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3/07-2025/01/16 沈志中【拉岡學派精神分析】系列講座*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生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

《失靈的大地:生態心理學的反思與實踐》

《森林益康: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

《植物的療癒力量:園藝治療實作指南》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

《地球就是諮商室:超越人類中心主義,邁向生態心理治療》

Towards an Ecopsychotherapy
 
作者:瑪莉-珍•羅斯特Mary-Jayne Rust
譯者:周大為、陳俊霖、劉慧卿,審訂:陳俊霖
書系:Holistic 149
定價:320 元
頁數:168 頁
出版日期:2022 年 07 月 15 日
ISBN:9789863572442
 
特別推薦:王浩威、呂旭亞、李偉文、林一真、徐堅璽、康琇喬、張達人、黃盛璘、蔡怡佳、謝智謀
 
【導讀】

生態心理治療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心理治療形式,這種治療了解人類之間的關係繫存於地球上更大的生命環境中。生命網絡不僅是生物的集合,更像是土地—水—天空—樹—空氣—生物—太陽—人的連續體。當該連續體內的關係被破壞時,就會產生創傷。我們無法孤絕地療癒自身。心理治療邀請我們講述我們人際關係的故事;生態心理治療(ecopsychotherapy)將其擴展到我們與地球的故事、人類關係所處在的來龍去脈或時空背景。

生態心理治療只是生態心理學領域提出的眾多生態療法之一,它是對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的探究。生態心理治療是一種生態療法(ecotherapies),它也關注內心世界以及治療師與個案的關係。覺察到該治療領域內的權力結構後,我想強調一點,這不代表生態心理治療比其他形式的生態療法更好,而只是提供某些個案可能會受益的另一種方法。我選擇的書名Towards an Ecopsychotherapy(意為邁向生態心理治療)將這視為一個新興領域來討論。

隨著氣候混亂的加劇,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環境危機的嚴重性,我們也更深刻地覺察到地球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功能失調——而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危機的覺醒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目睹因人類現行制度而受苦的土地、生物和人民卻無法著手改變,是非常痛苦的事;而另一方面,危機迫使我們記起我們是世界網絡的一部分。生命充滿著難以置信的豐富和神祕。從我們在母親子宮中受孕的那一刻起,我們便與土地保持著聯繫。我們都出生在土地上,擁有自己獨特的特質和氛圍。我們經常談論愛上地球上某個特別的地域,當這片地域被所謂的「開發」摧毀時感到沮喪哀傷。在戶外閒晃看到滿天的星斗,抑或在山邊水涯渡過時光可能會心盪神搖,且具有轉化與療癒性。

我們中有許多人與動物或樹木形成緊密的連結。我們在童年時期的第一次經驗死亡,很可能是因為失去愛犬或愛貓。有些人通過樹木的陪伴或親密的動物夥伴尋求慰藉,得以逃離功能失調的家庭。沒有這些關係,我的許多個案可能無法存活下來;有時,這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經驗過的無條件之愛。花園、公園或海灘可以成為遊樂場,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門就在此敞開。當然,這是指如果我們在童年時期有幸能夠出去戶外玩耍;而這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被螢幕上的娛樂所取代,而且城市地區的人們可能無法使用綠色空間。

然而,大多數形式的心理治療和諮商也僅關注於人類的關係。早在1960年,精神分析師哈洛德.席爾斯(Harold Searles)就描述:「非人類環境⋯⋯被認為與人類人格發展以及與精神疾病的發展無關⋯⋯好像人類是獨自在宇宙中,在一團均勻虛無的基質中追求著個體和集體的命運,」(1960, p.3)。這是更廣泛文化態度的一部分,在這種文化態度中,我們認為自己與所有其他生命形式是分離的,並且優於所有其他的生命形式。今天,我們正是在這種脈絡中進行心理治療。自然而然地,隨著自然形勢的惡化,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人出現「生態焦慮」(eco-anxiety)或「生態悲痛」(eco-grief)。這些並不是需要治療來處理的病理症狀;相反地,它們是對危機世界的健康反應,需要在人類社群中被分享和護持。

地球律師(Ear th lawyer)波利.希金斯(Polly Higgins)將對生態系統的廣泛破壞稱為「生態滅絕」(ecocide),並敦促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所訂的《羅馬規約》(Rome Statue)將生態滅絕列為第五種危害和平罪(Crime against Peace)。正如精神分析師莎利.溫特羅布(Sally Weintrobe)指出:「將生態滅絕定為戰爭罪行時,戳破了人類自滿的巨大泡沫,也就是我們以為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想像」(Weintrobe, 2013, p.1)。然而,我們卻依然故我地生活著。

心理治療的經驗告訴我們,改變既不容易,也不是線性的。自我的一部分想要改變,而另一部分則想視而不見,繼續「照常」生活。看到許多人走上街頭,投身於反抗滅絕運動(Extinction Rebellion)和青年氣候抗爭,有些人覺得寬慰,但另一些人則抱怨這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破壞」。一次認真的診療確實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這需要我們退後一步,長期認真看清自己的立場,以了解問題的根源,以及如何使自己恢復平衡。

這本小書將提供一些關於生態心理治療實踐的種類及歷史、重要的主題、思想和爭議。第一章描述生態心理治療的戶外實務工作。第二章簡要介紹生態治療(ecotherapy)的歷史以及當今提供的多種實務模式,包括該領域面臨的挑戰。第三章概述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為生態心理治療提供一些脈絡與敘事。第四章和第五章將回到心理治療室的傳統設置架構,探索我們與人類外世界的關係對療程的各種影響。第四章的重點是個案如何談論(或不談論)生態危機,以及治療師可能如何應對。第五章探討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如何影響治療工作。第六章總結生態心理治療的重要條理。第七章則超出極端個人實務的心理治療之外,進一步思考當許多人問到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我們該從哪裡找到希望,當我們陷入生態文明的困境時,心理治療技術和洞見可能對我們的主流文化提供何種幫助。這些章節可以按任何順序閱讀。對於希望從理論概述開始的讀者,請從第三章開始。對於希望在更傳統的治療室環境中開始生態心理治療的讀者,請從第四章和第五章開始。對於像我這樣、希望從在樹林中鮮活的個人故事開始的讀者,請按原文的排序閱讀。從實踐開始,然後找方法去理解,是我學習的方式。我發現這與我們的主流文化不符,後者通常在還沒進入實務之前想先從概念著手。

本書所有臨床材料均取得使用授權,並且已大幅改寫。關於「自然」(nature)一詞的註釋:為了避免我們的語言給予人與自然分離的印象(例如「出走而進入自然」〔going out into nature〕),我將使用一系列的句子,例如「人類外世界」(other-than-human world)、「超乎人類的世界」(more-than-human world)或「自然的其他存在」(the rest of nature)。有時我會大寫自然(Nature),意指我們所居住更大的整體,神聖的生命網絡。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