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給媽媽的貼心書》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
《0-2歲寶寶想表達什麼?》
《3-5歲幼兒為什麼問不停?》
《6-9歲孩子,為何喜歡裝大人》
《10-14歲青少年,你在想什麼?》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Peaceful Parent, Happy Siblings How to Stop the Fighting and Raise Friends for Life
 
作者:蘿拉.馬克罕 Dr. Laura Markham
譯者:傅雅群
書系:LoveParenting 002
定價:560 元
頁數:432 頁
出版日期:2020 年 10 月 19 日
ISBN:9789863571926
 
 
第四章  指導孩子情緒溝通與問題解決

喬納拿走某個東西,西恩大哭起來,我會說:「我們要試著跟喬納說什麼?」當西恩說:「我還想玩那玩具,喬納,可以請你還給我嗎?」喬納通常會把東西還給西恩。我發現,只要我提醒他們與彼此溝通,他們大都能靠自己解決問題,我已經教會他們了。
——艾蜜莉

情緒智商起源於我們了解自己的情緒,進而能調整情緒並達成目標。接著,則要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了解他人的感受,以尊重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渴求。因此當玩具被弟弟拿走時,情緒智商較好的孩子既不會哭泣、也不會出手打人,他會說:「我還在玩那玩具,喬納,可以請你還給我嗎?」

如果你察覺這種成熟的互動在兩歲至四歲的孩子身上並不常見,你的觀察是對的。多數手足不會這樣互動,根據父母的描述,年幼的手足一個小時平均發生七次衝突,這些衝突中約只有一成最後會以和解、甚至妥協而歡樂收場,其他約有九成,會出現一些恐嚇或強迫,最後由較強勢的一方說了算,或者兩個孩子都從衝突中退卻了。大多數父母盡量不介入,說服自己反正孩子大了就會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畢竟,他們一天到晚都在面對衝突,這樣的練習應該足夠了吧?

不過,許多研究顯示,有兄弟姊妹的孩子,他們的社會技巧並沒有比獨生子女更好,有許多手足就打了好幾年的架。想不透吧?柏.布朗森(Po Bronson)與艾許莉.麥莉曼(Ashley Merryman)在《教養大震撼》(NurtureShock)中提供一個令人不安的解答:「也許事實正好相反,孩子從手足競爭中學會的是負面的社會技巧,而缺乏正面學習。」

換句話說,放任孩子自行處理,他們從手足互動中學到的,可能是:「霸凌」才會贏。

所以,父母應該要介入、創造和平共處的情境?如果我們的介入聽起來像是:「把玩偶給你妹妹!」那只是在教小孩,如果在權位者面前搬弄是非、佯裝受害,便能達到目的,這麼一來,他們便無法學會如何建設性地處理與手足間的衝突。

反而,孩子們更能從同儕互動上學到社會技巧,為什麼?因為如果他想要繼續玩,他勢必得聽進他人的觀點、想辦法顧全雙方,畢竟同儕關係極有可能真的說斷就斷,相較而言,與手足相處就不一定非得要解決衝突點、讓雙方都滿意。我們的文化較缺乏好好處理「差異」的典範,至少過去時代村落中的孩子們比較不會被依照年紀分開,年幼的孩子們會跟著年長的孩子們到處跑,幸運一點的孩子們會交到親近的朋友,並從對方身上學習彼此善待、互惠,他的手足關係也明顯地較為正向,而學校或托兒所確實是孩子們學習「利社會能力」的場域,否則除非我們仔細指導,不然孩子們可能學不到有建設性的社會技能。

這並不表示我們必須干涉孩子們間的互動,這麼做會讓他們缺乏練習自己創造和平共處的機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說出:「我還在玩這個玩具,喬納,可以請你還給我嗎?」這樣的話,而不是動手打人,父母確實應該給予明確的引導,他們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

指導基本的情緒智商能力

第一章,我們已經討論過情緒輔導與同理,這兩者奠定孩子們了解自己與他人情緒的基礎。父母還能如何協助孩子們發展情緒和社會智能、讓他們和平共處呢?

