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創意連繫新書分享會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存有的光環:馬賽爾思想研究》

《現象學十四講》

《身體部署》

《關係的存有》

《詮釋現象心理學》

《生死無盡》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臨在與不死》

Présence et Immortalité
 
作者:馬賽爾(Gabriel Marcel)
譯者:陸達誠
書系:Master 079
定價:630 元
頁數:344 頁
出版日期:2021 年 09 月 17 日
ISBN:9789863572107
 
特別推薦:崔國瑜、曾慶豹、鄧元尉、劉千美、關永中、龔卓軍
 
我的基本進言 (1937)

數個月後,我將要去根特大學演講,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有關我的哲學的若干中心思想,希望能找到可以發揮的主題。但我突然體認到:這是一件令我非常困惑的事。因為我有許多不能不堅持的理由——為了堅持我的選擇。我想,任何願意把我的作品作一個總覽的人,包括我自己,都難免要碰到這類的困難。

第一個困難雖然看起來比較淺顯,但它有一個頗深的根在,我現在要說明一下,這個困難在於:我的哲學不可能與我的劇作分開。因為後者絕非只是我根據自己腦中原先就有的某些抽象的概念所作的素描或翻譯。說真的,就像一些最擅長詮釋我思想的學者都了解的那樣:我的劇作在我的作品中具有毫無爭議的優位。有多少次了,我在我的劇作中提前釋放出我直到以後在哲學作品中才會出現的觀點。最明顯的例子是《打破偶像者》一劇的末場,在那裡,「奧祕」的積極價值洞若觀火。

但有人會向我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擋你——從那些源出於劇本脈絡而稍後加以萃取、抽離而出現的觀念,再將它們鑲嵌入你的哲學中,以純抽象的形式加以表達。」此處應當小心,在我寫過的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劇本,包括《四重奏》(Le Quatuor)、《打破偶像者》、《克利特之路》(Le Chemin de Crête),尤其是《貪婪的心》(Les C?urs Avides),它們都結束在一種不單純的協調中、在一個觀眾或讀者都被邀請投入的和諧氣氛中,但它不允許人將它改頭換面地化約成為一條一條的公式。就像《四重奏》中一個人物說的那樣:「『我們只是孤零零的』這個思想,會與這些文字同歸於盡嗎?」戲劇和音樂都有一個特色,即擺脫由狹義的推理而得的知識層面,轉而抵達一個更高的覺悟,藉此我們發現:自己的存有被引入一種完整的境域,並且超越純理性所作的抽象告白——超越那必須與「純理性」相伴隨方始滿足的「抽象告白」。

我的哲學思維是往和音(consonances)的方向而運作的。它基本上是多音部的,截然反對那些或多或少從十八世紀法國哲學流衍出來的一切意識形態。

但我還要說明一點:當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式進行,就像我在彙報別人的哲學那樣時,我覺得它不單是合法的,並且是值得推薦的那個時候,我面臨了極大的阻難。

當我回顧早期作品時,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年來我想表達的思維線索。然而我用的話語完全不同了。我無法不問自己:是否我太任性地低估、拋擲了一些我在寫那些文字時它們起初並不具有的意義?這些想法使我對許多哲學史的價值抱懷疑的態度,正因為無法確定它們在經過多重詮釋後是否仍對原文忠實。

老實說,我原可把我早期的作品一掃而光地淨空,但我應當承認:我的麻煩會因此而變得更大。我想我無法提供一個展覽品或一群可與鄰近的理論靈巧地搭配的傀儡。真的,我不認為哲學研究和科學研究一樣,後者若有所獲,研究者便不再對它多予理會,反而是從此處出發,擴張其所欲攻克的新領土。

