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春季書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存在催眠治療》

《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

「聴ゑ」アシソ力:臨床哲学試論
 
作者:鷲田清一
譯者:林暉鈞
書系:Master 083
定價:480 元
頁數:256 頁
出版日期:2022 年 08 月 18 日
ISBN:9789863572459
 
特別推薦:尤淑如、王心運、李維倫、紀金慶、翁士恆、張凱理、張政遠、彭聲傑、黃筱慧、楊婉儀、廖欽彬、鄧元尉、鄭玉英、龔卓軍
 
〔推薦序一〕把哲學放在社會的床邊,重新尋找哲學的可能性
書序作者:廖欽彬 /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幾年前,心靈工坊編輯團隊向我諮詢是否能推薦一些日本當代哲學思想類的好書,我完全不假思索,就推薦鷲田淸一(1949-)的《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這本書,並建議由林暉鈞先生翻譯。我的推薦理由有幾個。首先心靈工坊的出版書物有一些我認為的傾向,那就是大多和關懷人的心靈世界、生命世界有關。此書譯者林暉鈞先生,在心靈工坊出版的譯著,除了和這些有關的書物外,還大量翻譯了日本當代左翼思想家柄谷行人(1941-)先生的著作。這些書物雖然和人的心靈沒有直接關係,但和人類受當今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資本宰制之窘困,卻有百分之百的關聯。而我們又可以說人類的心靈、生命,並無法避免這種全球化資本所帶來的「災難」。我想心靈工坊和林暉鈞先生出版柄谷著作的初衷,必不會脫離我上述的猜測。

第二個理由和林暉鈞先生的人生選擇有一些關聯。他在多年前辭掉學院工作,脫離體制,選擇站在體制外不斷地和自己以及臺灣社會進行「雙向辯證」。用鷲田的語境來說就是「呼應」。這裡的「呼應」代表的是必須與具體人事物共在、共存、共振的倫理自覺。

第三個理由是普遍的哲學教育界之危機。哲學一直以來,被嘲諷為不過問世事、不討論具體人事物的象牙塔學問。這是連從事哲學教育工作的我都必須承認的事實。《聆聽的力量》恰好就是為了將哲學從象牙塔解放出來而撰寫的標誌性讀物。

鷲田淸一被譽為當代日本的臨床哲學家、倫理學家,現為大阪大學、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名譽教授、仙台多媒體中心館長,曾擔任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大阪大學校長、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等職務。鷲田的著作等身,在此不一一介紹。《聆聽的力量》是鷲田於大阪大學升等教授後,在《季刊ヤЗЪユレ⑦》連載八期文章的論文集。此書是由TBS йэУЯロ出版社於一九九九年出版,獲得二ままま年第三回桑原武夫學藝獎,爾後被筑摩書房於二ま一五年再版為文庫本。

在此我想從幾個面向來介紹《聆聽的力量》在當代日本的意義。此書的形成和日本的臨床哲學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其副標題「臨床哲學試論」代表的是鷲田呼應這個運動的一個嘗試,或者我們也可以說這是鷲田臨床哲學的開端。

關於日本的臨床哲學運動,在我的一篇文章〈日本臨床哲學之初探:兼與台灣人文臨床的對話〉(收錄於余安邦主編《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臺北:五南出版,二ま一七年〕,頁75-93)已有大略的整理,以下只就重點來介紹。臨床哲學(clinical philosophy)在日本九ま年代就已經開始被廣泛認識與討論。從醫療現場發起的有木村敏(1931-2021)和養老孟司(1937-),這一脈代表著醫療必須有哲學的介入。從哲學或學術現場發起的,先有中村雄二郎(1925-2017),後有鷲田淸一,這一脈代表著哲學必須要有醫療等社會現場的介入。兩個脈絡方向不同,自然著重點也有所不同。鷲田試圖透過梅洛- 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的身體現象學、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 1905-1995)的倫理學、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的解構哲學等,來建構自身的臨床哲學,並探索該哲學與醫療、社會現場之間的新關係。

除了上述的哲學運動外,《聆聽的力量》關連到大阪大學將「哲學講座倫理學研究室」改成「倫理學.臨床哲學研究室」的體制改革,並且為該研究室奠定了教學與社會活動的基本方針。這傳達出大學的哲學教育體制有必要轉向的訊息。相對於日本的變化,在台灣亦有黎建球(輔仁大學前校長)提出「哲學諮商」、余德慧提出「人文療癒」。事實上,大阪大學的體制改革也和日本現象學的當代發展不無關係。大阪大學「倫理學.臨床哲學研究室」的第三代領導人?窩辰二(同大學名譽教授)就是典型的代表。

?窩主要研究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 1859-1938)的交互主體性理論,從這一現象學視域出發,展開和日本社會現場的對話與交流。在這一風潮下,另有位榊原哲也(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從胡塞爾發生現象學的立場和醫療、照護等現場進行對話與合作。從大方向來看,日本當代德法現象學的發展,都和醫療、照護等現場有緊密的關聯。

