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艾瑞克森的自然、喚醒、順勢而為—沉思的心靈講座2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探索自性》

《榮格心理學指南:理論、實踐與當代應用》

《榮格的最後歲月:心靈煉金之旅》

《夢,通往生命的泉源:榮格觀點的解夢書》

《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創傷與靈魂:深入內在神聖空間,啟動轉化歷程》

《孩子的夢:1936-1940年研討會筆記》

Children ' s Dreams: Notes from the Seminar Given in 1936-1940
 
作者:卡爾.榮格
譯者:王一梁、白夜、徐碧貞,校閱:徐碧貞
書系:PsychoAlchemy 040
定價:950 元
頁數:608 頁
出版日期:2023 年 08 月 18 日
ISBN:9789863573074
 
特別推薦:王浩威、李孟潮
 
【推薦序】夢境抱持兒童原型與內在小孩
書序作者:李孟潮(心理學博士,精神科醫師,個人執業)

榮格此人,與阿德勒、佛洛伊德並稱「精神分析三鼻祖」,因三人開創了精神分析。他又常與拉岡、佛洛伊德並列,被稱「精神分析三巨頭」,因此三人影響廣泛,叱吒風雲,猶如文化界的丘吉爾、羅斯福與史達林。

無論作為「三鼻祖」還是「三巨頭」,榮格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死而不亡,每隔幾年便有新書出版,結果他生前出版了20卷文集,死後至今,也差不多又出了20卷新書。

這些新書大多整理自是其舉辦的研討會紀錄,很多都是以夢為主題。(見附錄1)以前我給人講課,在評價佛洛伊德與榮格時,還說過榮格作品,雖然數量不輸於佛洛伊德,但畢竟沒寫出《夢的解析》那樣偉大的作品,雖然其傳記《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文筆優美遠勝佛洛伊德。但是後來我就後悔了,因為逐漸閱讀到他這些有關夢境研討會的書。這些研討會,向我們展示了榮格對於夢境天才般的理解力,而且往往有一些20卷文集中沒有展現出來的小理論(minor theory)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這一卷《孩子的夢》,也具有這些研討會的共有優點,總結起來,主要有兩點:
其一,語言平易近人。研討會中,榮格有很多口語化的表述,比起20卷文集中那些榮格一個人悶在古堡塔樓中閉關寫出的巨著,沒有那麼晦澀,沒有那麼深奧,不會遇到一個章節中出現四種語言的閱讀障礙。

其二,自由平等。研討會的參與者,大多都是經過榮格本人精選過的,尤其是在瑞士舉行的研討會。這些人和榮格學術水準、臨床經驗大致接近,有些甚至超過榮格。在本書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些前輩人令人驚歎的分析夢境的能力,特別是書中有畫圖來表示夢境的地方,都值得反覆研讀。

除此之外,這本《孩子的夢》研討會,還有它特別的價值,表現為兩個「小理論」和一個「大理論」。

第一個小理論是夢境的戲劇結構論。榮格在此書中,提出了夢境具有類似「起-承-轉-合」的戲劇結構,而不少與會者都根據這個理論進行了詳細的報告。從今天的觀點來看,出現「起-承-轉-合」的結構的夢者,應該是人格結構不錯,自性化歷程已經開展的個案。(Cunningham & Bradway, 2008)
第二個小理論,是使用了脈輪瑜伽系統來解釋夢境。用脈輪瑜伽作為身心整合的基礎理論,非常遺憾,畢竟沒有發展為榮格學派的「大理論」。只是在身心靈的新靈性領域,它仍然有所發展。我也曾經驚喜地發現,有不少嚴重創傷的個案,當年是瑜伽幫助她們度過那最黑暗的歲月,瑜伽起到了創傷治療穩定化的作用。考慮到華人地區得天獨厚的優勢,既有來自印度的脈輪瑜伽系統,又有來自藏傳佛教的拙火瑜伽和幻輪瑜伽,以榮格的瑜伽心理學為基礎,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本書對榮格的「大理論」也有重要貢獻。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它是榮格探索夢理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從本文附錄一的「榮格有關夢研究著作」列表中,我們不難看出,在1934到1941年(59-66歲)期間,是榮格夢理論工作豐碩產出期。榮格的夢理論和他個人的心理發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可以建立的一個假設是,步入老年的榮格,正在進一步地開展其自性化過程,一方面他正朝向未來走向自性化的「自性圓滿」一面,另一方面,他也通過這些夢境研討會,修復其童年創傷,回頭重走童年被創傷阻攔的「自成一體」之路。(李孟潮,2022;Feldman, 1992)

