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13-04/20 陳代樾【大開眼界】費登奎斯兩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馴夫講座──幸福婚姻的七堂課》

《親愛的,怎麼說你才懂》

《愛他,也要愛自己》

Loving Him Without Losing You-How to Stop Disappearing and Start Being Yourself
 
作者:貝芙莉.英格爾(Beverly Engel)
譯者:楊淑智
書系:Caring 009
定價:320 元
頁數:352 頁
出版日期:2002 年 02 月 01 日
ISBN:9573016370
 
特別推薦:孫中興、謝文宜、羅燦煐
 
第十三章找出妳的內在聲音

唯有當妳能說不,才能真心誠意地說是! ——羅斯William Ashoka Ross

我經常傾聽別人的真實經驗,並試著變成自己的故事。現在,我則是傾聽內心深處
的聲音,然後溫柔、堅定地訴說屬於自己的真相。 ——柯德斯︵Liane Cordes︶



我不相信我已經四十歲了,且正學著為自己而活。我這一生所成就的,都是別人的期待,先是滿足父母,接著滿足丈夫。但是,我已厭倦這種日子,也厭倦不快樂地過活。我想要有生命力,成為有主見和需求,且不害怕表露意見和需求的人。我希望,當我訴說想法,以及對此改變的感想時,有人能傾聽。(喬安妮,四十歲婦女)

尋找內在聲音,對不同的人,有不同含意。對某些人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找出與自己內在需求和慾望溝通的更好辦法;對另一些人而言,這句話指:當他們不贊同某事,能開口表明,而不會被動接受。對某些人來說,尋找內在聲音意味著找到說﹁不﹂的方法——當不想做某件事、或強烈反對某人、當他們最後受夠一切時。對另一些人而言,發現內在的聲音指學習說﹁是﹂——以表示支持他們所相信的理念、肯定他們擁有憑個人喜好而做事的權利,找到勇氣,無論有沒有戀愛、結婚,都敢過獨立的生活。
對某些﹁消失的女人﹂而言,尋找﹁內在聲音﹂牽涉到說出隱藏多年的氣話、痛苦、懼怕、罪惡感和羞恥感。這代表終於能夠大聲說出兒時遭虐待、忽略之苦。對其他人而言,這意味著終於能夠說出成年以後,所遭遇到的家庭暴力和性侵害。
尋找內在聲音也可能意味著:發現與自己溝通的方法,包括與自己的信念和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溝通,以及自己的某些想法,包括如何改善環境、世界以及世人對待女人的方式等。有些女人發現,她們是透過政治、社會行動或抗議而聽到自己內在聲音;另一些女人則是自己積極的努力。
我將在本章解釋女人為什麼聽不見自己的內在聲音,並提供若干策略,幫助她們學習傾聽、尋找。這些策略從簡單到困難,無所不包。如果妳的努力並未馬上成功,請不要斷定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只要記住,每嘗試一次都將更接近自己內在的聲音和力量。即使是看來很遜的企圖,只要願意嘗試,結果都將讓妳對自己產生更多好感。
﹁真我女人﹂
﹁真我女人﹂並不怕表達意見,或說出心裡的話。她們知道自己有權利擁有情緒和觀點,就算別人不同意她們的看法。她們不把人生看成是爭逐名望的競賽場,如果與別人意見不合,也不會放在心上。
﹁真我女人﹂知道無法取悅每一個人,也不會嘗試這麼做。她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也知道什麼時候該拒絕。
﹁真我女人﹂知道,如果不替自己申訴,沒有人會幫她們說話。她們知道,當別人不尊重她們時,如果保持沈默,就等於是默許別人這樣做。
﹁真我女人﹂明白,如果不讓別人知道她們的需要,就不能期望別人符合她們的期待。她們並不要求別人能識出自己的心思、或直覺知道她們的想望;她們會負起責任,清楚、坦然地提出要求。

