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創意連繫新書分享會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

《敘事治療三幕劇:結合實務、訓練與研究》

《說故事的魔力:兒童與敘事治療》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故事 • 解構 • 再建構:麥克 • 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

NARRATIVE THERAPY CLASSICS
 
作者:麥克•懷特 Michael White
譯者:徐曉珮、審閱:吳熙琄
書系:Master 055
定價:45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18 年 04 月 10 日
ISBN:9789863571162
 
特別推薦:吉兒•佛瑞德門(Jill Freedman)、丁興祥、李維倫、金樹人、彭榮邦、黃素菲、楊蓓、賴杞豐
 
【審閱者序】古典敘事在跨文化中的流動與蛻變
書序作者:吳熙琄 /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Dialogue)創辦人

  於2016年出版的第一版《故事•解構•再建構:麥克•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Narrative Therapy Classics,原書名直譯為「敘事治療古典理論」)這本書,把麥克•懷特一生對敘事的核心理念,實踐的發展歷程,做了一個非常精華的介紹。讀者可以慢慢看出在八個章節中,麥克面對各式各樣的主題時,是如何帶著突破性的思考來看待不同類型的來訪者,以及如何與不同的來訪者對話,真的非常精彩而解構。

  到底麥克一生當中有那些劃時代的重要文章可以整理編輯成一本書?世界各地的資深敘事治療師共同給出心中的選擇,而有了本書的付梓。我在審閱這本書的時候,再度仔細閱讀每一個章節,也看到自己從1991年開始接觸到麥克的教學之後,看著他隨著不同的階段,介紹他最新創造、整合的不同理念的過程,因此審閱這本書,似乎也像是再次地呼應著跟著麥克的歲月的學思歷史發展。

  在2018年的今天審閱這本書,特別的有感觸,這些反思和感想,有的我很熟悉,有的很訝異,我想一一分享:

(一)麥克提到,不去邊緣化任何一種生存方式的智慧與主體性,應協助來訪者探索另外一種屬於他們的生活知識。麥克總是相信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在看要用怎樣的方式去生存與生活,他特別覺察到諮商師擁有自己都不一定注意到的權力──一種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們的生存方式與智慧知識消失不見的權力。

(二)麥克堅持去發現人們如何在困難中不斷去看到自身較偏好的故事,在偏好的故事中去發展他們有底氣的自我認同。在麥克的許多案例中,我們會讀到他如何透過?事的問話,去讓較偏好的故事可以不斷發展和豐厚起來。

(三)麥克提到他偏好的隱喻是詩, 他引用詩人馬盧夫(David Maloud)的想法,提到詩學的隱喻可以挑戰存在被邊緣化的問題,進而讓「日常存在的小小儀式」被看見。他覺得這些形容特別的令人感動。馬盧夫說,詩的用字一定是精準的,而重點是我們如何去找尋字句,把不被看見,和不被敘說的事物描述出來,可以讓獨特的經驗發出光芒。詩會協助讀者去看見原來看不見的地方,並表達出來。在來訪者的生活中,我們如何用精準的文字去表達來訪者的生活,是一個可以銘記在心的原則。

(四)麥克指的靈性,和一般的靈性定義有所不同,他會去看到和欣賞人們生命中可以看見的事物,而不是看不見的東西,去欣賞人們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而且打破既有的方式和選項,提供自我認同建立的基礎。這是一種深刻的承諾,願意去看見平常不易被看見的東西,願意回歸到生命本身的流淌,發現它原來是值得被像詩般地看見和好奇。

(五)在書中提到麥克曾經介入攻擊事件,這讓我想到許多年前我參加在亞特蘭大的一個著名的黑人學校──史派曼大學(Spelman College)的國際敘事對話的大會。 我們一夥人有機會和麥克去校園外面的街道散步走走,街上有乞丐向我們要錢,我們所有的人都沒有掏錢,唯獨麥克從口袋中掏出一些零錢給這個乞丐,當時我就覺得,麥克是一個真正心存憐憫的人。我相信,當麥克看到人們在打架的時候,他是真的有可能會去介入,然後想辦法去幫忙, 他就是一個充滿著社會正義感的人。

(六)麥克總是強調孩童們在面對創傷的時候,不論有怎樣的問題和症狀,他們都是有反應的。當孩童可以和他們有反應的故事做連結的時候,對他們的自我認同會帶來信心和力量的提升,而不被二度創傷。這讓我想到許多年前,我有機會透過一個諮商師的邀請,和兩個青少年對話。這對兄弟的父母先後突然過世,我先陪他們看見生活中他們不讓父母擔心而努力生活的意圖,去看見他們的反應(response),此時的他們認識到自己對過世父母的貼心,以及想要父母放心的善意。 我再以敘事中「再次說『哈囉』」(say hullo again)的做法,用過世父母的想法來見證這兩個孩子堅持將生活過好的努力,這對兄弟在結束的時候表達,開始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更堅定的信心。這是一場讓我和諮商師都很感動的對話。