1. 談談感受。如果父母多與孩子談談日常生活中每個家人的感受與需求,手足對待彼此時會比較敏銳、比較有感情,也更能理解別人的觀點。即使孩子年紀還小,也會有效果。當媽媽告訴學步幼兒,寶寶可能有些什麼感受,學步兒也會對寶寶發展出更多同理,並減少嫉妒。

2. 問問關於感受、需求、渴望與選擇的問題。
.「你感覺怎麼樣?」
.「你想要什麼?」
.「你剛剛做了什麼?」
.「那樣做有用嗎?」
.「你有得到想要的嗎?」
.「你的哥哥卅弟弟有得到他想要的嗎?」
.「你覺得他是什麼感覺?」
.「下次同樣的狀況,你還會這麼做嗎?或是你可以試試不一樣的做法?」
.「你覺得自己還可以怎麼做?」
.「你覺得那樣的話,會發生什麼?」
聆聽、點點頭、重述一遍,確保你正確地理解,維持溫暖、不評價的態度,保持幽默感,當孩子說:「下次我就會揍他!」你可簡單地問:「嗯……那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試著不要馬上評論或訓誡他,引導孩子們重新思考,將有助於他發展判斷力,而好的判斷往往來自於糟糕的經驗。

3. 一次又一次的解釋與示範。
當他們爭奪某個東西,我會說:「傑可布,你說:『莎拉,你玩完時可以換我嗎?拜託。』」等他重複說一次,接著我會轉過頭、對莎拉說:『好,傑可布。』我會重複很多遍。直到有一天,我在煮飯,側耳聽到他們幾乎用一模一樣的字句解決衝突。那時我真感到驕傲!
——蒂恩

4. 練習找出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在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間擁有各種不同的需求,這些都是契機,試著想出對大家都好的辦法,「嗯……你想去游泳,但姊姊想去公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兩個人都開心?」

5. 示範運用以「我」為主詞的句子,這意謂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評斷或攻擊他人。例如,當女兒大叫,與其說:「你才笨吧!」不如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罵我。」
練習以「我」開頭的句型,可用來描述你的感覺、需要什麼、怎麼看待這個情境,並在最後加上你希望孩子怎麼做。「我覺得___,因為我想要(或需要)___,但我發現你___。」例如,「我很擔心,因為我想要準時出門,但我發現你還沒準備好。請你趕快穿上鞋子。」

6. 示範利社會行為。家裡的大人如何對待彼此,是孩子們最有影響力的示範,善用這點,運用角色扮演來示範你希望孩子們如何對待彼此。例如,你可能會對伴侶說:「只剩下一根香蕉了,我們分著吃吧。」或示範如何以尊重態度設立限制,說:「不好意思,我正在使用它,等我用完換你用。」搭配微笑和擁抱。

你的新角色:翻譯員

你可以把「教孩子們溝通」想像成是在幫兩個雞同鴨講的人翻譯。當然,孩子們自己本來就在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只是當他們一焦慮、或脾氣一上來,思緒就亂了,也聽不進別人說的話,這時,父母的工作就是幫孩子們搭起橋梁,讓他們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並幫他們聽懂彼此的表達。一旦你幫他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他們將越來越有能力一起嘗試解決問題,漸漸不再借助你的幫忙。

「你抱起吉歐瓦娜,她就開始生氣,你有沒有聽見呢?看起來她希望你放下她。」
「柴克喊停了,他不想要你這樣拉他。」
「雅美莉亞說是她先拿到玩具的,安柏也說是他先拿到玩具的……你們都認為是自己先拿到的!」

成功的翻譯員必須發揮同理,理解孩子們雙方的觀點,也必須保持冷靜,才不會馬上評斷對錯,即便我們為了確保所有人都安全而設立限制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站在某個孩子那邊,另個孩子便會豎起防衛、關閉耳朵。試著想像孩子對你這樣的介入會有什麼反應?

