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邪惡:從深度心理學深入解析邪惡的本質》 |
Understanding Evil: A Psychotherapist’s Guide |
|
作者:萊儂.科貝特 Lionel Corbett 譯者:楊菁薷 書系:PsychoAlchemy 037
定價:750 元
頁數:360 頁
出版日期:2023 年 04 月 20 日
ISBN:9789863572879
|
|
特別推薦:王浩威、許德謙、彭仁郁、蔡怡佳、蔡榮裕、鐘穎
|
|
【媒體露出】 聯合新聞網|邪惡是與生俱來的嗎?不要恨你的敵人, 那會影響你的判斷 聯合新聞網|殺人犯到底在想什麼?無法言說的創傷會造成「災難性孤獨」 聯合新聞網|殘忍地對待人並以此為樂? 研究:施虐成童年迫害者的一種報復形式 關鍵評論網|邪從自體心理學來看,恐怖組織為成員提供許多重要的心理功能 臺北廣播電臺-楊照談書|《理解邪惡》第一集 臺北廣播電臺-楊照談書|《理解邪惡》第二集 寶島聯播網-鄧惠文醫師「心事有人知」節目|邪惡是人性的一部分? - 鄧惠文 專訪 蔡怡佳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邪惡無處不在,你準備好正視魔鬼的真面目了嗎?
與「惡」的對抗,一直是人類歷史的重大主題。然而邪惡未曾終結,每個個人、群體對「惡」的定義不盡相同,所謂的「惡人」甚至不覺得自己壞,顯示「邪惡」這個概念極為複雜,任何單一視角都不足以全盤理解。
在本書中,榮格分析師萊儂.科貝特從深度心理學切入,整理了理解邪惡的眾家觀點。助人工作者經常與被「惡」所傷的人一起工作,甚至會直接面對「惡人」,必須具備從豐富視角理解邪惡的能力,而不是逃避邪惡,才能提供真正具有深刻療效的幫助。
《理解邪惡》納入了一系列以榮格理論、精神分析、社會科學、哲學、神經生物學、神話及宗教研究等為基礎的方法來探討邪惡──邪惡是怎麼從人類心靈誕生的?普通人可能犯下惡行嗎?邪惡和內在陰影的關係為何?何種社會條件會製造邪惡?此外,本書也闡明了純粹犯錯與真實惡行之間的差異、描述臨床工作者目睹邪惡後自身可能受到的影響,並從心理學討論恐怖主義,也探討以靈性觀點理解邪惡的必要性。
科貝特說:「治療的任務是要了解導致邪惡困局的動力、找到涵容與修復的方法。」邪惡與痛苦緊密交纏,是哲學與宗教長久探索的命題,也是心理助人者的工作核心,更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本書帶來的省思能讓我們自身與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本書特色 ◤ 作者以深度心理學為切入點,並納入有助於理解邪惡的眾家論述,包含榮格理論、精神分析、社會科學、哲學、神經生物等研究,是近年來有關邪惡之深度心理學著作中,最重要、也最值得閱讀的一本。
◤ 本書除了能夠引領助人工作者面對邪惡外,對心理學相關工作與研究者來說,勢必深具吸引力;對於其他領域,如哲學或宗教範疇的專業人士來說,本書則能引發深思與討論。而身為一般人的你我,更能從中了解邪惡心理,觸碰黑暗面的同時更了解自我。
◤ 於邪惡現象的分析上,本書作者科貝特博士因其專業背景,有足夠的臨床個案經驗為本書論述描繪出更清晰的輪廓,帶領讀者以多層次的觀點角度堆疊出對邪惡於思考上的厚度,進而試圖理解邪惡與臨床實務的關係。
直面邪惡,共同推薦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處境,就必須試著理解邪惡,這樣的理解即為心理治療工作的基礎。 ——本書作者科貝特
當心理治療師、一般大眾,甚至所有人類處在各自生命的關鍵 時刻時,探究邪惡的問題是敏感且深奧的。科貝特博士在本書以複雜的分析方式爬梳各種理論,並以他身為心理治療師的多年經驗為基礎,討論邪惡這個我們當代最困難的議題之一。相信本書將能成為最有幫助的指引,帶領我們走出生命中的黑暗時刻與崎嶇道路。 ——莫瑞.史丹博士(Murray Stein, Ph. D.),《榮格心靈地圖》(Jung’s Map of the Soul)作者
在討論「邪惡」這個極為複雜的議題上,萊儂.科貝特博士為全球的心理治療圈做了極好的服務。他謹慎地爬梳哲學、宗教、科學與文化研究等理論,編織出邪惡無法簡化的論述,以及其為心理臨床所帶來的挑戰。接下來在您將翻開本書後,您將有機會一看書中充滿省思的論述,以及這些論述為心理學、心理分析與道德所帶 來的貢獻,現在就做好準備與魔鬼搏鬥吧! ——喬.坎伯雷(Joe Cambray, Ph. D.,),美國加州帕西菲卡學院院長暨執行長(President/ CEO, Pacifica Graduate Institute)
