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 |
Have You Ever Known How to Rest? Eight Stories to Tell You How to Keep Your Body, Brain and Mind Well-Balanced |
|
作者:黃天豪、吳家碩、蘇益賢 書系:Selfhelp 034
定價:380 元
頁數:272 頁
出版日期:2020 年 02 月 05 日
ISBN:9789863571742
|
|
特別推薦:何立安、吳英璋、吳進欽、曾心怡、蔡宇哲
|
|
【媒體露出】 熱青年|【宅在家快崩潰? 心理師5妙招讓你揪安心】 有機誌 【匯流書房】每天睡飽隔天工作效率依然不佳? 可能是你的「三力」失衡了 復興電台、快樂聯播網、教育電台、華人網路心靈電台、聯合報繽紛版、中央社每週好書讀、人間福報、關鍵評論網、直銷人雜誌、雲林正聲廣播電台、中廣「新書快報」、健康2.0、i聽聽
休息,是現代人最渴望,卻最得不到的東西
以下情況,認真生活的你一定不陌生:
√白天上班累得半死,夜晚卻只想滑手機不肯睡? √明明努力準備,可臨場就是表現不好,甚至失常 √入行十年,職場上卻常健忘、失言、為了小事對同事抓狂 √工作多頭進行,以為帶來效率卻老出包
這不表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你太努力,卻不知如何休息,導致「體力」、「腦力」、「心力」耗竭。體力、腦力與心力,共同撐起一個人的生活。作者們首先帶領讀者認識這三力在生活中如何運作、互相影響,又應如何找到正確的休息方式,以達到最有效率的全面充電。
補充體力=良好睡眠 補充腦力=轉換任務 補充心力=人際互動
接著進入八篇諮商情境微小說,隨著主角和心理師的對話,讀者可深入了解三力的各種面向、為何耗損、如何用適合方式恢復,進一步透過檢核表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好好取得三力之間的平衡、獲得身心腦的全面放鬆。
本書特色 ★ 圖解學習─八個微小說皆搭配三力前後變化圖,有助理解諮商後三力的變化。 ★ 專業知識─微小說中穿插重要概念與專業詞彙,解答讀者疑惑。 ★ 互動閱讀─收錄如主動失眠、讓失眠惡化的信念等檢核清單,可隨時自我檢測。 ★ 心理師總整理─透過心理師的專業角度,整理主角的問題、成因,並說明解決方針。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何立安│體育博士/體能教練 吳英璋│台大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吳進欽│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創辦人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委員
專業推薦 《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是針對恢復而撰寫的一本罕見的好書,作者們一開始就精準地指出,疲勞可以來自不同來源,而不同來源的疲勞,則需用不同的方式去排除。作為一個運動科學的工作者,我認為這正是目前大家所欠缺的應用工具,如果每一位訓練者都可以在取得正確的刺激之後,又能夠有效管理自己的各種疲勞,那麼他們將會得到最佳的恢復,並且爬上長期向上適應的曲線,產生最佳的訓練效果。──何立安(體育博士/體能教練) . 華人由於根深蒂固的「勤奮」文化,大多數人都以為不休息、睡得很少,把時間都花在學習卅工作上就叫做勤奮,更多人以此為榮。但這只是在燃燒生命、讓工作效率下降而已,不該是勤奮的本意。休息不只是為了要走更長遠的路,而且還是用更好的姿態與效率來走。有了充分的休息才能讓工作有最佳的表現,也讓大腦與身體的健康可以長期穩定地持續。……勤奮應該是指用心做好生活中所有該做的事,這個「事」是包含休息與睡眠的。經由《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中對三力的介紹後,大家就知道如何正確又安心地休息了。──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委員) |
|
本書目錄: 推薦序一 增強體力的訣竅?──懂得有效管理疲勞、正確恢復是關鍵! 何立安 推薦序二 不只是好好休息,更要正確休息 蔡宇哲 前言 從「三力」──體力、腦力、心力認識自己 本書使用方式 第一次讀「三力」案例就上手:如何閱讀本書
故事一 夜深了,你總是讓自己主動失眠!? 小碩,上班族、好爸爸。工作忙碌,常加班。回家之後非常累。但奇怪的是,每到了該睡的時候,他卻總在網路、手機的世界「浪流連」。明明很想睡,卻硬是不讓自己睡,有次看影片看到快睡著,居然被手機砸到⋯⋯ #主動失眠 #休息競爭 #三個小休息
故事二 不完美的完美主義 小綠,認真用功的好學生。即將面對人生中關鍵的大考,只是她的腸胃卻開始不聽話,在考試時時常不舒服,她因此走入了諮商室。心理師告訴她,一直保持在「完美」的狀態,其實可能讓考試變得「不完美」,這是怎麼回事? #完美主義 #壓力—表現關係 #你想當黑馬還是墜馬
故事三 連假下午在民宿遇見廣告設計師 阿德,廣告設計師。長期投入工作後腦力衰退。在主管建議下請了長假,成為「東漂」一族。在心理師旅行的路上,兩人在一間民宿相遇了,開始聊起廣告業的辛苦。心理師好奇,阿德是如何讓自己的腦力慢慢恢復的? #正念減壓 #意志力 #半農半X的生活
故事四 一直受傷的重訓男子 小偉,上班族,努力投入健身卻總是讓自己不斷受傷。教練發現後,邀請小偉來找心理師談談,卻意外讓小偉發現,原來自己在運動、重訓領域這麼拼命,都是為了處理小時候被霸凌的回憶⋯⋯ #自我概念 #自我差異理論 #找到好鏡子
故事五 一場格外清晰的夢 小芬,聰慧而傑出的上班族,因情傷而走入諮商室,原本穩定的情緒,卻在靠近跨年時開始波動。原來,還在單身這件事讓她有點焦慮。而這個擔心,變成了一個讓她困惑不解的夢。心理師會如何陪她「解夢」呢? #科學解夢法 #睡眠趨力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故事六 我那從「編輯」變成「小編」的朋友 阿華,夢想曾為「主編」,卻因為網路世代興起而變成「網路小編」的媒體工作者。某次社會案件採訪時,因疏忽用了「標題殺人法」,也沒給心理師審閱過就發文,惹怒了當時接受採訪的心理師。到底,阿華會如何跟心理師解釋呢? #深度工作 #非理性信念 #找出你的價值觀
故事七 我可沒有把小孩忘在IKEA遊戲區喔…… 你也是想成為一百分的爸媽嗎?為什麼,在教養路上,我們努力讓自己更完美的同時,大腦與身體卻時常不聽使喚出亂子(好比把尿布放在冰箱而不自覺)。同時,嬰幼兒的睡眠不穩,也讓大人筋疲力盡,該怎麼解? #夠好的父母 #嬰幼兒的睡眠 #放下睡眠手環
故事八 退休後的人生? 陳老先生,私營企業的高級主管。退休後,他努力讓自己生活充實,但身體卻不聽話了。失眠、焦慮、恐慌症都跑出來了,而這一切症狀的根源,似乎都和某個陳老先生沒有覺察到的因素有關? #生存焦慮 #讓失眠惡化的信念 #撥雲見日 |
|
 |
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