「你弄傷寶寶了!立刻把她放下來!」
「別再拉他了!你怎麼一天到晚對弟弟動手動腳!」
「雅美莉亞,妳是姊姊,應該比較懂事才對,不要再跟妹妹搶了!」

以上這些語言不會建立橋梁,因為孩子覺得被批評了,即便他最終乖乖合作(這不太可能發生),也會心生怨懟,往後更愛反抗。
翻譯是寶貴的教導方法,幫助孩子們了解社會動力。如果你可以以同理翻譯、盡量不去評斷對錯,會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被聽見了,他們的情緒於是會冷靜下來,讓他們更能聽見彼此。

指導孩子們辨認與溝通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如同我們討論過的,當父母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倍受關愛,便可以讓手足競爭降到最低。然而不論你再怎麼回應,孩子們偶爾還是會起點衝突,如果孩子無法以語言表達他想要什麼,他就會藉身體來做出反應。所以父母的工作就是協助孩子們學習辨認,並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也幫助其他手足聽見、並回應他的表達。

如果你有多個孩子,你便會有許多機會去指導他們辨認、溝通自己的感覺。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

詹姆士(三歲)正在玩他的小砂石車,維莉特(十五個月)走到他身後、拉了他的衣服,他煩躁地看一看自己的肩膀,當他正要轉身推開維莉特時,媽媽說:「詹姆士,維莉特拉你衣服,看起來你不喜歡這樣,你可以用講的告訴她嗎?推人會讓人受傷喔。」
詹姆士:維莉特!不要!
媽媽:詹姆士,我聽到你說不要了!你可以告訴維莉特,你不要她做什麼嗎?
詹姆士:不要拉我的衣服!
維莉特睜大眼睛,來回看向媽媽和詹姆士。
媽媽:維莉特,詹姆士說不要拉他的衣服,妳想要詹姆士注意妳嗎?妳想要跟他玩嗎?
維莉特笑了,並拍拍手。
媽媽:詹姆士,你看看維莉特好想跟你一起玩!這是她拉你衣服的原因,她想說她要跟你一起玩,我看到你正在玩小砂石車,維莉特可以怎麼樣加入你的遊戲?
詹姆士:在這裡,小維……妳可以拿這台砂石車,妳去挑一個積木放在裡面,把它載到砂石車這裡。
強尼(四歲)走進房間,克里斯丁(五歲)正在房間裡玩飛機,強尼一把抓住飛機。
強尼:換我了!
克里斯丁:沒有,現在我還在玩……我可以玩很久。
他讓飛機從強尼面前滑過,發出咻咻聲,強尼開始哭,追著飛機跑。
爸爸:我聽到強尼在哭……你們兩個還好嗎?
強尼:他很壞!
爸爸:強尼,我看到你很傷心……你可以告訴哥哥你想要什麼嗎?而不是罵他。
強尼:他惹我!我也想玩飛機!
克里斯丁:但現在是我在玩!
爸爸:強尼說他想要輪流玩飛機,克里斯丁說還沒準備好玩完這一輪……嗯……這真是傷腦筋……我知道等待是很難的,強尼。
強尼:我不想要等……我現在就想要玩飛機!我想要用卡車幫它加油。
爸爸:強尼,我知道你想要現在就玩飛機,你已經想好要怎麼玩了,你可以問問看克里斯丁他玩完時能不能拿給你。
強尼:你玩完的時候,飛機可以換我玩嗎?克里斯丁。
克里斯丁:好,但我還要玩很久。
爸爸:好……我們家的規則是每個人一輪都可以玩很久……你可以告訴強尼大概什麼時候可以換他玩飛機嗎?
克里斯丁:我到睡覺前都想玩。
強尼:那我想要把飛機放在床邊,這樣明天就會是我先玩飛機了。
爸爸:好,所以克里斯丁會玩到睡覺前,然後晚上飛機會放在強尼床邊,明天起床換強尼先玩?你們都同意?
克里斯丁:這樣很好,爸爸,看我飛!
強尼:好……克里斯丁,那我可以當地勤嗎?如果你要降落時,我可以幫飛機加油。

