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榮格的最後歲月:心靈煉金之旅》

《遇見榮格:1946-1961談話記錄》

《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

《夢,通往生命的泉源:榮格觀點的解夢書》

《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

《夢與幽冥世界:神話、意象、靈魂》

《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纏足幽靈: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尋》

《男人•英雄•智者: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紅書:讀者版》

《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癒》

The Self Healing Journey of C. G. Jung
 
作者:李孟潮
書系:PsychoAlchemy 033
定價:540 元
頁數:440 頁
出版日期:2022 年 03 月 18 日
ISBN:9789863572350
 
特別推薦:王浩威、呂旭亞、洪素珍、陳宏儒、劉慧卿、鐘穎、蘇絢慧、蘇益賢
 
【推薦序 3】一本給所有榮格學習者的案頭書
書序作者:鐘穎 / 愛智者書窩主持人、諮商心理師

榮格心理學無疑地已經成為所有關切靈魂、生命乃至死亡的現代人最重視的一門學問。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宗教,而當代哲學又太過理智、枯燥,跟個人的情感和經驗絲毫不起聯繫。但環繞在榮格身邊的懷疑與反感,和對他的尊崇與喜愛一樣多。這種救世主情結與權威情結齊集於一身的現象與心理學界對佛洛伊德的矛盾觀感相同,都是榮格已然成為大師的證明。

我有時會收到這樣的來信,質疑為何不在講座裡多講一些他荒唐的感情史和為納粹服務的醜事呢?當然更多的是相見恨晚的感謝,認為自己活了大半輩子,才聽過榮格,頗受他感召與吸引。

一個誕生於清朝時代的古人,竟然能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繼續受到這麼多人的討論,被他的愛與恨,深刻的體悟與混蛋的行徑給擾動,這樣的現象本身就很值得進一步瞭解。究竟,榮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除了早早就已翻譯進來的《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探討他和佛洛伊德、女病人薩賓娜的不倫戀書籍《危險療程》,以及由心靈工坊所出版的《榮格學派的歷史》一書外,台灣其實不容易找到更多有關榮格本人的中文文獻。我曾經在臉書社團上做過票選,《榮格自傳》是大家接觸榮格的第一本書,但很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留下的是更多迷霧。原因是當時已 83 歲的榮格並未對外在事件或人物做太多描述,他說自己「有關外在經歷的記憶都消退了,或許它們壓根兒就不重要,或許它們只在與我內在發展期間同時出現時才重要。」

畢竟這是一個心靈能量已經高度向內集中的年紀,對於內傾型的榮格來說更是如此。但也正因如此,今日的我們很難從他的自傳裡瞭解榮格如何成為他後來的樣子?

對我來說,學習榮格的歷程是一個拼湊拼圖的歷程。他的思想歷經多次轉變(阿妮瑪的概念就是一例),有時我瞭解越多,就越懷疑自己過去是不是誤解了榮格。但,這一切矛盾與不確定,正是一個偉大思想家的標誌。固然很可能有一些核心的東西是早早確立的,但環繞在此核心周遭的論述必然會因為論述者年齡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這一本書的獨特之處就在這裡。作者是以發展心理學的概念重新建構榮格理論與生命史的軌跡的。書裡根據榮格的年齡階段依次分析了留存於世的三十個夢,詳盡而且獨具一格,關於榮格本人的盲點與偏見,以及世人對他的盲點與偏見(例如榮格被當作納粹份子的誤解),也都做了很清楚的表述。

這邊多嘴一句,當我們以後見之明來評論前人時,很容易犯下各種過錯,將應該屬於時代的部分歸因於個人。要知道,沒有人能逃過他的時代,而聰慧如榮格,也很快地就發現了納粹的偏見與引發的政治仇恨。

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榮格與自己孩子的關係頗耐人尋味,畢竟他的夢境中未曾出現過自己的孩子(至少現存的夢境沒有),對此,或許我們可以猜想,他與其同代人不同,孩子並不是他用來對抗死亡焦慮的武器。一個不倚靠子代來面對死亡的人,顯然更需要堅定且孤獨地走向個體化 / 自性化之路。