沒有聲音的女人
哈佛大學﹁女性心理及女孩心理發展研究計畫﹂,調查從成年期倒退回青春期、再由青春期倒回兒童期的女性的心理發展。
研究者發現,女孩子心智獲得啟蒙或邁入成年期的時候,乃是進入﹁心理上、歷史上都是以男性強人經驗為基礎的世界﹂,這促使女孩子放棄她們所知道的事,閉口不說心裡的話:
……不明白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無法傾聽自己的聲音、身體和心靈互不溝通、思想和感覺分家、用外在語言掩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與內心世界溝通;因此人際關係不再提供管道,無法連結一個人的內在生活和其他人的世界。

一般社會要求女孩子要聽大人的話,遠勝過要求男孩子,女孩子甚至得犧牲舒適感或安全感,去遵從大人的命令。以下的例子便是如此。
當坎翠樂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母親教導她,埋怨或反抗並非淑女之舉。她唸小學七年級那年暑假,開始覺得身體右邊疼痛。當她非常有禮貌地告訴母親,母親卻叫她不要隨便抱怨,並說,她可能只是中午吃太飽罷了。因為坎翠樂有飲食過度的傾向,她也認為,母親的臆測是對的。縱然身體依舊疼痛,但是她再也不埋怨。兩星期後,她和全家一起出去野餐時昏倒,被送到醫院急診,才發現是急性盲腸炎。醫生看到她的盲腸時非常吃驚,因為已接近腐爛。
妳若與任何聲音訓練師聊天,他們一定會談到﹁釋放天然的聲音﹂,也就是讓妳的聲音解脫因壓抑和懼怕而被捆鎖的過程。那些被要求沈默不語,把事情和感受放在心裡,以及受過創傷的人,比那些被鼓勵表達自我及未受過創傷的人,更不容易與自己天然的聲音連結。每當我聽到女性求診者帶著高亢、像小孩子的腔調時,通常我都會懷疑她必定遭遇過某種創傷,以致妨礙她天然聲音的開展。

瑪樂麗:身材魁梧,說話的腔調卻像小孩
多年前,我遇到一位求診的女性就是這種狀況,我姑且稱她是瑪樂麗。她讓我注意到的第一個特徵,就是儘管體格非常強健高大,但是聲音卻像小孩子一樣——幾乎是﹁吱吱叫﹂。都三十四歲了,她的聲音卻配不上軀體或年齡,這聽起來有點滑稽古怪,因此聽她說話簡直令人驚慌失措。我立刻猜想,她童年時必定遭受過什麼創傷、打擊,或者父母教養的方式妨礙了聲音發育。儘管她否認,但是久而久之,可以明顯看出,她一直飽受專橫跋扈的父親指使,以致聲音受制於懼怕的情緒。她父親體格魁梧,脾氣暴躁,禁止妻子或女兒回嘴,無法容許有任何和他意見不合的聲音。此外,他對待妻子像對待孩童一樣,取笑妻子的要求,且常說些瞧不起她的話。瑪樂麗不但聲音像小孩子,其他許多方面也像小孩子。她在愛情關係上極端被動,且有幾次非常惡劣的戀愛經驗,因為對方都是像她父親一樣專橫跋扈的男人。
在我的鼓勵之下,瑪樂麗開始談論對父親霸道行徑的感受。起初,她只是對我喃喃低語,談父親對她說了什麼恐怖的話,以及她的感受。等她發現,她說出對父親不滿的話,並未導致什麼不堪的後果時,她開始用正常的聲音侃侃而談,但是聲音裡依舊充滿緊張、懼怕。我猜她內心除了懼怕之外,還隱藏了許多憤怒,等著透過聲音宣洩出來,因此我鼓勵她改用更大、更有力的聲音訴說這些事情。最後,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鼓勵與支持之下,她終於爆發隱藏多年的怒氣。完成治療後,她的聲音變得更有深度和力量,像成年人的聲音。瑪樂麗已找回自己的聲音。