如果強尼按捺不住、情緒潰堤了呢?協助他等待輪到他的時候(閱讀「指導孩子等待輪到自己」),你可能須面對他大哭大鬧,但若不這麼做,也許強尼就整個晚上悶悶不樂,這樣的結果將更不利;相對地,在崩潰之後,他便能想辦法去跟克里斯丁一起玩飛機,或他會找別的事情做,大家都能擁有一個比較快樂的晚上。(閱讀的「幫助孩子度過劇烈的情緒:計畫好的情緒潰堤」)
賽巴斯汀(五歲)和克萊兒(七歲)在玩學校遊戲,克萊兒扮演老師。
賽巴斯汀:我不想玩了。
克萊兒:你要一起玩,我是老師,所以你要聽我的。
賽巴斯汀:爸爸,我一定要繼續跟克萊兒玩嗎?
爸爸: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要跟誰玩,你不想玩了嗎?
賽巴斯汀(啜泣著):她很凶。
爸爸:我知道了,姊姊需要感受到你的心情。
賽巴斯汀(再度啜泣):你去告訴她。
爸爸:你會擔心要告訴克萊兒你的心情嗎?你可以試著告訴她你的感覺嗎?
賽巴斯汀(對著克萊兒):妳太凶了。
克萊兒:我才沒有!
爸爸:賽巴斯汀,你可以告訴姊姊你有什麼感覺嗎?
賽巴斯汀:我不喜歡這樣,我什麼事都不能決定。
克萊兒:好吧……你想當一下老師嗎?我來當壞學生。

你有注意到這幾位父母做些什麼嗎?他們協助孩子們辨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去攻擊手足。他們這麼做:

.描述所發生的事情。
.同理每一個孩子。
.指導孩子們把感受化作語言,而非攻擊。

一旦聽見彼此的需求,孩子們將更能想出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

有些父母會說:「這下好了,以後我每次都得插手了,他們什麼時候可以自己處理?」,凡是要求更多洋芋片、溜滑梯排隊時堅守自己的順序、買冰淇淋甜筒等,各種人際能力會在一次次指導與練習中學會。然而,如果父母僅是告訴孩子們「用講的!」是不會有效果的,我們必須仔細地教導他們要講些什麼。
一旦你開始用上述方式指導孩子們,你會訝異地發現他們竟可以這麼快速地學會處理事情。即便年紀還小,孩子們也喜歡解決問題、與所愛的人和平共處,他們只是需要你教導他該怎麼做罷了。

指導孩子們向對方設立限制

當人們感覺遭受威脅,本能反應便是發動攻擊。因此,孩子們需要我們幫忙他,學會以尊重的態度,向手足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緒(包括憤怒)。我們同樣可以運用翻譯的方法:

.描述。
.同理。
.指導孩子們辨識與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緒,而不攻擊其他孩子。

如果必要,你也需要:

