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學:從無意識到憂鬱、自戀、死本能》 |
FREUD IS BACK II: Selected Works of Sigmund Freud |
|
作者:西格蒙特.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譯者:宋文里 書系:Master 084
定價:580 元
頁數:280 頁
出版日期:2022 年 11 月 02 日
ISBN:9789863572480
|
|
特別推薦:沈志中、翁士恆、張凱理 推薦
|
|
精神分析開山鼻祖五篇經典著作 引領你進入人性幽微深處
「在我們眼中,魔鬼就是壞的、令人生厭的願望,衍生自被拒斥和壓抑的本能衝動。我們只不過是把(中世紀所帶來的)心靈對外在世界的投射予以消除;代之以另一種看法,即魔鬼居於此心,魔由心生。」──摘自〈十七世紀魔鬼學神經症的案例〉
台灣宗教心理學的先行者宋文里教授,終身致力精神分析與心靈的探究。自出版《重讀佛洛伊德》,重引華文世界對佛氏原典作品的興趣後,再度精心迻譯佛洛伊德五篇重量級著作,並附加評註。各篇簡介如下:
•〈無意識〉是「後設心理學」諸篇中的主要代表作; •〈論自戀症〉是美國寇哈特「自體心理學」系列作品主要軸線的根據; •〈哀悼與憂鬱〉引發英國精神分析第二代「客體關係學派」的導火線; •〈超越享樂原則〉是佛氏晚期具起承轉合意味的集大成作品,曾被讚譽為精神分析和唯物辯證法的接合之作; •〈十七世紀魔鬼學神經症的案例〉透過一份個案記錄,來推敲一些範圍較廣的問題,並論及魔鬼信仰的心理成分。
經由這部「可以引導讀者深入精神分析堂奧的作品」,循序了解無意識、自戀、哀悼和憂鬱、生死本能等重要理論,讓讀者擁有「得以對話辯證的位置」,並在首次譯成漢語的神經症案例中,重新理解「附身」、「驅魔」等民俗現象與人類意識的關聯,進而對父子親情、失落、享樂欲望、自毀傾向……等終生課題,有一個嶄新而屬於自己的理解。
「譯者意在導引我們回到精神分析開始的頭三十年,回到那口無明的氣,及其所衍。依此,本書副標題應為『古典精神分析前傳』。意思是說,譯者心中當有古典精神分析後傳,乃至古典精神分析之後諸學派的文選待譯,讀者們,請期待。」──張凱理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沈志中 |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翁士恆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張凱理 | 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
|
本書目錄: 推薦序一 | 佛洛伊德的檔案熱:科學的虛構 / 沈志中 推薦序二 | 意義的殊途:從文字抵達語言的說話者之位 / 翁士恆 譯者導讀
I. 無意識 The Unconscious (1915)
II. 論自戀:導論 On Narcissism: An Introduction (1914)
III. 哀悼與憂鬱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1915, 1917)
IV. 超越享樂原則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1919, 1920)
V. 十七世紀魔鬼學神經症的案例 A Seventeenth-Century Demonological Neurosis (1922, 1923)
附錄一 | 精神分析面面觀:與張凱理對談 附錄二 | 英漢譯名對照
|
|
 |
※ 《魔鬼學》系列新書分享會,歡迎參加! ※
系列1
主講:宋文里(本書譯者)
日期:2022/11/13(日)下午 2:00-3:30
費用:100元 (入場時支付,可抵購書款)
地點:新竹「或者」書店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園區內)
地圖|或者書店地圖
系列2
當心理學家、哲學家、臨床醫師一起談佛洛伊德,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論辯永不止息,但英雄惜英雄
史詩級精神分析論壇,僅此一場!
主講:宋文里(本書譯者)
對談:張凱理(精神科醫師)
對談:沈志中(教授)
日期:2022/12/8(四)晚上 7:00-8:30
地點:ZOOM線上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