沒有被認真對待
固然有些女人說話的聲音像瑪樂麗一樣高亢、刺耳,但是也有的聲音輕柔到幾乎讓人聽不見,或者說到強烈字眼時太柔弱,以致沒人會當真。如果一個女孩子在乎的事情一直沒被人認真看待,她很可能就此推論這些話並不值得說出口。如果她所說的話一直被當做笑話看,或者一說話就被反駁,那樣她很可能選擇沈默,不再冒險去受傷害或被羞辱。如果她的話沒有得到別人的瞭解或共鳴,她將以為自己的話和意見是不正確的。這便是李小姐的經驗:
我父母是非常單純、傳統的人。他們很愛我,但是卻從沒把我的事當真,尤其是我父親。當我開始上學,擁有自己的想法時,父親總會說類似這樣的話:﹁那是瘋狂的想法﹂,或﹁什麼事情讓妳有這種想法?﹂不久之後,我便不再和父母分享自己心中的想法,多年後我才發現另有一些人的想法和我一樣,因此是父母有問題,而不是我有問題。

許多女孩子長大成人時,已失去自己的聲音。她們學會最好凡事閉嘴確保平安,以免冒險被拒絕、羞辱或報復。她們知道,有許多男人都以為女人常常言不及義,忍著聽完不必當真。許多女人理解到,戀愛時說出心中的話,會被指為﹁嘮叨﹂、﹁發牢騷﹂。
即使是最有自信心且事業成功的女人,當她們想在心儀男人的面前講述自己的意見、信念和知識時,也難免覺得備受威脅。這往往因為她們害怕對方不願意傾聽,或者對男人而言,女人這麼做會顯得太跋扈。女人覺得,許多男人都害怕被女人管轄、支配,事實的確如此。這種懼怕常常可以追溯到男人的青春期,他們很怕被女孩子拒絕和控制。無論這個女孩多吸引他,如果她讓他覺得太具控制慾或佔有慾的話,他很可能停止交往。有許多成年男子一直沒有度過這個階段的心理狀態。
女人在這方面受到威脅,也是因為男人經常在談話中霸道地用更大的聲音、肢體接觸或任性的插嘴、切斷談話。事實上,男人的談話非常倚賴搶佔優勢和跋扈的模式,這一點泰南女士︵Deborah Tannen︶在︽男女親密對話︾︵You Just Don't Understand︶一書中,說得很清楚。
由於本身條件使然,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製造一個比較緊張、集中焦點的氣氛。要看這種現象,只需要注意一個男人加入一群女人的情況如何便可知道。除非這位男士完全不適應社交生活,什麼話也不說,否則通常一個男人一旦踏進一群女人當中,他就會霸佔大部分的談話內容,且讓女人大部分時間都只有聽話的份兒。