惡的問題是人類最長期也是最具爭議的當務之急之一,從人類 思想開始以來就引起了許多學科的關注,包括中國諸子百家性善性惡都與這有關。對心理治療師而言,他們可能在工作上會遇到一位 他們認為是邪惡的人物,或者一位承認經常作惡的來訪者。更何況還有鄂蘭所提及的平凡的邪惡。作者對於這方面的思考,也顯示出單純的心理學是不足以深入這個問題的。在傳統科學範疇的心理學之外,還要有像榮格心理學這樣包涵靈性和集體層次的心理學,才足以適當地理解這議題。也因為如此,《理解邪惡》一書可以說 是多年來有關邪惡之深度心理學著作當中,最傑出的一本,也是最值得閱讀的一本。——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先從簡單的問題下手,惡是先天還是後天?精神分析偏向後者,榮格心理學偏向前者。接著再從世俗的層面下手,我們對惡有沒有責任?它有辦法改變或消弭嗎?這問題在社會科學領域引發了精彩的論戰。最後,我們所謂的惡該如何定義?是暴力、傷害,還是其他?上述的討論共同交織出這本關於邪惡的宇宙。面對邪惡,即便治療師都會被其震攝並受創,因此我會把這本書裡的問題想一萬次,你呢?——鐘穎,心理學作家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許德謙|私人執業精神分析師、牧師卅靈修導師 彭仁郁|臺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小組召集人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蔡榮裕|精神科專科醫師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按姓氏筆劃排列) |
|
本書目錄: 推薦序一 ▎邪惡、苦難與轉化 / 蔡怡佳 推薦序二 ▎不要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 / 蔡榮裕 推薦序三 ▎直面邪惡,邁向成熟 / 許德謙 推 薦 語 ▎ 審 閱 序 ▎善與惡,永無止息的爭竟 / 湯志安
前 言
第一章 ▎何謂邪惡 惡之問題 我們該使用邪惡這個詞彙嗎? 辨識與定義邪惡 邪惡在性質上不同於大錯特錯嗎? 邪惡總是涉及攻擊與暴力嗎? 馬基維利人格特質和精神病 - 邪惡問題與心理治療師的相關性 - 在心理治療中目睹邪惡 罪惡還是邪惡(Wicked or evil)? 邪惡是平庸的嗎?關於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觀點 - 道德秩序的情境背景是否存在? 客觀的道德真理存在嗎?
第二章 ▎我們能理解邪惡嗎? 介紹:一個與理解邪惡有關的提醒 邪惡成因之概述 - 人類需求理論 普通人能夠犯下惡行嗎? 心理學看待邪惡的方式 權威性人格和邪惡 拒絕傷害他人 人本主義看待邪惡的方式 邪惡源於邪惡的意識形態 個人邪惡的信念 自由意志 - 史考特・佩克的著作 自我欺騙
第三章 ▎社會科學看待邪惡的方法 介紹 造成邪惡的社會條件 去個人化與去人性化 - 民族主義和邪惡 - 當下情境的力量 作為社會暴力的邪惡 集體邪惡
第四章 ▎精神分析看待邪惡的方法 介紹與概述 精神分析對邪惡研究的貢獻 施虐的心理動力 酷刑的心理學觀點 病態自戀導致的邪惡 殺人暴力和攻擊的心理動力來源 病態的超我 攻擊是一種反應,或是原初的本能? 心理防禦在形成邪惡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因恐懼而產生的邪惡 掠奪性身分認同
第五章 ▎榮格和榮格學派看待邪惡的方式 介紹:榮格對邪惡的觀點 榮格對於善的缺乏之看法 邪惡和陰影 諾伊曼的新倫理觀 - 自性的黑暗面 - 邪惡、苦難,以及約伯陰影的轉化 - 邪惡、苦難和自性在情節中的化身 自性本身可以是無意識的嗎? - 榮格的情結 童話中的邪惡
第六章 ▎造成邪惡傾向的生物因素 從演化生物學與演化心理學的角度看待邪惡 邪惡行為的神經學相關性
第七章 ▎宗教、神話及哲學觀點下的邪惡 我們需要從靈性的角度來理解邪惡嗎? - 戰鬥神話 有神論觀點下的邪惡:神義論,或在邪惡面前辯護上帝的公義 聖經對邪惡的解讀 - 希伯來聖經中的邪惡 - 新約聖經中的邪惡 將邪惡視為「善的缺乏」之教義 心理學對宗教邪惡觀的解讀 魔鬼 魔鬼與靈魂附身 - 對邪惡的直接經驗 反基督者 哲學觀點下的邪惡 - 古代哲學家 - 後來的哲學家 邪惡與宗教的尾聲
第八章 ▎心理學觀點下的宗教基本教義主義和恐怖主義 宗教的基本教義主義 對宗教基本教義主義者的心理治療 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的心理學和心理動力學 - 恐怖分子都具有病態人格嗎? - 恐怖組織的領導者 - 恐怖主義、基本教義主義及淨化 恐怖主義的受害者 恐怖分子和其受害者 關於和解 恐怖組織中的青年
第九章 ▎邪惡是人性的一部分嗎? 人類身上是否存在著邪惡的特質?或者只有邪惡行為? - 何謂邪惡之人? - 道德行為是與生俱來的嗎?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二 英文索引 |
|
 |
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