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6/01-06/02 釋道興【缽動身心:手工大銅缽聲音共振鬆開筋膜與心理呼應法】兩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患者人權》

Don
 
作者:派屈克.柯瑞根(Patrick Corrigan)、羅伯特.朗丁(Robert Lundin)
譯者:張葦
書系:Selfhelp 001
定價:380 元
頁數:368 頁
出版日期:2003 年 09 月 30 日
ISBN:9572856596
 
特別推薦:陳珠璋、文榮光、胡海國、李明濱、沈楚文、王行、金林
 
第二章 精神障礙汙名化所帶來的恥辱

「為什麼不耐心等待人類的終極正義呢?」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汙名化通常被視為是一個明顯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立刻停止此種褊狹的觀念!事實上,汙名化為社會帶來許多複雜困境。要戰勝汙名化,我們必須了解、掌握其影響範圍,以及不利於精神障礙的輿論。很幸運地,過去幾十年中,精神健康提倡者和社會科學研究者持續地研究汙名化,及改變此種情況的方法。本章將闡述關於汙名化的已知現況:汙名化的廣泛程度,以及對人們的影響。只有了解這些資訊,我們才能面對汙名化的挑戰。

問題廣度
社會上普遍存在精神障礙汙名化的現象。研究顯示,美國大多數人及大部分西方國家,都對精神障礙採取汙名化的態度。雖然在亞洲和非洲對於汙名化的跡象不明──或許是因為社會關係緊密使然,降低了汙名化的現象──但是絕大多數的研究者對於世人普遍以否定態度看待精神障礙者感到憂心。然而,對精神障礙抱持汙名化態度的,並不侷限於無知的社會大眾,甚至連媒體、政府官員和位居高層的企業人士,都持有此種觀點。從新聞記者唐?費得(Don Feder)於1999年十月十九日在「波士頓先鋒報」(Boston Herald)所發表的評論,即可窺知一二。

「又一個利益集團正在形成。給我你的精神分裂症、你的偏執狂、你的躁鬱症,還渴望什麼?正好是公眾所需要的,另一個可以迎合少數團體的政客。州長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將在他們的下個例行會議上發表演說,向他們保證富於同情心的保守派人士也關心他們的議題。」

的確,諷刺與幽默在美國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這種惡意的訊息消除了任何可以虛心了解精神障礙的可能性。
許多受過良好訓練的精神健康專業人員也受到汙名化的影響。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社工人員、精神科護理人員以及其他人士,都曾為精神障礙者描繪一個無望的景象,暗示那些「病人」將無法獨自照顧自己,同時精障者亦該體認到將無法達到欲求的工作及人際關係目標。相較於新聞和電影等媒體,這些對精神障礙所描繪的觀點雖然較為含蓄,但終究是汙名化和誤解所導致的結果。精神障礙者和其家人也成為汙名化的犧牲品,認為將來的生活潛伏著罪惡。第四章將對這個問題作更翔實的探討。
事實上汙名化的態度並不只侷限於精神障礙,患有其他生理疾病與失能的人士,也易受到某種程度的歧視。但是,社會大眾對於嚴重精神障礙者的非難,遠高於如阿茲海默症、失明或下半身癱瘓等病友。研究調查顯示,嚴重精神障礙者被視為與菸毒犯、娼妓或罪犯同類,而不是生理疾病的受害者。因為大眾認為精神障礙與其他身體疾病的極大差異是,精障者能掌控自己的疾病,因此必須對自己的病症負責。社會大眾對精神障礙者的憐憫相對較少,並對其精神病理上的失能表示憤怒,認為他們不值得幫助。
種種汙名化的態度帶給精神障礙巨大的影響,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出版的《精神分裂症會刊》(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的親身經歷及故事,不斷描述到汙名化與歧視所帶來的痛苦。請看下面的文章節選:

?十四歲時,我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感覺自己像一條不斷掙扎求生的魚,被診斷的鉤子鉤住,掉進一個個目光短淺的治療計畫陷阱裡,不被周圍的人所理解。雖然最後證明這個診斷錯誤,我仍然因為汙名化奪走了我的身分而掙扎。在此後紛亂的兩年,我一直被稱做「精神分裂症患者」,醫護專業人員的論調更強化了這個標籤。(羅伯特,1998,p.653)

?曾經尋求或接受過精神障礙治療的人,受到非常嚴重的歧視。無論這些人有多優秀,仍無法免除汙名化。這個情況不只發生在職場上,我考慮念研究所時,也面臨到關於過去與現在精神治療上的問題。(匿名,1981,p.736)

?我在醫院接受治療時,正承受著精神上的痛苦,而醫院的醫生卻對我說:「羅伯塔,或許你擁有碩士學位,但你卻不是自己的主人。」(羅伯塔,1992,p.725)

從那些遭受汙名化者所吐露的心聲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謹慎抽樣調查方法所得出的結論與事件主角所闡述的相符合:其中一個研究項目發現,接受調查的精障者家屬中,有75%認為家中有精神障礙者的家庭,均遭受到汙名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參與這項研究的精障者家屬認為汙名化降低了他們的自信心,也阻礙了精障者交友及尋找工作的機會。紐約市的精神障礙者對汙名化的影響也持有相似觀點。他們認為大眾會因為他們有精神障礙,而不肯與他們為友或給與工作機會。然而,汙名化的影響並不僅止於精神障礙者,接受調查的精障者家屬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因汙名化影響,而出現自尊心低落、與他人關係緊張等現象。

增強大眾對精神障礙汙名化的敏感度
不論研究數據如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精神障礙汙名化的普遍程度,請利用表2.1做精神障礙汙名化的敏感度練習。這項練習分兩個步驟,首先,大家列出在調幅電台聽到,或電視、報紙上所看到的各種有關精神障礙的說詞。這項練習不是讓大家找出「汙名化」這個詞,而是鼓勵大家從中找出對精神障礙過於概括,和謬誤歸類的說法。大多數做過練習的人都會立即驚訝地意識到,媒體對於精神障礙不尊重的情況有多普遍。
第二,要求每個人把這些句子中關於精神障礙的詞彙(如瘋子、精神不正常、心理異常、精神病的),換上代表少數族裔(拉丁裔、黑人)或宗教團體(猶太人)的詞彙。在美國,許多人對於有關這些團體或族裔的不恰當語言非常敏感,他們會因此看到原本對有色人種的歧視詞彙,現在亦被用來歧視精神障礙者。這項練習讓學校裡的學童,或者在教會、成人休閒俱樂部的聚會上做較有效益,參加練習者對於我們文化中所彌漫的不尊敬語彙很快便會有敏感度。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