悄悄越過內心的審查機制
許多婦女發現,她們必須偷偷越過內心的審查機制,才能找到自己真實的聲音。內在的審查機制是那個不斷批評自己的聲音,它常告訴我們不應該做什麼事情,或者說服我們相信,我們還不夠完美。尤其當一個人在寫作時,這種審查的聲音最為明顯。高柏格女士︵Natalie Goldberg︶在︽寫入骨髓︾︵Writing Down the Bones︶中建議,開始撰寫東西時,設定時間,練習越過內心的審查機制。一開始妳可能希望只利用簡短︵十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一個星期之後,再增加練習時間。高柏格建議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練習:
1.讓妳的手動個不停——不要停下來閱讀所記錄的內容。
2.不刪去紀錄——將寫下來的東西編輯一下。把創造的部分和內在審查的部分分開,好讓前者有自由的空間可以探索、表達自我。
3.不要擔心拼字、標點符號或文法的問題。
4.任憑思緒奔馳,不要有所控制。
5.不要想太多,也不必要求一切合乎邏輯。
6.直搗要害——如果內心浮現一些令妳感到驚嚇,或高柏格所謂﹁赤裸裸﹂的事情——盡情讓它宣洩!
這些法則將幫助妳做到高柏格所謂的﹁第一個念頭﹂——也就是到達以下的境地:﹁心力不受制於社交禮儀或內在審查,寫下來的文字即是內心真正看見、感覺到的東西,而不是妳認為應該看見或感覺到的假象。﹂
誠如高柏格所解釋的,內在審查員經常壓制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因此我們一直活在第二、第三個想法的世界裡,是想像中的想法,與起初最新想法的連繫已遠離二、三倍之遙。﹂但是,如果我們能堅持給予﹁第一個想法﹂自由的空間,並且毫不審查地將它們寫下來,我們就會發現,它不受﹁自我﹂︵ego,就是我們內心試圖控制一切的本能︶的轄制,而且我們將能誠實地表述各樣事情的真實面貌。
妳愈真誠,第一個想法就愈有機會從心裡傾瀉而出,也愈能學會信賴內心深處的本我︵deep self︶,而不會經常屈服於內在審查。在學會透過即時寫作,信賴自己內在聲音後,妳就能將這種經驗轉用到人生其他方面。
︻練習︼表達憤怒和痛苦
  前一章我解釋了壓抑過往情緒將如何干擾現在的生活。對許多人而言,為了發現自己內在聲音,並且以更肯定的態度活在當下,必須找到一個方法,表達這些被壓抑的情緒。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宣洩過去的憤怒與痛苦:
?寫一封信給曾經傷害妳或令妳憤怒的人,確實表達妳的感受。不要問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怎麼能夠……?﹂或﹁為什麼……?﹂這類問題只會讓妳不斷扮演受害者的角色。相對地,妳應該運用以下含有﹁我﹂字的陳述,例如:﹁我很氣你做……﹂或﹁我不喜歡你做……﹂口氣要肯定。無論選擇寄出這封信,或只是利用它做一個練習,都具有基本的效果,可以幫助妳丟棄被控制的情緒。
  對許多人而言,做筆記並不能達到目的。她們需要說出憤怒及痛苦——讓深埋心底許久的尖叫和啜泣大聲發洩出來;必須說出腦海中一再反覆出現,但是卻從未說出口的字句;需要將批評自己的話還給批評他們的人,以停止腦海中像錄音帶轉個不停地自我論斷之詞。如果妳的情況就是這樣,可以試試以下任何一項或所有的建議:
?幻想妳和妳所憎怒的那個人對話。告訴那個人妳確實的感受,毫無保留地告訴他。
?假裝妳很氣的那個人就坐在前面的椅子上。妳可以拿一張他的照片放在椅子上,這可能有些幫助,然後對著這張空椅子或椅子上的照片說話。
?表達妳的憤怒,並且錄音。

克服害怕生氣的心理
即使妳已經瞭解,釋放憤怒的情緒有助於克服源自兒時的傷害、找到內心現在的聲音,但是妳可能依舊不敢真發脾氣。如果小時候只要一發怒,就會被懲罰,那麼妳現在可能還是很怕一發脾氣就會被對方報復。童年時曾遭毒打,以及每次生氣就被恐嚇要受罰的人,長大以後尤其害怕發脾氣。
儘管那些曾經忽略或虐待妳的人,現在對妳一點影響力也沒有,但是心中仍非常害怕。事實上這是﹁內在的小孩﹂在作祟,讓妳緊抓住童年害怕的記憶。因此妳必須相信,﹁成年﹂的妳有能力保護心裡的那個孩童。這對妳而言,也許看來很傻,但是這些年來我治療過無數的婦女,都是藉由將內在的小孩具體化,然後和這個小孩對話,重新讓她放心:現在她很安全,沒有人能再傷害她。就像妳允諾保護一個小孩一樣,妳的允諾將被內在依舊懼怕的那個小孩聽見,這將使妳宣洩許多怒氣,直到確信這樣發洩是安全的。
誠如稍早提到的,有些女人害怕一旦開始發洩怒氣,她們的情緒將失控,會﹁氣瘋掉﹂,或傷害某個人。除非妳曾有過失控的紀錄,且曾經真的氣瘋了,否則發洩壓抑已久的脾氣並沒有什麼危險性,以下練習將協助妳對發脾氣感到好受一點,並學會其實妳遠比自己以為的更能控制情緒。

