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艾瑞克森的自然、喚醒、順勢而為—沉思的心靈講座2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探索自性》

Explorations into the Self
 
作者:麥可.佛登
譯者:黃善嫻 審閱:施鈺鋇、梁永耀
書系:PsychoAlchemy 038
定價:790 元
頁數:368 頁
出版日期:2023 年 06 月 19 日
ISBN:9789863572954
 
 
前言
書序作者:肯尼斯•藍伯特(Kenneth Lambert)

為呼應近代多方學派分析師對自性(self)概念的興趣,分析心理學圖書館(The Library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於1985年以較為不同的角度出版了兩本與此相關的書籍。事實上,此舉絕非出於編輯上的標新立異,而是為了回應各界對這兩位作者的興趣。這一本有關麥可•佛登(Michael Fordham)(另一本則是約瑟夫•瑞德費恩[Joseph Redfearn])的內容,是多年來在分析心理學上三大課題的持續觀察及反思的成果。首先,眾所周知,麥可•佛登在早期嬰兒階段及童年期自性的出現及發展研究多年且貢獻良多。此外,他關注榮格運用自性的概念所引起的一些混淆,不僅釐清一些迷思,還致力於擴展其內容。他在第一章便談及他怎樣為榮格在自性上所引用過的參考資料編排索引,並從那些看似不相關的資料出處——不經意的想法或不加思索的評論,整理出常常反覆再現的主題。從第一批的參考資料中浮現兩個主題:自性被視為一個整體;自性被視作一具備動力的規範實體,補償過程(compensatory process),不同對立面的區別並運用超越功能(transcendent function)加以整合,發展(progression)和退行(regression),以及原始力比多(primitive libido)的轉化(transformation),都於其中發生可被識別出來。此外,佛登提出了對自性全新及革命性的看法,令我們更了解自性的動力。有關原始無法區分的自性是原型及自我潛能之總體的理論,他在本書中也詳細談及。其實在很早階段,或許在胎兒時期,還有肯定在新生兒的生命中,根據內在的動力及外界的刺激,去整合過程(deintegrative process)會出現。原型會破繭而出,並與物質掛帥的現實世界或文化環境中大家熟知的象徵內容糾纏起來。當出現上述情況時,透過內化(internalization),會將分化物(deintegrates)重新整合(reintegration)。進一步的去整合(deintegration) 及重新整合(reintegration)發生後,造成自性隨著時間、空間和血肉經驗而日益豐富。

本書第三部談及的第三類經驗是麥可•佛登一直深感興趣的,集中在廣為人知的事實:與自性連結的感受似乎跟在有信仰的人身上找到的類似。一些有關自性的夢境及異象等象徵主義確實似乎令人容易聯想到宗教象徵,當然,整件事也可以反過來說。宗教的象徵主義實出於自性的象徵主義,但以原始圖象表現出來,投射到宇宙,並伴隨著超自然的感覺。或許這個說法流於表面,而事實上麥可•佛登也好像不太認同。他採用比昂(Bion)的頂點(vertex)概念後,強調每一個人都需要小心地檢視自己的頂點,以及它們對自己在宗教及心理學上的態度有著怎樣的影響。所以,不論他是考量在其標題為「超自然的神?」的章節中哈利•威廉斯(Harry Williams)的頂點,還是聖十字若望(Saint John of the Cross)的頂點,並將自己與兩者劃清界線也好,佛登認為有信仰的人按自己的認識來持守信仰是無可厚非的。除此以外,容納宗教的態度也可以視為自性的其中一個要素。確實,有信仰的人的頂點會傾向相信自性是出於無處不在的神,神是徹底超越人的全面整合,更不用說神原(godhead)了。

細心閱讀佛登關於聖十字若望及煉金術的篇章,讀者會如獲至寶,他處理那些主題的高明手法及帶出藏身在自性背後或其中的宗教及煉金術經驗,更會令他們印象深刻。

本書的讀者將會同時發現,佛登擴展了他因之揚名的嬰兒及孩童發展研究,當中帶出了他最近感興趣的母嬰互動觀察。小組內的個別成員把現實的母嬰互動的集體研究報告這一新發展帶入小組,經各成員討論及得到佛登的認同後,那些材料被視為可補足觀察嬰兒心理動力過程的重要資料。他可以看到這些結果會修改或更正大部分出於觀察不足而一直奉為圭臬的規條。正面來看,至今已蒐集的足夠證據足以證明嬰兒有著為自己營造良好的母親環境(maternal environment)的巨大力量。溫尼考特(Winnicott)指出,嬰兒會包容焦慮不安、自忖能力不足或日漸乏力的母親;向母親顯示出怎樣更好地回應嬰兒的需要;發出一些母親能明白的需求信號(signals)。以這樣的方式,嬰兒幫助侷促不安、笨拙、沮喪的母親變得較有技巧地照料他們。此外,溫尼考特亦覺得這些舉動對嬰兒終其一生發展人格及各種關係是必需的。

最後,麥可•佛登深深認同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對榮格的原型及自性研究所做的革命性研究,以及入木三分的評註,這令一眾榮格派學者更是興趣倍增。當然,一些榮格派學者可能會強調那些看似與克萊恩及榮格截然不同的語句及焦點,譬如克萊恩集中於早期嬰兒階段的自發及無意識幻想生活的形式,而榮格自他年屆古稀起則集中於人文上的原型主題之文化及歷史的表達方式,但佛登則是為這兩位革命性思想家立註解、顯差異的先驅,而他的評註令我們獲益匪淺,為此我們應向他深表謝意。

正如早前分析心理學圖書館系列的五本書,所有有關榮格的著作的參考資料均出自《榮格全集》(Collected Works),縮寫成Coll. Wks,後附冊次編號,當中所指的日期為各語言版本的,而非英文翻譯本的出版日期。

在此,編輯群希望向佛登醫師表達謝意,感謝他接手最初由艾格妮斯•威金森(Agnes Wilkinson)博士進行的龐大編輯工作。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