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現象學十四講》

《精神醫學新思維:多元論的探索與辯證》

《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新譯本)》

《精神分析的心智模型》

《體驗的世界:精神分析的哲學和臨床雙維度》

Worlds of Experience: Interweaving Philosophical and Clinical Dimensions in Psychoanalysis
 
作者:羅伯•史托羅洛、喬治•艾特伍、唐娜•奧蘭治
譯者:吳佳佳
書系:Psychotherapy 056
定價:420 元
頁數:200 頁
出版日期:2021 年 12 月 20 日
ISBN:9789863572251
 
 
【推薦序二】回到面對面的現場關係
書序作者:李維倫

我很早就注意到史托羅洛博士的著作。他的一本小書,《創傷與人類存有》(Trauma and Human Existence),除了有關心理治療外,也包括他自己的悲傷經驗,曾讓我感到與我們所發展的倫理療癒非常相近。在一次線上討論他的著作,《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哲學的視角》(The Power of Phenomenology: Psychoanalytic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的會議中,我曾當面詢問他的意圖是否是以存在現象學來理解與改寫精神分析的洞見,他同意這樣的看法。心靈工坊此次出版的這本《體驗的世界》,也展現了史托羅洛博士在現象學與精神分析上的學養。現象學與精神分析都逼近了人類經驗的原初地帶。不論對於喜好歐陸哲學或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的是在人類經驗的根本處討論療癒的種種模式。

不過,或有人會問,史托羅洛博士並非搖椅上的哲學家,而是經驗豐富的精神分析師與臨床工作者,那為什麼他要談論哲學,談論現象學,甚至「改宗」呢?我認為答案是他的臨床經驗讓他不得不批判精神分析中的笛卡兒主義。笛卡兒主義指的是以「內在」來指稱人類心靈生活的特性,也就是人的心靈是與「外在」的他人及世界隔絕的活動主體。我們可以用本書150頁的例子來說明。這個例子中一位醫生詢問一位病人:「你今天感覺如何?」卻得到這樣的答案:「十億光年。」對史托羅洛博士來說,笛卡兒主義的思考無法理解病人的回答,精神分析亦復如是,只能歸因於病人的精神異常。然而他在本書中卻也說明,為何「你今天感覺如何?」是一個不適當的提問,而「十億光年」卻是對此提問的適切回答。這樣的理解正是來自現象學的教導,來自互為主體性的洞察。

笛卡兒主義的思維並不只是在精神分析之中,而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設定。我想絕大部分的人會認為上述的「十億光年」答案正顯示了病人的不可理喻,也就顯示了是其精神異常的症狀。那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我們皆受制於笛卡兒主義思維而不自知。因此,本書對笛卡兒主義的批評就有直指核心的重要性。若讀者想對現象學與笛卡兒主義有進一步瞭解,可以閱讀由我所翻釋的《現象學十四講》(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羅伯.索科羅斯基 [Robert Sokolowski] 著,中文版由心靈工坊出版)一書。

現象學的主張,不論是胡塞爾或是海德格,都可說是以人的世間性(worldliness)作為基礎。本書第一章指稱的情感性(Befindlichkeit)就是來自海德格所揭示之人的「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存在結構。如此的情感性不是內在的,而是一種存活於脈絡中的經驗結構,是「在外」的。本書正是由在外的脈絡性與互為主體性來改寫精神分析的見解。而當一位心理治療師將眼光從病人的「內在」心理移出到「外在」脈絡,那是進入治療現場的此時此地,也就是治療師與病人共同存在的面對面,互為主體性關係。

我想,一定有人會不同意史托羅洛博士對精神分析的批評,會認為精神分析不能被化約到僅是笛卡兒心物二元論之中。其實佛洛伊德在一定程度上可說是打破生理決定論的先鋒之一。他也是因為臨床經驗與觀察讓他脫離他自己所出身的十九世紀末開始盛行的腦神經科學,從而對歇斯底里症(hysteria)提出一個與經驗深刻關聯的心理學理論——精神分析。此外,在推崇現象學思考的同時,史托羅洛博士在第五章卻也表達對強調此時此刻但忽略了個體之發展脈絡(個人歷史脈絡)的不贊同。然而,現象學對回到經驗當下的強調並沒有就此排除時間性與歷史性。在世存有就是時間性的存有,經驗的世界早已是歷史的世界。能夠對現象學思考有深一層理解,能夠以現象學方法抵達當下的歷史性,那麼此時此地與發展脈絡就不是互斥的雙方。

瑕不掩瑜。對台灣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了新鮮的心理治療觀點。即使對精神分析的擁護者與學習者來說,分辨史托羅洛博士的批評正可檢視自己笛卡主義的傾向,避免這個傾向綁架了精神分析。而對現象學與存在思潮有興趣的讀者,本書提供了一種存在取向心理治療的具體思維與做法。

李維倫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美國杜肯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