第三個面向我想歸結至哲學在日本的接受與發展的歷史脈絡上。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對哲學的關心一開始集中在它對經世致用的效益上,因此早期的風潮大多集中在實證主義哲學、政治哲學、社會進化論等。到了井上哲次郎(1856-1944)及其後的哲學發展,開始走向學院化、專業化的道路,甚至還被譏諷為是有產階級的產物。這個風潮直到戰後因英美的分析哲學、心靈哲學、哲學實踐以及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才開始改變。

我認為《聆聽的力量》是在上述諸面向上發展出來的。至於臨床哲學和聆聽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鷲田本人以下的這段話掌握到。

「臨床哲學」要做的不是主張,而是「聆聽」。「臨床哲學」不可能普遍化。「臨床」是一個事件;當從事哲學思考的人親身面對臨床的場面,「臨床」將徹底改變他的經驗;也因此,「臨床」必定發生在時間之中。在這三重的意義下,「臨床哲學」有意識地讓自己成為「非哲學」。

鷲田主張「臨床哲學」不是「獨白」的哲學而是「聆聽」的哲學,是一種非哲學的另類哲學,它強調具體的他者,不是既有原則的套用,並如此宣示道:「比起?述或主張,我們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聆聽』。我想要『嘗試』把哲學放在社會的床邊——『臨床』,尋找哲學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可能性。」鷲田不斷地表示臨床哲學不會再像傳統哲學,傾重在概念的釐淸、體系的建構、抽象概念的推論等,而是致力於和具體他者之間的互動。作為具體的人會在這種共構關係當中被顯露出來,不至於被抽象化或物化。

當然鷲田這種對臨床哲學的建構,不是以命令的口氣來叫我們接收,否則就會失去它?正的本意。因此他還必須說:臨床哲學沒有方法,到底有沒有用也很難斷定。這種對臨床哲學的「模稜兩可」定義,恰好說明了它的矛盾性。它可以是有用的,也可以是沒有用的。這種「有用就是沒用」、「沒用就是有用」的悖論,可在以下鷲田的這段話窺見。

照護他人,正應該是在「意義之外」進行的事。照護他人不是為了追求某種效果。照護發生在「目的是什麼?」這個問句失效的地方。不是因為特定的身分、特定的目的或需求,只因為你存在——這是唯一的理由——而享受關心、照料,這才是?正的照護。

鷲田的這種論調,讓我想起京都學派哲學家田邊元(1885-1962)喜歡拿來說的一個悖論:「佛是無求人,因此求作佛、想成為佛根本就矛盾。然而雖說如此,若完全不求作佛也不會有作佛的理由。我們可以說這種求願反而不強求,不求反而求得的矛盾之道,不通反而通。」(《作為懺悔道的哲學》第一章)這種邏輯上的悖論並非鷲田要討論的。撇開田邊想強調的他力救濟不說,鷲田要說的是,上述的邏輯背反恰好在人的共存、共在、共振當中得以被消解,沒語言表現的話語,最能傳達人的?正心意。臨床哲學要在這個場域才能得以成立,人的身心靈也是在這個場域中才能得到完滿。我想在此向林暉鈞先生的翻譯工作致上最高敬意。《聆聽的力量》看似簡單的essay,實則不然。它充滿了各種日本人特有的「以心傳心」之特殊表現、哲學語言以及顚倒式的話語,使得讀者必須花費不少力氣去進行反常式的理解。此書的翻譯可以說是十分傳神到位,顯示出譯者的非凡能力與回應責任的臨在感。我想把它理解為譯者的「臨床在場」。最後,我想引用我閱讀完此書後仍舊回味無窮、讚嘆不已的兩段話來結束我的推薦序。

對那些不斷自責的人,即使說「那不是你的錯」,也無法安慰他們。不只是受災地。就連避難所,也一定有很多人在這裡受到心靈的創傷吧!儘管如此,他們還能在這樣的地方,關心外來的訪客肚子餓不餓。這種高尙的人品,究竟來自何處?
還有,「這裡的飯很好吃喔!」那種開朗、充滿活力的聲音,究竟是從哪裡發出來的?
在這個避難所,身為訪客的我們,肚子受到受災者的關心。要來關懷別人的人,反而受到關懷。同時更讓我留下強烈印象的是,在深沉的悲哀之中,有某種甩掉一切之後的「開朗」。那種「開朗」,和關西人動不動就自嘲、拿自己開玩笑的特質不一樣。我深深感覺,人與人之間相互的hospitality 背後,一定要有這樣的「開朗」。

我深信鷲田無論是對現實、具體的人事物還是對哲學的關心,遠遠超過上面兩句話的內容。對所有人事物的用心感受,正是吾人對自身生活世界的最好「呼應」。希望透過以上的推薦內容,能為讀者開啟閱讀此書的心靈之窗!

二ま二二年八月七日
於廣州金沙洲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