第二個方面,就是此書為榮格的大理論「兒童原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可以說是他1940年發表的優秀作品〈兒童原型的心理〉(The Psychology of Child Archetype)的前奏。如果說心理治療師都是「受傷療癒者」,兒童原型就是治療師們傷口中最深的那一條疤痕,有些治療師完全被兒童原型佔據,徒勞地呼喚人過中年的紅男綠女們認同偉大父親和偉大母親這樣的原型意象,為個案的父母們沒有發展出足夠好的人格面具捶胸頓足。有些治療師異常恐懼兒童原型的啟動,複雜性創傷的爆發,硬生生地把創傷的夢境拉扯到遙遠的異國他鄉,巴不得永遠生活在別處,這個探討會,也有這些的色彩,卡特(Linda Carter)的書評中及時指出了其不足。(Carter, 2008)

作為一種心理基因,兒童原型的表達,引發了「內在小孩」意象,它出現在我們夢中和回憶中。這個研討會,準確地說,是在對夢中的「內在小孩」進行工作。它可以說「內在小孩」工作法這個技術取向的早期文獻。

雖然後榮格學派中的倫敦學派(發展學派),一直在呼籲佛洛伊德、克萊恩和榮格要「無縫結合」(Astor, 2023, Feldman, 1992)。但是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初期,在前蘇聯-東歐解體之時,在前捷克作家昆德拉在一片家國解體的鬱悶中走紅時,才恰好在歐洲和美國,湧現了整合內在小孩和兒童原型的務實工作者:歐洲的代表人物是榮格分析師雅斯培(Kathrin Asper),她研究了夢中的內在小孩以及棄兒情結(Asper, 1992/1993);美國的代表人物則是布萊蕭(John Bradshaw),在他的書裡,第一位感謝的是上帝造物者,第二位感謝的是艾瑞克森、皮亞傑等主流心理學家後,排在第三位就是榮格等人。他也的確既整合了榮格心理學、又整合了精神分析、溝通分析、完型療法,最後還通過引入上帝這個自性原型意象,難怪可以紅極一時。(Bradshaw, 1990)
時至今日,內在小孩工作法已經在創傷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也開始得到學院心理學的關注,比如人類在老年期會喚起內在小孩意象這一現象,也得到了發展心理學的證實(Margareta, S., Kerstin, Ö., Maria P., Catrine K., 2016)。治療師們開始理解,只有識別了兒童原型,收回偉大父親和偉大母親原型投射,才可能做到「放棄幻想愛自己,病分三路愛別人,親情友情和愛情,外在內在到原型」。在自性原型的籠罩下,時間和空間如同蛛網緩慢編織,它賦予每一株益母草那不可缺失的輪迴記憶,兒童原型降臨於窒塞未通的後父權核心家庭,它讓嬰兒學會恐懼兢慎而不敢自安,每一聲嬰兒的哭泣都飽含令人心悸的美,正在教育母親原型,從物情違忤到物情相協所需之事,無非是偉大的母性之美,懸在時間的虛處。被母性佔據的那頭雌性哺乳動物,開始理解家族主義陰影下青年男女的苦難——胸懷不暢則疾生,意氣不舒則訟起,內外間隔則弊成,上下雍阻則亂作。

她開始召喚父親原型的發作,這隻黑猩猩的後代,會在中年期開始探索精神分析,領悟到有些創傷比一壺曲酒更懂放下,欲濟涉險難,需渝變其心,平息其氣安,複即就於命,祛其剛忿欲訟之心。

一直到孤寂把老照片擦亮,這一家子準備接受渙然水解的宿命,在渙散的藝術之中,父母子都熟練於分離-自性化的生命進程,渙以處己即心平,渙以待人則情洽,在通向夢出口的坤方,反覆求解生與死的謎題。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