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3/07-2025/01/16 沈志中【拉岡學派精神分析】系列講座*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尊重他者當下的他異性》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詮釋現象心理學》

《現象學十四講》

《變的美學︰一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

《精神醫學新思維:多元論的探索與辯證》

《不尋常的治療: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的策略療法》

《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

Therapy as Social Construction
 
作者:席拉.邁可納米(Sheila McNamee)、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
譯者:宋文里
書系:Master 052
定價:580 元
頁數:360 頁
出版日期:2017 年 10 月 25 日
ISBN:9789863571056
 
特別推薦:丁興祥、吳熙琄、余安邦、李維倫、林耀盛、彭仁郁、彭榮邦、鍾年 專業推薦
 
【推薦序3】 心理與社會的共舞:社會建構取向心理治療的當代性
書序作者: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心理治療的界定,無論是從廣度、深度或其他面向探究,需回到語境脈絡加以理解。然而,心理治療之為社會建構的論述,涉及語言的使用與誤用問題。

相傳,有一個故事。奧勒留在羅馬帝國時期,率領重裝軍隊攻打野蠻城邦(野蠻是相較於所謂的正典希臘),戰情緊急。於是,釋放獅子群要讓野蠻城邦戰士心生恐懼,再趁勢攻打。果然,城邦戰士從沒見過這種飼養於羅馬帝國特有種獅子,畏懼不前。於是,城邦首領就騙這些士兵說:這些動物是狗,不必害怕。牠們只是長得比較大隻的狗群。於是,這些士兵軍心大振,以對待狗的方式面對這些獅子,當牠們要咬戰士時,戰士就以群體力量趕走獅群。最終,打下一場勝利。

這事例的背後,從心理治療語境的層面探討,具備雙重意義。

一方面,語言具備「群量」功能,展現集體脈絡下的使用價值。把獅子說成是狗,這是一種欺騙。但在全體行動中所發揮的力量,無關真假,而是在矛盾不同向量的語言引力組合下,發揮最大的實用特性。同時,也因為是集體意志的共同認定,所以透過無形的戰力,贏得語言戰場上的凱旋。

另一方面,語言是「私密」話語。每個人對於語言認定和交換價值,其實具個別差異性。如果事後,這位首領沒有解密,讓這些士兵認為獅子就是狗,日後遇到獅子,以為是小狗,就加以戲弄挑逗,反而可能遭受吞噬喪生。所以,虛構語言或寬慰言說,有時反而造成傷害,這就構成語言的倫理問題。

無論心理治療的集體共享語言或私密話語屬性,心理治療不是個體化的病理敘說,更涉及社會建構的意義生成歷程。過往,在實證論述的醫療健康殖民主義下,往往忽視心理歷程與社會建構的關連度。由席拉.邁可納米(Sheila McNamee)與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兩位編輯的《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Therapy as social construction,英文書名直譯為「(心理)治療之為社會建構」)一書,原版雖發行於 1992 年,至今已是二十五年,我們才有翻譯本。但本書中文版的出版,仍是介入當代心理治療所面臨難題,可予以積極回應、激發思考的重要讀本。

當代心理治療的主要趨勢,一方面,朝向累積證據導向的訴求;另一方面,建立手冊化的發展,正是取消語言在不同脈絡下的語意效果,使得心理治療歷程,成為一種「離心化」的孤立過程。但進一步反思,可知所謂的「證據」導向實踐,更不可忽略社會旨趣的身心改善觀點,以及人類存有處境觀點的安適關照。而「手冊化」的治療操作標準程序,固然提供了治療指南,但有時過度地仰賴既有標準的設定,就容易犯了普羅克魯斯汀(Procrustean)式思考的陷阱。亦即,無視於個別差異和特定處境的存在,通常以粗暴、隨意方式,將無關的項目聚集成類,以便構成症候群的診斷,而後嘗試以手冊的程式化程序加以介入。如此由「專家體系」所建立的均質化標準治療反應過程,也編織了療癒途徑的各種現實面通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本書緒論提到,我們對於所謂現實的種種表示,若未經返身思考,往往不過是被我們居於其中的語言體系引導和限制所致。

在如此反思背景下,本書各章的探究,呈現重視語言、經驗和社會脈絡的心理治療,成為解除標準化治療程序的一種策略,也是回應實證取向心理治療危機的意義行動。本書分成四大部分,分別是「理論脈絡的建構」、「實踐的形式」、「行動中的建構」,以及「反思與重建」。收錄的各篇文章,不同作者的書寫位置和案例討論或許有異,但兩位知名編輯者,以「社會建構」的立論為書名,可知各論文共享的脈絡,大致上是呈現社會建構取向心理治療的反思實踐成果。

