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靈魂密碼:活出個人天賦,實現生命藍圖》

《自殺與靈魂:超越死亡禁忌,促動心靈轉化》

《傾聽靈魂的聲音─25週年紀念版》

《靈性之旅:追尋失落的靈魂》

《紅書:讀者版》

《夢是靈魂的使者:一個榮格心理分析師的夢筆記》

《夢與幽冥世界:神話、意象、靈魂》

The Dream and the Underworld
 
作者:詹姆斯•希爾曼 James Hillman
譯者:王浩威──審訂;王浩威、康琇喬、陳世勳、陳俊霖、鄭惠如──翻譯
書系:Holistic 129
定價:450 元
頁數:296 頁
出版日期:2019 年 02 月 13 日
ISBN:9789863571421
 
特別推薦:呂旭亞、洪素珍、彭榮邦
 
第一章 橋

  就像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留下的書寫片段,有些時候,許多的想法只要幾個字就可以表達了,而這幾個字濃縮就成一個題目。相對來說,所謂一本書,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這本書的題目有許多種可能,例如「夢之橋」,或「人間和地下世界之間的橋」。佛洛伊德曾經用過類似的比喻,他表示,夢是通往潛意識的皇家大道(via regia)。只是這條皇家大道,在佛洛伊德以後絕大多數的心理治療裡,一直都是早上上班巔峰時間的單行道,是從潛意識前往自我之城的方向。而我選擇去面對的,是另一方向的路。

  因此我必須在一開始就先承認,我是以相當專注的意圖來搭建這一座橋。這本小書試著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熟悉的一切的方式來討論夢。書的論點,既不採取佛洛伊德的潛抑作用,也不採取榮格的補償作用;而是對與靈魂有關的夢和與死亡有關的靈魂來進行想像(imagine)。我越來越相信,我們如果將夢整個解釋過程的重心放在意識層面的生活,根本就是錯的。我這裡所謂的「錯」,是全面性的錯:傷害的、扭曲的、詐欺的、不當的、誤解的,而且還侮辱了這些材料,也就是侮辱了夢。當我們弄錯了夢,便弄錯了靈魂。假如靈魂與死亡的關係果真就如一般所認為的那樣密不可分,那麼這一切對夢解析的誤解便會欺騙了我們的瀕死過程。而瀕死和死亡與夢個別的關係,在以下的文章裡將會加以陳述。

  我們先從一個明顯易懂,卻經常被忽略的問題開始:夢是屬於哪個神祇,或是哪個神話領域?這個問題存在了一個假設:如果我們知道夢屬於「哪裡」,就比較可以知道夢是要什麼,它們代表什麼意義,以及我們可以對它們做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帶出了將夢的理論建構在神話基礎之上的這本書—一本關於夢是屬於幽冥的地下世界以及掌管它的神的書。這說法一點都不是祕密,這本書的書名就等於是宣告了這事實。而且在短小的第二章裡就會指出,所謂夢,是以神話為基礎,原本就是存在許久的事。即便是佛洛伊德,不經意之中多少也轉向了神話中幽冥的地下世界,而為他的夢理論建立了基礎。

  所以這一本書如果有任何新意,無非就是完全從神話的立場重新來看夢。夢的理論有一大堆。任何運作不錯的分析或治療團體,無論是位在曼哈頓上城、哈利街或漢普斯特德,比佛利山莊5 還是蘇黎世,都可以找到五花八門的門派:佛洛伊德派、古典佛洛伊德派、新佛洛伊德派、佛洛伊德心理動力修正派,各形各色的榮格派、完形戲劇派、超越神話派、科學實證派、自我行為學派、原始超心理學派,還有可以追溯到浪漫主義之前的存在取向或現象學取向的。然而在我知道的範圍裡,這些團體沒有一個探討過關於神話的問題,甚至連提出神話的問題都沒有。沒有任何是從原型所衍生來的理論及其相關實踐來討論關於夢的一切。也許有人曾經在夢中尋找神話,也有人用神話來擴大夢的動機。然而,有個方法是完全不同於過去的,就是將夢視為特定的、原型式的「地方」(place)來加以突顯,在這裡和特定神話的地理學互相輝映,然後再進一步從心理學理論中展現出這個地下世界。我們將透過心理學理論與神話理論(「檢視」和「想像」)的連結,寫出和地下世界永遠保持關聯的,關於夢的心理學。

  像這樣將當下的理性法則(logos)推回到神話(Mythos),對日常的文化歷史潮流進行對抗,我已經投入了相當時間的努力了。這篇文章第一次報告是在1972 年,由親切的史丹利.羅曼.哈波(Stanley Romaine Hopper)主持、大衛.米勒(David Miler)及詹姆士.維金士(James Wiggins)邀請,在紐約市美國藝術宗教文化協會進行的演講。接下來,1973 年的「人與世界的相互對應」(Correspondences in Man and World)又發表一次,在瑞士亞斯科內市(Ascona)的愛洛思會議(Eranos Conference),進而由波特曼(Adolf Portman)及利采瑪(Rudolf Ritsema)編輯而出版了這本書。這版本雖然已經更完善了,是掛在愛洛思的名字出版的。在愛洛思這論壇,我曾連續好幾年主講這一類的主題,包括對特定原型主題的闡述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意識,特別是對心理學有關的想法和態度的影響。

