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延伸閱讀:
《幸福,從心開始》

《晚安,憂鬱》

《快樂是我的奢侈品》

《聽天使唱歌》

《浴火鳳凰:釋放憂鬱的靈魂》第一屆「浴火重生」另類文學獎作品集(已絕版)

Angels reborn over fire : spirits relieved from blues
 
作者:子雲等
書系:Caring 044
定價:280 元
頁數:256 頁
出版日期:2007 年 10 月 23 日
ISBN:9789866782114
 
 
復元,不再是妄想症
書序作者:徐淑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與高雄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財團法人火鳳凰文教基

精神醫學經典教科書用獨特的書寫方式,描寫患了某一類精神疾病後會有怎樣的未來或結果。這段標題名為「預後 」(prognosis),書寫方式是用數據來說明有多少百分比的患者會如何,又有其他多少百分比的患者如何如何;並用一段文字,敘述什麼樣狀況比較可能會有什麼結果,例如太早生病傾向慢性化等等。翻了教科書一遍遍的讀者,也就是精神醫療從業人員們,常常內化這些訊息來臆測坐在前面的精神科病房或診間常客,有著什麼樣的結局。

就這樣,住院醫師時代的我,也一面運作這種思考模式,一面勸坐在前面的患者吃藥或接受某類治療以避免不良的預後。情況惡化,就努力找可能的原因繼續處理;情況穩定,鼓勵患者繼續接受治療。出院摘要的預後欄當中沒有康復兩個字的選項;即便有,好像也圈選不下去,畢竟,誰能向家屬與大眾保證病情永遠不會再發呢?因此,偶遇自精神分裂症康復的患者,我們稱為奇葩,意思是那已經超乎想像與期待。1997年,偶然的機會中讀到了 Patricia E. Deegan 與 Daniel B. Fisher 兩位復元者的故事;前者是心理學博士,後者是精神科醫師,都有精神分裂症,都還在服藥。那時的我心想,喔,又是兩株阿斗仔奇葩。

其實當時精神分裂症的期刊泰斗 Schizophrenia Bulletin 已經每期刊登復元者的故事好幾年了。這些奇葩故事,讓我想像的是,究竟有什麼新奇的魔法治療讓奇葩長出來呢?而從來沒有反思過教科書洗過的腦,沒有期待過精神疾病復元也可能是普遍的現象。一直到1999年到美國念精神復健後,才發現,喔,原來老師同學們也住過精神科病院也住過康復之家, 喔, Patricia E. Deegan 與 Daniel B. Fisher 就像尋常鄰居會向我招呼微笑;而魔法不是精神復健這類的治療,魔法是復元渴望的陪伴,是精神疾病朋友與病魔及社會偏見角力時的不間斷的支持。

吳就君教授在1990年代後期,提倡「恢復元氣、從頭開始」的「復元」,比起「恢復原狀、疾病痊癒」的「復原」,更接近精神疾病康復的概念。在本次浴火重生另類文學獎的投稿與得獎的眾多文章中,都見證了從疾病中走出來的,不是原來的那個人,而是經過掙扎焠鍊之後的新人,有新的人生觀和新的人生地圖;而且也因為這番特殊經歷與搏鬥經驗,開發出不曾擁有的的自信與勇氣、或體會到不曾珍惜的人情溫暖或恩典關愛。精神疾病的存不存在,已經不是生活唯一的重點;有自己想做的事與滿意的生活,才是人生意義的所在。在學術研究中也已經展現,復元是一階接一階的,終點是能夠與精神疾病共處,不再為其所帶來的不便或歧視所惱怒所自限。

復元的路不是只有一條,吃藥與精神醫療之外還有許多。這幾篇故事都談到自我療癒,就是那些自己可以做來幫忙自己的活動,像是從事藝術、閱讀、念經上教堂、運動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這些作者也提到關鍵的因素是拋下對自己個性或原來行事方式的堅持與執著。作者們說是改變自己,以學術的角度來解釋,這就是以積極態度與周遭環境妥協共生。承諾有意願改變自己,是一種力量;而真的用各種自我療癒的方法去改變,是很有效很正向的適應模式。美國最受精神疾病朋友歡迎與肯定的自我療癒書,是一位長期為憂鬱症所苦的女士 Mary Ellen Copeland 的武功秘笈 Wellness Recovery Action Plan (WRAP)。暨南大學宋麗玉教授在心理衛生學界也呼應吳就君教授的「復元」觀點;在她的大力推倡下,WRAP 這本書已經由劉素芬小姐翻譯為「重重提起輕輕放下:生命復元行動計畫」出版。

十年前曾經笑說自己得了復原妄想症(當時沒有「復元中」這個概念),因為太期待五十歲退休,退休理由是所有的精神疾病消失患者復原所以不需要精神科醫師了。其實二十世紀最後十年是美國精神醫療與復健的「復元十年」(the decade of recovery),由於許許多多的病人誌與學術研究的見證,復元不再是妄想不再是夢想,是實實在在地被看見被體驗,也被熱切期待要得到的;所以美國與世界很多地方的精神醫療政策或設施服務現在也大張旗鼓,強調以復元為導向。

感謝已經或正在復元的朋友,來診間分享或是以書寫病人誌的方式分享你們的故事。因為你們有勇氣分享,得以讓更多正在為精神疾病所苦惱的朋友與家屬有了角色模範,也修正精神醫療從業人員與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一面倒的悲觀推定。也因為你們奮鬥的勇氣,也見證復元的地圖不是虛幻的金銀島藏寶圖;縱使路程坎坷起伏,復元畢竟是可以期待的真實存在。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