為方便閱讀本書各文章的脈絡,按照學者過往的整理,略加說明社會建構論與傳統心理學的主要差異如下。(1)反本質論:有人誤解社會建構論強調文化與歷史的殊異性,以對詰於生物因素對人性的影響,所以社會建構論只是傳統「先天−後天」爭辯的延伸而已。不過,社會建構論反對人性具有決定性的任何本質,社會世界與人類本性是社會歷程下的產物。(2)反實在論:社會建構論反對知識是對「真實」(reality)的直接知覺結果,認為沒有所謂的客觀事實,不以靜態實體的概念進行解釋,側重以社會動力學的方式解釋現象。(3)知識是具有歷史的與文化的殊異性:知識對人性的描繪並非具普遍的有效性原則,應當考量的是知識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人類卅知識互動的社會心理生活。(4)語言作為一種思考的前置條件:我們對世界的瞭解方式不是來自於客觀事實,而是來自於周遭他者、我們的過去與未來。語言是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語言不僅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視為社會行動的形式。(5)焦點聚放在互動歷程與社會實踐:社會建構論者對於人類行為的解釋,不是單從個人心理或社會結構進行發現,亦從人我之間的互動歷程加以言詮,強調歷程甚於結構。

心理治療之為社會建構的思路,無非顯示個案是自己改變的專家,無論是就晤談內容(個案知曉自己的狀態)或是晤談歷程(個案溝通的方式或語言),都是一種專家。治療者與個案的共同任務不是去觀察與診斷,而是一起打開被隱藏的狀態。治療歷程的重心在於資源的開採,而不是問題呈現,進而促發成長的能力。若只是將治療視為以客觀證據為基礎的科學,將會導致否定人們經驗的根本特性(如可能性、可變性、關係、獨特面向)。

另外,本書名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治療(therapy),希臘字根是 therapeia,意謂服務(service)、關注(attendance)和療癒(healing),更指向參與照顧行動的投注性與自由度,而非單向度的介入。由此,本書收錄的文章,涵蓋了當代社會建構取向重要的心理治療篇章,無論是概念重探,或是實例的展演,以及投入心理治療工作的倫理反思與返身批判,顯示了人文關懷的公共服務精神的落實與投入,更是研究成果的展示。當然,由於這是編輯的論文專書,或許,無法完整地提出心理治療的論述。但本書中文翻譯的出版,多了一本得以參照對話的資源庫,不同取向心理治療的互為激盪,無非還原了人類受苦情狀的多樣性。

由此,本書舊作新譯的重要性,在於提供思考能量與行動資源,將可促發與證據導向、手冊化趨勢的心理治療方法的對詰,使得既有的心理治療疆域概念,得以不斷地被消解與重建。隱喻地說,若實證取向心理治療的堡壘是一顆水晶,社會建構的論述策略,不是為了進入已經固化的晶體範型之中,而是要自現有的晶面上重新結晶,在當下文化、政治、社會、種族、性別等交錯而成的語言介面上,凝煉成自身簽署的新晶面。亦即,無論是在自身或者他人的關係,我們不只是被鑲嵌在關係裡,自我就是自己的作者。但如何成為自己,閱讀本書各章節,就是進入不同他者的歷程,將帶領著我們看到人們關係裡的自身處境。閱讀時,不帶著先見,而是在與他人相遇的過程中,帶著好奇、驚奇和不/知(見本書的討論)的態度,與他者遭逢。如此,或可理解本書透露的聲音,召喚著臨床治療並非單純只是一個治癒的現場,更是一個納入哲學思考的人文渴望。

本書的中譯版,是遲到了些,但也接引了人文渴望,間接回應余德慧教授生前所反覆提過的,人類受苦經驗本身遠大於症狀病徵,人文膚慰的柔適照顧,也超過症狀消除的治療。此刻,本書中文版的到來,是一種異地轉化的在地實踐。當然,本書翻譯者,宋文里教授的功夫與素養,必須提上一筆。宋老師曾自況為老兵,老兵更要留在心理學戰場上,可以再耕耘、創造和接招無盡的議題。閱讀本書,我們再度參與、遇見退休後的宋老師,依然在心理學界中,以精準的經典翻譯傳遞知識與引介思想,是退而不休的人文療癒實踐者。我們有了宋老師以老兵精神灌注的此書,人文不凋零,仍待有識者。讀者透過此書的閱讀反思,或許,也能將固化的概念疆域鬆動解消,繼而轉化自身晶面的各種可能性,重塑自我多樣性的實踐之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