這或許也是當代這個不婚不生的社會之所以越來越喜愛榮格的原因,我們需要這個「單身」的楷模來自我激勵。很遺憾的是,這個單身形象肯定曾讓榮格的妻子與孩子感到痛苦,因為一個愛孩子的父母不可能讓自己多次陷入麻煩的外遇危機中。但也因為如此,我們覺得他更像一個「人」,一個和我們一樣有不同缺陷和欲望的人類同伴。

除了榮格與女性的關係外,他與男性的關係也頗值得我們探討。他和佛洛伊德之間的關係相當程度上再現了他和自己父親的關係:從親密到疏離。讀者可能會大感意外,因為他本人認為影響自己理論最深的不是佛洛伊德,而是德國漢學家衛禮賢。這樣的父子情結同樣可見於他的夢境,從他中年時所做的死去父親婚姻諮商夢(夢 18),到他死前的父親聖經夢(夢 25),都可以清楚看見一個人對其內在或精神父親的苦苦尋求。他迫切地需要父親的認同,若將「父親」一詞延伸到集體的層次來說,他需要的是對家國與歐洲文化的認同。這也是為何他中年之後轉往東方尋求理論支持的原因。

正是如此,我們才會看見榮格在詮釋東方宗教經典時出現的那些偏誤。東方經典是他用以證成自身理論的工具,因此有時他的詮釋有簡化或錯解的嫌疑(例如逆著解說《西藏度亡經》),但這是東西方思想產生接觸時的必然,當中肯定有彼此相通或無法相通的層面。而榮格本人卻是大方地接受了這樣的差異,甚至屢次提醒西方人不可盲目接受印度的瑜伽。

因此他後來返回了西方的煉金術傳統,從那裡尋求自我以及文化的救贖。這一點同樣可被我們理解為對父親(即家國與文化認同)的一種尋求。返回到煉金術傳統後,他終於與西方的文明和解,同時也在夢裡與父親和解。那個他曾經認為永遠不可能達到自己高度的父親,在父親聖經夢裡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大學者,對夢中的榮格與兩位精神科醫生談論著大量他們聽不懂、追不上的知識,榮格因此生著悶氣,惋惜父親不得不跟三個笨蛋說話。

在我們這個時代,對精神父親的尋求是更加重要了。由於「禮崩樂壞」,上一代的價值觀無法套用至這一代,而我們這一代的想法也不再適用於下一代。尋求父親,或成為自己的父親,因此變成了現代人普遍的渴求,而這有時催生了狹隘的民族與愛國主義。政治上各種對相反意見的不寬容,例如出征、陰謀論、文字審查以及炎上的行為都能在這裡找到解釋。

學習榮格無疑會帶來自我的剖析,無論是愛還是恨,皆是如此。今天我們想要親近的不只是一位心理學的思想大師,更是一個自相矛盾、為各種心理議題與情結而受困掙扎的人。讀者們必然會從這一本豐富精彩的榮格傳記裡找到你在他處看不見的材料,同時又能藉由作者深厚的筆力和眼光來理解榮格,以及他的夢與他的時代。更重要地,本書還為我們示範應該如何把這一切和中國的歷史與當代的華人世界做有意義的比較與結合。

我毫不懷疑這本由李孟潮醫師撰寫的作品會成為所有榮格學習者的案頭書。能看見榮格在國內傳記學上的缺漏被如此完整地補足起來,我的心中的某個遺憾似乎也跟著一起消退。當我們越加理解他的偉大與不足的同時,似乎也就越加理解甚至諒解了自己的偉大與不足。

大梅禪師問馬祖道一:「如何是佛?」馬祖道一回答:「即心即佛。」大梅禪師若有所悟。後來馬祖遣人拜訪大梅禪師,來人說馬祖禪師最近又有新體悟。大梅忙問:「有何不同?」來人回答:「非心非佛。」大梅笑道:「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馬祖知道這件事後,笑著說:「梅子成熟了。」

榮格用他的一生實踐了個體化,而這本書幫我們很好地再現了這個過程。不論是「非心」還是「即心」,祝願每個讀者都能安穩地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一起成熟。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