(七)麥克提到,面對疾病,可以用不同於主流論述的方式來看待人們如何選擇,以不同的生活方式來面對疾病。我近年來對疾病和癌症的論述,進行了很多的反思,希望從疾病中可以去尊重「人」的面對和努力,透過疾病去看見人,而非用一般的疾病中心論述去弱化人,這一點我和麥可有很深的共鳴。

(八)麥克提到個人的文檔,主要包括個人能力發展的敘述,如此一來,當事人才不會覺得自己是那麼失敗。在麥克的工作裡頭,如何在失敗中重新看見自己的回應和努力,是非常受重視的議題,麥克努力地讓來到他諮詢空間的人,可以遠離失敗自我認同的結論。這讓我想到很多年前我有機會在美國的精神科住院病房實習,陪伴了一位住院的病人,就暫且叫她瑪麗亞。瑪麗亞對於自己住院覺得很羞恥,覺得怎麼又住院了?當我有機會去理解住院對她生活的意義,住院對她想要的生活會帶來怎麼樣的靠近時, 她逐漸告訴我,雖然她覺得住院是一件失敗的事情,但是她也感覺到,在住院的時候,她才能夠更穩定,她才能夠避免傷害自己。在這個對話裡面,她突然意識到,住院對她而言,其實是她照顧自己的一個決定。而且她的先生跟她青少年的兒子也會比較放心,會定期來醫院看她。透過這些對話,她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病人,她很高興自己可以來住院,對她來講,住院只是一個過渡期。

(九)我從1998年開始在華人地區教敘事,到今年也20年了。在許多的教學與現場訪談當中,試著將敘事治療理念與技術帶入說華語的文化環境。我發現能夠尊重來訪者的脈絡,緊跟著他的感受前行,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在對話的過程當中有太強的企圖心,為了解構而解構,換句話說,解構是在一個適當的時機自然而產生的。這幾年也跟許多國外在敘事領域有很多浸泡的諮商師交流,大家都特別欣賞敘事的哲學觀,也受到敘事很深的影響,大家也有一種共鳴,就是?事的問話要因地制宜,不能勉強。這也讓我看到,在澳洲、紐西蘭發展出來的敘事治療,有著它歷史、社會、文化發展的脈絡,也就是他們面對著當地原住民長期受到白人從各面向壓迫的議題,一直到2008年,澳洲政府才對原住民正式的道歉。?事理念的發展和這個文化發展脈絡有密切連結,解構是必須的,對做為社工的麥克也是一個責任和任務。
  麥克對於關心政治運作如何影響人的被邊緣化,有很深的情懷,在這本書裡,我再次的體會到麥克會針對問題背後的政治意圖和運作做出很多的探索和對話。但我認為,在我們的實務工作裡,治療師的意圖還是要緊跟著來訪者,協助找出來訪者真正的需要。

(十)這本書的許多理念對我多年的實務和講學有著深刻的影響,這些不同的敘事理念提供了生命跟生活許多不同的視野跟智慧,與內心聯結,化痛苦為力量。這次審閱這本書,最深刻的體悟是,我欣賞敘事的哲學觀跟精神,但我堅持以我的方式去呈現敘事。在不同的講課以及訪談當中, 我比較傾向於用溫和解構的思維去陪伴來訪者。麥克定義的解構是推翻顛覆 (subvert) 理所當然的現實與做法的過程,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但在我的思維裡,我比較少用推翻顛覆的心念 。有些人會將我的敘事治療風格命名 為「吳氏敘事」,我想可能是因為大家已經發現到我呈現的?事,已經不再是麥克的古典敘事了。這麼多年來,我帶著從麥克身上學習到的敘事,不斷在華人的文化裡面去探索,怎麼樣可以跟華人的文化更靠近,怎麼樣能夠做到無所為又有所為,也不斷地看見、引入最新的後現代對話理論技術,與敘事做出整合。

  很多年前,麥克分享過一個概念,就是「copy that originate」, 指一開始大家學習敘事,會先模仿一段時間,但後來可能都要慢慢地,去開創屬於我們每一個人或是每一個文化可以去獨特發展的敘事。我總覺得,既然這個西方來的東西有幸落地到我們的土壤,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我們的土壤裡,努力長出屬於我們的敘事,是大家可以去思考和努力的。

  謝謝杜維曲中心出版部門(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把這本書整理出版,謝謝心靈工坊, 謝謝徐曉珮小姐的翻譯,所有因緣的具足,讓更多的華人有機會可以閱讀這本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