︻練習︼讓憤怒具體化
1▼躺下來或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放鬆心情,閉上眼。均衡地深呼吸。
2▼想像一下:如果妳極端憤怨,完全﹁失控﹂,那時妳可能會怎樣?接著看見﹁自己﹂真的那樣做。

親眼看見自己﹁抓狂﹂將能獲得寶貴訊息、知道自己真切表達出憤怒時會有什麼強烈反應,這樣就比較懂得控制情緒。現在妳可以選擇,是否已覺得夠安全,可以發洩脾氣,或者在企圖這麼做之前,是不是需要尋找專業輔導協助?
如果發現自己大發脾氣是尖叫或丟東西,妳可以放心,瞭解自己情緒﹁失控﹂的最高限度不過這樣。
另一方面,如果想像自己大發雷霆,最後毀了一個人,將他剁成碎片、狂暴難抑;或者瑟縮在角落裡,極度緊張癡呆到必須到醫院治療的地步,那妳是有理由害怕發脾氣。但這並不意味不能做任何相關的事情,妳還是可以一點一滴,慢慢地、小心地釋放怒氣。

︻練習︼慢慢釋放怒氣
  這項練習將幫助妳一次只釋放一點怒氣:
1▼再度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坐或躺下來。閉上眼睛,深呼吸。
2▼想像妳看見自己的怒氣像蒸氣一樣從幾個煙囪中冒出來。想像這些蒸氣︵怒氣︶已大到快要沖破煙囪︵失控︶。
3▼打開門閥,小心翼翼地讓一部分蒸氣從煙囪釋放出來。一次只允許一點蒸氣釋放出來。最後所有蒸氣被放完了,煙囪就不會被沖破了。
  怒氣就是心中屯積的蒸氣,如果能一次釋放一點,就不會情緒失控。

︻練習︼﹁偷偷越過﹂反抗和害怕的心理
  找到方法每天練習釋放一點怒氣,妳可以﹁偷偷越過﹂那反抗和恐懼的心理。例如:
?出去倒垃圾、做資源回收時,可以重踏雞蛋盒、鋁罐或任何會發出聲響的包裝物品,並想像是在重踏那些傷害妳的人。
?鋤地、修剪樹枝或除草時,練習利用這些活動修整、釋放妳的怒氣。
?每天散步、運動時,想像自己每踏出一步,就是在踐踏那個讓妳非常生氣的人。
?將舊電話簿或舊報紙撕成碎片。
?在浴室大聲尖叫、咆哮。
?到拳擊場、高爾夫球場或網球場,練習擊球,將焦點集中在釋放怒氣,而非運動表現上。
?向某一個靶地丟球或標槍。

無論運用哪一種技巧,都要預備迎戰內心反抗這麼做的心理。反抗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包括擔心別人會看到、剛開始練習就覺得困倦、憂慮發脾氣可能傷及妳的背部,手也可能因此起水泡,且覺得這麼做實在無聊等等。
妳可能找到許多理由,不去練習釋放怒氣;覺得也許再等等,會有更適合練習的時機。別再自欺欺人了。再沒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認識妳的憤怒情緒
如果妳很難表達內心的憤怒情緒,寧可忍受別人的不當行為,也不願意冒著被排斥或報復的危險而發脾氣,或者妳因為童年曾被忽略或虐待,以致無法表達怒氣;若是這樣,妳必須找一些安全、有建設性的方法,發洩憤怒的情緒。
另一方面,如果妳經常情緒失控,隨時隨地都可能暴發雷霆,或者要妳發脾氣比較容易,但控制脾氣可就難了;這樣,妳必須找一些方法節制一下這情緒。
有時女人受到很深的傷害,充滿怒氣,且具毀滅性。這種怒氣經常是根植於童年有過被拋棄、背叛和拒絕的經驗,這些負面情緒一再浮現在目前的愛情關係中。許多女人因為不斷發脾氣、威脅自殺或採取自殺的舉措,而毀了她們的愛情。如果妳正是這樣的女人,必須將焦點放在怒氣背後的東西——通常是痛苦和害怕——然後仔細去瞭解這些負面情緒和憤怒。同樣重要的是,妳得清楚,哪些憤怒是來自童年,解除不了的,哪些則是妳現在的處境引起的。