  我討論過的題目包括以兒童原型談自我的發展和成長(1971),以青春─衰老配對(puer-senex pair)來討論年老與年輕的心理(1967),用酒神戴奧尼索思(Dionysos)的原型構成來診斷歇斯底里及自卑傾的女性特質(1969),以及討論透過阿南刻(Ananka) 和雅典娜(Athena)的型態將非正常改變為正常的治療(1974)。這一切都是企圖將已經確定的心理學說法放置到相關的神話背景下來看看另一種可能的努力。我希望這些原型的觀點可以改變我們對心靈的視野,讓目前心理學所說的或所做的一切,變得以更心理(也就是更多自我反思、想像,並且更有深度)。

  這篇文章因此和其他文章一樣,都是來回徘徊(epistrophe)的文章,一再地反溯(reversion)、回頭(return),將現象喚回到它們原來的意象背景中。這個以彼此的相似性來思考現象的原則,是直接從愛洛思的一位朋友亨利.考濱(Henry Corbin)那裡來的。特別從他的研究中,以及他致力發展出來的塔偉(ta’wil)法(象徵式的釋經學)。

  透過相似性(resemblance)進行回溯,是所有心靈事件進行原型的探討時最主要的原則之一。回溯本身也是橋梁,將事件連接到意象,將心靈過程連接到神話,將靈魂的苦痛連接到表現其中的意象神祕。當心靈現象混亂時,來回徘徊,或者是相似性的回溯,對心理的理解提供了一條康莊大道,可以讓心靈現象在開始混亂時又找到了秩序。這是不同於佛洛伊德發展觀點,也不同於榮格對立觀點的方法。而且,這個方法還有另外兩個優點。首先,它可以讓我們將眼光落到了現象:什麼是真的被夢到、真的敘說出來、真的體驗到,因為只有將掌握在手中的這事件詳細檢查,才可以找到一切可能相似的原型組合。而「由一到多」(which of many)則是第二的優點:單一的解釋原則,不論這解釋的構想是多偉大或多不同,包括榮格的自性和對立,或是佛洛伊德的力比多發展,都沒有為心靈天生的多樣性提供這相似性的多元。來回徘徊意味著回歸到多元的可能性,正是回應著了無法被包含在任何論述中的許多意象。

  意象(image)一直是我開始建構原型重見心理學(archetypal re-visioning psychology)的出發點。在本書裡,對意象的強調以及更多的相關細節,我們會談得更遠。事實上,這本書成了進入我其他寫作的主要橋樑(或地下道)。因為在這書裡,有關意象的心理學是更明確地擺在夢或死亡的心理學中。這個深度心理學是藉由幻想的陰暗意象,藉由深化或病理化,藉由作為靈魂儀式的治療,而指向在神話中的地下世界。深度心理學要從意象開始,就是從神話的地下世界開始,所以這本書等於對我們的意象心理學提供了神話的觀點。我們主張將意象是最前提的,意即認為夢才是最初的獲得,白天的意識其實都是從夜晚開始,並且背負著夜晚的陰影。我們的深度心理學,將從死亡的觀點開始展開。

  這樣的觀點轉換,並不只是批評和矯正過去的心理學,包括其在夢這個主題上所說過的一切而已。這樣的觀點轉換更意味著:傳統的事件或理念以及它們的神話相似性間的橋樑,如果遭到撞擊了,全新的洞察軸線也就忽然打開,我們過去經驗中許多理所當然的心理學,以及許多當代相近的心理學理論裡,也就可以重新冒出許多完全不同的看法。

  儘管我對這些基進而聲名狼藉的新奇事物,向來都有著強烈的嗜好,像是看透了國王新衣的孩子般興奮,但我還是會努力著去遵守一些嚴格的限制。我很願意從一開始就闡明我所遵守的這些限制原則,因為這些原則既是描述的角度與方法,也是信心的宣言。

  首先,我們自己的想像和相關的一切,無論是在心靈當中上天下地到了多遠的地方,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停留在西方定義的心靈範圍裡,包括它文化的、地理的和歷史的傳統根柢。一切要去開創或發展的浪漫企圖,只有在古老的、已知的和有限的古典疆界中,才是有可能的。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所謂的新,只不過是更新、復活或復原而已—而不是創造;所說的這一切,都是針對死者或過去,不是準備付諸實現的未來。所以一切都只是評論,只是註腳,是在別人已經做過且做得更好的基礎上,搭起一座往後退的橋樑。

  順著這點因此有了第二個原則:我們應該努力繼續待在心理學的領域裡。佛洛伊德與榮格以心靈為前提,公開棄絕了解剖學、生物學、自然科學和神學,因此深度心理學的傳統是在發展過程中繼續待在自己的領域,創造出自己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包括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和精神病理學,即使只有八十年的歷史,確實是昂首跨步向前的。但我不想要另闢領域來耕耘茂盛;我們腳下的這一片土地本來就還可以更茂盛,只要我們努力工作讓這一切煥然一新。而這一切努力在深度心理學裡指的就是,挖得前所未有的深,挖出一座通往地下的橋樑。

  第三,為了讓限制更嚴謹,我們投入的這片心理學領域,將與佛洛伊德、榮格所的工作範圍一模一樣。我們應該將繼續在這領域挖掘,只不過是以另一個角度—不用他們兩人的挖掘方式,或沿著他們的挖掘軌跡,而是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去耕墾他們的土。呈現出來的輪廓也許不同,但是領域都限制在同樣的範圍:是西方人在自己歷史傳統及文化困境中的心靈。而且我們的意圖和他們兩人也是相同的:所敘說出來的心理學是可以反映出關於個人靈魂的熱切重要性。這橋梁於是浮現,一座朝向我們的內在橋梁。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