置身於阿尼瑪的投射當中。我認識一位女性,她的腳很纖細,但是她先生卻喜歡她穿著高跟鞋。雖然醫生告訴她不應該這麼做,但她還是穿著高跟鞋來折磨自己。像這樣的女性她們會害怕失去先生的寵愛,於是如果先生只喜歡她作為一個阿尼瑪人物,她就被迫要扮演那個阿尼瑪角色。這樣的互動可好可壞,但是女人就會深受男性阿尼瑪角色的影響。這個現象將我們帶到一個既原始、簡單但卻是集體性的層次上,使我們無法將阿尼瑪的特質和真正的女性區分開來,因為這兩者經常混在一起,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彼此相互作用的。

  如同我先前提過的,在基督教文明中女性意象的代表並不完整;如同榮格曾經說過,「她」在上議會(Upper Parliament)並沒有代表。我們可以說阿尼瑪是受到忽視的,而真實的女人對於她的存在、她的本質、她是什麼、或她可以成為什麼並不確定。因此她或者退化到一種原始的本能模式並緊守不放,以保護自己免受文明加諸在她身上的投射;或者就落入阿尼姆斯之中,建構出她自己的一種圖像以彌補內在的不確定感。在像南印度一樣的母系社會結構中,女人對於自己的女性氣質具有自然的信心。她們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以特殊的方式有別於男人,但這並不隱含任何的自卑。因此她們可以展現自己人性的存在,並以自然的方式生活著。

  在原始的層次上,真實女性的意象和男性阿尼瑪的意象,或多或少是同一種東西,而且,人類的文明正在經歷某種緩慢而循環的轉換歷程,大約得要三百到四百年。這種緩慢的發展運動極可能是成千上萬個別反應的總和,或許是由許多女性被拒絕和不被欣賞的痛苦經驗所組成,並在暗地裡醞釀,經過幾世紀之後浮上台面,使得二十世紀初的集體女性解放爆發成為一種運動引起人們的注意。
於是我們就以這樣的兩難情境揭開序幕:童話故事中的女性人物既不是阿尼瑪模型,也不是真實的女人,而是兩者兼具,因為有時候是前者,有時候又是後者。而且有些童話故事闡述真實的女性多一點,有些則說明男性的阿尼瑪多一點,端視最後一位寫故事的人的性別而有差異,這樣的猜測是很公允的。我有一位朋友在學校裡擔任繪畫老師,有一次上課時,他以童話故事〈忠實的約翰〉(Faithful John)為主題,要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場景來作畫。在我看來,那個故事鏡映的是男性的心理學,其中只有一個蒼白的阿尼瑪角色而已。這位老師把這個故事給了男女合班的學生,讓他們自由挑選任何場景作畫。所有的小孩都充滿熱情,男孩們自然而然就選擇了英雄和戲劇性的場景,而女孩們則挑選了故事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她們認同那個女性角色就如同男孩們認同那些男性角色一樣,因此他們所畫出來的圖畫,就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故事面貌。

  由此可見,依照重述故事者的性別,就會強調出不同的特質。於是我們可以如此假設:在某些童話故事中,女性的造型有較大的影響力,有些則是男性造型影響較多,但我們永遠都無法確定其中女性角色所代表的是女人或者是阿尼瑪。比較好的辦法是同時以這兩種角度去詮釋童話,那我們就會看到有些童話從女性的角度去詮釋時會得到很豐富的素材,但若從男性的角度去詮釋時,卻似乎並沒有那麼發人深省。有了這樣的印象之後,我選擇了幾則可以由女性角度詮釋的格林童話,但是我並不能說它們和阿尼瑪的問題毫無關連。

 
 
童話是通往心靈的祕徑,歡迎發起讀書會或講座! 我們願意支持,一同推廣閱讀。 「童話心理學」讀書會或講座推薦書單,歡迎擇一閱讀 ☉《公主走進黑森林》《解讀童話》《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童話中的女性》、 ☉《公主變成貓》 我們可協助:推薦專業講師、致贈發起人樣書、提供團體訂書優惠等。若有興趣,請來信|客服信箱 ,或洽02-27029186*226 劉小姐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