.如果孩子設立限制了,對方卻置之不理,你要去當他的靠山、支持他。
.如果孩子不把限制放在眼裡,你要重新強調家庭規則。
.協助孩子們解決問題。

伊娃(五歲)穿著小仙子服裝,在房間裡展翅跳舞,隨著音樂揮舞魔法杖,她撞到麥肯希(七歲)正在玩的娃娃屋。
麥肯希:喔,不!妳撞壞娃娃屋了!我討厭妳,伊娃!
媽媽:麥肯希,你聽起來好生氣,你先不要打妹妹,你可以把你的感覺說給她聽嗎?
麥肯希:我很生氣,我的感覺就是很生氣!伊娃,我才剛擺好,妳就撞倒了!
媽媽:喔,麥肯希,難怪你這麼不高興,你花了好大的心力才擺好……現在得從頭來過了,真的很遺憾……
伊娃:我不是故意的,麥肯希……我只是在飛……你想要我幫你把家具放到原本的位置嗎?
麥肯希:嗯……沒那麼簡單,我要擺得像剛剛那樣。
伊娃:麥肯希,對不起,我還以幫妳忙……我可以把倒掉的家具弄好?
麥肯希:可以……我想妳可以……但要小心喔!
強森(四歲)推著尼可拉斯(兩歲),尼可拉斯哭了,努力站穩。
爸爸:你們兩個都喜歡玩這個遊戲嗎?我看到尼可拉斯在哭。
強森小心翼翼地抬起頭來。
尼可拉斯淚眼汪汪地搖頭說不。
爸爸:尼可拉斯,你可以告訴哥哥你不喜歡什麼嗎?
尼可拉斯:不喜歡!
爸爸:尼可拉斯,你不喜歡什麼?可以清楚說給哥哥聽嗎?
尼可拉斯:尼可拉斯不喜歡推!
爸爸(幫忙翻譯、並確認是不是這意思):強森,尼可拉斯說他不喜歡被推,你可以停止推他嗎?
強森點點頭。
強森點頭,表示他會尊重這份承諾。如果強森沒點頭呢?如果他不願意承諾,便可能會繼續推人,在這種情況下,爸爸須繼續介入處理。
爸爸:強森,看起來你還沒準備好不推,尼可拉斯說他不喜歡被你推,他需要你答應不再推他,他才能覺得比較安全,你可以停止推他嗎?
強森搖搖頭。
爸爸:好吧,看來你現在非推不可,但不能推尼可拉斯,想想看還有什麼是你可以推的?你的嘟嘟車?在這裡,我幫你拿出來,讓你盡情地推。你可以讓我看看,你有多想推車車嗎?哇!強森,你推得好用力呀!看看你推的!……現在,我必須去清理廚房了。尼可拉斯,你想要跟我一起去,幫忙我打洗碗的泡泡水嗎?
卡里(十五個月)打了亞娃(三歲)。
亞娃(僵住不動):哎喔!
卡里咯咯笑,又再出手一次。
亞娃(咯咯笑):哎喔!
卡里:哎喔!
他又再打了亞娃一次,繼續咯咯笑。
媽媽:嘿,我聽到亞娃說「哎喔」,我也聽見你們在笑,你們是在玩嗎?
亞娃:我不想要他打我,但沒有很痛……
媽媽:聽起來妳想跟弟弟玩,但妳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被打……亞娃,妳可以用別的方式跟他玩,還有什麼可以玩的?
亞娃:我覺得他喜歡聽我說「哎喔!」,卡里來這裡,你打沙發,對,就是這樣,哎喔!
亞娃和卡里一起打沙發,大叫「哎喔」,笑得很開心。
放學後,媽媽跟克蘿伊(九歲)和萊恩(七歲)一起走進家門,萊恩走著走著,在脫鞋子時撞到克蘿伊。
克蘿伊:萊恩!你這個笨蛋,別撞我!
萊恩:我什麼都沒做!我不是笨蛋!
媽媽:克蘿伊,這樣罵人會讓人難過,妳想跟萊恩說的是什麼?
克蘿伊:不要踢我!
萊恩:我又沒有踢妳!
媽媽:嗯……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我猜有可能是你在脫鞋時,腳撞到姊姊了……克蘿伊,是這樣嗎?
克蘿伊:好像是吧……我感覺很像被踢了。
媽媽:就算是不小心踢到,還是有可能會受傷……萊恩,可能你沒發現自己的腳踢到克蘿伊了……有時候會這樣,她感覺像被踢了,她以為你是故意的……所以有一個很大的誤會,讓你們兩個都很不愉快,對吧?
兩個小孩互看,還是很生氣。
媽媽:你們兩個是不是可以跟對方說些什麼,讓事情變好一點?
萊恩:我不是故意踢妳的,克蘿伊,對不起,但我不喜歡妳叫我笨蛋。
克蘿伊:我不是說你真的是笨蛋,我只是很生氣……但你踢得滿大力的,我不喜歡被踢,你可以小心一點嗎?
萊恩:只要妳答應不要再罵我就好。
媽媽:聽起來這是個不錯的協議呀。我們家的規定就是不能罵人,我們也不能在別人沒有同意之下就碰別人的身體。我在想怎樣比較好,能讓你不會不小心撞到姊姊……有誰能想到方法嗎?
萊恩:我脫鞋子的時候不要跟她一起坐在椅子上……我可以坐地上。
媽媽:哇,這對你會有幫助嗎?那妳呢,克蘿伊?
克蘿伊:這樣比較好。萊恩,我喜歡你,我只是不喜歡被撞到。

