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6/01-06/02 釋道興【缽動身心:手工大銅缽聲音共振鬆開筋膜與心理呼應法】兩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城市•故事•社大識》

City, Stories, and 12 Community Universities in Taipei
 
作者:陳健一
書系:Living 016
定價:250 元
頁數:148 頁
出版日期:2011 年 03 月 30 日
ISBN:9789866782831
 
 
【推薦序二】遊唱詩人在社區大學之間遊蕩
書序作者:詹志禹卅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政大社區學習研發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用圖畫和故事來體現「地方學」以及社區大學精神的奇書,將台北的故事纏繞在各社大「教與學」的故事當中,讓過去與現在對照、生活與記憶對照、文字與視覺對照。

  每一個人類生活過的地方,都有許多歷史、記憶和故事,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時間巨輪的滾動,大部分記憶都如火車窗外的景物般快速飛逝。台北在二、三千年前就有人類生活,但所有的生活故事都已隨風飄去,只有在興隆路的十五份地區留下了一些遺址,靜靜躺了數千年,直到文山區出現全台第一所社區大學,出現一位誠樸、敏銳的學員,出現一些相關課程和專家學者,才出現了另外一個故事:一個關於探究和考古的故事。

  如今台北人記憶所及的故事,是否也即將埋入歷史、淹沒地底?例如百年前曾經是台北監獄的地帶,後來為何埋入歷史,變成「華光社區」?如今的「華光社區」是不是也即將埋入歷史?又如五、六十年前寫過〈望春風〉、〈補破網〉的李臨秋,得自什麼經驗?經過什麼時代?留下一些什麼記憶?幸虧有大安社大與中山社大的一些師生,讓近代台北人的故事再度鮮明。

  活在今天的台北人,有辛苦的,有輕鬆的;有痛苦的,有快樂的;有每天不斷對抗悲劇並與生存奮鬥的,也有每天不斷思考如何讓社區更美、更好玩、更有創意的。我們能留下什麼樣的故事?幸運地,我們有南港社大與內湖社大等一些師生,將現代台北人留下有血、有淚、有歡笑、有生命的故事。

  社大參與書寫、紀錄、共同創造地方故事並改善社區環境,並不限於上述社大,也不限於台北市。台灣有許多社區大學充滿理想主義的色彩,他們標榜解放知識、建立公民社會,讓學員透過公民參與、操作體驗和社會行動而獲得真實情境的學習。我觀察一些經營良好的社大,覺得他們至少具有下列三種教學特色:

  一、經驗知識:一般大學太重視系統性、概念性、抽象性的套裝知識,經常輕忽生活與實踐,也輕忽民間的知識與智慧。社大聘任師資較具彈性,挖掘許多民間之寶,無論是木匠達人、素樸藝術家、另類建築師、創意攝影師或地方文史工作者,都有可能進入社大,進行文化傳承工作。
  二、學習動機:許多社大學員前來社大學習,都是因為受課程吸引,受親朋好友的感動,受教師教學的觸動,受同儕的鼓勵,並對教學內容與學習過程感興趣,甚至引發心流經驗(flow,一種學習高峰經驗),這樣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超越正規體制內(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甚多。正規體制內學校充滿太多競爭、考試、成績、排名、壓力、獎懲控制、倫理體制與工具性動機,對學習有興趣、對知識有熱情、對課外優良書籍有胃口的學生其實不多。
  三、社區參與:社大與社區結合的程度,遠超過一般大學所為。許多正規大學只是社區中的孤島,相對而言,社大的課程很靈活,結構很有彈性,內容經常能與學員生活、社區發展或公共議題密切相結合。許多社大對於社會的脈動很敏感,對於社區的改善很有貢獻,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社大可以將社區參與、公民行動轉化成為一種深刻的學習經驗,成為課程的一部分,並成為一種創意的教學方法,讓街道、公園、廟宇、社區球場、活動中心或其他公共空間,都成為教室。

  本書所提供的一些案例故事,充分展現了上述社大特色;所以,本書不只可作為「地方學」參考,同時也可作為「社大學」參考,我們相信還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故事,正在其他城鄉、其他社大發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被紀錄、被發表。

 
 
【《城市.故事.社大識》~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學校!】新書發表會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