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1 鄧頴鐳 Map Tang【創意連繫1:人本表達藝術治療】一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患者人權》

Don
 
作者:派屈克.柯瑞根(Patrick Corrigan)、羅伯特.朗丁(Robert Lundin)
譯者:張葦
書系:Selfhelp 001
定價:380 元
頁數:368 頁
出版日期:2003 年 09 月 30 日
ISBN:9572856596
 
特別推薦:陳珠璋、文榮光、胡海國、李明濱、沈楚文、王行、金林
 
消除汙名化是大家的責任
書序作者:陳珠璋

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擔任精神科醫師,與精神障礙病友(以下簡稱精障朋友)相處已經有五十五年了。接到心靈工坊的稿約時,相應他們對精神健康工作之宣導及推廣方面的熱誠努力,並加上下列三個理由,欣然答應寫作此序文:1.本書代替本人一直關心的精障朋友說出他們的心聲,使我特別覺得有親切感;2.本書也呼籲一般民眾消除對精障朋友的偏見及歧視,而具有社會教育的價值;3.本書所翻譯的中文主題《不要叫我瘋子》與本人負責的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之廿週年慶活動的名稱相一致,更令人喜悅。關於原著副題「coping with 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的翻譯表示一些淺見。直譯此副題的話,應該考慮「對抗精神障礙之污名化」之問題。如果採取正面的意義而改為「還給精神障礙者人權」更為適合。
精神障礙者可包括精神官能症及適應障礙等,此等較輕微的精神障礙者不太會被污名化。與盲胞稱為「視障朋友」的習慣相類似,近來精神醫學界稱呼精神病患者為「精障朋友」的現象逐漸普遍化。本書中大部分涉及嚴重精神障礙之復健,所以利用此機會,培養一般民眾使用「精障朋友」之名稱的風氣,請大家能夠了解及接納此序文一直以「精障朋友」來稱呼他們的由來及用意。如此可表達對他們的親近感,也能夠尊重他們的人權。
在精神科醫療領域中是無法忽略藥物治療的重要性,但本人在精神醫療生涯裡,也一直強調需要心理治療及環境治療之配合。心理治療的模式有許多:從我畢業後的個別治療模式、留美回國後推展的團體治療模式(採取日間留院制度下的家族治療模式及「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贊助設立的保護性工作站中志工媽媽協助的社區治療模式),並進一步在就任桃園療養院院長時之團隊合作的整體治療模式,及退休後注重青少年及兒童精神健康首要預防中的學校教師諮詢模式等。此最近模式是脫離一向所服務的精神醫療機構之精神健康的次要及三級預防工作之治療及復健功用,而邁進社區中的精神障礙之首要預防範圍。
本書兩位作者都在芝加哥大學精神復健中心服務,並共同編輯《精神復健技能》雜誌。積極投入精神健康的三級預防復健工作。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次要預防相對照,精神復健是精神疾病發生後,使精障朋友之精神功能的缺陷殘留程度與頻度減至最低,而避免疾病之慢性化。派屈克?柯瑞根患過重度憂鬱症和輕微躁鬱症,羅伯特?朗丁曾經罹患情感性精神分裂疾患,由於他們的寶貴經驗,更提高本書的價值。
作者們在本書首先以根據患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朋友和其他患者所虛構的人物為例(第一章),敘述精神疾病污名化所帶來的恥辱(第二章)及精神正常與不正常群體的區別問題(第三章),而說明精障朋友污名化的嚴重性。另一方面,在污名化之因應策略裡,擬出自我污名化評量方法來了解精神障礙的八種迷思(第四章)及探討五種揭露或不揭露精神障礙之方式(第五章),並應用制止自我污名化工作表單來解釋培養個人賦權使能的七種方法(第六章)。在本書的後半段,透過接觸(第七章)、教育和抗議(第八章)來改變社會對精神障礙之反應,並提及污名化和歧視的法律和政治解決方法(第九章);然後以疾病與歧視間相爭的哲學來探討精神功能之障礙(第十章),並自另一角度重新認識第一章所舉的個案(第十一章)。本書的特色是以精障朋友被社會污名化及自我污名化的處境為中心,研討如何因應的策略方法。可以說,在此方面我國相關的書籍比較少見,心靈工坊將此書翻譯出來的用意值得肯定。
本人在各種心理治療或輔導中與精障朋友接觸時,不管個別、團體或家族治療模式,或者社區、醫療機構或學校情境裡,自會談的內容去分析精神症狀結構及個案心理困擾所在,並在治療情境中探討精障朋友之人際關係及所呈現的社會問題。當然污名化課題在各種治療過程中,以不同含意表現出來。如何增強精障朋友之自尊心是重要的輔導方向。
本書結尾有列舉台灣地區相關的組織團體,供讀者參考,本序文也提供在台灣的精神復建工作中有關自助團體的形成過程供為參考。1968年十月起,為協助康復期精障朋友能夠保持及促進健康生活,並培養互勉互助的團體精神,台大醫院精神科籌設由病友組成的自助式康復俱樂部,終於同年十二月正式成立。然後,於1969年八月十八日康復俱樂部假台大精神科七樓開辦餐飲室,供應各種飲料及點心。有一段期間停辦,但最近一年間開始重新以「喜悅園」名稱下營運得相當成功。其目的在提倡建設性活動,加強技能訓練,增加基金,並強調本俱樂部的具體存在性。經過幾年的摸索與成長,該俱樂部病友與其他精神醫療機構的出院病友互相協力合作,於1984年七月二十九日延伸為跨機構的自助團體「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本人第一屆開始被推選為監事,連續至目前第十屆,並輪值家屬支援團體(同心親友俱樂部)的十一名專業志工之一。後來,全省各地也組成地域性的康復之友協會,並於1997年十一月八日成立全國性康復之友聯盟。今年七月二十日,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家屬聯誼會金林會長,將精障朋友家長之團結力量整合起來成立「台北市心生活協會」。此等組織之主要目的是因精神疾病是由於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種社會病,所以精障朋友周遭的親人、朋友都要一起合作對其預防、治療及復健方面盡力協助。
總而言之,如果集中於精障朋友應如何反應自我污名化問題,可能會誤導他們以為應該為自我污名化負責。污名化的影響不僅是精障朋友的問題,而是社會整體的產物。所以找出消除污名化的方法應是全體民眾的責任。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