轉化妳的怒氣
妳的憤怒可能是無緣無故,甚至可能是爆炸性的狂怒,它帶著強大的力量,但是如果好好利用它,可以釋放妳身為女人的潛在實力。
印度創造與摧毀女神凱麗︵Kali︶,象徵女性發展自我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許多女人必備的——也就是肯定自己、設定心理界限,以及說不的能力。固然凱麗的憤怒強烈到會摧毀一切,但是同時也有創造的力量,因此能激起改造的火花。
李歐納德女士︵Linda Schierse Leonard︶在所著的︽受傷的女人:醫治父女關係︾︵The Wounded Woman: Healing the Fa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一書中,將一個人發脾氣的情形比擬為處理森林火災——基本上是﹁以火救火﹂——也就是在火勢比較大、比較危險的地區外圍,點燃較小的火堆,以便侷限大火焚燒的範圍:

同樣地,藉由暴發情緒來宣洩心中怒火,事實上可以限制怒火。因為發脾氣是一種有決斷力的行動,它會藉由表達﹁我再也受不了了!﹂來設定情緒的界限,同時建立個人的特色。

最後,這種表達憤怒的方式不只需強有力,而且也必須有組織和焦點。一旦女性知道發脾氣是什麼樣子,她們必定會負起責任,適度、有教養地發脾氣。
改造憤怒的程序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必須先發洩出來,接著將憤怒的力量變成具有創造性的力量。克制憤怒的力氣意味著不漫無目的發飆,而是有創意、果決地表達妳的怒氣。這種怒氣可能在藝術作品中發現、藉由政治行動表達,或教養情緒健康的孩子,或者反映在自己生命的品格中。
有史以來,女性已將她們的怒氣轉化為強有力的藝術作品:像是美國民權運動活躍人士帕克斯女士︵Rosa Parks︶在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六年間成功地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發動民權運動,她之所以發起是因為當地市公車司機按市政府規定,要求她將公車內的座位讓給一名白人婦女,因為她是黑人,帕克斯拒絕讓位,結果遭市公車拒載;美國靈長類動物學家佛瑟女士︵Dian Fossey︶為了非洲盧安達山區大猩猩的保育,牽扯進一場經濟和政治之戰,她最後成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育學界和環保學界的英雄;還有美國生物學家兼作家卡森女士︵Rachel Carson︶精確、透徹的科學精神,使︽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成為強有力的警告,告誡世人毫無限制地濫用殺蟲劑和除草劑的危險。
實驗以不同的方式︵諸如藝術、寫作、音樂、政治活動︶表達自我,直到妳找到適合改造脾氣、發現自己內在真實聲音的方法為止。

Z
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可能和找到自己一樣重要,因為如果不能為自己和自己的權益說話,便會陷入再度迷失自我的危險中。那些無法說出自己要求的人,將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於是為此怨恨自己。無法拒絕別人不合理要求的人,最後將做出一些貶損自尊的事情,落得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無法對自己內心說話的人,將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相信什麼。
找出自己的聲音同時意味著:過去妳因為害怕遭報復、羞辱或情緒失控,而一直隱藏在心裡的怒氣、痛苦和懼怕,終於能夠表達出來。
妳有權利發脾氣。真實表達妳的情緒,妳將變得更有力量,而不是永遠矮人家半截。

 
 
 
★金石堂書店2002年度精選百大好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