我比較相信:一個活潑潑的哲學思想,其本質是把其逐步獲得的結論一再地加以反思。我必須說,這種調調倏然聽到不但使人沮喪不已,還似乎給人澆一桶冷水。但我必須如此堅持。

我曾多次聚焦在二個詞彙:「我的系統」或「我的哲學」,而在它們可笑的性格前感到無比的恐慌。這種感覺會轉化成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譬如說,有人請我用一段文字來說明「我的哲學」包含些什麼,這類訴求足以把我對它本有的意識夷為平地。我覺得,我常如此認為,雖然沒有用明確的文字把它寫出來:「哲學本質上不是,也不能是某種我們可以扣留或擁有的來西。」我想,沒有任何堪稱為「哲人」的人可以把他的理論視為其私人財產,除非在他看到自己被挑戰、為此他必須像保衛自己生命那樣保衛自己的情形中。但我們可問:如此這般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自己所「擁有」的人,他的哲學的價值是否會直線掉落,是否要變成一具屍體。這是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

但是可能有人要以假設來詰難:「難道哲學研究的本質不是要把許多相關的、緊密聯繫的命題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嗎?不這樣做,不是要把研究還原到只是一種形式遊戲,貧瘠的練習嗎?」哲學如果不是一個研究,就什麼也不是。但探究它是什麼,就是希望找到它,是趨向一個確定的東西。

為了避免誤會,我們更應該繼續深入其中涵義。

真的,哲學本質上是一個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尋獲真理。但真理這個字的意義曖昧不明,我們有責任把它說明。從哲學角度來看,真理本身無法與一項一項的特殊真理等量齊觀,它只在長期探索後向苦學者呈現出來。了解箇中道理實在非常重要。

「特殊真理」(vérité particulière)不論它屬於那一類,其特色是嚴格地、可以公式化的。這樣一個真理甚至可以危及它藉之表達之「名言」(énoncé),更確切地說,它對這個混淆不再抗拒,而那個混淆可能是一個修正。關鍵就在於以它本身而言,那是說把它與其所從出的詢問分開,它就趨向變成主體外面的東西。這裡潛存著科學主義的根源,要把它理解成「真正科學的崩塌(dégradation)」。哲學反省的角色就是要揭發一切特殊真理內含的謬誤,如果它被化約成一個與「認知」(savoir)可分離的成分的話。

我人還可以更深刻地指出,如果把「認知」看成一個可以被自己佔有的東西時,它會趨向「不知」(non-savoir),這是一種無法加以思索的降級,它不在「認知」的層次,卻在「瞭解」(comprendre)的層次上觀看。

我們再能看到——一切意見在此匯合起來——一個特殊真理是一個不具個性的真理。它在真理層次的價值與它的不具個性是不能分割的。如果我肯定我尋獲的結論是真的,我要說的是,任何一人在我的位置進行正確的探究的話,那是說,按照一種不涉及個性的邏輯運作,他也會得到與我相同的結果。我什麼也不算,我的個人特性完全不予思考。可能我在過程中受益於一個特恩式的直覺,但這個直覺之為我所見且有路可循,任何人都可以跟著我而上路的。分析到底,我尋獲此路的意外條件不重要,它們只會引起心理學家或歷史學家的興趣而已。這是我曾說過的:特殊真理導自康德義的「一般性的思維」(la pensée en général)。

有人或許會說:把此處談及的真理稱之為「一般真理」,更為貼切。但我們對此必須小心。

相當確定的是:如果所謂的「一般真理」是指某些從引導各種不同的科學紀律的「特殊真理」加以抽象化而得以擺脫其關係的話,一般說來,如同笛卡爾的樣式,它們是可以被稱為原則的。我可確定地說這些原則也是從一般性思想引伸出來的。但問題是要知道是否這類原則是哲學本位主張建立的原則。這裡出現的是一個定義的問題。但我與當代許多學者了解的是:這樣一個哲學,是邁向一些非常不同的目標的。

我首先要指出,哲學研究嚮往的真理是絕對無法成為一個被佔有的東西,它不能被視為一個「有」。……
(摘錄)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