指導孩子們傾聽彼此說話

通常,當孩子們沒有在聽彼此說話,是因為當下他們有情緒,所以不再在乎對方。這時,首要目標是讓雙方先冷靜下來,他們才會打開耳朵。當你介入時,不論你認為是哪方有錯,都必須同時同理雙方。如果你處理的方式感覺像是攻擊某一方,他們便不可能去同理手足,這是我們不選邊站的重要原因。你可以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心中默念「這不是緊急事件,我是小孩的榜樣,讓他們能學會處理彼此間的事」,接著:

1. 幫忙孩子脫離「戰或逃」狀態。首先,你可以抱持「這並不是緊急事件,這是可以解決的」態度,並將這態度傳達給小孩,便能增加他們心中的安全感,必要時則要化作語言,說給他們聽,「看來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可以解決的。」

2. 鼓勵孩子為自己說話(如同前面所提的案例)。「你可以告訴他……」

3. 當其中一個孩子聽不進別人說的話,可提供協助。「姊姊喊停了……你需要我幫忙你停下來嗎?」如果被弄傷的那個小孩還不會說話,你可以說:「看看弟弟的表情……看起來他並不喜歡這樣。」他已經知道傷到弟弟了,他心裡也不好受了,他只是無法管理自己的劇烈情緒。你的目的不是羞辱他,而是提醒他,不論他心裡是什麼感覺,他都有責任避免傷到他人,並讓他知道你會跟他一起、幫忙他調整自己。

4. 當孩子看不見協調的必要,可重申家庭規則,鼓勵他想想顧全雙方的做法。「弟弟說他想要幫奶奶的花園澆水,要用這條水管,我們家的規則是每個人輪流的時候都可以使用很久,不過,今天我們可能需要輪得快一點,因為我們只有今天待在奶奶家,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用到水管。你們覺得可以怎麼做,讓每個人都開心呢?」

指導孩子們解決問題

在處理紛爭時,我不會討論「誰做了什麼」,我會問他們「可以怎麼做來解決問題」或「把事情做好」。——翠西亞

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你只須界定出問題點,鼓勵孩子們想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並鼓勵他們達成共識。要學習這麼做,你可能必須更詳盡描述。

1. 示範冷靜,好讓每個人都能思考,也更願意解決問題。

2. 指出問題所在。當孩子們們陷入僵局,便會把彼此視為問題,如果你能指出問題所在,將有助於他們就事論事。

3. 如果孩子們是因某個東西而起衝突,把這個東西(或孩子們)帶離現場,不讓任何人獨占它。

4. 不帶評論地描述問題,好讓孩子們理解對方也有合理的需求與渴望。

5. 確認他們都同意,這就是眼前遇到的問題,以免你可能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理解這問題、或他們對問題可能沒有達到共識。

6. 邀請孩子們想出解決方法。在一些情況中,解決方法會是既有的規定:「我們家輪流的規則是,不須因為有人新加入、就要馬上輪他,但如果你們都同意要這樣,那就可以」,如果以前沒有訂立相關規則,你可以問:「你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7. 幫忙寫下他們想到的解決方法(即便小孩仍不識字,也可以這麼做)。可以從黑板或一張大紙上寫下解決方法,特別有助於孩子們「內化」這個過程,當他們陷入僵局時,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但要避免只是你單方面幫他們想。同時,你可以想一些愚蠢或狂野的主意,來打破他們的僵局,刺激新想法的出現。

8. 寫下所有解決方法,就算其中有些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是大家一起動腦思考的時間,不宜評論,愚蠢的主意會讓人發笑、化解張力。當孩子們提出建議,重述並寫下。

9. 一條一條地唸出每個解決方案,並問孩子們是否都同意。

10. 重述孩子所提的不同意見、妥協意見,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法,然後,問問這個新的解決方法是否有用。這是很重要的步驟。通常,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來自孩子們對現有的想法提出異議,這有助於他們把自己的渴望表達得更詳盡,學習從他人的觀點看待事情,並能讓解決方法更適合每個人。在一開始,你須幫忙他們達到這些妥協,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將學會靠自己做到。唯有當每一方都同意,解決方法才能發揮效用。

11. 一旦得到顧全雙方的解決方法,確保它有被執行、且真的可以解決問題。我們大多想跳過這步驟,但如果你希望孩子們可以遵守彼此協定的承諾,便不能跳過這步驟。如果很難執行討論出來的這個解決方法,試著縮小解決問題的目標,來幫助他們化解困境。

上述內容提到許多「重述」這個動作,它能幫助孩子們聽見彼此、澄清表達的內容,有助於孩子們「就事論事」,不會在嘗試解決事情時牽扯出更多紛爭。逐漸地,孩子們也將學會「重述」,彼此間的溝通將會更清楚,並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你就不用再幫忙他們了 !

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媽媽:我聽到很大的聲音……你們兩個是不是遇到問題了?
泰勒(五歲):他一直推我的積木大樓!
朱利安(三歲):我是想幫忙。
泰勒:不是!朱利安,你是故意的!你想要把它推倒!
朱利安:它倒掉了!
媽媽:所以問題出在泰勒想自己蓋積木大樓,但朱利安想要幫忙……也想要把它敲倒?這就是你們遇到的問題嗎?
泰勒:對!
朱利安:對!
媽媽:所以我們有一個人想要自己蓋積木大樓,讓它高高的,另一個人想要幫忙、也想把它弄倒……這狀況聽起來真不妙,你們兩個怎麼解決這問題呢?
泰勒:叫朱利安走開……我想自己蓋。
媽媽(寫在紙上):好,這是一個可行的做法,泰勒可以自己蓋,不要任何幫忙,也不要被推倒。還有嗎?
朱利安:可是我也想蓋呀!
泰勒:你可以蓋你自己的大樓啊,不要碰我的大樓!
媽媽(寫下):這是另一個可行的做法嗎?朱利安去蓋自己的大樓?你們各自蓋自己的大樓?
朱利安:不!我不行!我沒辦法蓋得像泰勒的那麼高,我蓋的大樓不好。
媽媽:你不喜歡這個做法,好吧,我們先把所有可行的做法都討論一遍,還有其他做法嗎?
朱利安(笑著說):把它們都弄倒!
媽媽:朱利安,這聽起來真是痛快!好,我會把它寫下來,這個做法是把大樓推倒?
泰勒:我討厭那樣!
媽媽:我聽見了,我知道,泰勒,還有其他做法嗎?
泰勒和朱利安默不作聲。
媽媽:好,我們來看看這裡哪個做法可以讓你們兩個都開心……第一個做法是你們各自蓋大樓,而沒有人可以推倒泰勒的大樓……這個做法你們都接受嗎?
泰勒:對!
朱利安看起來仍一臉漠然。
媽媽:朱利安,這個做法是你可以蓋自己的大樓,然後把自己的大樓推倒……但你不能去碰哥哥的大樓,好嗎?
朱利安:我不喜歡這樣……我的大樓不夠高。
媽媽:嗯……泰勒,你有聽見嗎?朱利安之所以喜歡弄倒你的大樓,是因為你的大樓比較高。
泰勒:我們可以一起把他的大樓蓋高一點,我可以幫他。
媽媽:這是另一個可以寫下來的做法……這個做法是「泰勒幫朱利安蓋很高的大樓,讓朱利安可以推倒它」。
朱利安(跳上跳下):太棒了!
媽媽:朱利安,你喜歡這個做法,這代表你可以敲倒泰勒幫你蓋的大樓……但你不能去碰泰勒自己的大樓……好嗎?
朱利安:好……但泰勒,你可以幫我把我的蓋得跟你的一樣高嗎?
泰勒:好啊,我們會把它蓋得很高……但我也可以跟你一起敲倒它嗎?
朱利安(笑著說):好!我們一起當高樓殺手!
媽媽:好,泰勒幫朱利安蓋高樓,再一起把它擊垮,你們都喜歡這個做法吧?我們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那麼,你們要怎麼確保泰勒的大樓安全、不會不小心被推倒呢?
泰勒:我會把大樓蓋在桌子上,這樣它就安全了。來吧,朱利安,我們來蓋你的超級高樓,等下來看看把它推倒會是什麼樣子!

 
 
 
親子教養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